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现在的位置: 首页> 研究主题> 克隆文库

克隆文库

克隆文库的相关文献在2004年到2021年内共计125篇,主要集中在微生物学、轻工业、手工业、环境科学基础理论 等领域,其中期刊论文114篇、会议论文9篇、专利文献14113篇;相关期刊70种,包括菌物学报、生态学报、生物技术通报等; 相关会议8种,包括第三届五省(市、区)提高采收率技术研讨会、北京金属学会第六届冶金年会、低碳经济条件下重有色金属冶金技术发展研讨会暨重冶学委会第六届委员会成立大会等;克隆文库的相关文献由486位作者贡献,包括张文学、赵立平、任禛等。

克隆文库—发文量

期刊论文>

论文:114 占比:0.80%

会议论文>

论文:9 占比:0.06%

专利文献>

论文:14113 占比:99.14%

总计:14236篇

克隆文库—发文趋势图

克隆文库

-研究学者

  • 张文学
  • 赵立平
  • 任禛
  • 夏体渊
  • 郝春博
  • 佘跃惠
  • 余占海
  • 吕杰
  • 吴芳
  • 周建业
  • 期刊论文
  • 会议论文
  • 专利文献

搜索

排序:

年份

    • 刘乐汉; 吕杰; 马媛; 吕光辉
    • 摘要: 该研究采用克隆文库法研究古尔班通古特沙漠藻类生物结皮中蓝藻多样性及分布.在古尔班通古特沙漠不同区域采集10份藻类结皮代表性土样,分别构建古尔班通古特沙漠蓝藻16S rRNA和psbA基因克隆文库,并进行系统发育分析,对蓝藻多样性和丰度与环境因子进行关联分析,研究蓝藻分布特点及影响因子.结果 显示:(1)16S rRNA基因系统发育树中包括具有明确分类地位的蓝藻有6科10属(占总克隆文库的94.85%)和一个未分类蓝藻属,其中颤藻属(Oscillatoria)和微鞘藻属(Microcoleus)分别占克隆文库的42.54%和37.16,为古尔班通古特沙漠蓝藻优势属;psbA基因系统发育树中仅鉴定有蓝藻类群4科4属,但优势属与前者结果一致.(2)10个样点藻类结皮中所含蓝藻种类不尽相同,但每个采样点都出现颤藻属和微鞘藻属,证明这二者是古尔班通古特沙漠藻类结皮中的优势属;且样点Gur2和Gur17中蓝藻种类较多,Gur3、Gur5和Gur9中种类较少,但Gur2、Gur3、Gur5和Gur17相对地理位置较近,表明地理位置不是影响蓝藻分布的主要因素.(3)RDA (Redundancy analysis)分析结果显示,微生物量氮(MBN)和土壤有机碳(SOC)对蓝藻多样性影响程度最大,其次是硝态氮(NO3-N)、微生物量碳(MBC),全磷(TP)和全钾(TK)对其影响程度最小.研究表明,古尔班通古特沙漠不同区域沙漠蓝藻多样性和土壤理化性质具有空间异质性,综合分析可得沙漠中南部藻类结皮土壤营养最为丰富,蓝藻多样性较高,而东部和西部土壤营养较为贫瘠,蓝藻丰富度和多样性较低.
    • 刘巧; 罗强; 张明; 生龙娜雍; 关仁梅; 罗璠
    • 摘要: 为了解不同地区传统发酵泡菜的细菌多样性,采用构建16S rDNA克隆文库的方法,对吉林、河南、辽宁、内蒙古4个地区的传统自然发酵泡菜的细菌群落多样性进行研究.结果表明,4个地区泡菜的细菌多样性、优势度和均匀度存在差异,辽宁地区泡菜中细菌群落的多样性最高,优势属突出,且均匀度较好.而河南地区泡菜的细菌群落多样性,优势度和均匀度最低.经过16S rDNA基因序列分析,实验中的200个克隆子分布于4个属,分别是乳杆菌属(Lactobacillus),肠球菌属(Enterococcus),明串珠菌属(Leuconostoc)以及片球菌属(Pediococ-cus).其中L.brevis均为吉林、河南、辽宁、内蒙古地区泡菜的绝对优势菌种.该研究通过探讨不同地区泡菜的细菌多样性,揭示了不同地区泡菜在微生物群落结构上的差异性,为探究泡菜风味物质的形成机理提供理论依据并为开发利用泡菜中的微生物资源奠定基础.
    • 薄明森; 吕杰; 李兴海; 马媛
    • 摘要: 为了分析新疆准东油田石油污染土壤中萘双加氧酶功能基因的多态性,采用无机盐培养基,以萘为唯一的碳源物质,对准东油田石油污染土壤中的萘降解菌进行液体富集培养,用高效液相色谱法(high performance liquid chromatography,简称HPLC)对降解产物进行检测,同时采用萘双加氧酶基因通用引物对萘双加氧酶基因片段进行扩增、测序及分析.高效液相色谱检测结果显示,萘被降解成小分子产物,证明液体培养基均富集培养获得了萘降解菌群.从准东油田共分离得到了49条萘双加氧酶基因片段,共编码35条氨基酸序列,GenBank登录号为KY304781~KY304829.获得的萘双加氧酶基因系统发育树结果显示,研究获得的萘双加氧酶基因分为4个类群.通过高效液相色谱分析及萘双加氧酶基因的分子检测,证明准东油田石油污染土壤中含有萘降解菌株,这些萘降解菌株是可以通过液体富集培养获得的,并且可以通过固体平板获得降解萘的单菌株.
