您现在的位置: 首页> 研究主题> PI算法

PI算法

PI算法的相关文献在1997年到2022年内共计101篇,主要集中在自动化技术、计算机技术、电工技术、无线电电子学、电信技术 等领域,其中期刊论文78篇、会议论文6篇、专利文献53765篇;相关期刊73种,包括企业技术开发(下半月)、新乡学院学报(社会科学版)、安徽师范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等; 相关会议6种,包括敦煌国际焊接学术论坛、2003年通信理论与信号处理年会、熔焊新技术及应用研讨会等;PI算法的相关文献由259位作者贡献,包括任正云、张丙昌、闫子豪等。

PI算法—发文量

期刊论文>

论文:78 占比:0.14%

会议论文>

论文:6 占比:0.01%

专利文献>

论文:53765 占比:99.84%

总计:53849篇

PI算法—发文趋势图

PI算法

-研究学者

  • 任正云
  • 张丙昌
  • 闫子豪
  • 陈安钢
  • 刘伟鹏
  • 刘永强
  • 向前
  • 吴国强
  • 吴荣
  • 吴静怡
  • 期刊论文
  • 会议论文
  • 专利文献

搜索

排序:

年份

    • 汤旭日; 刘澜涛; 肖楠
    • 摘要: 采用LLC谐振变换拓扑,结合分析当前的并联均流方式,提出一种数字式LLC谐振变换器均流技术。基于CAN总线通讯可实现模块间实时通信,从而实现并联系统的数字化均流。在MATLAB/Simulink下建立了全桥LLC并联系统的闭环仿真模型,实现了零电压开关,通过三环控制和PI算法相结合,对比加入此均流策略前后的输出电流波形差异,验证方案的可行性和优越性。
    • 张文正; 袁海娣
    • 摘要: 为控制车载低压电器供电电池双向DC-DC转换器的电感器电流,精确调整PWM波占空比,以使低压电池随时准备为高压电池组充电,从而为汽车起动提供能量,实现能源的高效利用。采用非隔离DC-DC转换器实现能量的双向输入输出,将其电感器上导通电流作为PWM控制对象。基于Levant微分器对输入到系统中的方波信号进行过渡控制,实现输入信号的平滑过渡和控制信号过渡时间。基于MATLAB Simulink仿真环境和PI算法搭建PWM电流控制双向DC-DC转换器模型。通过仿真模拟获得较好的PI参数,得出二极管控制电流和低压电池组电压变化情况,结果表明:转换器能够很好地实现能量的双向传递,输入信号实现了平滑过渡。为车载低压电器双向DC-DC转换电感电流精确控制提供了参考。
    • 曹洪奎; 杨钦鹏; 岳城; 彭冲
    • 摘要: 为了提高复合储能系统双向DC-DC变换器的效率,减小输出电流纹波系数,研究一种复合储能系统两相交错并联双向DC-DC变换器,主要由主功率变换电路、隔离驱动电路、单片机控制电路、A/D转换电路、显示电路和辅助电源电路组成。主功率变换电路由两个DC/DC变换器单体并联构成,单片机作为控制核心,通过A/D转换器PCF8591T采集双向DC/DC变换器两端的电压信号,自动判断升降压模式,采用PI算法产生PWM输出信号,驱动主功率变换电路中功率MOS管的导通和关断,从而达到升压或降压的目的。两个双向DC/DC变换器单体并联,相位相差180°,实现12 V和5 V电压双向转换。测试表明,变换器的功率可以达到30 W,效率达到85%以上,系统各项功能满足实际应用的要求。
    • 曹洪奎; 杨钦鹏; 岳城; 彭冲
    • 摘要: 为了提高复合储能系统双向DC-DC变换器的效率,减小输出电流纹波系数,研究一种复合储能系统两相交错并联双向DC-DC变换器,主要由主功率变换电路、隔离驱动电路、单片机控制电路、A/D转换电路、显示电路和辅助电源电路组成.主功率变换电路由两个DC/DC变换器单体并联构成,单片机作为控制核心,通过A/D转换器PCF8591T采集双向DC/DC变换器两端的电压信号,自动判断升降压模式,采用PI算法产生PWM输出信号,驱动主功率变换电路中功率MOS管的导通和关断,从而达到升压或降压的目的.两个双向DC/DC变换器单体并联,相位相差180°,实现12 V和5V电压双向转换.测试表明,变换器的功率可以达到30 W,效率达到85%以上,系统各项功能满足实际应用的要求.
