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中文会议>医药卫生>首届全国中西医结合骨科微创学术交流会暨专业委员会成立大会
首届全国中西医结合骨科微创学术交流会暨专业委员会成立大会

首届全国中西医结合骨科微创学术交流会暨专业委员会成立大会

  • 召开年:2011
  • 召开地:北京
  • 出版时间: 2011-05-27

主办单位:中国中西医结合学会

会议文集:首届全国中西医结合骨科微创学术交流会暨专业委员会成立大会论文集

会议论文

热门论文

全部论文

全选(0
  • 摘要:[目的]探讨人工髋关节置换术后早期感染的诊断和治疗方法。[方法]回顾性分析2008年12月至2010年7月收治的86例人工髋关节置换术的病例,其中术后感染4例,总结其临床症状以及临床疗效。[结果]本组4例感染患者术后3天感觉疼痛减轻,活动度加大,渗出液减少,体温降低恢复正常,4例感染患者均做保髋清创术,根据血沉、C反应蛋白及细菌培养的化验给果分析所有患者感染消除,经过平均18天常规外科无菌换药患者伤口完全愈合,无渗出液。术后随访12个月未见感染复发。[结论]人工髋关节置换术后感染的早期诊断和治疗均很困难,目前尚无特异性检查方法,需要对患者术后情况严密观察,如术区软组织静息痛,活动剧痛,术后三天切口渗出液较多,体温每天超过37度,C反应蛋白值升高,血沉快,中性粒细胞比例增多等临床资料进行综合分析,即可早期诊断有髋关节感染。目前最有效的治疗方法就是及时的早期诊断,早期行保髋清创术,术后针对敏感药物抗生素控制感染,避免后期造成深层感染。
  • 摘要:拇外翻(HVD)是一种常见的足部畸形,治疗方法较多,但都有一定的局限性。本文首先介绍小切口微创治疗HVD患者的手术操作方法、临床效果及优缺点,旨在探讨微创治疗拇趾外翻手术与疗效关系。对采用微创治疗的患者术前和术后外翻角(HVA)和第1、2跖骨间角(MA)进行比较,回顾性分析治疗的效果,不同程度拇外翻患者微创手术疗效不一。指出,拇外翻微创治疗适合于轻中度拇外翻患者,术后可在短期内愈合,并发症少,对重度拇外翻畸形患者行微创技术进行治疗其效果不是很理想,在治疗的过程应慎重选择手术方式,才能收到良好的临床疗效。
  • 摘要:经皮激光汽化减压(PLDD)自产生以来,广泛地应用于临床,但PLDD在临床应用过程中仍欠规范化。本文就PLDD治疗腰椎间盘突出症在适应症的选择,定位与穿刺的准确性,激光汽化减压的方式,康复治疗的选择等方面的规范化问题发表了笔者的观点。
  • 摘要:[目的]探讨躯体疗法治疗腰椎髓核摘除术后残余痛的临床疗效。[方法]腰椎术后残余痛患者10例,通过体表压揉触诊检测神经支配区的相关肌群,测出其以下肢痛为主患者的阔筋膜张肌,髂胫束和股外侧肌压痛阳性,对其进行相应肌肉及拮抗肌肉髋收肌、股内侧肌的骨膜压揉,每日1次,每次30分钟。并指导其行反侧弓步,髋外展,髋内收等训练。对于同时伴有腰部疼痛患者,确定其竖脊肌,腰大肌,腰方肌也存在明显的疼痛激发点,故对其同时进行相应肌肉以及其拮抗肌肉腹直肌、臀大肌的骨膜压揉,每日1次,每次30分钟。指导其进行伸背,腰部侧屈,上体俯卧直腿后平举训练。锻炼均为每日3次,每次每组动作10次。[结果]采用t检验对10例病人治疗前后的VAS评分进行统计学分析,P>0.05,说明躯体治疗后有明显疗效。[结论]躯体疗法对治疗腰椎术后残余痛效果明显,并且由于是椎管外治疗,治疗方便,无损伤,且患者易于接受,治疗者易于实施,可以大大提高腰椎间盘突出症的治疗效果。
  • 摘要:目的:探讨运动疗法在脊髓损伤术后康复中的临床意义。方法:取因“腰部、右下肢疼痛1月”入院患者1例,医院行腰1/2全椎板减压髓核摘除术,右小腿外侧、右足背及会阴区皮肤感觉减退,大小便功能异常。术后留置导尿管,补液、预防感染及营养神经等对症治疗。此外,根据患者的肌力和运动耐力评价,制定针对性运动处方,运动量由小到大,持之以恒,循序渐进,且密切观察及时调整。结果:患者手术后自诉右下肢疼痛已消失,可自解小便,但排尿较困难,大便正常,右下肢无力较前明显好转,右小腿外侧、右足背及会阴区皮肤感觉减退,治疗1月后患者基本可下床行走。结论:运动疗法可以加速脊髓损伤术后肌力的回复,对周围神经损伤造成的肌力下降,及时实施运动康复治疗是必要的。尤其重要的是护士可以参与这种治疗,因为该方法简单操作、易于实施,在医生确定具体肌肉损伤的同时,护士就可以安排患者及时、准确的锻炼,大大提高了护理服务质量,在临床上值得推广。
