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现在的位置: 首页> 研究主题> 华支睾吸虫

华支睾吸虫

华支睾吸虫的相关文献在1987年到2022年内共计594篇,主要集中在基础医学、内科学、预防医学、卫生学 等领域,其中期刊论文515篇、会议论文8篇、专利文献997篇;相关期刊189种,包括应用预防医学、热带病与寄生虫学、中国人兽共患病学报等; 相关会议7种,包括第22届中国内镜医师大会、中国畜牧兽医学会家畜寄生虫学分会第六次代表大会暨第十一次学术研讨会、第二届北京热带医学与寄生虫学论坛等;华支睾吸虫的相关文献由1441位作者贡献,包括余新炳、徐劲、胡旭初等。

华支睾吸虫—发文量

期刊论文>

论文:515 占比:33.88%

会议论文>

论文:8 占比:0.53%

专利文献>

论文:997 占比:65.59%

总计:1520篇

华支睾吸虫—发文趋势图

华支睾吸虫

-研究学者

  • 余新炳
  • 徐劲
  • 胡旭初
  • 吴忠道
  • 陈守义
  • 吴德
  • 乔铁
  • 方悦怡
  • 罗小兵
  • 郑葵阳
  • 期刊论文
  • 会议论文
  • 专利文献

搜索

排序:

年份

作者

    • 韦洪怀; 刘玲; 李慧萍
    • 摘要: 目的探讨单次口服三苯双脒与不同剂量吡喹酮治疗华支睾吸虫的疗效性及安全性。方法回顾性分析2020年1月1日~2021年6月31日共收治100例罹患华支睾吸虫病患者的资料,根据患者所使用药物的不同分为三苯双脒组(A组)、吡喹酮25 mg/kg组(B组)、吡喹酮50 mg/kg(C组),其中A组、B组分别有33例患者,C组有34例患者,分析各组华支睾吸虫虫卵阴转率,轻度感染、中度感染、重度感染虫卵阴转率,不良反应发生率,合并其他肠道寄生线虫的阴转情况。结果A组虫卵阴转率为93.94%,B组虫卵阴转率为66.67%,C组虫卵阴转率为88.24%,A组与C组虫卵阴转率明显高于B组,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A组、C组患者轻度感染、中度感染阴转率明显高于B组,A组重度感染阴转率明显高于B组、C组,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A组不良反应发生率为24.24%,明显低于B组、C组的48.48%、67.65%,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A组、B组、C组患者均有合并感染其他肠道寄生线虫情况,治疗后,A组、C组肠道寄生线虫阴转情况优于B组(χ^(2)=4.29,P=0.117)。结论单次口服三苯双脒的治疗效果明显优于吡喹酮的疗效,而且不良反应较少,安全性更高,可避免医疗资源浪费。
    • 高俊峰; 王鑫; 毛瑞锋; 孙云异; 王春仁; 黄翠琴
    • 摘要: 为建立同时检测淡水鱼中华支睾吸虫、东方次睾吸虫和日本全冠吸虫的三重PCR检测方法,本研究根据GenBank中登录的各吸虫参考序列中保守区域设计3对特异性引物,通过优化反应条件,建立了3种吸虫囊蚴的多重PCR检测方法,并利用该方法对52尾淡水鱼样品中吸虫囊蚴的感染情况进行检测。结果显示,本研究所建立的方法对东方次睾吸虫、华支睾吸虫、日本棘隙吸虫能分别扩增到508 bp、311 bp和208 bp的目的条带,对鸭对体吸虫、舟形嗜气管吸虫、横川后殖吸虫和卷棘口吸虫的基因扩增结果均为阴性,特异性较强;敏感性试验结果显示,该方法对3种吸虫囊蚴重组质粒标准品检测下限均为104拷贝/μL。利用该三重PCR方法对淡水鱼临床样品进行检测,结果显示该方法与形态学检测方法结果一致。本研究在国内首次建立了淡水鱼3种吸虫囊蚴多重PCR检测方法,为鱼源性吸虫病的快速检测及鉴别诊断提供了技术手段,为鱼源性寄生虫病的防控奠定了基础。
    • 宗文
    • 摘要: 美国癌症协会2018年发布的《未来10年肿瘤一级抗击计划》,为“2030癌症预防和死亡率下降蓝图”给出的10大抗癌策略,值得大家参考。1.远离11种病原体幽门螺旋杆菌、乙肝病毒、丙肝病毒、人乳头状瘤病毒(HPV)、EB病毒、艾滋病毒(HIV)等、泰国肝吸虫、华支睾吸虫(肝吸虫)、埃及血吸虫等11种病原体会增加癌症风险。
    • 张文嘉; 王学燕; 甘晓琴; 何辉明; 赵甲光; 林源; 陈钦艳; 蒋智华; 方钟燎
    • 摘要: 目的探索人类Toll样受体(TLR)基因多态性与华支睾吸虫易感性的关系。方法按照成组病例对照研究原理,采用单纯随机抽样方法,分别从宾阳县华支睾吸虫常规监测中发现的华支睾吸虫感染者和正常人群选取研究对象纳入华支睾吸虫感染组和正常对照组。采集研究对象静脉血5 mL,提取外周血基因组DNA,采用PCR扩增TLR2 rs3804099和rs3804100、TLR4 rs4986790和rs49867914个位点所在基因序列并测序。结果共纳入57名研究对象,其中华支睾吸虫感染组31名、正常对照组26名。TLR2基因rs3804099位点CC、CT、TT 3个基因型频率在华支睾吸虫感染组和正常对照组的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TLR2基因rs3804100位点,华支睾吸虫感染组CT基因型频率(25.8%)低于对照组(72.7%)(χ^(2)=7.406,P=0.006),华支睾吸虫感染组TT基因型频率(71.0%)高于对照组(27.3%)(χ^(2)=6.068,P=0.014)。TLR2基因rs3804100位点TT基因型感染者大多数属于轻度感染(81.8%,18/22)。TLR4基因rs4986790位点、rs4986791位点在华支睾吸虫感染组和正常对照组基因型均完全相同,前者为AA基因型,后者为CC基因型。结论未发现TLR4基因rs4986790位点、rs4986791位点多态性与华支睾吸虫易感性有关。TLR2基因rs3804100位点多态性可能与华支睾吸虫易感性有关;该位点TT基因型者可能对华支睾吸虫更易感,CT基因型则可能对机体华支睾吸虫感染具有保护作用。
    • 谢金玲; 余德基; 刘国安; 龙华泉; 陈银仲
    • 摘要: 粪类圆线虫的感染在早期症状轻,难发现,常容易漏诊和误诊,若不及时治疗,可引起严重并发症甚至死亡。1例患者因反复出现消化道症状,经对症治疗效果不佳,入院检查时发现存在粪类圆线虫和华支睾吸虫合并感染。本文对此展开报告并文献复习,旨在加深对粪类圆线虫感染特征的认识,为临床诊断和治疗提供更多依据。