    • 贺惠; 陈阳阳; 王勋功; 甄毓; 米铁柱; 于志刚; 李迎
    • 摘要: 本文以氨氧化细菌(ammonia-oxidizing bacteria,AOB)特征基因氨单加氧酶(ammonia monooxy-genase,AMO)α亚基基因(amoA)为目标基因(~491 bp),分别采用克隆文库、454高通量测序和illumina测序技术对其群落结构进行了比较研究.结果表明,454高通量测序和illumina测序技术得到的菌群多样性及丰富度均高于克隆文库技术.在菌群组成方面,虽然3种测序技术检测到的优势类群均为亚硝化螺菌,但在菌群丰度方面存在差异.3种测序技术中,克隆文库技术在很大程度上可能高估物种丰度,且对部分低丰度类群的检测能力有限;illumina单端测序由于其测序片段较短,可能存在物种注释错误、不能准确区分各物种间序列差异等问题;比较而言,454高通量测序技术能较为全面和准确地反映海洋沉积物中AOB的菌群结构特征.
    • 万真真
    • 摘要: 本文利用细菌16S rDNA克隆文库法对大港油田油藏内源微生物群落结构进行系统分析.文库构建结果表明,油藏细菌由8个门类构成,分别为Alphaproteobacteria(46%)、Betaproteobacteria(35%)、Firmicutes(8%)、Nitro-spirae(2%)、Synergistetes(1%)、Dictyoglomia(1%)、Deferribacteres(1%)、Gammaproteobacteria(1%)以及Unclassified bacteria.其中,存在如鞘胺醇单胞菌(Sphingomonas)、代尔夫特菌(Delftia)等大量具有石油烃降解功能的细菌种属.探索极端油藏环境中微生物群落结构特征,为微生物驱油技术的开发奠定了良好的基础.
    • 路璐; 何燕
    • 摘要: [目的]探究人为干扰较多的果园和观赏林土壤中氨氧化微生物的群落结构和硝化潜势差异及影响因素,为深入了解不同林分氮循环规律提供参考依据.[方法]以四川省南充市6种林分土壤(凤垭山和西山森林土壤及枇杷园、竹林、梨园、芭蕉园土壤)为研究对象,进行硝化潜势测定,以及基于氨氧化微生物amoA基因的荧光定量PCR和测序分析,并耦合土壤理化性质进行冗余分析.[结果]土壤有机质、总氮和硝态氮(NO3--N)含量及硝化潜势在不同林分土壤中差异显著(P<0.05,下同),土壤硝化潜势在7.01~59.88 mg/(kg·d),以森林土壤的硝化潜势最高,改耕为单一果林和观赏林后硝化潜势显著降低.6种土壤的氨氧化古菌(AOA)丰度(1.88×108~10.8×108 copies/g干土)均高于氨氧化细菌(AOB)(2.87×107~27.6×107 copies/g干土),AOA/AOB丰度比值为1.25~15.00,且该比值与土壤有机质含量呈显著负相关.相关性分析结果表明,土壤有机质和总氮含量与AOA菌群结构分别呈极显著(P<0.01)和显著相关,而土壤有机质含量与AOB菌群结构呈显著相关.冗余分析结果表明,不同土壤中AOA和AOB群落结构有所差异,6种土壤中的主导AOA菌群隶属于陆地分支Group 1.1b的54d9-like cluster,AOB的主导菌群隶属于Nitrosospira cluster 3.[结论]在土壤理化性质和硝化潜势显著差异的不同林分土壤中,氨氧化微生物群落结构存在明显的分异特征,土壤总氮和有机质为其主导驱动因子.
    • 路璐1; 何燕2
    • 摘要: 【目的】探究人为干扰较多的果园和观赏林土壤中氨氧化微生物的群落结构和硝化潜势差异及影响因素,为深入了解不同林分氮循环规律提供参考依据。【方法】以四川省南充市6种林分土壤(凤垭山和西山森林土壤及枇杷园、竹林、梨园、芭蕉园土壤)为研究对象,进行硝化潜势测定,以及基于氨氧化微生物amoA基因的荧光定量PCR和测序分析,并耦合土壤理化性质进行冗余分析。【结果】土壤有机质、总氮和硝态氮(NO3^--N)含量及硝化潜势在不同林分土壤中差异显著(P<0.05,下同),土壤硝化潜势在7.01-59.88mg/(kg·d),以森林土壤的硝化潜势最高,改耕为单一果林和观赏林后硝化潜势显著降低。6种土壤的氨氧化古菌(AOA)丰度(1.88×10^8-10.8×10^8copies/g干土)均高于氨氧化细菌(AOB)(2.87×10^7-27.6×10^7copies/g干土),AOA/AOB丰度比值为1.25-15.00,且该比值与土壤有机质含量呈显著负相关。相关性分析结果表明,土壤有机质和总氮含量与AOA菌群结构分别呈极显著(P<0.01)和显著相关,而土壤有机质含量与AOB菌群结构呈显著相关。冗余分析结果表明,不同土壤中AOA和AOB群落结构有所差异,6种土壤中的主导AOA菌群隶属于陆地分支Group 1.1b的54d9-like cluster,AOB的主导菌群隶属于Nitrosospira cluster3。【结论】在土壤理化性质和硝化潜势显著差异的不同林分土壤中,氨氧化微生物群落结构存在明显的分异特征,土壤总氮和有机质为其主导驱动因子。
