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现在的位置: 首页> 研究主题> 加热速率

加热速率

加热速率的相关文献在1987年到2022年内共计136篇,主要集中在化学工业、金属学与金属工艺、轻工业、手工业 等领域,其中期刊论文96篇、会议论文13篇、专利文献227786篇;相关期刊81种,包括农业工程学报、机械工程材料、洁净煤技术等; 相关会议13种,包括第二届全国危险物质与安全应急技术研讨会、第十次全国热处理大会、纪念中国农业工程学会成立三十周年暨中国农业工程学会2009年学术年会(CSAE2009)等;加热速率的相关文献由398位作者贡献,包括H·赫尔佐克、P·克雷斯、P·阿尔贝斯等。

加热速率—发文量

期刊论文>

论文:96 占比:0.04%

会议论文>

论文:13 占比:0.01%

专利文献>

论文:227786 占比:99.95%

总计:227895篇

加热速率—发文趋势图

加热速率

-研究学者

  • H·赫尔佐克
  • P·克雷斯
  • P·阿尔贝斯
  • S·卡图希奇
  • 李星恕
  • 李法德
  • 谢子明
  • H·阿尔夫
  • J·让德尔
  • M·德里安
  • 期刊论文
  • 会议论文
  • 专利文献

搜索

排序:

