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现在的位置: 首页> 研究主题> 先天性免疫

先天性免疫

先天性免疫的相关文献在1996年到2022年内共计183篇,主要集中在畜牧、动物医学、狩猎、蚕、蜂、基础医学、内科学 等领域,其中期刊论文172篇、会议论文8篇、专利文献42718篇;相关期刊131种,包括生命科学研究、生物技术通报、生物学教学等; 相关会议8种,包括山东畜牧兽医学会禽病学专业委员会第四届禽病学术研讨会、第22届国际猪兽医协会大会(IPVS2012)、中国畜牧兽医学会2011学术年会等;先天性免疫的相关文献由540位作者贡献,包括丁铲、孙英杰、闻晓波等。

先天性免疫—发文量

期刊论文>

论文:172 占比:0.40%

会议论文>

论文:8 占比:0.02%

专利文献>

论文:42718 占比:99.58%

总计:42898篇

先天性免疫—发文趋势图

先天性免疫

-研究学者

  • 丁铲
  • 孙英杰
  • 闻晓波
  • 戴智勇
  • 曾丽花
  • 杜琴
  • 沈国辉
  • 鲍镇美
  • 刘阳阳
  • 吴春福
  • 期刊论文
  • 会议论文
  • 专利文献

搜索

排序:

年份

    • 于思慧; 单朝萌; 文雪霞; 张莹
    • 摘要: 先天性免疫是动物抵抗外界病原微生物入侵的第一道防线。当病原微生物入侵时,机体可通过模式识别受体识别病原体相关分子模式,启动抵抗外源微生物感染的免疫反应。环磷酸鸟苷-腺苷合成酶(cGAS)是一种DNA感受器,可感知外源DNA并激活cGAS-STING信号通路。而cGAS-STING信号通路的激活可诱导产生干扰素,这是先天性免疫反应至关重要的组成部分。论文综述了cGAS-STING信号通路介导先天性免疫的分子机制及病毒通过该信号通路调控机体先天性免疫的策略,以期为研究cGAS-STING信号通路及其与病毒间的相互作用提供参考。
    • 张晓茹; 王丹; 王俊; 周锦程
    • 摘要: 基于果蝇极为简单、有效的先天性免疫应答机制,研究果蝇免疫协同优化算法。该算法中,结合黑化作用、细胞免疫及体液免疫的协同免疫应答机制,设计种群的划分及各子群的进化模块。其思想简洁易懂,内外循环的平衡设计以及协同思想的引入,保证了算法的优化效果与效率。大量实验表明,该算法在寻优能力、搜索效率及高维函数优化等方面均具有明显优势。
    • 赵泽慧; 张爱娇; 杨雨澄; 毛帆; 肖述; 李军; 张扬; 向志明; 喻子牛
    • 摘要: C-型凝集素(C-type lectin)是一类能识别并结合多糖的免疫蛋白质超家族,本文首次克隆了一种新型香港牡蛎C-型凝集素基因——甘露聚糖结合凝集素,并获得了该基因的全长序列,命名为ChPerlucin。结果显示,ChPerlucin基因cDNA全长577bp,包括21bp的5′末端非翻译区(untranslated region,UTR)、73bp的3′UTR,以及483bp的开放阅读框(open reading frame,ORF),编码160个氨基酸,ChPerlucin蛋白理论分子量为18kD,等电点为5.95。ChPerlucin蛋白含有保守的C-型凝集素样结构域(C-type lectin or carbohydrate-recognition domain,CLECT);邻接法(Neighbor-Joining,NJ)进化树分析表明,ChPerlucin与其他贝类的Perlucin聚为一支,说明该基因是软体动物Perlucin家族的新成员。qRT-PCR结果显示,ChPerlucin在香港牡蛎所检测组织和各个胚胎发育时期中均有表达;病原菌刺激后,ChPerlucin表达量显著升高;利用毕赤酵母真核成功表达了ChPerlucin重组蛋白,发现ChPerlucin重组蛋白具有抑菌效果。以上结果表明ChPerlucin在香港牡蛎的先天性免疫过程中发挥了重要的作用。
