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现在的位置: 首页> 研究主题> 俳优

俳优

俳优的相关文献在1999年到2022年内共计65篇,主要集中在中国文学、戏剧艺术、中国史 等领域,其中期刊论文65篇、相关期刊59种,包括美与时代(下旬刊)、云南社会主义学院学报、南都学坛等; 俳优的相关文献由62位作者贡献,包括王齐洲、赵逵夫、刘伏玲等。

俳优—发文量

期刊论文>

论文:65 占比:100.00%

总计:65篇

俳优—发文趋势图

俳优

-研究学者

  • 王齐洲
  • 赵逵夫
  • 刘伏玲
  • 吴紫怡
  • 张爱林
  • 甘映红
  • 于天池
  • 余恕诚
  • 佟君
  • 侯军伟
  • 期刊论文

搜索

排序:

年份

    • 张嵘
    • 摘要: 亲小人,远贤人,渐失威仪唐朝末年,天下大乱,11岁的李存勖跟随父亲李克用镇压三镇叛乱。父亲死后,继承王位。公元923年,李存勖建立后唐,年号同光。论打仗,李存勖骁勇善战,长于谋略,曾受唐昭宗的赏识,但处理政事却稍显逊色。少年的李存勖精通音律,好俳优。在行军打仗期间,闲暇享乐逐渐搁置起来。自己当上了皇帝,诸事有文武大臣进行打理,正是拾起梦想的大好时机。他召集天下各种优秀的伶人入宫,与他们一同作戏、表演、尽情玩乐。
    • 摘要: 古代的专业喜剧人早在先秦时期,中国就有了专业喜剧人——“俳优”,即专门从事滑稽表演的艺人。秦代的优旃就是“俳优”,秦始皇曾想修建一座东起函谷关、西至陈仓的大苑囿供自己游玩。优旃说,这样太好了,最好再多养一些禽兽在里面,如果敌入进攻,可以命令麋鹿用犄角去抵挡。
    • 夏德靠
    • 摘要: 《庄子》“三言”中的“寓言”“重言”主要以文体的形式存在,而“卮言”的样态则相对较复杂,大体呈现三种面相:“卮言”首先作为一种言说姿态存在,这种意义上的“卮言”主要继承“优语”传统,俳优言说通常呈现谐隐滑稽的特征,最终使《庄子》文本弥漫“谬悠之说,荒唐之言,无端崖之辞”;其次,《庄子》“寓言”“重言”呈现“藉外论之”的文体特征,而作为文体意义上的“卮言”则承继“合语”的言说特征,表现为对“道”的直接言说,具体指《庄子》中那些直接论述性的文本;最后,《庄子》借鉴俳优散漫言说的方式,赋予“卮言”独特的文本结构功能,从而形成《庄子》文本“曼衍”的特色。然而,《庄子》“卮言”的三种样态之间并不是彼此隔离的,而是呈现一种相生相融的关系,它们大抵生成于“合语”“优语”之传统。
    • 张炳文
    • 摘要: 中国文学批评史上有骈文“类俳”之说。最初,批评家所言“俳”既指文章“俳偶”追求文采审美但缺乏政教意义,又指“俳谐”之文具有娱乐性而不够庄重,还指“俳优”文人作为政教体系附庸的身份处境。古文运动兴起之后,宋代出现了立足文章本体的四六批评。其所谓“类俳”是文章学层面的专门批评,强调文学审美应与思想内容统一,辩证地指出娱乐之“俳”有其得体意义,体现了宋代士大夫文人的主体性。宋四六的“类俳”批评表现了文学批评的理论创新意识,在文化史上也具有重要的意义。
    • 陈贞
    • 摘要: 中华文明源远流长,五千年的历史文明留下无数的典籍文献,其思想精华穿透历史风云,成为中华民族宝贵精神财富。《史记》以其新颖的编排体例,细腻的人文情怀,为后世史书编纂奠定了深厚的发展基础。鲁迅评价为“史家之绝唱”,充分肯定《史记》在史学界的价值。《史记》是历史人物的长廊,帝王将相,大贾俳优等各种人物尽列其中,司马迁以其独特视角勾画出栩栩如生的历史人物,演绎出曲折生动的历史故事。
    • 摘要: 早在秦汉时期,“说唱”也是一个正规职业,即“俳优”。“俳”表示诙谐滑稽的表演,“优”代表的是演员。秦汉时期有一个俳优叫优旃(zhān),他的吐槽很有笑点,段子也非常高级,甚至有的段子是现场发挥,还能拉上群演。秦始皇时期,某天宫中设宴款待,不巧下起了暴雨,而侍卫们却只能淋雨站岗,优旃灵机一动,跑去跟侍卫们商量:“假如你们不想淋雨站岗,一会儿我叫你们,一定要大声回答我。”
    • 摘要: 最古老的“笑话”出现在两千多年前的春秋战国时代,散见于《庄子》《孟子》《韩非子》中充满笑料、诙谐风趣、寓意深刻的故事。那时还产生了宫廷艺人“俳优”。从《史记》《汉书》等古籍记载来看,这类艺人不仅能歌能乐能舞,而且“常以谈笑讽谏”,进行规劝。
    • 张彬
    • 摘要: 王国维先生在《宋元戏曲史》中说:"巫觋之兴,虽在上皇之世,然俳优则远在其后……后世戏剧,当自巫、优二者出."①由此可见,后世戏剧艺术的逐渐发展与不断完备的源头是巫觋和俳优.同时,巫觋和俳优的表演服饰对后世戏剧服饰的发展产生了重要的影响,但目前先秦戏剧中的巫觋和俳优的表演服饰却是中国戏剧服饰文化研究中最为薄弱的部分.本文以文献结合文物比对分析的研究方法,并在此基础上探讨先秦戏剧艺人服饰的具体形制.
    • 赵君曼
    • 摘要: 俳优自古以言语滑稽逗笑见长,但其价值更多反映在"讽谏"意义上,但凡有正义有抱负的俳优都能针砭时弊,然"讥当时之弊政,必先顺其所好",因此俳优充分发挥其自身特点,以"一言之微",显"回天倒日之功",在中国历史上留下了不可磨灭的功绩.但到了汉代,俳优的地位却一落千丈,逐渐失去了其讽谏功能,沦为供人娱乐的调笑品.与此同时,汉代出现了士人的俳优化倾向,这一转变主要源于政治格局的改变,士人话语权缺失,只能通过"自比俳优"委婉讽谏,以此实现自身价值,体现了汉代士人的气节,再悲观也仍有积极进取的一面.
    • 祝鹏程
    • 摘要: 本文关注的是中国戏曲/曲艺史书写中传闻。在记载中,他们虽然卑微,但面对帝经常出现的一种题材——“俳优进谏”的王或权臣时,总是能以巧妙的方式提出规劝或嘲讽,使对方回归正道或有所羞愧。优谏传闻经由历代士人记载,又被现代戏曲、曲艺研究论著反复征引与书写,成为中国戏曲、曲艺史的有机组成,甚至成为一种关于演艺史与俳优史的元叙事,被用来褒扬中国艺人的讽刺智慧与抗争传统。
  • 查看更多

客服邮箱:kefu@zhangqiaokeyan.com

京公网安备:11010802029741号 ICP备案号:京ICP备15016152号-6 六维联合信息科技 (北京) 有限公司©版权所有
  • 客服微信

  • 服务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