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现在的位置: 首页> 研究主题> 生物型假体

生物型假体

生物型假体的相关文献在2007年到2023年内共计77篇,主要集中在外科学、基础医学、临床医学 等领域,其中期刊论文74篇、会议论文1篇、专利文献1262012篇;相关期刊43种,包括双足与保健、中国医疗器械信息、中国医疗设备等; 相关会议1种,包括浙江省中医药学会2017年骨伤科分会学术年会等;生物型假体的相关文献由232位作者贡献,包括谢辉、赵德伟、乔为民等。

生物型假体—发文量

期刊论文>

论文:74 占比:0.01%

会议论文>

论文:1 占比:0.00%

专利文献>

论文:1262012 占比:99.99%

总计:1262087篇

生物型假体—发文趋势图

生物型假体

-研究学者

  • 谢辉
  • 赵德伟
  • 乔为民
  • 傅维民
  • 刘伟
  • 刘保一
  • 刘宏鸣
  • 刘振峰
  • 刘福存
  • 叶峥
  • 期刊论文
  • 会议论文
  • 专利文献

搜索

排序:

年份

    • 史思峰; 林强; 周冰; 陈向阳; 卢文海
    • 摘要: 背景:生物型单髁置换假体的应用在临床上逐渐流行,但是其临床应用效果仍然存在争论。目的:对比生物型和骨水泥型股骨髁假体单髁置换治疗膝关节前内侧骨关节炎的早期临床效果。方法:选择2020年1月至2021年1月徐州医科大学附属医院骨关节科收治的膝关节内侧间室骨关节炎患者62例,按照随机数字表法分为2组,其中骨水泥组31例,生物型组31例,两组均进行单髁置换治疗。记录术后目测类比评分、膝关节活动度、美国特种外科医院功能评分及患者满意度,进行统计学评价。结果与结论:(1)两组患者在术后1,3,6个月膝关节活动度、术后6个月美国特种外科医院功能评分优良率及患者满意度方面相比,差异无显著性意义(P>0.05);(2)骨水泥组在术后1,3个月时静息状态下目测类比评分优于生物型组(P<0.05);术后3个月时活动状态下目测类比评分优于生物型组(P<0.05);(3)所有患者无术后感染及深静脉血栓发生,有2例患者术后伤口延迟愈合,经换药治疗后伤口痊愈;(4)提示生物型股骨假体单髁置换治疗前内侧骨关节炎安全有效,与骨水泥型股骨假体相比虽然在术后早期对疼痛的缓解较差,但2种假体在术后膝关节活动度、膝关节临床功能方面具有同等效果;对于高龄骨质疏松患者作者推荐选择骨水泥假体。
    • 黄诗博; 谢辉; 王宗璞; 王韦丹; 覃开蓉; 赵德伟
    • 摘要: 背景:发育性髋关节发育不良髋臼缺损患者选择接受全髋关节置换时,髋臼侧的处理对假体安放极为重要,髋臼外上方植骨被证实是一种安全可行的治疗方式,而如何进行植骨成为手术成功的关键因素.目的:探讨在髋臼外上方采用可降解高纯度镁金属螺钉固定植骨联合全髋人工关节置换治疗发育性髋关节发育不良髋臼缺损患者的临床疗效.方法:纳入大连大学附属中山医院收治的7例发育性髋关节发育不良髋臼缺损患者,其中男1例,女6例,年龄54-65岁,按Crowe分型2例Ⅰ型,1例Ⅱ型,2例Ⅲ型,2例Ⅳ型,均进行人工全髋关节置换手术,髋臼侧采用外上方植骨处理缺损增加覆盖,移植骨块采用可降解高纯度镁金属螺钉进行固定.术后随访进行影像学检查与髋关节Harris功能评分、目测类比评分.研究经过大连大学附属中山医院伦理委员会通过(批件号:2013-006).结果 与结论:①7例患者随访2-4.5年,患肢短缩由术前的(2.43±0.78) cm下降至术后(0.57±0.56) cm,未见切口感染及不愈合发生,未见假体周围感染出现;②7例患者末次随访的目测类比评分低于术前(P<0.05),髋关节功能Harris评分高于术前(P<0.05);③影像学检查显示,可降解高纯度镁金属螺钉在术后三四年间全部降解,移植骨块均与髋臼骨性愈合,未见移植骨块脱落及假体松动,所有病例术后未见不良并发症发生;④结果表明,对于发育性髋关节发育不良髋臼缺损患者,在髋臼外上方采用可降解高纯度镁金属螺钉固定植骨联合全髋人工关节置换治疗的短期效果满意.
