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现在的位置: 首页> 研究主题> 可调谐

可调谐

可调谐的相关文献在1978年到2023年内共计4618篇,主要集中在无线电电子学、电信技术、物理学、一般工业技术 等领域,其中期刊论文335篇、会议论文8篇、专利文献324714篇;相关期刊134种,包括光机电信息、光通信技术、红外等; 相关会议8种,包括第十一届中国国际纳米科技研讨会、全国十五届十三省光学学会学术大会、中国光学学会2004年学术大会等;可调谐的相关文献由8107位作者贡献,包括曹暾、祝宁华、高培良等。

可调谐—发文量

期刊论文>

论文:335 占比:0.10%

会议论文>

论文:8 占比:0.00%

专利文献>

论文:324714 占比:99.89%

总计:325057篇

可调谐—发文趋势图

可调谐

-研究学者

  • 曹暾
  • 祝宁华
  • 高培良
  • 杨中民
  • 刘德明
  • 姚建铨
  • 刘永
  • 裴丽
  • 刘建国
  • 徐善辉
  • 期刊论文
  • 会议论文
  • 专利文献

搜索

排序:

年份

作者

    • 魏佳; 张鹏; 何爽; 宫喜宇
    • 摘要: 提出并通过实验搭建具有多个横向模式振荡的基于少模掺铒光纤的多模式振荡多波长光纤激光器。激光器包括部分空间光学元件、多模光纤组件、少模光纤及少模掺铒光纤。所用少模掺铒光纤支持六个模式,其掺杂结构经过特殊设计后使得各模式增益均衡。通过少模光纤-多模光纤-少模光纤部分的作用实验实现了波长可调谐多模激光及多波长多模激光输出。泵浦功率2.75 W时输出的单波长激光中心波长为1590.4 nm,激光线宽0.08 nm,激光器的边模抑制比为38.31 dB,通过调节偏振控制器得到单波长可调谐范围为1572.12~1599.72 nm。增加泵浦功率还可得到双波长多模激光及三波长多模激光。
    • 刘苏雅拉图; 王宗利; 庞慧中; 田虎强; 王鑫; 王俊林
    • 摘要: 太赫兹超材料吸收器作为一种重要的太赫兹功能器件,被广泛应用于生物医学传感、电磁隐身、军用雷达等多个领域。但这种传统的超材料吸收器结构具有可调谐性差、功能单一、性能指标不足等缺点,已经无法满足复杂多变的电磁环境的要求,因此可调谐超材料吸收器逐渐成为了太赫兹功能器件领域的研究热点。为实现超材料吸收器吸收特性的调谐,通常从调节谐振单元或基底材料的电磁特性或调节超材料结构单元的几何尺寸两个方面出发。设计了一种基于石墨烯和二氧化钒的太赫兹宽带可调谐超材料吸收器。该吸收器由工字型二氧化钒谐振层、连续石墨烯层和被Topas介质隔开的金属反射层组成。数值模拟结果表明,当二氧化钒材料处于全金属状态(电导率为200 000 S·m^(-1))且石墨烯的费米能级设为0.1 eV时,吸收率超过90%的吸收带宽达到了2.8 THz。通过调节石墨烯的费米能级,使其在0.1~0.3 eV之间变化时,该吸收器的工作频率发生了明显的蓝移。由于二氧化钒材料从绝缘状态到金属状态的相变特性,通过控制电导率使其在100~200 000 S·m^(-1)之间变化时,所提出的宽频结构在反射器和吸收器两种工作状态之间自由切换。此外,还分别监测了该超材料吸收器在1.87,3.04和4.16 THz三个完美吸收峰处的表面电流分布,讨论了其工作机理。所设计的结构通过石墨烯和二氧化钒两个独立可调“开关”实现了对吸收器工作频率和吸收振幅的双重控制,为设计多功能太赫兹器件提供了新的发展思路。
