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育性髋关节发育不良

发育性髋关节发育不良的相关文献在2002年到2023年内共计342篇,主要集中在外科学、临床医学、儿科学 等领域,其中期刊论文321篇、会议论文11篇、专利文献488226篇;相关期刊179种,包括现代医用影像学、中国超声医学杂志、国际骨科学杂志等; 相关会议11种,包括第八届上海国际骨科前沿技术与临床转化学术会议、第三届世界灾害护理大会、中华医学会第十四届骨科学术会议暨第七届COA国际学术大会等;发育性髋关节发育不良的相关文献由1085位作者贡献,包括李连永、张立军、陈涛等。

发育性髋关节发育不良—发文量

期刊论文>

论文:321 占比:0.07%

会议论文>

论文:11 占比:0.00%

专利文献>

论文:488226 占比:99.93%

总计:488558篇

发育性髋关节发育不良—发文趋势图

发育性髋关节发育不良

-研究学者

  • 李连永
  • 张立军
  • 陈涛
  • 于静淼
  • 冯卫
  • 李功祥
  • 秦晓婷
  • 程幸
  • 赵德伟
  • 郭稳
  • 期刊论文
  • 会议论文
  • 专利文献

搜索

排序:

年份

    • 贺垠皓; 李晓声; 陈宏文; 陈铁柱
    • 摘要: 背景:发育性髋关节发育不良患者常有一个浅髋臼、笔直狭窄的股骨管等解剖结构的广泛扭曲,尤其是面对高度脱位的发育性髋关节发育不良患者,实施手术治疗时具有很大的挑战性。近年来,3D打印多孔钽金属个体化治疗发育性髋关节发育不良的效果及预后较好,可用于术前诊断、术前手术规划、术中建立3D导航模板、明确术前髋臼严重程度及术后髋臼重建矫正评估,具有良好的发展前景。目的:探讨3D打印多孔钽金属治疗髋关节发育不良的最新研究进展。方法:采用计算机检索中国知网、PubMed、MDPI、BMC Biotechnology、Web of Science和Springer link数据库中有关3D打印多孔钽金属个体化治疗发育性髋关节发育不良的研究资料,检索时限为1970-2022年。根据纳入和排除标准,最终共选取58篇文献进行综述。结果与结论:(1)多孔钽金属主要有生物兼容性、骨整合性和骨诱导性等生物学特性及生物力学特性,有效地促进了新骨、新的血管及神经的良好生长。(2)3D打印多孔钽金属是由3D打印成型技术、天然金属材料-多孔钽金属联合运用方案,目前主要在发育性髋关节发育不良及髋关节骨缺损患者中评价这一方案的有效性。(3)3D打印多孔钽金属良好的术前计划能有效改善发育性髋关节发育不良、髋关节骨缺损的术后效果,并为假体植入物做好术前个体化规划的准备,能有效避免术中障碍和充分解决患者特异性畸形,直接影响手术结果,应用前景较好。(4)目前,应用3D打印多孔钽金属个体化治疗发育性髋关节发育不良的短期疗效在动物模型及部分文献中得到验证,但缺乏中长期随访结果。
    • 郭苏童; 郭宇; 王凌; 丁育健; 任天皓; 徐海涛; 王誉霖; 冯德宏
    • 摘要: 背景:目前对于髋关节发育不良的有限元研究相对较少,髋关节外展角度对髋关节生物力学分布的影响也不明确。目的:应用有限元方法分析不同外展角度下髋关节发育不良患者健侧及患侧的髋关节应力分布,为髋关节发育不良的预防、治疗、康复等提供方案。方法:选取1例左侧髋关节发育不良患者双侧髋关节CT薄层扫描数据,利用Mimics软件建立髋关节模型,Geomagic Wrap软件完成实体化,Solidworks软件进行皮质骨与松质骨的装配,然后应用Ansys Workbench软件加载关节负荷,分析不同外展角度下单足着地条件下髋关节应力分布情况。结果与结论:(1)该研究所建模型与实际情况相符合,随着髋关节外展角度增加,正常髋关节的股骨颈最大应力值逐渐增大,且一直位于股骨颈内侧,当健侧髋关节外展为15°时股骨头最大应力值最小,当髋关节外展20°时髋臼上方最大应力值最小;(2)发育性髋关节发育不良患者患侧髋最大应力值一直位于髋臼上方,且当髋关节外展为25°时,髋臼最大应力值最小,当髋关节外展20°时,股骨头最大应力值最小,当髋关节外展0°时,股骨颈部最大应力值最小,且位于股骨颈后方,随着髋关节外展角度增大,股骨颈最大应力点逐渐向股骨颈内下侧移动。
    • 黄诗博; 谢辉; 王宗璞; 王韦丹; 覃开蓉; 赵德伟
