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现在的位置: 首页> 研究主题> 出行方式选择

出行方式选择

出行方式选择的相关文献在2005年到2022年内共计170篇,主要集中在公路运输、综合运输、经济计划与管理 等领域,其中期刊论文156篇、会议论文5篇、专利文献98172篇;相关期刊89种,包括物流科技、科学技术与工程、城市交通等; 相关会议5种,包括2010亚太地区信息论学术会议)、2016中国城市交通规划年会、2017(第十二届)城市发展与规划大会 等;出行方式选择的相关文献由399位作者贡献,包括关宏志、邓卫、干宏程等。

出行方式选择—发文量

期刊论文>

论文:156 占比:0.16%

会议论文>

论文:5 占比:0.01%

专利文献>

论文:98172 占比:99.84%

总计:98333篇

出行方式选择—发文趋势图

出行方式选择

-研究学者

  • 关宏志
  • 邓卫
  • 干宏程
  • 景鹏
  • 隽志才
  • 刘建荣
  • 刘志伟
  • 杨硕
  • 秦焕美
  • 马书红
  • 期刊论文
  • 会议论文
  • 专利文献

搜索

排序:

年份

    • 刘志伟; 宋正沄; 邓卫; 包丹文
    • 摘要: 研究了无人驾驶汽车对中短距离市际间出行选择行为的影响。基于计划行为理论,通过建立结构方程模型,构建出行者对无人驾驶汽车的感知行为控制、主观规范、行为态度和行为意向心理潜变量。然后将这些心理潜变量纳入到随机系数Logit模型建立混合选择模型。以武汉市为例进行实证研究,结果表明:在效用函数中,车内时间、出入站和候车时间,以及出行费用这3个变量的系数不是固定值,而是分别服从均值为-0.014,-0.008,-0.010,标准差为0.014,0.021,0.017的正态分布。个体对无人驾驶汽车的感知行为控制和行为态度每提高1个单位,采用无人驾驶汽车出行的概率分别增加64.3%和77.9%。无人驾驶汽车的出行费用和车内时间每下降1%,选择无人驾驶汽车的概率上升0.403%和0.467%。结果证实出行者对车内时间、出入站和候车时间和出行费用的偏好存在异质性,感知行为控制和行为态度对出行者选择无人驾驶汽车出行具有显著正影响,减少无人驾驶汽车的出行费用和出行时间可以提高该方式的吸引力。
    • 张小雨; 邵春福; 王博彬; 黄士琛
    • 摘要: 为分析新冠疫情对共享出行方式选择行为的影响,针对传统出行、网约车、合乘、汽车分时租赁及共享自行车的多方式交通系统设计SP(Stated Preference)问卷;对于疫情前和疫情期间的出行方式选择分别构建基于面板数据的混合Logit模型,比较解释变量的影响差异,分析感知疫情严重程度和方式选择惯性的联合影响;基于弹性分析预测疫情背景下不同管控政策对应的出行方式分担率。结果表明:感知疫情严重程度对合乘和分时租赁影响显著,方式选择惯性对网约车、分时租赁及共享自行车影响显著;当感知疫情严重程度降低至30%~50%时,1.6~3.0倍的停车费调整策略可将私家车分担率降低至疫情前,此时,低密接的分时租赁具有主要替代作用;当感知疫情严重程度在60%以上时,提高合乘出行安全程度至1.4~3.6倍可恢复其分担率。
    • 潘义勇; 蒋冠宇; 高翔
    • 摘要: 为分析潜变量因素对大学生返程出行选择行为的影响,综合考虑出行者对出行方式的评价建立混合Logit模型。首先,通过交通调查获取南京市大学生返程出行数据;其次,对各指标变量进行信效度检验并对心理因素进行验证性因子分析;然后,分别建立二项Logit模型、不考虑个人因素的混合Logit模型、混合Logit模型进行对比分析;最后,对模型计算的参数和边际效应进行了分析。结果表明:混合Logit模型相较于传统模型具备更好地拟合优度。对出行方式舒适度要求系数可以设置为随机参数,大巴以时间和价格优势转移了部分高铁出行人群,大学生对于高铁的舒适性和可靠性较为认同。
    • 沈发才; 傅忠宁; 秦永胜; 张丰婷
    • 摘要: 为剖析城市居民到达地铁站的交通方式选择行为,利用非集计理论,构建基于出行便捷性的地铁站到达方式选择多项Logit模型。根据上海市智能手机GPS定位数据,运用软件标定模型参数,获取影响出行者到达地铁站选用交通方式的主要出行便捷性因素。结果表明:出行便捷性所包含的方便性、快捷性准则对地铁站到达方式选择的表征是全面的,接驳距离、步行时长等因素对地铁站到达方式的影响是显著的;通过提升常规公交到达准点率和调整费率政策,广泛吸引地铁站周边1500 m以外的出行者,去选择中长距离下出行便捷性更好的常规公交和非机动车到达地铁站;同时健全基础交通设施,为短距离步行者提供便捷的人行通道,为长距离小汽车出行者提供更便捷的停车换乘服务。
    • 任新惠; 孙一楠; 江红