    • 万真真
    • 摘要: 本文利用细菌16S rDNA克隆文库法对大港油田油藏内源微生物群落结构进行系统分析。文库构建结果表明,油藏细菌由8个门类构成,分别为Alphaproteobacteria(46%)、Betaproteobacteria(35%)、Firmicutes(8%)、Nitrospirae(2%)、Synergistetes(1%)、Dictyoglomia(1%)、Deferribacteres(1%)、Gammaproteobacteria(1%)以及Unclassified bacteria。其中,存在如鞘胺醇单胞菌(Sphingomonas)、代尔夫特菌(Delftia)等大量具有石油烃降解功能的细菌种属。探索极端油藏环境中微生物群落结构特征,为微生物驱油技术的开发奠定了良好的基础。
    • 张安; 梁会朋; 孟霞; 范娟; 张文学
    • 摘要: 16S rDNA gene clone libraries are constructed for researching the bacterial diversity during Sichuan pickle fermentation.The results show that a total of 1190 clones are distributed in 17 groups.The bacterial diversity is the highest in the 1 st day of fermentation while the lowest in the 31 st days.In fermentation prophase,the absolute advantage bacteria are Pseudomonas(35.0%) and Vibrio (5 6.9 %),the main advantage bacteria are Lactobacillus (29.5 %),Acinetoba cter(15.4 %),Halomonas (14.3 %),Sphingobacterium(12.9 %).In fermentation metaphase,the absolute advantage bacterium is Lactobacillus(94.0%),the main advantage bacterium is Vibrio(12.8%).In fermentation anaphase,the absolute advantage bacterium is Lactobacillus (50.3%),the main advantage bacteria are Vibrio (19.8%),Halomonas(13.0%),Arcobacter(11.1%).The results show that the diversity of bacteria in pickle during fermentation,and it could provide theories for fundamental research of Sichuan pickle.%采用构建16S rDNA基因文库的方法,对四川泡菜发酵过程中细菌多样性进行了研究.结果表明:所得到的1190个克隆子分布于17个类群,泡菜发酵1天细菌多样性最高,发酵31天细菌多样性最低.发酵前期的绝对优势菌为Pseudomonas (35.0%),Vibrio (56.9%),主要优势菌为Lactobacillus(29.5%),Acinetobacter(15.4%),Halomonas(14.3%),Sphingobacterium (12.9%);发酵中期的绝对优势菌为Lactobacillus(94.0%),主要优势菌为Vibrio(12.8%);发酵后期的绝对优势菌为LactobaciUus(50.3%),主要优势菌为Vibrio (19.8%),Halomonas (13.0%),Arcobacter(11.1%),此结果揭示了四川泡菜发酵过程中的细菌多样性,可为四川泡菜的基础研究提供一定的理论基础.
  • 查看更多

客服邮箱:kefu@zhangqiaokeyan.com

京公网安备:11010802029741号 ICP备案号:京ICP备15016152号-6 六维联合信息科技 (北京) 有限公司©版权所有
  • 客服微信

  • 服务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