    • 黄诗博; 谢辉; 王宗璞; 王韦丹; 覃开蓉; 赵德伟
    • 摘要: 背景:发育性髋关节发育不良髋臼缺损患者选择接受全髋关节置换时,髋臼侧的处理对假体安放极为重要,髋臼外上方植骨被证实是一种安全可行的治疗方式,而如何进行植骨成为手术成功的关键因素。目的:探讨在髋臼外上方采用可降解高纯度镁金属螺钉固定植骨联合全髋人工关节置换治疗发育性髋关节发育不良髋臼缺损患者的临床疗效。方法:纳入大连大学附属中山医院收治的7例发育性髋关节发育不良髋臼缺损患者,其中男1例,女6例,年龄54-65岁,按Crowe分型2例Ⅰ型,1例Ⅱ型,2例Ⅲ型,2例Ⅳ型,均进行人工全髋关节置换手术,髋臼侧采用外上方植骨处理缺损增加覆盖,移植骨块采用可降解高纯度镁金属螺钉进行固定。术后随访进行影像学检查与髋关节Harris功能评分、目测类比评分。研究经过大连大学附属中山医院伦理委员会通过(批件号:2013-006)。结果与结论:①7例患者随访2-4.5年,患肢短缩由术前的(2.43±0.78)cm下降至术后(0.57±0.56)cm,未见切口感染及不愈合发生,未见假体周围感染出现;②7例患者末次随访的目测类比评分低于术前(P<0.05),髋关节功能Harris评分高于术前(P<0.05);③影像学检查显示,可降解高纯度镁金属螺钉在术后三四年间全部降解,移植骨块均与髋臼骨性愈合,未见移植骨块脱落及假体松动,所有病例术后未见不良并发症发生;④结果表明,对于发育性髋关节发育不良髋臼缺损患者,在髋臼外上方采用可降解高纯度镁金属螺钉固定植骨联合全髋人工关节置换治疗的短期效果满意。
    • 任丽艳
    • 摘要: 目的:对比分析骨水泥型假体和生物型假体在中年患者群体全髋关节置换中的效果。方法:选取2018年1月~2020年1月于本院进行全髋置换的74例患者作为临床观察对象。入选的74例患者中采用骨水泥型全髋置换的33例归入骨水泥组;采用生物型全髋置换的41例患者归入生物组。对比研究两组患者接受置换后不同时间节点的肢体功能恢复评分、并发症发生情况及手术时间、术中出血量、术后疼痛率。结果:全髋关节置换后1个月、3个月、6个月生物组患者肢体功能恢复评分分别为(68.71±3.78)分、(77.36±3.27)分、(85.15±2.91)分,均显著高于骨水泥组,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生物组的手术时间更短、安全性更高、患者舒适感更优于骨水泥组;从6个月随访情况来看患者的肢体功能恢复评分生物组优于骨水泥组。
    • 卢博智; 郭文川; 林秀贞
    • 摘要: 目的探讨老年股骨颈骨折患者采用生物型假体与骨水泥型半髋置换治疗对骨代谢指标及应激指标的影响。方法选取2020年1月-2022年1月治疗的老年股骨颈骨折患者共计40例,按照假体类型的不同分成观察组(20例)和对照组(20例),对照组给予骨水泥型假体半髋置换治疗,观察组给予生物型假体半髋置换治疗,比较两组临床疗效、骨代谢指标、应激指标及并发症。结果观察组(95.00%)治疗优良率较对照组(70.00%)更高(P<0.05);两组治疗后骨碱性磷酸酶(BALP)、Ⅰ型前胶原羧基端肽(PICP)、总Ⅰ型胶原氨基端延长肽(tPINP)水平提高(P<0.05),观察组水平较对照组更高(P<0.05);两组治疗后促肾上腺皮质激素(ACTH)、去甲肾上腺素(NE)、皮质醇(COR)水平提高(P<0.05),但观察组水平较对照组更低(P<0.05);观察组(10.00%)并发症发生率较对照组(40.00%)更低(P<0.05)。结论老年股骨颈骨折患者采用生物型假体半髋置换治疗,与骨水泥型半髋置换治疗相比,临床疗效更高,可有效改善患者骨代谢指标,减少术后并发症,对应激指标影响更小。
    • 杜志业; 李大森; 杨毅; 汤小东; 杨荣利; 郭卫