    • 摘要: 背景:发育性髋关节发育不良髋臼缺损患者选择接受全髋关节置换时,髋臼侧的处理对假体安放极为重要,髋臼外上方植骨被证实是一种安全可行的治疗方式,而如何进行植骨成为手术成功的关键因素.目的:探讨在髋臼外上方采用可降解高纯度镁金属螺钉固定植骨联合全髋人工关节置换治疗发育性髋关节发育不良髋臼缺损患者的临床疗效.方法:纳入大连大学附属中山医院收治的7例发育性髋关节发育不良髋臼缺损患者,其中男1例,女6例,年龄54-65岁,按Crowe分型2例Ⅰ型,1例Ⅱ型,2例Ⅲ型,2例Ⅳ型,均进行人工全髋关节置换手术,髋臼侧采用外上方植骨处理缺损增加覆盖,移植骨块采用可降解高纯度镁金属螺钉进行固定.术后随访进行影像学检查与髋关节Harris功能评分、目测类比评分.研究经过大连大学附属中山医院伦理委员会通过(批件号:2013-006).结果 与结论:①7例患者随访2-4.5年,患肢短缩由术前的(2.43±0.78) cm下降至术后(0.57±0.56) cm,未见切口感染及不愈合发生,未见假体周围感染出现;②7例患者末次随访的目测类比评分低于术前(P<0.05),髋关节功能Harris评分高于术前(P<0.05);③影像学检查显示,可降解高纯度镁金属螺钉在术后三四年间全部降解,移植骨块均与髋臼骨性愈合,未见移植骨块脱落及假体松动,所有病例术后未见不良并发症发生;④结果表明,对于发育性髋关节发育不良髋臼缺损患者,在髋臼外上方采用可降解高纯度镁金属螺钉固定植骨联合全髋人工关节置换治疗的短期效果满意.
    • 黄诗博; 谢辉; 王宗璞; 王韦丹; 覃开蓉; 赵德伟
    • 摘要: 背景:发育性髋关节发育不良髋臼缺损患者选择接受全髋关节置换时,髋臼侧的处理对假体安放极为重要,髋臼外上方植骨被证实是一种安全可行的治疗方式,而如何进行植骨成为手术成功的关键因素。目的:探讨在髋臼外上方采用可降解高纯度镁金属螺钉固定植骨联合全髋人工关节置换治疗发育性髋关节发育不良髋臼缺损患者的临床疗效。方法:纳入大连大学附属中山医院收治的7例发育性髋关节发育不良髋臼缺损患者,其中男1例,女6例,年龄54-65岁,按Crowe分型2例Ⅰ型,1例Ⅱ型,2例Ⅲ型,2例Ⅳ型,均进行人工全髋关节置换手术,髋臼侧采用外上方植骨处理缺损增加覆盖,移植骨块采用可降解高纯度镁金属螺钉进行固定。术后随访进行影像学检查与髋关节Harris功能评分、目测类比评分。研究经过大连大学附属中山医院伦理委员会通过(批件号:2013-006)。结果与结论:①7例患者随访2-4.5年,患肢短缩由术前的(2.43±0.78)cm下降至术后(0.57±0.56)cm,未见切口感染及不愈合发生,未见假体周围感染出现;②7例患者末次随访的目测类比评分低于术前(P<0.05),髋关节功能Harris评分高于术前(P<0.05);③影像学检查显示,可降解高纯度镁金属螺钉在术后三四年间全部降解,移植骨块均与髋臼骨性愈合,未见移植骨块脱落及假体松动,所有病例术后未见不良并发症发生;④结果表明,对于发育性髋关节发育不良髋臼缺损患者,在髋臼外上方采用可降解高纯度镁金属螺钉固定植骨联合全髋人工关节置换治疗的短期效果满意。
    • 胡华林; 赵明兴(综述); 高志朝(审校)
    • 摘要: 发育性髋关节发育不良(DDH)为常见的先天畸形之一,临床在严格掌握适应证的情况下,应尽早给予相应手术治疗,可获得较好的预后。目前治疗DDH的常用手术方法为全髋关节置换、Salter骨盆截骨术、Ganz髋臼周围截骨术、Dega髋臼成形术、Pemberton截骨术、Chiari骨盆截骨术、股骨截骨术以及微创术式等,但对于手术方案的选择仍存在争议。该文就DDH的手术治疗进展作一综述,旨在为临床选择合适的手术治疗方案提供帮助。
    • 孙乾
    • 摘要: 发育性髋关节发育不良(developmental dysplasia of the hip, DDH)作为最常见的儿童髋关节先天畸形,对儿童髋关节功能具有重大影响。闭合复位作为一种常用的治疗方法,在发育性髋关节发育不良的治疗过程中起到了重要作用。同心圆复位以及髋臼的发育潜能是闭合复位能够成功进行的前提条件。闭合复位的传统方法已广为接受,但仍有许多学者在不同方面提出改进。而关于闭合复位的适用范围,目前仍有许多争议。故本文对闭合复位治疗发育性髋关节发育不良研究进展进行综述。
    • 陈敏; 胡耀芳; 王丽; 王晶; 洪琴; 池霞; 童梅玲; 钱君