    • 贺景琳; 董建峰
    • 摘要: 超表面具有在亚波长的厚度范围内操纵电磁波的卓越性能,伴随调谐技术的发展和对器件小型化、集成化的需求,超表面设计已从单功能结构转向多功能集成,在不同的激励条件下实现特定功能的切换。从外加电场、热控、机械拉伸、波长与极化控制等较常见的调谐方法出发,分别介绍多种具有双功能、三功能的可调谐超表面。最后,对可调谐多功能超表面的进一步研究发展进行了展望。
    • 史金辉; 董国华; 徐文霞; 王影; 孙梦柯; 李玉祥; 朱正; 吕博
    • 摘要: 为解决传统超构材料存在的结构一旦形成,其谐振特性便无法进行动态可调的问题,本文将鱼鳞型超构材料与光电导材料硅相结合,实现了太赫兹波段Fano电磁响应的动态调控。该复合超构材料由鱼鳞型金属线、硅层以及聚酰亚胺组成。在鱼鳞型结构的金属弧线无、有缝隙两种情况下,研究了电磁波的入射角度和硅的电导率对Fano谐振的影响。当硅的电导率达到1×10^(3) S/m时,多频点电磁响应的调制深度都接近1。结果表明,调节缝隙宽度可以成为Fano谐振工作频率调控的有效方式。本文为实现超构材料中Fano谐振的可调谐特性提供了一种可行途径,对实际应用中太赫兹波的主动调控、传感等方面具有重要意义。
    • 王武越; 于宇; 李云飞; 王汞; 李凯; 王志永; 宋长禹; 李森森; 李宇海; 刘彤宇; 闫秀生; 王雨雷; 吕志伟
    • 摘要: 众所周知,具有高布里渊增益的片上波导在光子学领域具有广泛的应用.硅基片上布里渊激光器被广泛应用到频率可调谐激光发射、锁模脉冲激光器、低噪声振荡器和光学陀螺仪等领域.然而,在硅基布里渊激光器中实现布里渊激光输出往往需要较长的波导长度,不利于片上集成.本文提出了一种新型的波导结构,由硫族化物As_(2)S_(3)矩形和一个空气细缝组成.由于空气细缝的存在,辐射压力使布里渊非线性的增强远远超过了仅由材料非线性产生的增强.使得布里渊增益达到了1.78×10^(5)W^(-1)·m^(-1),相比之前报道的后向受激布里渊散射(SBS)增益(2.88×10^(4)W^(-1)·m^(-1))扩大了将近10倍,产生了4.2—7.0 GHz范围的声子频率调谐,该方法为设计用于前向SBS的纳米级光波导提供了新的思路,同时这种增强的宽带相干声子发射为片上CMOS信号处理技术的混合铺平了道路.
    • 李雪; 邰含旭; 王玉龙; 郑明; 张建伟; 张星; 宁永强; 吴坚; 王立军
    • 摘要: 提出了一种采用增益芯片和光栅外腔的双波长可调谐半导体激光器。增益芯片采用了富铟团簇量子限制结构作为其量子限制结构,由于该结构独特的平顶增益特性,可以使激光器在双波长调谐范围内实现光强稳定。本研究中的谐振腔包括内部谐振腔和外部谐振腔,其中内部谐振腔由增益芯片的两个自然解理面构成,以支撑整个系统工作在特定波长。外部谐振腔由增益芯片的一个自然解理面和光栅构成,可实现969.1~977.9 nm的工作波长范围。最终该系统基于单个增益芯片和单个光栅实现了同步双波长输出,双波长的频率差在THz范围。本研究有望为实现双波长差频太赫兹源提供一种可能的解决方案。
    • 刘紫玉; 亓丽梅; 道日娜; 戴林林; 武利勤
