内镜下逆行胰胆管造影术

内镜下逆行胰胆管造影术的相关文献在2001年到2022年内共计298篇,主要集中在临床医学、外科学、内科学 等领域,其中期刊论文288篇、会议论文8篇、专利文献431291篇;相关期刊166种,包括医学临床研究、实用临床医药杂志、全科护理等; 相关会议8种,包括2015临床急重症经验交流高峰论坛、世界中医药学会联合会消化病专业委员会第六届消化病国际学术大会、第八届全国中西医结合灾害急救危重病医学学术会议等;内镜下逆行胰胆管造影术的相关文献由803位作者贡献,包括李兆申、于宏影、宁瑞花等。

内镜下逆行胰胆管造影术—发文量

期刊论文>

论文:288 占比:0.07%

会议论文>

论文:8 占比:0.00%

专利文献>

论文:431291 占比:99.93%

总计:431587篇

内镜下逆行胰胆管造影术—发文趋势图

内镜下逆行胰胆管造影术

-研究学者

  • 李兆申
  • 于宏影
  • 宁瑞花
  • 张帆
  • 徐岷
  • 李祎
  • 殷积美
  • 蒋小猛
  • 郭学刚
  • 龚彪
  • 期刊论文
  • 会议论文
  • 专利文献

搜索

排序:

年份

    • 郑频
    • 摘要: 以往,内镜下逆行胰胆管造影术(ERCP)主要用于胰胆管疾病的诊断。近年来随着微创性检查的改进和普及,ERCP逐渐从诊断性操作转变为治疗性操作,在胰胆管疾病的治疗中有着显著的应用价值,尤其在复发性急性胰腺炎的治疗中,能在很大程度上提高患者治疗的成功率。但由于急性胰腺炎的病因复杂,应用ERCP时还需综合考虑患者各方面的因素,以此制定更有针对性和可行性的手术方案。本文就用ERCP诊治复发性急性胰腺炎的研究进展进行综述。
    • 张益龙
    • 摘要: 目的:探讨盐酸羟考酮复合丙泊酚应用于内镜下逆行胰胆管造影术(ERCP)老年患者的效果。方法:选取福建医科大学附属龙岩第一医院2018年4月-2020年6月进行ERCP治疗的83例老年患者,按照计算机分组法分为对照组(41例,给予舒芬太尼复合丙泊酚麻醉)和观察组(42例,给予盐酸羟考酮复合丙泊酚麻醉)。比较两组血流动力学指标、手术情况及不良反应发生情况。结果:观察组苏醒时间(5.72±1.55)min,早于对照组的(6.38±1.31)min,丙泊酚用量(128.76±14.63)mg,少于对照组的(167.84±15.93)mg(P<0.05);观察组在内镜通过咽部时(T;)、胆道取石时(T;)、退镜时(T;)的心率(HR)、收缩压(SBP)、舒张压(DBP)水平均显著高于对照组(P<0.05);观察组不良反应发生率为7.14%,显著低于对照组的24.39%,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盐酸羟考酮复合丙泊酚可稳定ERCP老年患者的血流动力学指标,改善手术情况,且安全性高。
    • 邹标; 刘圣烜; 覃华; 黄志华; 舒赛男
    • 摘要: 目的探讨由基因或结构异常所致慢性胰腺炎患儿的临床特点,及其经内镜逆行胰胆管造影术(ERCP)诊治的临床疗效。方法回顾分析2020年7-10月采用ERCP治疗的3例慢性胰腺炎患儿的临床资料。结果3例慢性胰腺炎患儿,2例男性、1例女性,年龄为11岁1例,12岁2例,主要临床症状均为慢性腹痛,无胰腺内外分泌功能不全的表现。2例患儿由基因变异所致,分别为SPINK1、LPL基因变异;1例由结构异常所致,为胰管先天发育异常,胰体部胰管呈分支状。3例患儿常规治疗无效,实施ERCP治疗,通过取出结石、清理胰管、放置支架,以改善引流,缓解胰管压力。术后2例患儿的胰酶均恢复正常,腹痛缓解;1例术后胰酶增高,3天后恢复正常。结论由基因或结构异常所致儿童慢性胰腺炎行ERCP诊治安全有效。
    • 郭小川
    • 摘要: 目的:探讨内镜下逆行胰胆管造影术后并发急性胰腺炎的影响因素。方法:回顾性选取2018年1月-2020年12月于武穴市中医医院接受内镜下逆行胰胆管造影术的332例胆管结石患者作为研究对象,根据所选患者内镜下逆行胰胆管造影术后是否并发急性胰腺炎将其分为并发组(30例)和未并发组(302例),比较两组一般资料,将其中有统计学意义的因素纳入多因素研究,并予以多因素Logistic回归分析法分析内镜下逆行胰胆管造影术后并发急性胰腺炎的危险因素。结果:并发组年龄<60岁、性别为女性、伴有胰腺炎病史、伴有胆总管结石、胰腺显影、行胰管括约肌切开术的占比分别为86.67%、73.33%、83.33%、76.67%、73.33%、56.67%,均高于未并发组的64.57%、44.70%、38.08%、56.29%、38.08%、38.08%(P<0.05)。多因素Logistic回归分析结果显示,伴有胰腺炎病史、胰腺显影、行胰管括约肌切开术是内镜下逆行胰胆管造影术后并发急性胰腺炎的独立危险因素(OR=4.233、3.374、3.350,P<0.05)。结论:内镜下逆行胰胆管造影术后并发急性胰腺炎的危险因素包括伴有胰腺炎病史、胰腺显影、行胰管括约肌切开术,临床可据此给予患者针对性治疗及干预,以预防内镜下逆行胰胆管造影术后并发急性胰腺炎。
    • 李志宏; 黄尚书; 谷小玉
    • 摘要: 目的探究术前吲哚美辛栓肛门给药预防行内镜下逆行胰胆管造影术(ERCP)患者术后出现胰腺炎的临床效果。方法研究选取广东省佛山市高明区人民医院普外科2018年1月~2021年12月收治的260例胆总管结石伴胆管炎患者,将其随机分为病例组(n=130)和空白组(n=130)。病例组术前接受吲哚美辛栓肛门给药,空白组在术前不给予任何用药。比较两组患者一般资料、血清淀粉酶水平以及终点事件发生情况。结果比较两组患者一般资料发现,病例组脂肪酶为(60.16±8.32)U/L,空白组为(59.50±9.59)U/L;病例组白细胞为(5.96±1.10)×10^(9)/L,空白组为(5.87±1.35)×10^(9)/L,两组患者性别、年龄、脂肪酶与白细胞之间均无显著差异(P>0.05)。比较两组患者术前血清淀粉酶水平发现,病例组患者术前血清淀粉酶水平为(72.56±26.78)U/L,空白组为(74.72±29.44)U/L,两组之间无明显差异(P>0.05);术后监测淀粉酶水平发现,病例组患者术后12 h、24 h和48 h时淀粉酶水平分别为(153.36±68.72)U/L、(187.33±80.74)U/L、(132.82±56.33)U/L,空白组同时间淀粉酶水平分别为(209.44±79.41)U/L、(256.49±99.67)U/L、(199.45±81.39)U/L,两组淀粉酶水平均呈先上升再下降的趋势,且在48 h内同一时间点,病例组淀粉酶水平均低于空白组(P<0.05)。观察两组患者出现终点事件的发生情况发现,两组均未出现胃出血、胃穿孔以及死亡病例。病例组出现急性胰腺炎4例(3.08%),未出现重症胰腺炎;空白组出现急性胰腺炎17例(13.08%),重症胰腺炎1例(0.78%),病例组急性胰腺炎发生率与终点事件总发生率均明显低于空白组(P<0.05)。结论在ERCP术前对患者行肛门给药吲哚美辛栓剂,能够显著降低患者血清淀粉酶的表达,降低ERCP术后胰腺炎的发生风险,同时不会引发患者胃出血等不良反应,保证了用药安全性。
    • 翟莉莉; 黄坤; 于久飞