    • 摘要: 目的 分析1 534例4~6周婴儿发育性髋关节发育不良(DDH)的超声筛查结果。方法 采用高频线阵探头和Graf法,对2020年8月—2021年2月儿童保健门诊就诊的1 058例4~6周足月儿(出生孕周≥37周)进行首次髋关节超声筛查;另收集同期在高危儿随访门诊就诊的早产儿476例,予纠正胎龄4~6周首次行髋关节超声筛查。比较2组婴儿髋关节超声检查结果,并分析影响髋关节发育的相关因素。结果 足月儿1 058例,检测双侧髋关节共2 116次,检出髋关节异常97例,检出率为9.17%(97/1 058),其中检出Ⅱa型116次,Ⅱc型1次。早产儿476例,检测双侧髋关节共952次,检出髋关节异常16例,检出率为3.36%(16/476),其中检出Ⅱa型8次,Ⅱb型9次。进一步分析发现,足月儿DDH的检出率高于早产儿,女性患儿DDH检出率高于男性患儿,左侧DDH检出率高于右侧,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分析DDH的影响因素发现,巨大儿DDH检出率高于低体质量儿、正常体质量儿,初产妇DDH检出率高于经产妇,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出生后早期进行髋关节B超检查是筛查DDH的有效手段,女童、左侧、初产、足月巨大儿是髋关节发育不良的高危因素,在临床工作中应重视4~6周婴儿DDH的初次筛查。
    • 张红梅
    • 摘要: 目的探讨发育性髋关节发育不良(developmental dislocation of the hip,DDH)术后患儿应用肌电生物反馈联合常规康复训练的效果。方法选取80例2019年8月至2021年10月绵阳市中心医院收治的DDH术后患儿作为研究对象,以随机数字表法分为对照组(40例)和观察组(40例)。给予对照组患儿常规康复训练,观察组在对照组的基础上接受肌电生物反馈治疗,两组均治疗3个月。比较两组治疗前、治疗3个月后的髋关节功能,股直肌、臀大肌、臀中肌、直腿抬高股直肌值,治疗前、治疗1、3个月后的Berg平衡量表(BBS)评分及10 m步行实验(10 MWT)。结果与治疗前相比,治疗3个月后,两组患者内收外展、屈伸、内旋外旋活动度及直腿抬高股直肌值均增加,且观察组上述值均大于对照组(均P<0.05)。治疗3个月后,两组患者BBS评分高于治疗前、治疗1个月后,治疗1个月后高于治疗前,且治疗1、3个月后,观察组患者BBS评分均高于对照组(均P<0.05)。治疗3个月后,两组患者10 MWT大于治疗前、治疗1个月后,治疗1个月后大于治疗前,且治疗1、3个月后,观察组患者10 MWT均大于对照组(均P<0.05)。结论肌电生物反馈联合常规康复训练有利于改善DDH术后患儿髋关节功能,增强肌力,并促进患儿平衡功能及步行能力的恢复。
    • 胡明茜; 符燕鸣; 陈建发; 梁锦玲; 李梦曦
    • 摘要: 目的:探讨并分析应用高频超声对小儿发育性髋关节发育不良进行诊断的效果。方法:选取2019年6月~2020年6月被我院收治的92例发育性髋关节发育不良的患儿,对其进行高频超声检查以及X线检查,将检查结果分为超声组与X线组,比较患者使用不同检查方法所得结果的检出率。结果:在接受不同的方法检查后,超声组的检出率(88.04%)明显较对照组(60.87%)更高(P<0.05)。结论:高频超声能够对小儿发育性髋关节发育不良起到较好的检测效果,为临床医师对患儿的诊断提供较为可靠的依据,具有较高的临床应用价值。
    • 刘梦瑶; 刘茹涵; 姚一静; 余倩; 高乙惠; 王芮; 盛斌; 姜立新
    • 摘要: 利用Graf法进行发育性髋关节发育不良(Developmental Dysplasia of the Hip, DDH)诊断时主要依靠骨-软骨交界面、股骨头、滑膜皱襞、关节囊及软骨膜、盂唇、软骨顶、骨性顶这7个解剖结构进行解剖验证,而初级医生对上述结构识别困难,因此文章提出了一种基于DeeplabV3+的网络模型用于7个结构的分割识别。首先对纳入的106例图像进行手动标记和预处理,之后将其分别输入DeeplabV3+和U-Net两种网络模型中,最终对其预测图表现和分割性能进行比较。与目前DDH图像分割中常用且表现优越的U-Net网络相比,DeeplabV3+网络的预测图包含的结构较多,边界分割也较清晰,其图像分割评价指标如相似性系数、豪斯多夫距离和平均豪斯多夫距离平均值的表现也优于U-Net网络。文章利用DeeplabV3+网络实现了DDH超声图像的7个结构分割,对临床医生进行后续图像的角度测量和分型诊断具有重要意义。
  • 查看更多

客服邮箱:kefu@zhangqiaokeyan.com

京公网安备:11010802029741号 ICP备案号:京ICP备15016152号-6 六维联合信息科技 (北京) 有限公司©版权所有
  • 客服微信

  • 服务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