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现在的位置: 首页> 研究主题> 热重分析

热重分析

热重分析的相关文献在1985年到2022年内共计2376篇,主要集中在化学工业、能源与动力工程、化学 等领域,其中期刊论文2100篇、会议论文211篇、专利文献431464篇;相关期刊765种,包括农业工程学报、洁净煤技术、动力工程学报等; 相关会议152种,包括中国工程热物理学会2014年年会、2013年中国工程热物理学会燃烧学学术年会、第五届江苏省热分析学术研讨会暨华东地区热分析技术论坛等;热重分析的相关文献由6447位作者贡献,包括岑可法、刘建忠、周俊虎等。

热重分析—发文量

期刊论文>

论文:2100 占比:0.48%

会议论文>

论文:211 占比:0.05%

专利文献>

论文:431464 占比:99.47%

总计:433775篇

热重分析—发文趋势图

热重分析

-研究学者

  • 岑可法
  • 刘建忠
  • 周俊虎
  • 周利兵
  • 武书彬
  • 王华
  • 赵长遂
  • 严建华
  • 刘亮
  • 王擎
  • 期刊论文
  • 会议论文
  • 专利文献

搜索

排序:

年份

作者

    • 颜洋洋; 李川; 刘丹阳; 周昊; 张昌伟; 王成章
    • 摘要: 以马蓝靛膏为原料,干燥成靛蓝粗提取物,以靛蓝提取率和含量为指标,考察酸化剂种类、料液比、反应温度、加酸量、反应时间等单因素对靛蓝粗提取物的影响;采用正交试验优化酸化工艺,制备高含量靛蓝提取物。通过灰分、热重、钙含量对比分析靛蓝粗提取物与产品理化性质,结果表明,酸化工艺最佳条件为:20%盐酸为酸化剂,料液比1︰15,反应温度80°C,加酸量70 mL,反应时间30 min,得到靛蓝含量35%以上靛蓝提取物。通过对比分析靛蓝粗提取物与产品理化性质,粗提取物和产品灰分由49.53%降低到13.35%,热重分析残留质量由67.99%降低到41.65%,通过ICP-AES进行钙含量分析,钙含量由12.26%降低到3.65%,靛蓝提取物品质得到明显改善,将拓展其医药、化妆品及草木染行业应用。
    • 许雅雅; 常德龙; 楚杰; 胡伟华; 黄文豪; 张云岭; 陈妮; 谢非凡
    • 摘要: 【目的】探究脱色伴随的变色泡桐木材材色、组分结构和热稳定性变化特点,旨在为泡桐脱色工艺方法提供科学依据和理论支撑。【方法】以兰考泡桐变色木材为试验材料,通过构建脱色处理体系(过氧化氢H_(2)O_(2)、次氯酸钠NaClO、亚氯酸钠NaClO_(2)为脱色剂,30、50、70°C为温度条件),分析脱色前后样品的色差指标和化学组分变化,采用热重分析仪分析脱色前后样品的热稳定性。【结果】H_(2)O_(2)脱色后色差值达到了23.84,亮度和白度均有很大程度的提高,H_(2)O_(2)脱色后纤维素含量达到了63.62%,增加了15.72%,抽提物由3.18%减少至0.12%;NaClO_(2)脱色后,木质素含量降低了4.78%;NaClO脱色后纤维素含量为51.02%,仅增加了4.02%,木质素共减少了2.15%,抽提物含量为2.75%,仅减少了0.43%。温度变化条件下,亮度和色差均在70°C时达到最大。傅里叶红外光谱特征显示,在不同脱色条件下,纤维素的红外吸收特征峰呈现不同的变化趋势,脱色样品中半纤维素的特征吸收峰羰基的C=O伸缩振动峰明显减弱,证明脱色一定程度降解了半纤维素,NaClO_(2)脱色后木质素酚醚键C—O—C的伸缩振动峰减弱,进一步验证了木质素含量降低的结果。