    • 李元元; 吴妍妍; 张文举
    • 摘要: 动物肠道内含有大量的微生物,如细菌、真菌、古菌等[1]。肠道微生物对宿主的健康至关重要,不仅可以改善宿主营养、调节代谢,还可以调控肠道上皮发育、诱导先天性免疫等,其功能相当于机体的一个重要“器官”[2]。肠道菌群失衡可导致许多疾病的发生,如腹泻、胃肠功能紊乱等[3]。粪菌移植(Fecal microbiotal transplantation, FMT)则可通过健康供体粪菌液中的功能菌群恢复患者正常肠道菌群结构达到治疗某种疾病的目的。
    • 刘兴; 高波; 吉红九; 贾超峰; 祝斐; 孟乾; 陈淑吟; 张志勇; 徐士霞
    • 摘要: 鲈形目(Perciformes)是鱼类中物种丰富度最高的一个目,分布在多个水域,在渔业经济发展中占据着重要地位.然而,高密度的养殖模式加剧了病原微生物引起的鱼类病害.Toll样受体(Toll-like receptors,TLRs)是先天免疫中的重要蛋白质分子,在病毒以及细菌防御中起重要作用.本文以TLR1和LTR9为候选基因,共下载了鲈形目17个代表物种的同源序列,通过进化分析探讨该目物种先天性免疫的分子进化基础.选择压力分析发现TLR1、TLR9基因中分别有16和8个正选择位点被两种方法同时检测到,且86%的位点位于蛋白质富含亮氨酸重复序列(Leucine rich repeat,LRR)结构域.上述结果提示鲈形目物种面临较高的病原微生物感染的挑战,而这些正选择位点可能导致基因进化出重要的功能改变以抵抗病原体的侵袭.另外,Free-ratio以及Branch-site模型检测发现基因的正选择具有物种特异性,如TLR1在鲷科的最近共同祖先支以及鲈科最近共同祖先支等受到显著正选择,TLR9也在鲷科的最近共同祖先支受到显著正选择,且这些谱系被报道经常受到病原体的威胁,因此,鲈形目多个谱系受到正选择可能是在长期抵抗病原微生物侵袭中进化的结果.以上研究结果表明,在长期抵御病原微生物过程中,鲈形目物种的TLR1、TLR9基因可能发生了适应性功能改变.
    • 梁春兰; 师齐; 刘莲; 钟敬祥
    • 摘要: 外泌体(exosomes, EXOs),直径30~150nm,指从细胞膜上脱落或由细胞分泌的脂质双分子层结构的囊泡状小体。EXOs包含复杂的RNAs和蛋白质,且具有生物学功能。绝大多数细胞都能分泌EXOs,而间充质干细胞(mesenchymal stem cells, MSCs)来源的EXOs具有产量多、稳定性好和无免疫原性等优势。间充质干细胞来源的外泌体(MSC-EXOs)可以修复组织损伤、抑制炎性反应、调节免疫系统,已被广泛探索作为一种基于再生细胞治疗眼科疾病的药物。本文重点综述了来自骨髓、脂肪组织和脐带MSC-EXOs在眼免疫性疾病中的研究进展,包括干燥综合征干眼、同种移植角膜移植排斥反应和自身免疫性葡萄膜炎,以期为眼免疫性疾病的治疗提供新的研究方向。
    • 许晴; 吴晨薇; 李义军; 张晶钰; 柴龙会; 肖向红; 郝丽
    • 摘要: 两栖类处于脊椎动物由水生向陆生进化的过渡阶段,进化地位重要。近年来因疾病的爆发、生境破碎化、环境污染、紫外辐射增加、人为过度捕捉和生物入侵等诸多因素引起的全球范围内两栖类种群数量锐减已引起人们的广泛关注。Toll样受体(Toll-like receptor,TLR)家族是一类从线虫到哺乳动物普遍存在的高度保守的模式识别受体(PRRs),可以识别侵入机体病原体的病原相关分子模式(PAMPs),是两栖类先天性免疫防御系统的重要组成部分。本文结合近些年国内外对两栖类TLRs的研究对两栖类TLRs结构特征、进化特点、在两栖类发育早期的差异表达特征和两栖类TLRs信号通路中相关分子的表达研究进行概述。目前对于两栖类TLRs的研究发现两栖类TLRs兼具鱼类和哺乳类TLRs的特征,并在从鱼类到两栖类到哺乳类的进化过程中,TLRs家族部分成员如TLR2的配体识别功能可能发生了一定程度的特化;在两栖类早期发育阶段,获得性免疫不够完善,以TLRs为主的先天免疫防御系统在抵御病原体的侵袭方面发挥了重要作用;在特定病原菌和病毒的胁迫下,可能激活了TLRs下游不同的途径参与两栖类对病原体的免疫应答反应。
