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现在的位置: 首页> 研究主题> EB病毒

EB病毒

EB病毒的相关文献在1988年到2022年内共计3086篇,主要集中在肿瘤学、基础医学、内科学 等领域,其中期刊论文2814篇、会议论文39篇、专利文献54695篇;相关期刊743种,包括中华病理学杂志、中华实验和临床病毒学杂志、国际检验医学杂志等; 相关会议36种,包括第五届国际中医、中西医结合肿瘤学术交流大会暨第十四届全国中西医结合肿瘤学术大会、首届环渤海地区病理技术新进展研讨会、中华医学会第十八次全国儿科学术会议等;EB病毒的相关文献由7403位作者贡献,包括曾毅、曹亚、罗兵等。

EB病毒—发文量

期刊论文>

论文:2814 占比:4.89%

会议论文>

论文:39 占比:0.07%

专利文献>

论文:54695 占比:95.04%

总计:57548篇

EB病毒—发文趋势图

EB病毒

-研究学者

  • 曾毅
  • 曹亚
  • 罗兵
  • 谢正德
  • 曾益新
  • 周玲
  • 宗永生
  • 李桂源
  • 申昆玲
  • 姚开泰
  • 期刊论文
  • 会议论文
  • 专利文献

搜索

排序:

年份

作者

    • 马玉兰; 成芳芳; 孔小行; 姜艳群; 卞元兮; 李嫣
    • 摘要: 为提高对儿童EB病毒(EBV)感染并发急性胰腺炎(AP)的认识,对我院收治的1例EBV感染并发AP患儿的临床资料进行总结和分析,并复习相关文献.结果显示:患儿,男,1岁5个月,确诊EBV感染合并AP予对症治疗后好转出院.AP是EBV感染的少见并发症,总体预后良好,若无明显腹部症状,无需过度治疗.此外,对于怀疑急性胰腺炎的不典型患者也需警惕是否EB病毒感染可能.
    • 张辉; 李虹媛; 张建明
    • 摘要: 目的探讨匹多莫德联合重组人干扰素α1b及更昔洛韦治疗EB病毒(EBV)相关性传染性单核细胞增多症患儿的效果。方法选择安徽省阜阳市妇女儿童医院儿科2018年1月至2021年3月接诊的80例EBV相关性传染性单核细胞增多症患儿为研究对象。依据随机数字表法分为观察组和对照组,每组40例。对照组给予干扰素α1b及更昔洛韦治疗,观察组在对照组的基础上联合匹多莫德治疗,两组均连续治疗10 d。比较两组临床症状改善情况,CD4^(+)、CD8^(+)、CD4^(+)/CD8^(+),肿瘤坏死因子-α(TNF-α)、C反应蛋白(CRP)、白细胞介素-6(IL-6)、肌酸激酶(CK)、肌酸激酶同工酶(CK-MB)、乳酸脱氢酶(LDH)、天门冬氨酸氨基转移酶(AST)水平,记录治疗期间不良反应发生情况。结果观察组咽痛消失时间、退热时间、扁桃体和淋巴结肥大缓解时间短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后,两组CD4^(+)、CD8^(+)、CD4^(+)/CD8^(+)高于治疗前,且观察组高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后,两组TNF-α、CRP、IL-6水平低于治疗前,且观察组低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后,两组CK、CK-MB、LDH、AST水平低于治疗前,且观察组低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期间,两组患儿均未发生明显的不良反应。结论匹多莫德联合重组人干扰素α1b及更昔洛韦治疗EBV相关性传染性单核细胞增多症患儿效果明显,值得推广应用。
    • 李俊豪; 韩冠华; 林晓涛; 吴力强; 钱纯亘; 徐军发
    • 摘要: EB病毒(Epstein-Barr virus,EBV)的早期诊断能够降低患者发生重大疾病的风险。临床上常用的EBV抗体的检测方法存在耗时长、试剂消耗大和效率低等缺点。相比于传统的检测方法,微流控(microfluidics)技术具有高通量、试剂消耗少,污染少和自动化程度高等优点,磁免疫荧光技术具有检测效率高、信号强等优点,将两者的优势结合,能够弥补传统方法的不足。鉴于此,采用聚甲基丙烯酸甲酯(PMMA)作为芯片原材料,经过激光切割及真空热压加工工艺能够快速获得芯片。将包被抗原的磁珠及包被抗人抗体的荧光微球经过冷冻干燥工艺快速冻干成小球并嵌入芯片内,经过孵育和清洗后,进行检测。