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现在的位置: 首页> 研究主题> 前切除术

前切除术

前切除术的相关文献在1989年到2022年内共计120篇,主要集中在肿瘤学、外科学、临床医学 等领域,其中期刊论文112篇、会议论文7篇、专利文献740407篇;相关期刊73种,包括浙江临床医学、临床医学、中国肛肠病杂志等; 相关会议6种,包括第四届全军胃肠外科学术会议暨2009普通外科热点论坛、全国第十三次中医肛肠学术交流大会、武汉市第二届学术年会等;前切除术的相关文献由346位作者贡献,包括李立、陈继贵、张宇星等。

前切除术—发文量

期刊论文>

论文:112 占比:0.02%

会议论文>

论文:7 占比:0.00%

专利文献>

论文:740407 占比:99.98%

总计:740526篇

前切除术—发文趋势图

前切除术

-研究学者

  • 李立
  • 陈继贵
  • 张宇星
  • 徐俊
  • 杨睿
  • 王倩
  • 路直美
  • 陈超
  • 姚宏伟
  • 安勇博
  • 期刊论文
  • 会议论文
  • 专利文献

搜索

排序:

年份

    • 杨战锋; 陈天然; 吴万庆; 罗昭锋; 郭晓磊
    • 摘要: 目的探讨腹腔镜直肠癌前切除术后影响胃肠功能恢复的相关因素。方法回顾性分析2018年1月~2021年1月80例在笔者医院科室行腹腔镜直肠癌前切除术患者的临床资料,采用I-FEED评分系统评估患者术后胃肠道功能,根据I-FEED评分将患者分为胃肠功能顺利恢复组(I-FEED评分0.05),体重指数(BMI)(P=0.025)、术前白蛋白(P=0.002)、肠系膜下动脉结扎位置(P=0.005)、肿瘤位置(P=0.038)是术后胃肠道功能恢复的相关影响因素,多因素Logistic回归分析显示术前低白蛋白(OR=4.245,95%CI为1.398~12.888,P=0.011)、肠系膜下动脉高位结扎(OR=4.403,95%CI为1.385~13.995,P=0.012)、中低位直肠癌(OR=3.953,95%CI为1.263~12.373,P=0.018)是术后胃肠功能延迟恢复的独立危险因素。结论术前白蛋白、肠系膜下动脉结扎位置、肿瘤位置是影响腹腔镜下直肠癌前切除术后胃肠道功能恢复的相关因素。
    • 王枫枫; 曹锐利
    • 摘要: 目的探讨个体化营养护理方案对直肠癌前切除患者术后恢复的影响。方法选取本院2019年7月至2020年10月收治的80例直肠癌患者作为研究对象,根据随机数字表法将其分为对照组(40例,常规围术期营养护理干预)和观察组(40例,个体化营养护理方案)。比较两组的干预效果。结果术后1周,观察组的PA、ALB、TP水平高于对照组(P<0.05)。观察组的首次肛门排气时间、首次排便时间、首次进食时间、下床活动时间及住院时间均短于对照组(P<0.05)。观察组的并发症总发生率低于对照组(P<0.05)。术后1、4周,观察组的GIQLI评分均高于对照组(P<0.05)。观察组的护理满意度高于对照组(P<0.05)。结论个体化营养护理方案应用于直肠癌患者前切除术围手术期有助于改善其营养状况及生活质量,可减少并发症的发生,加快患者术后康复速度。
    • 侯啸宇; 熊冲; 何金州; 付茂松; 房仲平
    • 摘要: 目的 探讨基于腹腔镜技术探讨前切除术与拖出式手术治疗直肠癌的疗效及安全性差异.方法 回顾性分析2017年6月至2018年9月81例直肠癌患者资料,将39例接受腹腔镜拖出式手术患者纳入A组,同期接受腹腔镜直肠癌前切除术的42例患者纳入B组.采用SPSS23.0软件进行处理,围术期指标、数字疼痛评分(NRS)等以((x)±s)表示,独立t检验;复发率及并发症发生率采用χ2检验;生存率采用Kaplan-meier法检验.P0.05).结论 与腹腔镜前切除术相比,腹腔镜拖出式手术治疗直肠癌可有效缓解术后疼痛,缩短患者术后恢复时间,但两种术式的并发症发生率、生存率、复发率差异无统计学意义.
    • 姚宏伟; 许峰铭; 安勇博; 张忠涛
