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现在的位置: 首页> 研究主题> 全细胞催化

全细胞催化

全细胞催化的相关文献在2006年到2022年内共计184篇,主要集中在化学工业、轻工业、手工业、生物工程学(生物技术) 等领域,其中期刊论文76篇、会议论文2篇、专利文献410398篇;相关期刊36种,包括生物工程学报、生物加工过程、微生物学通报等; 相关会议2种,包括第七届中国酶工程学术研讨会、第六届中国酶工程学术研讨会等;全细胞催化的相关文献由586位作者贡献,包括周哲敏、徐勇、刘中美等。

全细胞催化—发文量

期刊论文>

论文:76 占比:0.02%

会议论文>

论文:2 占比:0.00%

专利文献>

论文:410398 占比:99.98%

总计:410476篇

全细胞催化—发文趋势图

全细胞催化

-研究学者

  • 周哲敏
  • 徐勇
  • 刘中美
  • 林影
  • 余世袁
  • 勇强
  • 周丽
  • 周鑫
  • 李晓凤
  • 张显
  • 期刊论文
  • 会议论文
  • 专利文献

搜索

排序:

年份

    • HABIMANA; 乔郅钠; 徐美娟; 杨套伟; 张显; 邵明龙; 饶志明
    • 摘要: 高果糖浆是一种可替代蔗糖的甜味剂,在食品和饮料行业应用广泛。该研究实现了经密码子优化的密苏里游动放线菌(Actinoplanes missouriensis) CICIM B0118(A)来源的葡萄糖异构酶在食品安全菌株谷氨酸棒杆菌(Corynebacterium glutamicum) 13032中的异源表达,构建了重组谷氨酸棒杆菌C.glutamicum 13032/pXMJ19-xylA。以其细胞菌体作为全细胞催化剂,对D-葡萄糖异构化生成D-果糖的全细胞转化体系进行优化,结果表明,菌体质量浓度40 g/L、底物D-葡萄糖质量浓度180 g/L、Mg^(2+)浓度10 mmol/L、Co^(2+)浓度1 mmol/L,70°C、220 r/min下连续转化18 h,D-果糖质量浓度达到103.32 g/L,转化率为57.4%,实现了高果糖浆的一步法安全生物合成。该研究为高果糖浆的工业化生产提供了实验和理论基础,具有重要的参考价值。
    • 杜惠君; 高晨; 左振宇; 李凌凌; 杨忠华
    • 摘要: 通过代谢调控大肠杆菌EMP途径中的NADP;依赖性甘油醛-3-磷酸脱氢酶和过表达NAD激酶,构建了羰基还原酶和NADPH再生偶联体系E.coli BL21(DE3)/pETDueT-1-gapB-bcCR&pET-28a-yfjB,以强化NADPH的内源性合成,为β-酮酯的不对称还原过程提供足够推动力。结果表明,通过EMP调控与引入NAD激酶可使胞内NADPH合成能力提高2.19倍;以4-氯乙酰乙酸乙酯为模型底物,改造后的工程菌不对称合成(R)-4-氯-3-羟基丁酸乙酯的转化效率提高了1.69倍,目标手性醇的产率高达98.18%,对映体过量值超过99%。
    • 赵婧邑; 郭燕; 冯婷婷; 陈静; 孙钦菊; 刘继栋
    • 摘要: 蒜糖醇是一种在食品、医药等领域具有较大应用前景的新型功能性甜味剂。为实现蒜糖醇的绿色生物合成,基于稀有糖转化策略通过共表达葡萄糖异构酶、D-阿洛酮糖3-差向异构酶及核糖醇脱氢酶,在大肠杆菌体内建立了利用廉价底物D-葡萄糖生产蒜糖醇的多酶级联系统;并通过偶联甲酸脱氢酶构建辅因子循环系统,提高胞内还原型辅酶Ⅰ的再生效率。为平衡多酶级联系统中的个体表达差异,以全细胞催化活性为指标,对细胞工厂的发酵条件和催化条件进行了优化。结果表明:重组菌在20°C、1.00 mmol/L异丙基-β-D-硫代半乳糖苷的发酵条件下,诱导24 h可得到较佳的蛋白质表达量;在40°C、50 mmol/L Tris-HCl(pH值8.0)及5.0 g/L甲酸钠的催化条件下,全细胞可在15 h内转化25.00 g/L的D-葡萄糖生成19.33 g/L蒜糖醇。通过表达系统的优化进一步降低了底物和中间产物的残留量,蒜糖醇的产量提高至21.12 g/L。研究旨在为全细胞生物转化法实现蒜糖醇的规模化合成提供理论依据,探索以预处理甘蔗糖蜜为底物生产蒜糖醇的可行性,希望对延长糖产业链,提高糖产品附加值起到积极作用。