    • 摘要: 基于VO_(2)的相变特性,提出了仅用两种混合结构实现2-bit(四种状态)编码的太赫兹编码超表面.结构单元中贯通的金属线可用作电压引线对单行阵列进行控制,使得固定阵列结构能够呈现不同的状态编码,实现对波束的动态调控.此外,采用MATLAB软件对编码超表面阵列天线进行了可视化设计,通过对工作频率、波束偏转角度等参数的设置,实现了对状态序列与辐射结果的预测.该可视化系统不限于具体的结构单元,对一切满足编码条件的阵列均具有普适性.最后,采用深度神经网络进行了逆向天线设计,通过与模拟对比验证了其在波束偏转角度和单元排布的有效性.本文为主动灵活调控太赫兹波提供了新途径,在太赫兹成像、相控雷达、通信等领域具有潜在的应用价值.
    • 史卓琳; 贺景琳; 王金金; 邵汉儒; 董建峰
    • 摘要: 本文提出了一种基于相变材料Ge2Sb2Te5(GST)的圆二色性可调谐外在手征超表面,该超表面由两层对称的银(Ag)方形开口谐振环和GST中间层单元周期排列而成。结合斜入射光线,该超表面能实现与手征结构相同的电磁特性。数值模拟结果表明:该超表面在50 THz~300 THz的频率范围内,GST为非晶态时,圆二色性(CD)值最大为0.85;GST为晶态时,CD值最大为0.52。当GST在两种相态(非晶态-晶态)之间切换时,实现了70 THz左右的频率调谐。通过研究电场分布,解释了圆二色性产生的原因;还研究了入射角和结构参数对该超表面圆二色性的影响。这项研究在光频段高效偏振调制器件、圆偏振器和偏振滤光器等方面有潜在的应用价值。
    • 张若羽; 李培丽
    • 摘要: 本文利用一维耦合腔光子晶体,提出了一种声光可调谐平顶滤波器.该滤波器利用声光效应,通过改变超声波频率使一维耦合腔光子晶体透射谱的平顶滤波器的中心波长产生漂移,从而实现可调谐的滤波功能.基于传输矩阵法和声光效应理论,建立了这种平顶滤波器的理论模型;利用COMSOL软件,对平顶滤波器的矩形度、通带带宽、插入损耗、可调谐特性、加工精度进行仿真研究.研究结果表明,通过施加频率为6—11 MHz的超声波,可实现通带带宽为5—6 nm及中心波长在1514—1562 nm范围内可调谐的平顶滤波器;在可调谐范围内通带带宽内插入损耗不超过2.23 dB,最低仅为0.78 dB,矩形度最低可达1.4;加工误差在±10 nm内平顶滤波器的中心波长、矩形度、插入损耗、通带带宽出现的偏差很小.该平顶滤波器具有易于设计和集成、通带平坦、可调谐范围宽、通带带宽稳定、插入损耗低、品质因素高的特点,在光开关、可调谐光纤激光器、光纤传感等光通信领域有重要应用.
    • 李辉; 余江; 陈哲
    • 摘要: 为进一步降低太赫兹频率下高性能调控器件的结构复杂度,提出一种三频段可调谐超材料完美吸收器.该吸收器由图案化的石墨烯层和经Si介质层隔开的Au接地平面组成,利用太赫兹下的石墨烯表面等离子体共振以及图案化石墨烯与电场耦合提供的电偶板子共振形成多个吸收峰.数值仿真结果表明,在0.489 THz、1.492 THz和2.437 THz处实现了对入射波的共振吸收,各峰值处的幅值均大于99.9%.由于吸收峰处的幅值可以通过外部施加的偏置电压改变石墨烯的费米能级进行控制,因而所提出的吸收器结构的工作状态可在反射器和吸收器之间灵活切换.同时,通过对吸收器单元结构的对称设计实现了对极化角度的不敏感特性,且在宽入射角范围内仍能保持良好的吸收性能.因此,所设计的基于石墨烯的太赫兹超材料功能器件在调制和传感方面具有巨大的潜力.
  • 查看更多

客服邮箱:kefu@zhangqiaokeyan.com

京公网安备:11010802029741号 ICP备案号:京ICP备15016152号-6 六维联合信息科技 (北京) 有限公司©版权所有
  • 客服微信

  • 服务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