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现在的位置: 首页> 研究主题> 双眼视觉

双眼视觉

双眼视觉的相关文献在1985年到2022年内共计228篇,主要集中在眼科学、一般工业技术、临床医学 等领域,其中期刊论文202篇、会议论文5篇、专利文献56410篇;相关期刊101种,包括国际眼科纵览、临床眼科杂志、眼科新进展等; 相关会议5种,包括第四届全国儿童视觉发育保健及弱视斜视防治学术会议、全国首次青年航海医学工作者学术会议、2009全国博士生学术会议——计算机视觉与人工智能等;双眼视觉的相关文献由455位作者贡献,包括韩惠芳、朱文珲、冯涓涓等。

双眼视觉—发文量

期刊论文>

论文:202 占比:0.36%

会议论文>

论文:5 占比:0.01%

专利文献>

论文:56410 占比:99.63%

总计:56617篇

双眼视觉—发文趋势图

双眼视觉

-研究学者

  • 韩惠芳
  • 朱文珲
  • 冯涓涓
  • 卢炜
  • 廖瑞端
  • 王戈平
  • 董坚
  • 贾惠莉
  • 陈咏冲
  • 马琳
  • 期刊论文
  • 会议论文
  • 专利文献

搜索

排序:

年份

    • 虞瑛青; 曹雨娟; 田玉景
    • 摘要: 目的 使用偏振分视的立体视模型探索屈光不正性弱视、屈光参差性弱视及正常儿童立体视功能储备情况,为防治儿童弱视提供依据。方法 选取2019年4月收治的68例屈光异常儿童,分为对照组(22例, 44眼,屈光不正但矫正视力正常)、屈光不正组(25例, 50眼,屈光不正性弱视)、屈光参差组(21例, 21眼,屈光参差性弱视)。使用双眼视感知觉检查系统分别检测精细立体视功能和线条立体视功能,并对资料数据进行统计分析。结果 线条立体视双眼对比度阈值差结果显示,各组之间对比差异具有显著统计学意义(P<0.001)。结论 屈光不正性弱视和屈光参差性弱视患儿仍然可以检测到残留的线条立体视功能,为患儿在双眼视感知觉训练过程中的神经可塑性和迁移性方向提供重要的参考和指导。
    • 伍玲玲; 李卫红
    • 摘要: 间歇性外斜视是介于外隐斜与恒定性外斜视之间的一种形式,视轴常呈分开状态,看远处时,融合性散开幅度超过集合幅度而产生外斜,看近处时保持正位[1]。发病主要因为外展与集合功能平衡失调,该疾病常发生于儿童早期,最初仅在看远处时发生,因儿童表达能力有限,病情得不到及时控制,间歇性外斜视的次数与时间均增加,发展为看远、近处均产生外斜[2]。
    • 刘子田; 陈子东; 黄昌兵; 余敏斌
    • 摘要: 弱视是在视觉发育关键期内由于单眼或双眼视觉异常,双眼间存在异常相互作用,导致的视觉系统发育异常眼病,主要表现为单眼或双眼中心视力的下降。经典的非弱视眼遮盖治疗对关键期内的弱视儿童效果显著,但由于关键期后视皮层可塑性的逐步下降,遮盖治疗对于关键期后的成年患者效果较差。
    • 苏丽萍; 严宏; 张婕; 王珏
    • 摘要: 目的:探讨单眼弱视患者每日部分或全天遮盖优势眼后首次复诊的疗效,评估不同遮盖量所产生的最大效能。方法:回顾性临床研究。连续收集我院2020-01/2021-12本院门诊治愈的单眼弱视患者135例。根据遮盖时间分为2h/d遮盖组、6h/d遮盖组和全天遮盖组,配合弱视眼精细目力训练,记录首剂效应(基线视力-首次复查视力)、治愈视力、首次复诊时立体视觉以及弱视眼治愈时间。并分析影响单眼弱视患者首剂效应的因素。结果:所有患者基线视力为0.4(0.22, 0.52),首次复诊视力为0.22(0.15, 0.3),首剂效应为0.1(0.08, 0.18),弱视达治愈时视力为0(-0.08, 0.05)。2h/d遮盖组患者首剂效应为0.08(0.07, 0.12),6h/d遮盖组为0.18(0.08, 0.3),全天遮盖组为0.10(0.08, 0.18),6h/d遮盖组首剂效应最显著(P<0.05);不同影响因素分析显示3~6岁组、7~12岁组、女性组、斜视性弱视组、轻中度弱视组的6h/d遮盖首剂效应值最高(P<0.05);同时,6h/d遮盖首剂效应与弱视眼治愈时间呈正相关(r=0.334,P=0.038)。首次复诊时,6h/d遮盖组Titmus立体视敏度提高者21例(53.8%),高于2h/d和全天遮盖组[16例(41.0%),13例(22.8%),P<0.017]。结论:6h/d遮盖治疗单眼弱视患者首剂效应最显著,立体视觉恢复最好。