    • 摘要: 目的对比生物型与水泥型组配式旋转铰链假体重建股骨远端普通型骨肉瘤切除后骨缺损的临床疗效,为临床应用提供参考。方法回顾分析2011年10月至2018年9月,本中心使用生物型假体及水泥型假体系统治疗股骨远端普通型骨肉瘤的共157例资料,生物型假体组均使用Megasystem-C假体系统,水泥型假体组均使用力达康假体系统。其中生物型假体组66例,水泥型假体组91例。记录两组患者性别、年龄、出血量、手术时间、截骨长度及生存情况。记录并对比两组假体存留情况、并发症(根据Henderson定义的分型方式分为5型)发生情况及假体失败后的治疗措施。根据MSTS93评分系统比较末次随访时两组患者下肢功能评分。使用Kaplan-Meier生存分析及Log-rank检验分析比较两组患者的生存率与假体存留率。结果本组157例术后均获5~106个月随访,平均44个月。生物固定组中位随访39个月,患者3、5年生存率分别为83.5%、67.1%,假体3、5年存留率分别为91.2%、84.2%。并发症包括软组织失败3例,无菌性松动1例,机械性失败1例,假体感染2例,肿瘤复发3例。术后MSTS93功能评分(25±2)分。水泥固定组中位随访45个月,患者3、5年生存率分别为77.0%、68.1%,假体3、5年存留率分别为91.6%、84.9%。并发症包括软组织失败3例,无菌性松动10例,机械性失败2例,假体感染3例,肿瘤复发4例。术后MSTS93功能评分(24±2)分。两组患者的生存率、假体存留率及术后功能差异无统计学意义。两组无菌性松动发生率,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48),其余各型并发症发生率对于两组假体重建差异无统计学意义。结论两类假体重建股骨远端肿瘤切除后骨缺损,二者具有相似的患者生存率、假体存留率、患肢功能,生物固定假体组较水泥固定假体组无菌性松动发生率更低。
    • 杜志业; 李大森; 杨毅; 汤小东; 杨荣利; 郭卫
    • 摘要: 目的 对比生物型与水泥型组配式旋转铰链假体重建股骨远端普通型骨肉瘤切除后骨缺损的临床疗效,为临床应用提供参考.方法 回顾分析2011年10月至2018年9月,本中心使用生物型假体及水泥型假体系统治疗股骨远端普通型骨肉瘤的共157例资料,生物型假体组均使用Megasystem-C假体系统,水泥型假体组均使用力达康假体系统.其中生物型假体组66例,水泥型假体组91例.记录两组患者性别、年龄、出血量、手术时间、截骨长度及生存情况.记录并对比两组假体存留情况、并发症(根据Henderson定义的分型方式分为5型)发生情况及假体失败后的治疗措施.根据MSTS93评分系统比较末次随访时两组患者下肢功能评分.使用Kaplan-Meier生存分析及Log-rank检验分析比较两组患者的生存率与假体存留率.结果 本组157例术后均获5~106个月随访,平均44个月.生物固定组中位随访39个月,患者3、5年生存率分别为83.5%、67.1%,假体3、5年存留率分别为91.2%、84.2%.并发症包括软组织失败3例,无菌性松动1例,机械性失败1例,假体感染2例,肿瘤复发3例.术后MSTS93功能评分(25±2)分.水泥固定组中位随访45个月,患者3、5年生存率分别为77.0%、68.1%,假体3、5年存留率分别为91.6%、84.9%.并发症包括软组织失败3例,无菌性松动10例,机械性失败2例,假体感染3例,肿瘤复发4例.术后MSTS93功能评分(24±2)分.两组患者的生存率、假体存留率及术后功能差异无统计学意义.两组无菌性松动发生率,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48),其余各型并发症发生率对于两组假体重建差异无统计学意义.结论 两类假体重建股骨远端肿瘤切除后骨缺损,二者具有相似的患者生存率、假体存留率、患肢功能,生物固定假体组较水泥固定假体组无菌性松动发生率更低.
    • 刘潇潇