    • 宋银娟; 廖轶; 周向梅
    • 摘要: 线粒体是细胞内重要的细胞器,具有多种功能,是细胞的能量工厂.线粒体含有自己的遗传物质线粒体DNA,线粒体DNA因其在氧化磷酸化中的作用而广为人知.近年来,越来越多的研究表明线粒体DNA可作为先天性免疫系统的激动剂,并在病原体感染和炎性疾病的病理发展中起重要作用.线粒体DNA在进入细胞质或细胞外环境后,可以激活多种先天性免疫系统的模式识别受体,从而触发促炎细胞因子分泌和Ⅰ型干扰素反应.因此,本文就线粒体DNA激活先天性免疫的机制以及其在病原体感染和相关疾病发生发展中的作用进行讨论、总结,以期为进一步深入开展线粒体DNA在病原体感染及相关疾病中的作用及其机制研究提供理论依据.
    • 翟云云; 李佳佳; 张爽; 任子昱; 金前跃; 杜永坤; 万博
    • 摘要: 本试验旨在研究凋亡相关斑点样蛋白(ASC)的基因敲除对猪伪狂犬病病毒(PRV)感染PK-15细胞的影响.以慢病毒介导的CRISPR/Cas9基因编辑技术,构建猪肾上皮细胞(PK-15)A SC基因稳定敲除细胞系,通过T7核酸酶检测靶基因的敲除效率;CCK-8试剂盒检测PK-15敲除ASC基因对细胞增殖的影响;采用流式细胞术检测PK-15以及PK15-ASC-/-细胞感染PRV-GFP 病毒的增殖差异;RT-PCR 检测PRV-gB 及 IFN-β、ISG15、IL-1βmRNA表达水平;Western blot检测PRV gE蛋白的表达;TCID50检测子代病毒感染力的滴定.结果表明:两对特异性sgRNA均能对ASC进行基因编辑,但经过T7核酸酶酶切检测进行基因编辑效率分析,结果表明,sgRNA2的基因编辑效率最高;CCK-8试剂盒检测细胞活力结果表明,PK-15以及PK15-4SC-/-细胞活力无影响;流式细胞仪检测结果表明PRV-GFP在PK15-ASC-细胞中的增殖显著低于PK-15细胞;定量RT-PCR结果表明,PRV-gB基因在PK15-ASC-/-细胞中的转录水平显著低于PK-15细胞,而IFN-β、ISG15基因在PK15-ASC/-细胞中的转录水平显著高于PK-15细胞;Western blot结果表明,PRV的gE蛋白在PK15-A SC-/-细胞中的表达显著低于PK-15细胞;滴度测定结果表明敲除ASC基因能够显著抑制子代病毒的增殖能力.本研究成功构建了PK15-ASC/-细胞系,并通过PRV感染试验证实敲除4SC基因可以抑制PRV在PK-15细胞中的增殖.
    • 付林; 杨杨; 张同存
    • 摘要: 免疫稳态失衡在T2DM发病机制方面作用逐渐受到关注.肥胖和IR诱发的慢性亚临床炎症不仅导致Ins作用障碍,还造成胰岛β细胞功能缺陷.这种代谢性炎症引发的巨噬细胞、T细胞、B细胞及NK细胞等免疫功能紊乱,提示先天性免疫和获得性免疫功能参与T2DM发生发展.本文对T2DM免疫发病机制的研究进展进行综述,探讨其免疫标志物及其免疫疗法调控人体稳态可能成为临床诊治T2DM的新思路.
  • 查看更多

客服邮箱:kefu@zhangqiaokeyan.com

京公网安备:11010802029741号 ICP备案号:京ICP备15016152号-6 六维联合信息科技 (北京) 有限公司©版权所有
  • 客服微信

  • 服务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