    • 摘要: 吻合口漏是直肠前切除术后常见且严重的并发症,尽管吻合器械及外科手术技术不断进步,但吻合口漏发生率并无显著下降.随着更多关于吻合口漏早期诊断的研究发表,吻合口漏的危险因素如发热、首次排粪时间、腹部CT、C-反应蛋白(CRP)水平、降钙素原(PCT)水平、基质金属蛋白酶-9、其他细胞因子和生物标志物(IL-6、TNF-α、乳酸、pH值、尿新蝶呤/肌酐比率)等为外科医生评估吻合口漏发生风险提供了参考,增加了吻合口漏早期诊断的可能.尽管如此,预防吻合口漏的发生仍然是最终目标.对于吻合口漏的预防,术中吲哚菁绿(ICG)荧光显影技术为医生评估吻合口灌注提供了一种简单且安全的客观手段;转流性造口的应用可能降低吻合口漏发生率;越来越多的证据表明,经肛管引流可以减少直肠癌术后吻合口漏发生率.但是对于不同类型的引流管是否均可以明确降低吻合口漏发生率,还需要更多的循证医学证据.此外,对于经肛引流管留置时间,放置的位置尚未形成统一意见.目前对于吻合口漏的研究仍未采用统一的定义,相关研究之间的异质性大,仍然期待更多高质量、多中心、大型前瞻性及随机对照研究来明确直肠癌吻合口漏的早期诊断和预防措施.
    • 秦启元; 吴雅丽; 蔡永华; 邝颖仪; 何炎炯; 黄小艳; 王辉; 马腾辉
    • 摘要: 目的 针对新辅助放化疗后的直肠癌患者,探讨前切除术后吻合口漏的临床特点,并分析其危险因素和预后情况.方法 本研究采用回顾性队列研究方法.检索中山大学附属第六医院结直肠癌数据库,纳入2010年9月至2018年12月期间,于结直肠外科接受新辅助长程放化疗及根治性前切除术的470例直肠癌患者临床资料,分析其术后吻合口漏的临床特征和治疗结果.本研究的主要观察指标是近远期吻合口漏发生率和严重程度[采用国际直肠癌研究组(ISREC)分级标准],次要观察指标是吻合口漏的预后相关指标,包括继发形成的慢性骶前窦道、吻合口狭窄及长期造口状态.术后每3~6个月进行体检、抽血、内镜及影像学复查,术后2年以上患者每年复查1次,未返院患者按期接受电话随访,随访截至2020年1月.采用单因素x2检验和多因素Logistic回归分析,筛选吻合口漏发生的独立危险因素及预后相关因素.结果 在470例患者中,男性331例(70.4%),年龄(53.5±11.6)岁,肿瘤距肛缘距离≤5 cm者228例(48.5%),440例(93.6%)行预防性造口.中位随访28个月,各级吻合口漏见于129例(27.4%)患者,其中ISREC B~C级表现为吻合口漏67例(14.3%),中位诊断时间为术后70(2~515)d.前切除术后吻合口漏的临床症状以肛门骶尾疼痛(27.9%,36/129)、肛门流脓(25.6%,33/129)和直肠刺激征(17.8%,23/129).65.1%(84/129)的缺损部位为吻合口后壁.治疗方式以经肛脓肿切开引流/置管冲洗(27.9%,36/129)和超声/CT引导下穿刺引流(17.1%,22/129)为主.12例患者因术后1年以上未复查影像学检查而无法评估慢性骶前窦道,评估结果显示:15.9%(73/458)的患者形成慢性骶前窦道,占吻合口漏患者的62.4%(73/117);吻合口狭窄的发生率为15.2%(69/454),其中49例继发于各级吻合口漏;12.6%(59/470)的患者因吻合口漏而被迫长期造口.单因素分析显示,男性、手术时间>180 min、术中出血量>150 ml和盆腔放射性损伤与本研究患者吻合口漏的发生有关(均P<0.05);多因素分析显示,男性(OR=1.72,95%CI:1.04~2.86,P=0.036)、术中出血量>150 ml(OR=1.82,95%CI:1.11~2.97,P=0.017)和盆腔放射性损伤(OR=4.90,95%CI:3.09~7.76,P<0.001)是本研究患者术后发生吻合口漏的独立危险因素.对于存在吻合口 漏患者,ISREC分级B~C 级(OR=9.59,95%CI:3.73~24.69,P<0.001)、年龄≤55岁(OR=3.35,95%CI:1.35~8.30,P=0.009)、肿瘤距肛缘距离≤5 cm(OR=3.33,95%CI:1.25~8.92,P=0.017)和盆腔放射性损伤(OR=3.29,95%CI:1.33~8.14,P=0.010)是其需要长期造口的独立危险因素.结论 直肠癌新辅助放化疗后开展保肛手术,术后吻合口漏常见且预后不良,患者长期造口比例高.盆腔放射性损伤是术后吻合口漏和长期造口的双重不利因素.围绕盆腔放射性损伤筛选高危人群,选择性开展保肛手术,有助于减少直肠癌术后吻合口漏,提高患者的生活质量.