通过图像分析快速得到检测结果。通过精密度、特异性、剂量-反应曲线及检出限测试,进行性能验证。通过与化学发光免疫分析法(CLIA)检测的临床样本比对,进行方法学与临床应用评价。结果显示相对标准偏差(RSD)均小于10%。与多种常见的病原体抗体均无交叉反应。EB病毒衣壳抗原(Epstein-Barr viral capsid antigen,EB VCA)IgG项目的检出限为1.92 U/mL,线性范围为1.92~200 U/mL,阳性符合率为95.77%(68/71),阴性符合率为86%(43/50);EB VCA IgA项目的检出限为2.79 U/mL,线性范围为2.79~200 U/mL,阳性符合率为92%(46/50),阴性符合率为92.96%(66/71);EB病毒核心抗原1(Epstein-Barr nuclear antigen 1,EB NA1)IgG项目的检出限为3.13 U/mL,线性范围为3.13~200 U/mL,阳性符合率为92.96%(66/71),阴性符合率为92%(46/50);EB NA1 IgA项目的检出限为1.53 U/mL,线性范围为1.53~200 U/mL,阳性符合率为90%(45/50),阴性符合率为91.55%(65/71)。4个项目能在20 min内快速完成检测,且与临床上使用CLIA方法测试的结果具有良好的相关性,可以为临床提供一种快速、灵敏、简便、自动化程度高和易于基层推广的检测方法。
    • 石长春; 陈军华
    • 摘要: EB病毒是儿童感染性疾病中常见的病原之一,原发性EBV感染多伴随着肝功能损害。EBV感染所致肝损害,大多表现为轻中度短暂的转氨酶升高,少数可发展为重型肝炎甚至肝衰竭而危及患儿生命。EBV相关肝损害一般予以对症支持治疗,抗病毒治疗及类固醇的使用尚有争议。本文拟对儿童EBV感染相关肝损害进行综述。
    • 彭武; 巫丽娟; 魏彬; 陈捷
    • 摘要: 目的探讨类风湿关节炎(RA)患者合并巨细胞病毒(CMV)和/或EB病毒感染与临床实验室相关检测指标变化的相关性。方法对2016年1月至2020年12月在四川大学华西医院确诊且同时检测了CMV-DNA和EB病毒DNA的RA患者的临床资料进行回顾性分析,将RA患者分为CMV和EB病毒单独感染及合并感染,分别与两病毒均阴性的RA患者的临床指标水平进行统计学分析比较。结果CMV-DNA阳性RA患者的降钙素原(PCT)水平比CMV-DNA阴性RA患者的PCT水平更高,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EB病毒DNA和CMV-DNA同时阳性的RA患者IgA水平比二者均阴性的RA患者IgA水平更高,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PCT和IgA在RA患者诊断CMV或EB病毒感染中有重要价值,可作为临床上改善RA患者疗效、预后的重要检测指标。
    • 李向峰; 安兰花; 闫永彬; 孙晓旭; 丁樱
    • 摘要: 目的探究解毒散瘀汤治疗EB病毒感染相关传染性单核细胞增多症热毒炽盛证患儿的临床效果及对免疫功能的影响。方法选取2017年10月—2019年12月在河南中医药大学第一附属医院儿科就诊的热毒炽盛型传染性单核细胞增多症患儿80例,按照随机数字表法1∶1随机分为治疗组和对照组,每组40例。比较2组患者治疗效果和免疫功能的变化情况。结果治疗组患儿症状改善时间和治疗前后中医证候评分优于对照组(P<0.05);治疗后2组患儿CD^(3+)、CD^(8+)显著减低,CD^(4+)、CD^(4+)/CD^(8+)明显升高,治疗组改善效果优于对照组(P<0.05);对照组不良反应发生率为12.50%(5/40),治疗组未见不良发应。结论解毒散瘀汤对EB病毒感染患儿治疗效果理想,有助于改善患儿预后,能有效改善患儿免疫功能,安全性更高,值得临床推广。
    • 吴莹莹