  • 摘要:[目的]探讨经伤椎椎弓根椎体内植骨在治疗腰椎骨折中的意义及其疗效。[方法]采用经椎弓根椎体内植骨、短节段椎弓根螺钉系统固定治疗腰椎新鲜爆裂骨折10例。术前及不同随访时间行X线和CT检查,测量伤椎椎体中央高度值,比较植骨后椎体高度的恢复程度。[结果]全部患者术后平均随访6个月,未出现植骨操作引起的神经血管并发症,伤椎椎体高度恢复并维持良好。伤椎椎体中央高度值与正常值比较,差异无显著性意义(P>0.05)。CT显示椎体内植骨块融合良好。[结论]腰椎新鲜爆裂骨折在后路内固定同时经伤椎椎弓根进行椎体内植骨,可恢复伤椎椎体高度,重建前、中柱的稳定性,预防术后椎体塌陷的发生。
  • 摘要:[目的]寻找骨科超高龄老年患者术后低蛋白血症的相关高危因素。[方法]对2003年1月1日至2008年12月31日期间,在中国中医科学院望京医院骨科病房住院的超高龄老年手术患者进行回顾性分析,选择可能与术后低蛋白血症相关的潜在高危因素作为变量,术后低蛋白血症作为因变量,对各变量进行统计分析。先进行单因素分析,筛选出有相关性的单因素(P<0.05),再进行多因素Logistic回归分析(BinaryLogistic),剔除对方程影响小的变量。[结果]髋、膝部位手术术后出现低蛋白血症的几率明显大于其他部位手术术后出现低蛋白血症的几率,两组间有显著性差异(P<0.05);发病至入院间隔时间在3天以上组其术后出现低蛋白血症的几率明显大于发病至入院间隔时间在3天以下组其术后出现低蛋白血症的几率,两组间有显著性差异(P<0.05);术中出血量在200ml以上组其术后出现低蛋白血症的几率明显大于术中出血量在200ml以下组其术后出现低蛋白血症的几率,两组间有显著性差异(P<0.05);年龄在90岁以上组术后出现低蛋白血症的几率明显大于年龄在90岁以下组其术后出现低蛋白血症的几率,两组间有显著性差异(P<0.01);术前血清白蛋白含量在35g/L以下组术后出现低蛋白血症的几率明显大于术前血清白蛋白含量在35g/L以上组术后出现低蛋白血症的几率,两组间有显著性差异(P<0.05)。[结论]髋膝部位的手术、发病至入院间隔时间在3天以上、术中出血量在200ml以上、年龄在90岁以上、术前血清白蛋白含量在35g/L以下是术后出现低蛋白血症的高危因素。
  • 摘要:[目的]评价纹牙调角复位固定系统在经可扩张通道固定融合术中的有效性和可靠性。[方法]应用自行设计的纹牙调角复位固定系统经可扩张通道行微创椎弓根钉固定椎间融合术,并与同期传统开放入路椎弓根钉固定椎间融合术治疗腰椎失稳性疾病进行对照研究,分别于术后1周、3个月与术后1年复查。对比两组的总手术时间、内植物置入时间、总出血量;各时间段疼痛VAS评分、ODI评分及改善率;术前和术后各期的椎间隙高度;内植物失效率、术后融合率。[结果]所有患者切口均1期愈合,无硬脊膜撕裂、神经根或马尾损伤及椎间隙感染等并发症出现。微创组的手术时间较开放组长,术中及术后总失血量显著少于开放组;椎弓根钉系统置入时间比开放组短。两组术后1周VAS比术前1天均显著下降,差异有高度统计学意义;术后3个月、1年两组VAS、ODI比术前1天均显著下降,差异有高度统计学意义。术后1周、3个月、1年时,两组间 VAS、ODI比较,微创组均低于开放组,差异有高度统计学意义。术后1年,微创组的改善率为(77.46±6.34)%,开放组的改善率为(72.73±4.49)%,两组间差别有高度统计学意义(P<0.01)。术后两组椎间隙高度有明显增加。3个月时,两组椎间隙高度差异无统计学意义;1年时,两组椎间隙高度均有丢失,但微创组椎间隙高度大于开放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两组术后1年时融合率均为100%。[结论]经可扩张通道微创固定融合术具有创伤小、术中出血少、术后疼痛轻、术后恢复快等特点,椎间融合率与开放手术疗效相似,是治疗腰椎失稳性疾病的一种有效方法。纹牙调角复位固定系统设计合理,安装方便,复位效果好,固定可靠,适合可扩张通道下使用。