    • 摘要: 针对航班延误后旅客的出行选择不同的问题,对不同群体旅客特征进行研究,识别航班延误下出行方式选择的影响因素,提高旅客选择行为的可预测性.利用潜在类别模型(Latent Class Model,LCM)将旅客划分为经济效率型(40%),注重体验型(6%),经济舒适型(43%)和全面衡量型(11%),其对交通方式快速性、经济性、舒适性和便捷性的偏好具有差异.利用多元Logistic回归筛选对类别划分产生影响的属性.结果表明:旅客个人属性中性别和收入对分类影响显著;同时出行距离、出发时刻、是否有随行人员、航班延误时长、收到航班延误信息时刻、航班延误规模、是否有服务补救措施和出行时间约束8个出行活动特征属性对不同类别的旅客出行影响程度不同;两类属性多种因素相互交错、共同作用对旅客选择行为产生影响.
    • 夏嘉祺; 熊培伶
    • 摘要: 随着加强智能网联汽车研发、打造基于移动智能终端技术的服务系统、实现出行即服务、贯彻城市交通拥堵综合治理发展要求的提出,自动驾驶汽车成为了当代社会的热门话题。为探究影响人们对自动驾驶网约车的选择行为因素,本文通过问卷调查的方式,基于最终的 367 份有效问卷。首先,构建结构方程模型(structural equation model,简称 SEM)来刻画态度等潜变量对人们自动驾驶网约车使用意愿的影响;其次,基于混合选择模型(hybrid choice model,简称 HCM)框架,把态度潜变量及其结构关系嵌入离散选择模型(discrete choice model,简称 DCM)从而构建个体方式选择模型;最后,完成模型的参数估计和检验等。研究表明,性别、年龄等人口社会属性对使用意向的影响并不显著。受教育程度较低的出行者,对网约车平台可靠性的认可度更高,对未来自动驾驶网约车使用意向也更为积极。该结果对于交通管理部门、汽车制造厂商和出行服务提供商引导公众使用自动驾驶网约车,促进其良性发展具有借鉴意义。
    • 何丹; 樊烁烁; 杜方叶
    • 摘要: 以北京儿童医院和首都儿研所为例,通过问卷调查和GIS等数据,分析两家医院的医疗服务空间范围,探究就医者在就诊医院和出行方式选择方面的影响因素,以期为了解儿童就医行为、合理配置儿童医疗资源及优化儿童就医模式等提供参考。研究发现:从地理区位比较,北京儿童医院和首都儿研所的医疗服务空间范围存在明显差异;综合来看,本地就医者来自城区的数量较多,外地就医者来自华北地区的较多,存在明显的地理空间邻近性;儿童就医医院选择的主要影响因素是出行因素和医疗机构因素,其中,在京出行方式中的公共交通和慢行交通,以及就诊科室中的口腔科、泌尿科、普外科、神经科和心脏内科是影响儿童就医医院选择的显著性因素;儿童就医出行方式选择的主要影响因素是个人因素和家庭因素,其中,年龄和是否在北京常住、家庭收入和汽车拥有量是影响儿童就医出行方式选择的显著性因素。
    • 李金海; 杨冠华; 丁漪; 刘剑锋
    • 摘要: 为研究城市轨道交通新线开通对出行方式选择的影响,开展了出行方式转换的SP(Stated Preference)调查,构建全目的和通勤出行方式选择的MNL模型(Multinomial Logit model)。定量分析了个体属性和交通方式属性对出行者交通方式选择的影响。研究表明:乘客感知的轨道交通全目的出行时耗负效用为相同时耗公交的91%,而通勤时耗负效用为全目的出行的1.89倍;轨道交通出行总时耗对分担率影响最显著,前者增减50%时,后者变动约10%;公交是轨道交通的主要竞争方式,当前者出行耗时提高50%时,后者分担率将增加6.8%;停车费小幅提高和出行时耗增加不能显著促使小汽车使用者转向轨道交通,交通需求管理是引导出行转移的重要途径。
    • 王钰涵; 赵传林; 孙淑敏; 贺少松
    • 摘要: 为构建更加合理的出行方式选择模型,提高预测出行行为的精度,在量子概率理论框架下建立了出行方式选择的几何类量子模型,并对火车和汽车2种出行方式选择情形进行敏感性分析,考虑了情境效应、问题干扰以及不同初始信念状态,结合不同预备问题运用几何类量子模型实现了初始信念状态到最终信念状态的转变。验证发现,几何类量子模型可以捕捉人们在决策之前信念状态的变化,进一步缩小陈述偏好与显示偏好的差距,研究结果丰富了交通选择行为的基础理论。
    • 摘要: 中共中央宣传部7月25日举行“中国这十年”系列主题新闻发布会,发布会上介绍,2011年醉驾入刑以来,全国公安机关始终保持对酒驾醉驾的严厉整治态势,当前醉驾比例比入刑前减少70%。公安部交通管理局局长李江平介绍,酒驾醉驾的发生率明显下降。比如,目前执法中检查一百辆车发现醉驾的比例比醉驾入刑前减少70%以上。再如,从群众酒后出行方式选择看,大多数人都自觉选择代驾出行,全国酒后代驾订单年均达到2亿笔。
  • 查看更多

客服邮箱:kefu@zhangqiaokeyan.com

京公网安备:11010802029741号 ICP备案号:京ICP备15016152号-6 六维联合信息科技 (北京) 有限公司©版权所有
  • 客服微信

  • 服务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