    • 赵凯阳; 黄微煜; 蔡宋佳; 陈员庆; 吴超城; 周丽; 程中一; 周哲敏
    • 摘要: 腈水合酶(nitrile hydratase,NHase)可以将腈类物质通过水合作用转化生成更有利用价值的酰胺类化合物,在工业上被用于生产烟酰胺、丙烯酰胺等重要化学品。然而,尚无兼具对底物和产物耐受性高以及催化活性高的腈水合酶,导致底物不能被彻底利用、酰胺产物的产量受限。该研究协同表达了高催化活性的低分子质量腈水合酶(L-NHase)和高耐受性的高分子质量腈水合酶(H-NHase),并优化两类酶在质粒上的排列位置。其中BAE-BAG菌株对底物、产物的耐受性与H-NHase菌株相仿;在以烟腈或者丙烯腈为底物进行全细胞催化时,该菌株的催化速率与L-NHase菌株相仿,最终烟酰胺产量可达到516 g/L,是目前报道的最高产量;丙烯酰胺产量比原始BAE或BAG菌株提高19.1%以上。该文成功协同两类腈水合酶,同时提高了合成烟酰胺和丙烯酰胺的催化反应速率及产量,对工业应用具有一定的指导意义。
    • 冯骁; 池慧兵; 孟凡强; 陆兆新; 朱萍; 吕凤霞
    • 摘要: γ-氨基丁酸是一种重要的生物活性因子,通过谷氨酸脱羧酶(GAD)使L-谷氨酸脱羧而合成。作者首先将酿酒酵母谷氨酸脱羧酶基因进行克隆并实现其在大肠杆菌中表达。通过亲和层析纯化获得了比活力高达66.55 U/mg的重组酶ScGAD。进一步酶学性质分析结果表明,ScGAD最适反应温度为60°C,最适反应pH为4.0,且在30~50°C、pH 4.0~9.0时表现出优越的稳定性;其动力学参数Km为14.28 mmol/L,对L-谷氨酸具有较好的亲和力。最后通过全细胞制备γ-氨基丁酸(GABA)的最适条件探究,得到GABA生成效率最高的条件为60°C、pH 4.0,在此条件下,100 mmol/L底物L-谷氨酸经全细胞催化可合成GABA 35.9 g/(g·h)。该研究为GABA高效生产提供依据。
    • 谭琳; NWE Ni Win Htet; 陈偿; PAN Zhiqiang
    • 摘要: 研究旨在克隆新的四氢嘧啶合成基因簇,并对其功能进行鉴定,为应用于四氢嘧啶的生产奠定基础。从新喀里多尼亚弧菌CGJ02-2中克隆获得四氢嘧啶合成基因簇ectABC,ectABC与表达载体pBAD连接后转化至大肠杆菌BW25113中,通过L-阿拉伯糖诱导表达。采用SDS-PAGE和液质联用鉴定重组表达蛋白,利用全细胞催化合成四氢嘧啶,通过高分辨质谱鉴定四氢嘧啶,并从天冬氨酸浓度、KCl浓度、温度和pH 4个方面优化催化条件。结果表明,来自新喀里多尼亚弧菌CGJ02-2基因组的ectABC大小为2235 bp。SDS-PAGE显示表达产物中有3个重组蛋白产生,液质联用鉴定表明其分子量分别与ectA、ectB、ectC的理论分子量一致。高分辨质谱分析发现全细胞催化上清中有四氢嘧啶产生。优化后的最适全细胞催化条件为:天冬氨酸浓度100 mmol·L^(-1),KCl浓度100 mmol·L^(-1),温度30°C,pH 7.0,最优条件下产量为1.11 mg·mL^(-1)。研究从弧菌中克隆了四氢嘧啶合成基因簇ectABC,并在大肠杆菌BW25113中实现了异源表达和低盐环境下的四氢嘧啶合成,为大规模发酵生产四氢嘧啶奠定了基础。
    • 贾园园; 李祥; 张振华; 张闪; 杨露露; 唐存多
    • 摘要: 借助pACYCDuet-1和pET28a双质粒共表达系统,构建携带Agrobacterium radiobacter来源扁桃酸消旋酶(Ar mandelate racemase,ArMR)、Lactobacillus harbinensi来源D-扁桃酸脱氢酶(Lh D-mandelate dehydrogenase,LhDMDH)和Exiguobacterium sibiricum DSM 17290来源L-亮氨酸脱氢酶(Es L-leucine dehydrogenase,EsLeuDH)编码基因的重组大肠杆菌,将其命名为E.coli BL21(DE3)/pACYCDuet-l-EsLeuDH-LhDMDH:pET28a-ArMR.在低温、低浓度诱导剂的诱导下,该重组菌成功表达了具有各自催化活性的3 种重组酶,其发酵液中LhDMDH、EsLeuDH和ArMR的活性分别为195.8、56.2 U/mL和174.5 U/mL.以诱导后的全细胞为催化剂、D,L-扁桃酸为底物,在D,L-扁桃酸初始浓度50 mmol/L、pH9.5的500mmol/LNH4C1-NH3·H2O缓冲液体系下,180r/min、30°C反应48 h后,L-苯甘氨酸得率可达77.48%,其对映体过量值大于99%.本研究具有较大的产业化潜力,为实现L-苯甘氨酸规模化的生物合成奠定了坚实的基础.