  • 摘要:[目的]探讨颈腰痛Ⅱ号方配合经皮椎体后凸成形术(PKP)治疗老年骨质疏松性胸腰椎压缩性骨折的临床疗效。[方法]2008年12月~2010年12月老年骨质疏松性椎体压缩性骨折肾虚血瘀型患者89例,采用随机数字表法分成两组,即A组(PKP+钙尔奇D+颈腰痛Ⅱ号方治疗)46例、B组(PKP+钙尔奇D治疗)43例。分别在术前,术后3天、6个月、12个月采用直观疼痛模拟量表(VAS)对患者进行疼痛评价,计算椎体前缘与中部高度丢失百分数,测量Cobb's角,进行总体疗效评估。[结果]所有病例完成PKP手术,A组病例均完成颈腰痛Ⅱ号方治疗。A组和B组术后VAS评分较术前均有显著性差异(P<0.05);两组之间术后第3天、第12个月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A组和B组术后椎体前缘高度丢失百分数较术前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两组之间术后第12个月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A组和B组术后椎体中央高度丢失百分数较术前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A组和B组术后cobb角较术前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两组之间术后第12个月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两组患者经过一年的随访,两组间的总有效率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PKP治疗老年骨质疏松性胸腰椎压缩性骨折止痛效果显著,可恢复椎体高度及矫正后凸畸形,但随访发现,其保持椎体前缘高度及cobb角效果欠佳,而颈腰痛Ⅱ号方可增强PKP的止痛效果,并能减少伤椎高度丢失。
  • 摘要:[目的]探讨腰椎间盘突出症在临床治疗中多种微创技术的选择策略及不同微创技术的合理组合应用。[方法]回顾研究自1992年5月~2010年10月期间应用微创技术治疗腰椎间盘突出症2913例患者3257个椎间盘。经皮穿刺技术采用经腰部后外侧“安全三角”穿刺入路,采用经皮穿刺腰椎间盘切吸术、经皮穿刺腰椎侧后路镜技术、经皮穿刺腰椎间盘等离子射频髓核成型术、经皮穿刺腰椎间盘射频热凝消融术、经皮穿刺腰椎间盘臭氧注射消融术、椎间盘外胶原酶化学溶核术,后路腰椎间盘经镜技术与椎板镜技术采用标准的棘突旁入路。根据病情选择一种微创技术单独应用或两种微创技术组合。[结果]行经皮穿刺技术的所有病例均穿刺成功,并发椎间隙感染16例,后路椎间盘镜发生硬脊膜破裂71例,椎板镜组发生硬脊膜破裂16例,计87例,神经根损伤38例,总计发生并发症141例,其发生率为0.51%,没有发生腹腔内脏损伤、马尾神经损伤损伤等严重并发症。效果差者199例占0.69%,所有患者术后均配合综合保守以加强疗效。[结论]腰椎间盘突出症的治疗方法很多,微创技术是一种较为安全、有效的方法,具有创伤轻、疗效好、不影响颈腰椎稳定性的优点,尤其是将不同功能的微创技术合理组合应用能提高临床疗效,这也是腰椎间盘突出症阶梯式治疗的明智选择。微创技术与正规的综合保守疗法、开放性手术治疗的关系是互相补充而不是互相取代,即使微创技术治疗效果差者仍然不影响开放性手术治疗与保守治疗的开展。
  • 摘要:[目的]探讨MED系统下治疗脱垂型腰间盘突出症的中期效果。[方法]回顾性分析2001年~2003年间以MED系统治疗的共31例脱垂型腰椎间盘突出症病例,其中男16例,女15例,年龄29岁~72岁,平均50.1岁。随访年限8~11年,右侧14例,左侧17例,多节段者7例。[结果]根据对患者的中期随访评定,本组31例病人中,随访年限8年~11年,优者24例,良者5例,可者2例。1例因术前已至腓总神经瘫,至10年随访时踝背伸肌力Ⅳ级+,拇背伸肌力Ⅳ级-;1例因腰2-3间隙发生新的极外侧的突出进行再次治疗;25例椎间高度较术前均有不同程度的下降平均下降7.1%, 5例病例继发侧弯消失,14例生理曲度有不同程度的恢复。[结论]MED系统下手术是治疗脱垂型腰椎间盘突出症的有效手段。
  • 摘要:目的:探讨中西医结合治疗股骨头缺血性坏死的临床疗效。方法:回顾性分析1998~2005年间采用股骨头钻孔减压配合中医辨证症用药、局部中药外敷治疗股骨头缺血性坏死153例。结果:153例患者,优77例,良35例,可31例,差10例,优良率73.2%,总有效率93.5%。结论:介入穿刺骨减压提高了股骨头缺血性坏死的疗效。中药辨证应用,经临床观察能抗菌消炎,促进血管再生,促进成骨。内服中药与中药外敷促进了成骨,使病程缩短,恢复加快。因此,中西医结合治疗股骨头缺血性坏死可获得显著效果。
  • 客服微信

  • 服务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