    • 摘要: 目的:探讨儿童EB病毒相关性传染性单核细胞增多症的临床特征,为临床诊治提供指导。方法:回顾性分析2015年1月-2021年9月在南京医科大学附属无锡第二人民医院儿内科住院的134例确诊EB病毒相关性传染性单核细胞增多症患儿的临床资料,分析其主要的临床表现、实验室检查结果、治疗及预后情况。结果:EB病毒相关性传染性单核细胞增多症的临床表现主要为,发热129例(96.27%)、咽峡炎132例(98.51%)、淋巴结肿大131例(97.76%)、眼睑浮肿102例(76.12%)、鼻塞91例(67.91%)、打鼾64例(47.76%)、肝脏肿大50例(37.31%)、脾肿大49例(36.57%)、皮疹31例(23.13%)。实验室检查,外周血白细胞计数>10×10^(9)/L共112例(83.58%),最高值可达34.7×10^(9)/L,白细胞<4×10^(9)/L有4例(2.99%)。异型淋巴细胞比例≥10%的87例(64.93%)。肝功能受损54例(40.30%),LDH增高65例(48.51%)。结论:儿童EB病毒相关性传染性单核细胞增多症临床表现复杂多样,可累及多个系统,部分病情危重,但大多预后良好,了解其临床特征有助于临床诊治。
    • 刘茂艳; 詹学
    • 摘要: EB病毒(Epstein-Barr virus, EBV)属嗜人类B淋巴细胞的DNA病毒,儿童普遍易感。一旦感染后可在人体B淋巴细胞建立潜伏性感染,终生携带病毒。在免疫力低下者体内通过多种途径导致复杂疾病,如传染性单核细胞增多症、噬血细胞性淋巴组织细胞增生症、淋巴瘤等。对儿童EB病毒原发性感染相关性疾病的研究具有重要临床意义,帮助实现患儿的早期诊治、合理治疗,避免延误病情。
    • 金龙腾; 孙妍; 黄基红; 温正旺; 石海矾; 陈益平
    • 摘要: 目的:探讨原发性EB病毒感染患儿黑素瘤缺乏因子2(AIM2)炎症小体通路的表达及与肝损伤的相关性。方法:纳入2020年1月至2021年6月82例原发性EB病毒感染住院患儿(入院时EB-VCA-Ig M和EB-DNA检测均阳性),按有无肝损伤分为肝功能异常组(52例)与肝功能正常组(30例);同期选取门诊体检EBVIgG阳性(EB-VCA-IgG、EB-NA-IgG)而EB-VCA-IgM阴性的50例健康儿童为既往EBV感染组;门诊体检EBV-IgG和EBV-VCA-Ig M均阴性的50例健康儿童为对照组。实时荧光定量PCR技术检测外周血单个核细胞AIM2炎症小体(AIM2、ASC和caspase-1)m RNA表达,酶联免疫吸附试验检测血清白细胞介素(IL)-1β、IL-18水平。结果:原发性EBV感染患儿外周血AIM2、ASC和caspase-1 mRNA的表达量以及IL-1β和IL-18水平均高于既往EBV感染组、对照组(P<0.05),并且血清EBV-DNA载量与AIM2、ASC和caspase-1 mRNA表达及IL-1β和IL-18水平呈正相关(r=0.712、0.494、0.479、0.384、0.300,P<0.05)。原发性EBV感染组中,肝功能异常组、肝功能正常组患儿AIM2、ASC、caspase-1 mRNA表达量以及IL-1β、IL-18水平均高于对照组,以肝功能异常组更高,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AMI2 mRNA与ASC mRNA、caspase-1 mRNA表达量以及IL-1β、IL-18水平均呈正相关(r=0.718、0.729、0.548、0.529,P<0.05)。结论:AIM2炎症小体通路可能参与了原发性EBV感染,并与EBV肝炎存在相关性。
    • 俞善春
    • 摘要: 目的探讨血清EB病毒(EBV)六项抗体联合检测在儿童传染性单核细胞增多症(IM)诊断中的应用价值。方法回顾性分析宣城市人民医院2018年11月—2020年6月收治的51例儿童传染性单核细胞增多症患者EB病毒抗体六项实验结果。结果51例血清标本中,EB病毒抗衣壳抗原(CA)抗体IgG、IgM、IgA阳性率分别为92.16%,84.31%,21.57%,明显高于抗早期抗原(EA)抗体IgA、IgG和抗核抗原(NA)抗体IgG;检出12种阳性组合模式,例数最多的模式为抗EBV-CA-IgM与抗EBV-CA-IgG同时阳性,占比为60.8%;12种模式中至少有1项EBV-CA抗体阳性的组合模式占98.04%(50/51)。结论EB病毒是引起儿童感染的重要病原体,EBV-CA抗体与传染性单核细胞增多症高度相关,联合检测EBV六项抗体有助于儿童传染性单核细胞增多症的早期诊断。
  • 查看更多

客服邮箱:kefu@zhangqiaokeyan.com

京公网安备:11010802029741号 ICP备案号:京ICP备15016152号-6 六维联合信息科技 (北京) 有限公司©版权所有
  • 客服微信

  • 服务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