年份

    • 陈彤; 李永亮; 秦红波; 高江涛; 孙天昊; 张中华
    • 摘要: 针对供冷轧QP980高强钢用热轧原料生产中存在中间坯断裂的问题,通过观察裂纹缺陷的宏观、微观形貌,以及分析其热轧工艺和化学成分,找出了裂纹产生的原因,并提出了改进措施。板坯导热系数小且冷装以及加热速率快导致板坯内应力过大,使板坯在加热炉内产生微裂纹,并在粗轧过程中不断扩展,是造成热轧中间开裂的主要原因。板坯热装,降低加热升温速率后,实现了QP980高强钢的稳定生产。
    • 李瑞; 李宁; 李玉龙; 宋星仪; 寇小希; 王绍金
    • 摘要: 针对现有加热板控制系统存在的不能连续改变加热速率、温度上冲量大和人机交互感差等问题,研发一套基于PID调节的可连续改变加热速率的加热板控制系统。该系统基于PID调节控制加热板以恒定的速率或连续改变的速率加热,实时监控保温温度和保温时间,调整温度上冲量,以及保存数据。控制系统中上位机软件以Visual Basic 6.0语言作为开发工具,主要功能模块包括菜单栏、串口通信、温度显示、参数设置、参数显示和提醒。程序设计包括传感器校准、加热速率、保温温度、数据保存和预处理等子程序。试验分别选取牛奶、土豆泥和核桃外壳粉为代表的液体、半固体和固体材料,以常用的0.1°C/min、0.5°C/min、1°C/min、5°C/min、10°C/min加热速率,对新加热板控制系统进行测试。试验结果表明,加热板的可控加热速率范围为0.1~13.35°C/min,加热速率控制精度为±0.1°C/min,保温温度的控制精度为±0.3°C/min;在连续改变速率的加热模式下,加热板仍能精确控制温度上升的速率和最终的保温温度;智能模式下,控制系统能将最难控制的固体样品的最大温度上冲量控制在0.5°C以下,满足微生物热致死动力学研究中对温度控制精度的要求。
    • 肖逵; 唐亚丽; 卢立新; 丘晓琳; 王军
    • 摘要: 为解决射频杀虫时加热不均匀而导致杀虫不彻底的问题,从孔方向、空实心、孔数量、孔径和分布方式方面研究孔分散结构在提升射频加热速率和加热均匀性方面的作用以及在杀虫方面的应用。以大米为材料,试验发现在促进加热效果上竖向分散结构优于横向,空心优于实心。当孔径相同时,孔数量越多效果越好。当孔数量相同时,孔径越大效果越好。等距分布具有最高的加热速率,而冷区集中分布具有最好的加热均匀性。将12孔22 mm的分散结构用于射频杀虫,在加热7min后,孔分散结构使样品中米象死亡率从对照组的16.8%提至100%。对于赤拟谷盗,射频加热10 min后,孔分散结构使样品中赤拟谷盗的死亡率从对照组的8.7%提至98.1%。
    • 赵鹏; 马博文
    • 摘要: 油煤浆高压升温过程中的黏度变化规律已成为煤油共炼工艺实现稳定运行的关键要素。为深入研究煤油共炼油煤浆在高压升温过程中输送易堵塞的问题,选择两类炼厂重质油,分别与循环溶剂(RS)掺混形成二元溶剂,二元溶剂再与煤配制油煤浆,采用自行研制的高温高压黏度仪研究油煤浆在高压升温过程中黏度的变化规律,并与单一循环溶剂配制的油煤浆在高压升温过程中的黏度变化进行对比分析。研究结果表明:在370°C~410°C温度范围内,二元溶剂与煤配制的油煤浆体系的突变黏度比单一RS与煤配制的油煤浆体系中的更高,前者在1 min内出现双黏度峰且第一黏度峰高于第二黏度峰,而油煤浆在单一RS与煤配制的油煤浆体系中只出现1个黏度峰。分析二元体系油煤浆独特的突变现象以及研究升温速度对二元体系和RS体系黏度突变峰的影响表明,较低的升温速度能够促使黏度突变峰前移,同时降低峰的强度,但不改变峰形。梯级升温、降低加热速率、提高扰动氢的流速均有利于降低预热器堵塞的风险,从而为实现煤油共炼长久稳定运行提供理论依据。
    • 金枭; 黄雪峰
    • 摘要: 为了深入认识核-壳结构的纳米铝的点火过程,运用ReaxFF力场的分子动力学方法,计算纳米铝颗粒在纯氧环境下受热点火过程中的势能变化和均方位移.结果表明:纳米铝颗粒受热后的势能上升到峰值点后迅速下降并趋于同一水平,加热速率越大,其峰值点越高,到达峰值点的时间越短.当加热速率为30 K/ps时,随着温度的升高,核内铝原子先于氧化壳层发生相变,核壳界面渐渐消失,氧气分子向核内扩散,核内铝原子向壳外涌出.当加热速率提高至300 K/ps和3 000 K/ps时,核内铝原子运动剧烈,向氧化层迁移,但核壳界面仍然存在,由于铝核的相变膨胀,导致壳内压力不断增加,引起爆裂,从而影响整个点火过程.
    • 林杉; 高文; 尹识谋; 夏晶
    • 摘要: 本文基于Fluent软件,采用标准k-ε湍流模型对某实际应用的热风炉出气嘴改变后对多孔介质陶瓷的加热速率进行模拟,并提出6种可行性优化方案。通过仿真和对比,优化后的结构改善了热风炉出气嘴,使出气嘴满足使用有效提升加热速率的要求。
    • 覃刘平; 王黎
    • 摘要: 对废轮胎胎面颗粒进行了不同加热速率下的催化热解实验,研究了热解反应特性,建立了动力学方程并求解得到各参数.废轮胎样品的热解过程主要包含3个有质量损失的吸热反应和2个仅发生分子链断裂不会产生质量损失的放热反应.随着加热速率的升高,热解系统会较早地达到高温,可为轮胎快速分解成较短的分子产物(挥发物和焦炭)提供足够的能量.DTA曲线中,热解反应的放热峰出现在200~400°C,位于两个吸热峰之间.有机添加剂被热解和汽化会产生第一吸热峰,其大小与加热速率无关.热解的后半程形成1个综合吸热峰,其高度随加热速率升高而增加.优化的综合模型与实验数据的拟合关系良好.
    • 林杉; 高文; 尹识谋; 夏晶
    • 摘要: 本文基于Fluent软件,采用标准k-ε湍流模型对某实际应用的热风炉出气嘴改变后对多孔介质陶瓷的加热速率进行模拟,并提出6种可行性优化方案.通过仿真和对比,优化后的结构改善了热风炉出气嘴,使出气嘴满足使用有效提升加热速率的要求.
    • 冯帆; 于娟; 张曜; 李博扬; 林晨; 张忠孝
    • 摘要: 水煤浆热解产物的分布、组成和产率对水煤浆的高效燃烧具有重要影响,同时水煤浆热解产生的H2 、CH4、CO等气体有助于改善脱硝温度窗口,提高脱硝效率.采用高频加热炉对神木煤制成的水煤浆进行热解,测定并分析了热解气的产率和组成成分,探究了热解温度和加热速率对水煤浆热解特性的影响.结果 表明,随着温度的升高,水煤浆的除水失重率持续增加,从700~1200°C增加了约10%,挥发分和热解气体的产率继续增加,从0.50 L/g增加到0.73 L/g,说明水煤浆的热解程度逐渐增加.热解气体的组成主要是H2、CO、CH4和CO2.随着温度的升高,总热解气体中H2、CH4、CO2和CO总体积分数在700~900°C降低,在900~1100°C保持稳定,1100°C以上继续下降,从最初700°C时的90%下降到1200°C时的78%,其中H2、CO2和CH4体积分数呈阶梯式下降,而CO体积分数几乎不变,H2体积分数下降最明显,约6.1%,而CH4则下降了约4%,CO2下降了2.6%左右.随着温度的升高,H2、CO2和CH4产率先增加后减小,峰值出现在1100°C左右,而CO产率则持续增加.升温速率也影响挥发物的产率,升温速率667°C/min的除水失重率比400°C/min高6%,但总体影响不大.研究结果为掌握水煤浆初级热解产物的形成特征提供了参考.
    • 左智成; 苏钰; 李军
    • 摘要: 第三代高强度Q&P(淬火配分)钢作为一种新型的热处理钢,其显微组织以马氏体和残余奥氏体为主,因而具有高强度和高延伸率.本工作利用Gleeble热模拟试验机改变加热速率(5°C/s、50°C/s、300°C/s)和配分时间(10 s、60 s)对Q&P钢的组织和性能进行研究.通过扫描电镜(SEM)、电子背散射衍射(EBSD)和X射线衍射(XRD)分别研究了Fe-0.23C-1.55Si-1.92Mn-0.04Al钢的晶粒形貌、尺寸和物相;然后通过Gleeble热模拟试验机对其进行拉伸测试.研究结果表明,提高加热速率可以细化原奥氏体晶粒,进而在二次淬火时获得的二次马氏体尺寸也随之减少;当配分时间为10 s和60 s时,加热速率的提高有利于提高残余奥氏体的含量;当加热速率为300°C/s、配分时间为60 s时,试样的强塑积可达37.9 GPa·%.
  • 查看更多

客服邮箱:kefu@zhangqiaokeyan.com

京公网安备:11010802029741号 ICP备案号:京ICP备15016152号-6 六维联合信息科技 (北京) 有限公司©版权所有
  • 客服微信

  • 服务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