    • 毛柯力; 刘俐; 陈力菲; 林小铭
    • 摘要: 斜视是一种常见的眼球运动障碍,表现为眼位偏斜,常伴双眼视觉功能受损.正常眼位有赖于参与视觉系统和眼球运动系统的各脑区的正常功能和它们之间的协调配合,其中任一层次的受损都可能引起斜视.早期神经电生理和免疫自显影技术应用于动物实验,发现初级视觉皮层功能损伤,包括双眼视神经元减少、眼优势柱代谢改变.近年来,功能磁共振的发展促进了对人脑皮层功能变化的认识.研究发现斜视患者不仅存在与眼球运动及双眼视觉功能障碍相关的脑皮层及皮层间联系的损伤,还存在与代偿相关的可塑性改变.而基于体素的形态计量学和弥散张量成像技术的应用为斜视患者大脑异常提供了解剖学依据.本文从脑功能与结构异常角度对近几年有关斜视神经机制的研究进展进行综述,以期为进一步研究提供参考.
    • 王玲
    • 摘要: 视疲劳是目前常见的视觉健康问题之一.视疲劳的影响因素众多,主要包括屈光因素、老视因素、眼部疾病相关因素、近距工作与环境光线因素以及眼镜定配质量因素等.框架眼镜和角膜接触镜的正确应用可矫正与改善上述因素改善视疲劳.本文重点介绍利用光学眼镜矫正与改善视疲劳方面的研究进展.
    • 王玲
    • 摘要: 视疲劳是目前常见的视觉健康问题之一。视疲劳的影响因素众多,主要包括屈光因素、老视因素、眼部疾病相关因素、近距工作与环境光线因素以及眼镜定配质量因素等。框架眼镜和角膜接触镜的正确应用可矫正与改善上述因素改善视疲劳。本文重点介绍利用光学眼镜矫正与改善视疲劳方面的研究进展。
    • 刘梦; 代诚; 李宾中
    • 摘要: cqvip:不等像(aniseikonia)是一种双眼视觉异常现象,对于同一物体双眼感知为大小不同的图像,由双眼光学差异而引起的不等像的人群发病率为1%-3.5%,并可影响双眼视功能及视觉质量[1]。据凯洛格(Kellogg)中心关于不等像评估最新的流调显示,可测量的不等像患病率为7.8%,有80%的医生反映就诊病员中存在不等像,而25%的医生几乎每个月都会遇到不等像症状的患者[2]。
    • 李丹; 赵桁; 李杰; 郑丽雅; 司劲涛; 李丽; 李坤玲
    • 摘要: 目的:评价青少年近视性屈光参差用角膜塑形镜矫正后对双眼视觉的影响.方法:选2018年6月-2019年9月收治的青少年近视性屈光参差患者60例,分对照组与观察组各30例.对照组行常规治疗,观察组行角膜塑形镜矫正治疗,对比视力参数变化、并发症发生率、患者满意度.结果:观察组各项视力参数优于对照组,P<0.05;观察组并发症多于对照组,P<0.05;观察组患者满意度高于对照组,P<0.05.结论:在青少年近视性屈光参差治疗时用角膜塑形镜矫正,既可改善双眼视觉度,又可提高患者满意度,值得临床借鉴.
    • 林翠荣
    • 摘要: 目的 分析青少年近视性屈光参差青少年患者佩戴角膜塑形镜的视觉矫正效果.方法 便利选取自2018年3月—2019年7月在该院接受治疗的青少年近视性屈光参差患者51例,均佩戴角膜塑形镜,比较患者戴镜前后视力与屈光参差度、三级视功能改善情况以及中央角膜厚度、眼轴长度以及角膜内皮细胞密度.结果 戴镜1个月后裸眼视力≥1.0眼占90.20%.戴镜后3个月患者UCVA高于戴镜前,屈光参差度低于戴镜前,差异有统计学意义(t=36.008、29.270,P0.05).结论 青少年近视性屈光参差患者佩戴角膜塑形镜能够改善其双眼视觉功能.
  • 查看更多

客服邮箱:kefu@zhangqiaokeyan.com

京公网安备:11010802029741号 ICP备案号:京ICP备15016152号-6 六维联合信息科技 (北京) 有限公司©版权所有
  • 客服微信

  • 服务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