    • 摘要: 目的 探讨老年全髋关节置换患者术中发生髋臼假体周围骨折(APF)状况.方法 回顾性分析2012年1月至2020年12月邓州市人民医院收治的1200例老年全髋关节置换术患者临床资料,统计术中APF发生情况,查阅及收集病例相关资料,将可能的影响因素纳入二元logistic回归,分析老年全髋关节置换患者术中发生APF的影响因素.结果 1200例老年全髋关节置换患者术中发生APF 40例,占3.33%.发生APF组置入假体类型、医生手术量、假体覆盖率、骨质疏松与未发生APF组相比,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经单因素分析后,建立二元logistic回归模型行多因素分析,结果显示,置入生物型假体、医生手术量1,P<0.05).结论 老年全髋关节置换患者术中APF的发生率较高,置入生物型假体、医生手术量<80髋/年、假体覆盖率≥80%、有骨质疏松是老年全髋关节置换术中发生APF的影响因素,临床工作者要采取针对性干预措施进行干预,以此降低术中APF的发生率.
    • 张晟; 王超; 王德利
    • 摘要: 目的 比较生物型假体人工关节置换术、骨水泥型假体人工关节置换术与股骨近端防旋型髓内钉(PFNA)内固定治疗老年股骨转子间骨折患者的效果.方法 选取120例老年股骨转子间骨折患者作为研究对象,按照治疗方法的不同分为生物型组(采用生物型假体人工关节置换术治疗)29例、骨水泥型组(采用骨水泥型假体人工关节置换术治疗)30例和PFNA组(采用PFNA内固定治疗)61例,比较3组的治疗效果.结果 生物型组、骨水泥型组的术中出血量大于PFNA组,手术时间长于PFNA组,住院费用高于PFNA组,卧床时间、住院时间短于PFNA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术后1、6、12个月时,生物型组、骨水泥型组的视觉模拟评分法评分低于PFNA组,Harris评分高于PFNA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生物型组、骨水泥型组的临床疗效优良率高于PFNA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3组并发症发生率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生物型假体人工关节置换术与骨水泥型假体人工关节置换术对老年股骨转子间骨折患者的临床疗效优于PFNA内固定治疗,但PFNA内固定治疗术中出血量小、手术时间短且治疗费用更低.
    • 史纪元; 武世勋; 刘时璋; 易智; 傅蔷
    • 摘要: 目的:对比瓦格纳型(生物型)假体置换术与内固定术治疗股骨转子间骨折(EvansⅣ型)的近期疗效.方法:选择74股骨转子间骨折(EvansⅣ型)患者为研究对象,按照简单随机分组法分为观察组和对照组,每组37例.观察组采用瓦格纳型(生物型)假体置换术治疗,对照组采用内固定术治疗.比较两组手术疗效、关节功能恢复情况及并发症发生情况.结果:观察组手术时长、术后下地时间均显著低于对照组,差异均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术前两组髋关节Harris评分及Singh指数比较均无统计学差异(P>0.05).术后3、6个月两组髋关节Harris评分及Singh指数均较术前显著升高(P0.05).观察组并发症发生率与对照组比较无统计学差异(P>0.05).结论:与内固定术相比,瓦格纳型(生物型)假体置换术治疗不稳定型EvansⅣ型股骨转子间骨折近期疗效较好.
  • 查看更多

客服邮箱:kefu@zhangqiaokeyan.com

京公网安备:11010802029741号 ICP备案号:京ICP备15016152号-6 六维联合信息科技 (北京) 有限公司©版权所有
  • 客服微信

  • 服务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