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现在的位置: 首页> 研究主题> 南怀仁

南怀仁

南怀仁的相关文献在1981年到2022年内共计161篇,主要集中在中国史、信息与知识传播、宗教 等领域,其中期刊论文161篇、相关期刊101种,包括中国天主教、社会科学辑刊、满族研究等; 南怀仁的相关文献由137位作者贡献,包括崔广社、马秀娟、肖军等。

南怀仁—发文量

期刊论文>

论文:161 占比:100.00%

总计:161篇

南怀仁—发文趋势图

南怀仁

-研究学者

  • 崔广社
  • 马秀娟
  • 肖军
  • 张柏春
  • 王冰
  • 陈事美
  • 余三乐
  • 刘潞
  • 吴孟雪
  • 周铮
  • 期刊论文

搜索

排序:

年份

    • 马秀娟; 徐红昌; 张岚
    • 摘要: 南怀仁绘制的《坤舆全图》和利玛窦绘制的《坤舆万国全图》是明末清初西学东渐经典之作,作为中国近代地理知识传播的重要媒介,对中国地理学发展和国人世界观的近代化转型均有重要影响,对于明清之际中国的地理学思想、地理沿革、大幅地图刊刻乃至中国的政治经济发展等研究都有重要价值。《坤舆全图》继承了《坤舆万国全图》的编绘传统,但两图中地球的形状、本初子午线的位置、动物的数量、释文详略等不同之处甚多,且多有创新和发展。
    • 钟园园
    • 摘要: 节日尚未到来,电商的“三八”大促便已拉开了帷幕。从2月27日开始,山东五洲大药房、湖南怀仁大药房、怡康医药、河北神威大药房、吉林省新药特药连锁等纷纷开启电商平台的直播带货和“三八”大促,从折扣到跨店满减,各种活动令人眼花缭乱。线下门店也毫不示弱,节前上新品类,节日期间推出各种活动,花式促销迎接女性顾客。
    • 曾纯
    • 摘要: 未来汽车什么样?不同时代有不同的想象。公元8世纪初,我国唐代科学家高僧一行写道,"激铜轮自转之法,加以火蒸汽运,名曰汽车",这是他心目中的未来汽车。文艺复兴时期的大家达·芬奇绘制了"弹簧发条车"草图,大概就是他认为的未来汽车的模样。1672年,耶稣会传教士南怀仁设计了一辆用蒸汽作动力来源的车送给康熙,那是65厘米长的玩具车,据说可能是历史上最早设计的汽车。
    • 陈丹
    • 摘要: 1674年南怀仁新制六仪被安装在观象台上。天体仪象征天,被看作最重要的仪器,安置在南侧的中间。从东南角向西、向北、向东依次为赤道浑仪、天体仪、黄道浑仪、地平经仪、象限仪、纪限仪、风向器,东侧中部台基上有一座方塔,塔的中间设一个取暖炉。观测者在方塔上观测有关天、大气现象和天球现象的对象。
    • 丁锐中
    • 摘要: 南怀义神父在中国传教仅有27个月,在这么短的时间内,他不仅为圣母圣心会的传教事业牢牢地打下了根基,而且还深刻总结了在蒙古地区传教的艰难和修会所面对的实际困难。一提到比利时来华传教士,我们很快就会谈及金尼阁(Nicolas Trigault,1577-1628)、南怀仁(Ferdinand Verbiest,1623-1688)、柏应理(Philippe Couplet,1623-1693)等著名耶稣会士。在中国近代天主教史上,比利时圣母圣心会在古长城以北地区的传教事业引人注目,这与其会祖南怀义(Theofiel Verbist,1823-1868)的开创和信德分不开。
    • 马秀娟; 张岚
    • 摘要: 南怀仁是明末清初著名的传教士,他所绘制的中文版世界地图《坤舆全图》融会中西、绘制精美、特点突出、堪称明末清初中西文化交流的代表之作,版本众多,流传较广,影响较大.
    • 比高华士; 蒋硕(译)
    • 摘要: 本文原文刊于《中西文化交流史杂志》(Sino-Western Cultural Relations Journal)总第36期,2014年,第25—42页。作者高华士教授为鲁汶大学(荷语KU Leuven)南怀仁研究所高级研究员,西方古典学出身,通晓多种欧洲古、现代语言,以研究南怀仁(Ferdinand Verbiest,1623—1688)、鲁日满(François de Rougemont,1624—1676)等传教士及明末清初中西文化交流名世。他对南、鲁的研究专著业已译为中文出版。近年来,高华士将研究重点转移到16—18世纪西方文献在华流传的题目上来。积十余年之力,广泛查阅欧洲档案、原典,研究成果已写成著作多种,尤其是《在华西学图书馆,耶稣会传教团的中欧西书流传》(Libraries of Western Learning for China,Circulation of Western Books Between Europe and China in the Jesuit Mission[ca.1650—1750])三巨册,为本领域研究集大成者。本文为此三卷本之外的专题研究,时段与前书不同,故单独成篇。国内学界对徐家汇藏书楼及其西书善本的研究,多以介绍和历史概述的外部研究为主,对西书内容进行探讨的研究则相对缺乏。本文通过徐家汇西书留有的图章、藏书印、签名等材料,探索出藏书的中西方来源,从而为徐家汇善本西书的入藏年代提供了有力的证据,结论出人意料。而他对西书章、印,乃至内容的解读也可为其他研究者提供资料和指南,将大大推进徐家汇西文善本和相关领域的研究。翻译过程中,译者多次就有关问题向作者本人请教,并经作者允许,改正了原文中的个别印刷错误,添加了若干注释。个别法文问题曾向法文专家李声凤请教;徐家汇藏书楼文献部主任徐锦华也提供了重要的意见。本文多次提及的解散前耶稣会(the pre-Suppression)主要是指1773年罗马教皇解散耶稣会之前的修会,文中也称“老耶稣会”(Ancient Company),与1814年重建后的“新耶稣会”(New Company)相对。
    • 美史景迁; 叶舜庸(译)
    • 摘要: 本栏目刊发叶嘉莹先生提供的叶舜庸先生的译作《外人笔下之汤若望与南怀仁》,实为有幸。叶嘉莹先生已为国人所熟知:她是北美知名华裔汉学家、加拿大皇家学会院士、中国中央文史研究馆馆员。但她提供的译文作者叶舜庸先生,则不大为人所知。叶舜庸先生乃叶嘉莹先生之先尊,本名叶廷元(1881—1971),字舜庸,1917年于北京大学英文系毕业后,服务于中华民国航空署、中国航空公司,抗战中曾与美国飞虎队合作,一生为中国航空事业做出了重要贡献,出版有《叶廷元先生译著集》等。本译文的翻译背景,后面有叶嘉莹先生所写《读父亲译稿〈外人笔下之汤若望与南怀仁〉》一文,可参看。需要补充强调的是,美国汉学家史景迁(Jonathan D.Spence)的原作《改变中国:在中国的西方顾问》(To Change China:Western Advisers in China)1969年在美国出版,叶舜庸先生所译之一章,是最早的中文译本,自有其价值,其中透露出中国老一代知识分子对中西文化交流问题及其方法与走向的关切,尤其值得读者留意。叶嘉莹先生“举贤文不避亲”,其用意恐怕也在于此。
  • 查看更多

客服邮箱:kefu@zhangqiaokeyan.com

京公网安备:11010802029741号 ICP备案号:京ICP备15016152号-6 六维联合信息科技 (北京) 有限公司©版权所有
  • 客服微信

  • 服务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