    • 刘赢; 石欣
    • 摘要: 直肠癌是常见的恶性肿瘤,在全球范围内其发病率及死亡率逐年上升.直肠癌的主要治疗方法为手术治疗,而直肠低位前切除术(low anterior resection,LAR)也成为国内外普遍采用的一种标准的保肛术式.吻合口漏是LAR术后最常见、最严重的并发症之一,而术中行预防性造口可作为一个应对的方法.预防性造口在解决问题的同时也带来了一些问题,因此须根据患者的个体情况考虑是否行造口.对高吻合口漏风险患者行预防性造口已得到国内外认可,而对低危者是否行预防性造口尚存在争议.现就LAR预防性造口在临床中的应用情况作一综述.
    • 李永柏; 王润华; 王少勇; 张忠民; 徐开盛; 刘万鲁; 李沁宇; 杨杰熙; 李清; 马滨宇; 王波; 陈红红
    • 摘要: 目的 分析直肠癌直肠前切除术后吻合口漏的相关影响因素.方法 回顾性分析2006年1月至2018年12月在贵州省人民医院胃肠外科接受直肠癌直肠前切除手术的534例患者的临床资料,根据是否发生吻合口漏分为吻合口漏组与无吻合口漏组,分析术前、术中及术后情况与吻合口漏发生的关系.结果 在534例行直肠前切除术的直肠癌患者中,36例(6.7%)在术后第3~11天发生吻合口漏,主要集中在术后第4~7天,其中8例(22.2%)为Ⅰ级,15例(41.7%)为Ⅱ级,13例(36.1%)为Ⅲ级.吻合口漏组BMI≥28 kg/m2、术前合并糖尿病、术前血清白蛋白0.05).在未行预防性造口的患者中,肿瘤下缘距肛缘距离≤5 cm的患者吻合口漏发生率与该距离>5 cm的患者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直肠癌直肠前切除术后吻合口漏的发生与肥胖、术前合并糖尿病、术前低血清白蛋白水平、接受新辅助放化疗、手术时间长、肿瘤体积大有关,预防性造口对吻合口漏的发生没有影响,有待进一步研究探讨.
    • 武海峰
    • 摘要: 目的 观察腹腔镜下直肠癌前切除术治疗直肠癌的临床效果.方法 选择我院于2017年——2020年,3年内收治的30例,将所有患者按照治疗方法的不同,分为对照组(15例,使用常规开腹直肠前切除术)和观察组(15例,实施腹腔镜下直肠癌前切除术).治疗完成后,收集分析两组患者的情况.结果 两组患者接受治疗之后均取得一定效果,但观察组的术中出血量、肛门排气时间、住院时间明显优于对照组,并发症率明显低于对照组,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在对直肠癌患者实施临床治疗时,腹腔镜下直肠癌前切除术可取得明显更佳的效果,有较高应用价值.
    • 周启军; 韦向京; 韦彪
    • 摘要: 目的 探讨Miles手术、腹腔镜下双吻合器及腹腔镜拉下式前切除术对Ⅱ~Ⅲ期超低位直肠癌患者疗效及安全性的影响.方法 选取该院2014年6月-2017年6月收治的Ⅱ~Ⅲ期超低位直肠癌共210例,根据手术方案不同分为A组(70例)、B组(70例)及C组(70例),分别行Miles手术、腹腔镜下双吻合器及腹腔镜拉下式前切除术治疗;比较3组手术相关临床指标水平、随访肛门功能优良率、便意感复常率及术后并发症发生率.结果 B和C组术中出血量、术中淋巴结清扫数目及住院时间均明显优于A组(P0.05).结论 腹腔镜前切除术治疗Ⅱ~Ⅲ期超低位直肠癌患者较Miles手术在降低手术创伤程度和加快康复进程方面具有优势,但可能增加操作时间;且相较于双吻合器前切除术,腹腔镜拉下式前切除术治疗Ⅱ~Ⅲ期超低位直肠癌,能够明显保护肛门功能,改善日常生活质量,且安全性值得认可.
  • 查看更多

客服邮箱:kefu@zhangqiaokeyan.com

京公网安备:11010802029741号 ICP备案号:京ICP备15016152号-6 六维联合信息科技 (北京) 有限公司©版权所有
  • 客服微信

  • 服务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