    • 摘要: 目的 探讨内镜下乳头括约肌小切开联合球囊扩张术治疗直径≥10mm的胆总管结石的安全性及有效性。方法选取2016年1月~2020年12月于笔者医院消化内科住院的胆总管结石直径≥10mm的患者152例,其中内镜下乳头括约肌切开术组(EST组)51例、内镜下乳头球囊扩张术组(EPBD组)51例和内镜下乳头括约肌小切开联合球囊扩张术组(ESBD组)50例。对3组的一次性结石清除率、机械碎石使用率、ERCP插管后手术时间、术后早期并发症的发生率进行比较分析。结果 152例患者中,133例(87.5%)一次性取尽结石,17例二次ERCP取尽结石,1例残留结石较小(直径4mm)术后自行排出,1例结石巨大(直径23mm)转外科手术取石。ESBD组一次性结石清除率优于EST组和EPBD组(P=0.013);机械碎石使用率与EST组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204),低于EPBD组(P=0.041);ERCP插管后手术时间,3组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105)。术后早期并发症方面,ESBD组胰腺炎和胆管炎的发生率低于EST组和EPBD组(P值分别为0.044、0.032);EST组出血和穿孔发生率分别为2.0%和3.9%,高于EPBD组和ESBD组(均为0),无法进行统计比较。结论 胆总管较大结石(直径≥10mm)ERCP手术方式中,ESBD较EST和EPBD,有较高的一次性结石清除率和较低的机械碎石使用率,且术后早期并发症发生率低,在临床上收到了良好的效果,值得广泛推广。
    • 曹凤林; 江岸柳
    • 摘要: 目的 探讨甲苯磺酸瑞马唑仑联合艾司氯胺酮静脉麻醉在内镜下逆行胰胆管造影术中的应用效果。方法 选取2020年9月-2021年9月我院行内镜下逆行胰胆管造影术的82例患者为研究对象,根据麻醉药物不同分为对照组40例和观察组42例。两组术中均行静脉麻醉,对照组给予右美托咪定联合丙泊酚,观察组给予甲苯磺酸瑞马唑仑联合艾司氯胺酮,比较两组麻醉前、内镜置入10 min后生命指标、术中呼吸循环抑制情况及不良反应情况。结果 观察组内镜置入10 min后MAP、HR、RR、SpO2水平高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对于接受内镜下逆行胰胆管造影术患者,甲苯磺酸瑞马唑仑联合艾司氯胺酮有着理想的麻醉可控性,且对患者呼吸循环影响较小,安全性高,有利于术后快速转醒。
    • 郑频; 覃月秋
    • 摘要: 鼻胆管引流术(ENBD)是基于内镜下逆行胰胆管造影术(ERCP)发展起来的一种内镜胆道外引流术,通过内镜协助,鼻胆管经十二指肠乳头对胆汁进行引流,是目前无创性胆汁引流的首选方法。在肝外胆管多发结石的ERCP治疗后,通过ENBD胆管外引流措施,能有效降低胆道压力、预防胆道及胰腺感染、缓解梗阻性黄疸,减少ERCP术后高淀粉酶血症(PEPH)、ERCP术后胰腺炎(PEP)、急性胆管炎的发生。本文概述ENBD和其他相似功能的技术与药物在预防肝外胆管多发结石ERCP术后PEPH和PEP方面的作用、机制、各自的优势、配合使用情况和待解决的问题,旨在为临床上更好地预防和治疗肝外胆管多发结石ERCP术后出现PEPH和PEP提供理论依据。
    • 李爱玲
    • 摘要: 目的:探讨在内镜下逆行胰胆管造影术中实施苯磺酸瑞马唑仑复合艾司氯胺酮静脉麻醉的临床应用价值。方法:选取2018年2月—2020年2月就诊的90例内镜下逆行胰胆管造影术患者,经抽签法均分为对照组和观察组,各45例。对照组用丙泊酚联合右美托咪定麻醉,观察组苯磺酸瑞马唑仑复合艾司氯胺酮静脉麻醉,对比两组麻醉效果、血流动力学、呼吸参数以及不良反应情况。结果:观察组麻醉效果优于对照组,出现不良反应概率低于对照组(P0.05);观察组麻醉后心率、平均动脉压、血氧饱和度、呼吸频率均高于对照组(P<0.05)。结论:在内镜下逆行胰胆管造影术中采用苯磺酸瑞马唑仑+艾司氯胺酮静脉麻醉效果好,对患者血流动力学和呼吸参数无明显影响,不良反应少,存在推广价值。
    • 金海林; 孙仁虎; 吴大鹏; 袁广众; 韩树堂
    • 摘要: 目的探究内镜下逆行胰胆管造影术(ERCP)对急性胆源性胰腺炎(ABP)伴胆管炎患者血清淀粉酶(AMS)水平及肠功能恢复的影响。方法选择2016年1月~2021年1月我院收治的ABP伴胆管炎患者110例,对于ABP伴胆管炎患者24 h内进行急诊ERCP术,无法耐受或拒绝ERCP术的患者进行保守治疗,根据治疗方法分为保守治疗组与ERCP组,保守治疗组采用常规保守治疗,ERCP组行ERCP术,对比两组患者治疗前后AMS、血清脂肪酶(LPS)水平变化、肝功能相关指标变化、炎症因子水平变化、胃肠功能恢复时间及临床症状改善时间。结果两组患者治疗第5天AMS、LPS水平均下降,且ERCP组患者治疗第5天AMS、LPS水平均低于保守治疗组(P<0.05);两组患者治疗第5天谷丙转氨酶(ALT)、谷草转氨酶(AST)、谷氨酰转肽酶(GGT)、总胆红素(TBIL)水平均下降,且ERCP组患者治疗第5天上述肝功能指标水平均低于保守治疗组(P<0.05);两组患者治疗第5天白细胞介素-6(IL-6)、白细胞介素-8(IL-8)、C反应蛋白(CRP)及肿瘤坏死因子-α(TNF-α)水平均下降,且ERCP组患者治疗第5天上述炎症因子水平均低于保守治疗组(P<0.05);治疗后ERCP组患者肛门恢复排气时间、初次自行排便时间及开始进食时间均短于保守治疗组(P<0.05);治疗后ERCP组患者腹痛缓解时间、体温恢复正常时间、恶心呕吐消失时间及住院时间均短于保守治疗组(P<0.05)。结论ERCP术可降低患者AMS、LPS水平,减轻对肝功能损伤,降低炎症反应,加快患者胃肠功能恢复速度,有效改善患者临床症状,缩短住院时间。
  • 查看更多

客服邮箱:kefu@zhangqiaokeyan.com

京公网安备:11010802029741号 ICP备案号:京ICP备15016152号-6 六维联合信息科技 (北京) 有限公司©版权所有
  • 客服微信

  • 服务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