TG和DTG曲线显示脱色前后以及不同脱色条件获得的样品热解特性有差异,H_(2)O_(2)和NaClO脱色后热解起始温度高于未处理材,NaClO_(2)脱色后热解起始温度低于未处理材,50°C条件下脱色后样品的热解起始温度略高于30°C和70°C条件下。【结论】不同脱色剂脱色条件下,H_(2)O_(2)脱色效果最佳;温度变化条件下,NaClO_(2)在70°C时脱色效果最好;脱色后纤维素相对含量大幅增加,木质素和抽提物相对含量减少;傅里叶红外光谱验证了脱色材主成分的变化,从基团变化的角度揭示材色变化的机理;H_(2)O_(2)和NaClO脱色的样品热稳定性有所提升,NaClO_(2)脱色使得热稳定性略有下降。
    • 林晓英; 齐飞; 丁倩; 汪军; 李立轻
    • 摘要: 为掌握竹原纤维制备过程各阶段试样的形态结构和理化性能,更好地开发利用竹原纤维,采用扫描电镜法、红外光谱分析法、X射线衍射法、热重分析法和X射线光电子能谱(XPS)对竹原纤维加工成形各阶段样品进行了纵向测试分析。指出:竹单纤维呈圆形截面,中腔有微小的溶胀趋势,纵向有胶质黏连;竹原纤维制备过程并未改变天然竹纤维的结晶结构与属性,但结晶度呈递增趋势;竹原纤维制备过程各试样主要官能团结构无明显变化;试剂的使用改变了纤维表面的化学变化,C-C相对其他的碳含量降为73.33%,木质素降解、部分结构变化。
    • 连秋燕; 田晓蕊; 黄宗雄
    • 摘要: 探讨EKS腈纶复合纤维的定性鉴别方法。通过燃烧法、显微镜观察法、溶解法、红外光谱法和热裂解方法等纤维定性方法,结合多种辅助方法的优势,最终确定了EKS腈纶复合纤维的系统鉴别法。结果表明:EKS腈纶复合纤维的燃烧现象、微观形态,以及在65%硫氰酸钾和三氯乙酸/三氯甲烷沸煮条件下的芯层溶解现象,为EKS腈纶复合纤维的定性鉴别提供了重要依据;通过红外光谱图,结合熔点测定和热重分析可获得辅助定性信息;最后,根据热裂解方法的特征裂解产物,可准确对EKS腈纶复合纤维进行定性鉴别。认为:多种定性方法的结合可以有效鉴定EKS腈纶复合纤维。
    • 殷萍; 秦彬; 谷晋川; 张瑜
    • 摘要: 选用偶氮染料酸性橙7(AO_(7))作为模型污染物,利用天然锰矿石活化过一硫酸氢钾(PMS)使其降解。通过XRF和XRD表征三种锰矿的主要成分是MnCO_(3)、MnO_(2)和Mn_(2)O_(3)。从XPS探究反应前后菱锰矿可能存在Mn(Ⅱ)部分转化为Mn(Ⅲ)和Mn(Ⅳ),SEM探究反应前后菱锰矿的性质无明显变化。考察了单因素菱锰矿投加量、PMS投加量和pH对AO_(7)脱色率的影响,结果表明,1.3 g/L菱锰矿和0.1 g/L PMS处理20 mg/L AO_(7),在25 min后其脱色率达到95.20%,且反应在弱酸或中性环境下效果较好。采用自由基猝灭剂间接确定反应是由SO_(4)^(·-)占主导地位。通过热重分析,菱锰矿有所损失,然而焙烧后得到的Mn_(3)O_(4)对AO_(7)脱色的催化活性比天然菱锰矿低。天然菱锰矿可能在有机废水处理中具有潜在的应用。
    • 管明婧; 王成虎; 张劲; 张晓宇; 王孝峰; 金宇; 曹芸; 李延岩; 姜余婷; 周顺