    • 王玉成; 宋伟; 艾连中; 吴静
    • 摘要: 为实现生物法工业化生产乙醛酸,采用基因工程技术对甘氨酸氧化酶(ThiO)进行表达优化,使用SDS-PAGE电泳手段验证ThiO的可溶性表达,通过全细胞转化法检测重组菌体生产乙醛酸的能力,并优化了反应条件,在放大体系中考察其应用性.结果表明:构建的菌株Bacillus subtilis 168(pP43NMK-ThiO)实现了ThiO的可溶性表达,全细胞转化甘氨酸生产乙醛酸的产量超越了当前生物法制备的最高产量.全细胞催化剂的最佳反应条件为温度30°C和pH值8.3,在35°C内保持高热稳定性,保温8 h后仍保持90%以上反应活性.在最佳反应条件下添加终浓度1%的过氧化氢酶使得乙醛酸产量提升,相对产率提高了30%.3 L发酵罐上的结果与摇瓶上一致,显示出全细胞法制备乙醛酸的稳定的转化能力,为其工业化奠定了基础.
    • 于海波; 徐建中; 刘立明; 张伟国
    • 摘要: 2,5-二甲基吡嗪(2,5-dimethylpyrazine,2,5-DMP)在食品香料与医药方面具有重要的经济价值,工业上普遍采用环境不友好且反应条件苛刻的化学合成法来生产.文中结合代谢工程和辅因子工程策略设计高效催化L-苏氨酸合成2,5-DMP的全细胞催化剂,实现微生物转化法合成2,5-DMP.本研究首先分析了不同微生物来源的苏氨酸脱氢酶(Threonine dehydrogenase,TDH)对2,5-DMP合成的影响,发现来源于大肠杆菌Escherichiacoli中EcTDH具有最佳的催化能力,2,5-DMP产量达到(438.3±23.7)mg/L.随后结合辅因子工程,通过引入乳脂链球菌Lactococcuscremoris中NADH氧化酶(NADH oxidase,LcNoxE)并优化其表达方式发现通过融合表达EcTDH和LcNoxE可平衡胞内NADH/NAD+水平,维持较高细胞存活率,进一步提高2,5-DMP产量.最后,通过阻断合成2,5-DMP的支路代谢途径,可以显著减少副产物积累,增加2,5-DMP产量,同时提高L-苏氨酸转化率.最终获得的重组菌EcΔkΔAΔBΔA/TDHECNoxELC-PSstT在含有5 g/L L-苏氨酸的转化体系中于37 °C、200 r/min孵化24 h,可积累(1 095.7±81.3)mg/L的2,5-DMP,L-苏氨酸转化率达到76%,产物得率为0.288 g/(gL-苏氨酸).因此,文中构建的重组菌可以实现高效催化L-苏氨酸合成2,5-DMP,具有一定的工业应用潜力.
    • 旋凯昂; 张荣珍; 饶俊超; 徐岩
    • 摘要: 为实现生物法"一步"合成他汀类药物侧链中间体(3R,5S)-6-氯-2,4,6-三脱氧己内酯,采用生物偶联的方法分别构建不同抗性的两种重组质粒,即来源于Streptococcus suis的脱氧核糖醛缩酶基因与Lodderomyces elongisporus的醇脱氢酶基因的重组质粒,将两种重组质粒共转化于大肠杆菌BL21同一细胞中,实现两种酶的可溶性共表达.以重组大肠杆菌为生物催化剂,全细胞催化两种底物:400 mmol/L乙醛与200 mmol/L氯乙醛发生反应,获得产物(3R,5S)-6-氯-2,4,6-三脱氧己内酯.在缺少标准产物对照的条件下,利用质谱(MS)以及氢谱(1H-NMR)进行产物鉴定,最终确定合成的产物为他汀类药物侧链中间体(3R,5S)-6-氯-2,4,6-三脱氧己内酯.
  • 查看更多

客服邮箱:kefu@zhangqiaokeyan.com

京公网安备:11010802029741号 ICP备案号:京ICP备15016152号-6 六维联合信息科技 (北京) 有限公司©版权所有
  • 客服微信

  • 服务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