    • 王雨; 林浩冬; 李成; 肖成坤; 徐开俊
    • 摘要: 自适应调零天线技术能够在干扰信号方向产生零陷,以抑制干扰信号,有效地改善卫星导航接收机的抗干扰性能.在分析功率倒置自适应算法原理的基础上,基于LMS算法完成四元方形阵和四元Y形阵的抗干扰仿真,验证自适应天线阵的抗干扰性能,为后续研究工作提供基础.
    • 赵瑶瑶
    • 摘要: 针对三相Vienna拓扑工作模态多,且变化多样、控制复杂、设计困难的问题,分析了一种三相六开关Vienna变换器,实现电路的功率因数校正和输出稳压控制.介绍了三相六开关变换器的结构组成和工作原理,推导出变换器在d-q坐标系下的数学模型和小信号等效电路,分析出变换器SVPWM调制原理与发波方式.选用经典PI算法作为电压外环和电流内环的主要控制策略,并详述控制器的设计过程.利用Saber软件对电路进行仿真试验,结果表明输入电流能够完全跟随输入电压波动,实现了功率因数校正,且输出动态响应迅速,输出电压误差率低.
    • 张俊玮; 张秋雁; 胡武林; 尹翔鹏; 陈文志
    • 摘要: OIML IR46是由国际法制计量组织(OIML)于2012年发布的电能表国际建议,作为OIML的成员之一,中国在后续电能表检定工作中必须采纳并执行IR46的要求,但现有电能表检定设备无法完成IR46中关于小电流点的检定工作.文中探讨适用于IR46新型电能表检定装置的小电流输出技术,与传统的匝数补偿法相比,双铁芯补偿法可有效反馈测量小电流.并对硬件设计和软件控制做相关介绍,通过实际测试验证本技术的可行性.
    • 王宸; 程啸天; 杨良勇
    • 摘要: 提出了一种基于DSP的恒流源控制方法,在该恒流源系统中,通过改变PWM波形占空比对电流进行数字化控制,控制方式采用模糊PI算法.文中给出了整个系统的软硬件实现方案并进行了实验测试.测试结果表明,这种基于DSP的电流控制方法,具有调节速度快、控制方式灵活、电流稳定性高等优势.
    • 李小青; 杨亚楠; 于鸿彬; 吴天山
    • 摘要: 针对头盔显示器(HMD)的头部姿态检测系统中单一传感器进行头部姿态解算准确度低、精度粗略的问题,提出了一种基于MARG传感器的头部姿态解算方法.将互补滤波与PI算法相结合估算陀螺仪的漂移误差,再通过扩展卡尔曼滤波(EKF)实现姿态数据融合.设计了由CC1310、陀螺仪、加速度计和磁强计组成的头部姿态检测单元进行测试实验.与单独的EKF对比,结果表明,这种算法对陀螺仪自身的漂移和加速度计噪声有抑制作用,提高了头部姿态解算的精度和稳定性.
    • 胡卫冬; 刘尧; 林鸿洋; 胡安正
    • 摘要: 随着科技时代的进步与发展,人类对于能源的需求愈来愈大,发展可再生能源已成为一种必然趋势,光伏发电早已成为各国的重大发展战略.大功率光伏并网就是研发关键技术之一,其核心内容包括将光能转换的直流电逆变成交流电.本文在软件调控逆变电源研究方面提出一种逆变电源供电方案,并对设计电路和控制方案进行论证、分析和选定.软件控制与调试方便且成本低已成为主流,本设计旨在与同行共同探讨.
  • 查看更多

客服邮箱:kefu@zhangqiaokeyan.com

京公网安备:11010802029741号 ICP备案号:京ICP备15016152号-6 六维联合信息科技 (北京) 有限公司©版权所有
  • 客服微信

  • 服务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