    • 金程佳; 马晓晓; 常巧呈; 高俊峰; 王春仁
    • 摘要: γ-谷氨酰转移酶7(GGT7)是华支睾吸虫生长发育的各个时期都存在且高表达的蛋白,为探索其作为诊断抗原的潜能,依据GenBank中华支睾吸虫GGT7基因序列,设计了特异性引物,并构建了pET-32a-GGT7重组表达质粒转化至大肠埃希氏菌BL21(DE3)感受态细胞中,进行蛋白表达和反应原性分析。生物分子信息学分析显示,GGT7具有7个α-螺旋和6个β-折叠,B细胞抗原基因表位较多。扩增得到的华支睾吸虫GGT7基因大小为1773 bp,编码591个氨基酸,SDS-PAGE分析在65 ku分子处有明显的目的蛋白条带,Western blot检测表明该蛋白具有较好的反应原性。首次对华支睾吸虫GGT7基因进行了克隆表达,并证明目的蛋白具有良好的反应原性,为华支睾吸虫病诊断试剂的研发奠定了基础。
    • 韦彬; 许绍仁; 黄文捷; 张政婷; 杨益超
    • 摘要: 目的 了解靖西市人体重点寄生虫病流行现状与趋势,为制订防治策略与措施及评价防治效果提供科学依据。方法 2016—2020年在靖西市辖区内的东、西、南、北和中部抽取5个乡镇,每个乡镇抽取1个村作为监测点,采集3岁以上人群粪便用改良加藤厚涂片法一粪两检进行钩虫、蛔虫、蛲虫、鞭虫、华支睾吸虫等虫卵检测。结果 2016—2020年共检测5 051人,共查出寄生虫卵阳性179人,感染率为3.54%。钩虫、蛔虫、鞭虫、蛲虫和华支睾吸虫的感染率分别为1.96%、0.12%、0.3%、0.16%和1.01%。华支睾吸虫感染率逐年升高,从2016年0.30%上升至2020年的3.31%。结论 靖西市人体重点寄生虫人群感染率总体呈上升趋势,土源性线虫感染快速下降呈低水平流行状态,而华支睾吸虫感染逐年上升,今后应加强监测、重点人群治疗和健康教育等防控措施。
    • 陈词
    • 摘要: 记者问:引起肝损害的寄生虫有那些种类?黄建荣教授:1.原虫:溶组织内阿米巴、杜氏利什曼原虫、弓形虫、疟原虫、蓝氏贾弟鞭毛虫、人毛滴虫、隐孢子虫和卡氏肺孢子虫等;2.吸虫:日本血吸虫、曼氏血吸虫、华支睾吸虫、卫氏并殖吸虫、斯氏并殖吸虫、肝片形吸虫、姜片虫、双腔吸虫、猫后睾吸虫和异形吸虫等.
    • 黄星炯; 梁美群; 黄显泽; 陆丽艳; 黄雅铃
    • 摘要: 目的 分析南宁市武鸣区华支睾吸虫感染流行特征,为开展健康教育和普查普治提供科学依据。方法 选取2016年1月至2020年12月南宁市武鸣区疾病预防控制中心寄生虫防治门诊就诊的疑似华支睾吸虫感染者或患者,经粪检确诊的感染者和患者为检测分析对象。分别从性别、年龄、职业、地域分布等对感染状况进行描述分析。结果 疑似华支睾吸虫感染者或患者就诊14 008例,经粪便检查确诊8373例(59.8%),男女阳性例数比为2.4∶1。2016—2020年华支睾吸虫总阳性率逐年下降,各年份男性华支睾吸虫阳性率均高于女性。25岁~与50~65岁年龄段华支睾吸虫阳性率最高,为63.0%与58.5%,15岁~与>65岁华支睾吸虫阳性率接近,均为54.4%。确诊感染者和患者的职业分布以农民居多,占59.8%,其次为自由职业者,占19.5%;公务员、从事文教卫生员工华支睾吸虫阳性率最高,分别为66.7%、63.6%。流动人口华支睾吸虫阳性率与本地居民接近,均在60.0%左右。结论 南宁市武鸣区人群华支睾吸虫感染率普遍较高,农村居民高于城镇居民,感染人群呈低龄化趋势,需积极开展不同人群的华支睾吸虫病防治健康教育。
    • 韦毅柳; 蔡日荣; 叶路红; 黄秋萍; 李昌勇; 骆世凯; 莫刚; 蒋莉萍
    • 摘要: 目的了解广西人群华支睾吸虫感染现状并分析其相关因素,为制定防控措施提供科学依据。方法2020年根据广西水系、地形和经济发展情况等因素,随机抽取广西9个县为调查点,以自然村(屯)为基本调查单位,根据自愿参与原则选取3周岁以上的常住居民作为调查对象。收集调查对象粪便样本,采用改良加藤厚涂片法检测华支睾吸虫虫卵并计数;以问卷形式收集调查对象个人一般情况。结果共调查3243名居民,华支睾吸虫总感染率为4.47%。9个调查点中,有5个点的感染率为0%,其余4个调查点感染率为0.71%~40.56%,不同调查点间的感染率差异有统计学意义(χ2=905.6,P5次者感染率高达47.30%;以上相应因素的组间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值均<0.05)。结论广西人群华支睾吸虫感染地域差异大,局部地区流行严重。感染情况与当地居民的饮食习惯有关。提示政府部门应引起重视,加强流行地区的防控力度,普及居民华支睾吸虫感染和防控的健康知识教育,降低人群感染率。
  • 查看更多

客服邮箱:kefu@zhangqiaokeyan.com

京公网安备:11010802029741号 ICP备案号:京ICP备15016152号-6 六维联合信息科技 (北京) 有限公司©版权所有
  • 客服微信

  • 服务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