    • 摘要: 为开发用于加热卷烟的核心香料,选取国内外不同产区烟叶原料制备烟叶干馏香料,并利用分子蒸馏技术进一步精制得到不同组分。采用GC-MS和热重分析技术考察分子蒸馏前后干馏香料的成分及热分解行为差异。结果表明:(1)巴西烟叶干馏香料中的烟碱、吡啶类、糠醛类和酮类化合物的质量分数较高,而呋喃类、吡喃酮类化合物的质量分数较低;由湖南、河南和云南等产区烟叶制备的干馏香料各自均有质量分数较高的特征成分。(2)采用分子蒸馏技术精制巴西、云南烟叶干馏香料得到的轻组分中含有较多的烟碱及挥发性香味成分,并且在220°C以下可完全热分解释放;分子蒸馏后得到的重组分中非挥发性成分较多,其热分解过程分布在110~350°C温度范围内。(3)将烟叶干馏香料及分子蒸馏产物应用于加热卷烟中,对加热卷烟的抽吸品质有一定的改善作用,以提升劲头、香气质和香气量以及改善口感为主;轻组分的提升效果更加全面,重组分可有效提升烟香的前后一致性。
    • 王同友; 王坚志; 韩明; 牛俊国; 王伟峰; 张铎
    • 摘要: 为有效监控与预测唐口煤矿煤自燃危险程度,利用热重-差热分析技术,测试了唐口煤矿煤样在4种不同升温速率(5°C/min、10°C/min、15°C/min、20°C/min)的TG/DSC曲线,分析了特征温度(缓慢氧化温度、热解温度、燃点、半寿温度和最大失重速率温度等)与热量特征。结果表明,不同升温速率下TG/DSC曲线的变化趋势相似,随升温速率的增加向高温方向延迟;各特征温度点基本随升温速率的增加而增大,15°C/min时缓慢氧化温度值最大。唐口煤矿煤样氧化反应最剧烈的点位于失重曲线的黄金分割点附近;同一升温速率下,最大释热功率对应温度滞后于最大失重速率对应温度。
    • 马辉; 汪潮洋; 韩辉; 杨先亮; 秦志明; 雷鸣; 张磊; 贾永会
    • 摘要: 采用热重分析法研究了煤和污泥、秸秆、药渣3种生物质掺烧时的燃烧特性。结果表明:煤在燃烧过程中仅有1个明显的失重峰,为挥发分和焦炭同时燃烧形成;而污泥、秸秆和药渣均有3个明显的失重峰,其中第1个峰是水分析出引起,第2个峰为挥发分的析出与燃烧阶段,第3个峰为固定碳的燃烧阶段;秸秆挥发分和固定碳燃烧对应的失重峰相邻较近,而污泥和药渣对应的2个失重峰相距较远,因此秸秆的挥发分和固定碳在燃烧过程中的相互作用更强一些,而污泥和药渣的挥发分和固定碳的相互作用较弱;煤与各生物质掺烧时,秸秆的掺混改善了煤的着火性能和综合燃烧特性,而污泥燃烧特性较差,掺混比例超过20%不利于混合物的着火与燃烧,药渣的掺混使混合物的燃烧和着火性能降低。
    • 崔蕊蕊; 程圆杰; 郭雯婷; 左文静; 主艳飞; 庄占兴; 刘钰
    • 摘要: 利用化合物自由蒸发过程Langmuir关系,采取阶梯升温方式,在测定温度范围内较低的温度点恒温一定时间,获得满足测定精度所需要的质量损失,升温到下一温度点进行测定,直至最高温度,建立采用热失重法快速测定化合物吩胺霉素纯品低温饱和蒸气压的方法。吩胺霉素纯品25°C时的饱和蒸气压为5.903×10^(-6) Pa。结果表明,利用热重法测定化合物的较低蒸汽压,是传统蒸汽压测定方法的很好补充,其结果与文献数据符合较好。测定方法系统误差低于1%。
  • 查看更多

客服邮箱:kefu@zhangqiaokeyan.com

京公网安备:11010802029741号 ICP备案号:京ICP备15016152号-6 六维联合信息科技 (北京) 有限公司©版权所有
  • 客服微信

  • 服务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