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现在的位置: 首页> 研究主题> 伶人

伶人

伶人的相关文献在1983年到2022年内共计125篇,主要集中在中国文学、戏剧艺术、社会科学丛书、文集、连续性出版物 等领域,其中期刊论文125篇、相关期刊105种,包括法制博览、广西民族研究、北京师范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等; 伶人的相关文献由109位作者贡献,包括蒋方舟、张培山、蒋宸等。

伶人—发文量

期刊论文>

论文:125 占比:100.00%

总计:125篇

伶人—发文趋势图

伶人

-研究学者

  • 蒋方舟
  • 张培山
  • 蒋宸
  • 丁汝芹
  • 仉天聪
  • 周杨飞
  • 大树
  • 徐城北
  • 文非
  • 杨金柱
  • 期刊论文

搜索

排序:

年份

关键词

    • 钟艳艳
    • 摘要: 作为清中后期的失落文人,杨懋建以《京尘杂录》获得生活资本和情感寄托。从民间戏曲史的写作自觉出发,作者刻画了伶人对儒家道德价值的贴合和对仙佛气质的附丽形象,深化了戏曲的乐教内涵。与剧作家以剧情烘托乐教主题的方式不同,杨氏的乐教观念以记述现实的、真实的伶人世界为依托。通过对比梨园中“标准”与“反标准”的两种伶人性格,作者记述了伶人这一特殊群体对儒家价值观的实践与反叛,同时描述了当儒家价值观退场时佛道及民间信仰的出场与有效性。在此过程中,杨氏隐晦地表达着对自身正在参与的教化事业的犹疑。
    • 焦翔宇
    • 摘要: 《燕兰小谱》中的伶人以演剧为契机,与文人、官、商等群体进行广泛密切的交往。伶人通过参与此类社交活动,成为花谱中的审美品评对象为社会熟知,同时达到改善社会地位、提升文艺修养、精进表演技能、获取名利的目的。在职业领域,伶人难免经历退班、转班或转职等人事变化。提升自身竞争力、争取更好的发展前景是其一切社会活动的根本出发点。
    • 张嵘
    • 摘要: 亲小人,远贤人,渐失威仪唐朝末年,天下大乱,11岁的李存勖跟随父亲李克用镇压三镇叛乱。父亲死后,继承王位。公元923年,李存勖建立后唐,年号同光。论打仗,李存勖骁勇善战,长于谋略,曾受唐昭宗的赏识,但处理政事却稍显逊色。少年的李存勖精通音律,好俳优。在行军打仗期间,闲暇享乐逐渐搁置起来。自己当上了皇帝,诸事有文武大臣进行打理,正是拾起梦想的大好时机。他召集天下各种优秀的伶人入宫,与他们一同作戏、表演、尽情玩乐。
    • 刘志斌
    • 摘要: 公元926年5月15日。这正是刚刚立夏的时节,河南的大地上,绿油油的麦子正在苗壮成长,每一片舒展的叶子都贪梦地哈吸着空气中的养分,一粒粒麦穗日渐饱满,似乎预示着又一个好年景的到来。只可惜这般景象,当朝天子、后唐庄宗李存勋却都看不到了。因为一句“戏言”,他所宠信的伶人叛上作乱,领兵杀人宫中,在经过一番激烈的断杀之后,李存勋身中流矢,伤重不治。
    • 杨金柱
    • 摘要: 晚明以降,伴随士人家庭戏班与梨园盛况的兴起,戏曲活动参与主体——士人与伶人之间的关系较前代更为复杂.这一时期,许多有过科举或仕进经历的士人群体不仅在剧本创作上苦心孤诣,在教习声乐、参与搬演中如切如磋、取长补短,而且在有意无意之间打破士与伶的传统界限,部分文士以伶人装扮"登场客串".明清之际,一些文士在科举不顺或是家道中落后,从最初兴致驱动下的"登场客串"到"下海串戏",再发展到被迫入籍戏班"以曲谋生",有的文士从行为到心态都走向了优伶之列.与此同时,部分伶人则在学习交流中主动向士人靠拢,不仅在文化艺术上不断提升,清代中期,有的甚至直接通过冒籍科考、脱籍纳捐等方式,从身份与地位上完成了从"伶"到"士"的跨越与突破.在明清鼎革之际和晚清时期,部分伶人还展现出不输于士人的凌云气节.士伶关系出现一定程度上的角色融合与转换.
    • 丁腾宇
    • 摘要: 宋杂剧作为一种娱乐方式,从产生到发展壮大的过程一直没有与政治脱离联系.宋杂剧的表演者,伶人也经常利用杂剧的滑稽性来做出自己的政治表达,从王安石变法时期到蔡京执政时期的北宋,从秦桧专政时期到史弥远执政时期的南宋,伶人的政治表达有其集中的阶段与特点.
    • 杨晴
    • 摘要: 《京尘杂录》是清代戏曲爱好者杨懋建的代表作,书中记录了嘉庆末至道光年间的伶人生平、艺术成就以及梨园掌故.该书在编纂上安排得当,在撰述上按实而书,集前代著述之长而自成一格,以伶人事迹为鉴,引导民众践行忠孝廉节传统道德,寄托了作者维护君臣父子尊卑秩序的政治愿望.在儒家政治的需要下,由在乡之士自发撰写的戏曲史籍化为具有教化意义的符号,凭借其自身对民众的影响力,潜在地参与着国家礼制的构建与礼治目标的实现,坚韧地发挥着维持民间秩序的社会功能.
    • 吴钩; 王非(图)
    • 摘要: 宋代也有春节联欢晚会吗?不太严格地说,有的。因为按照惯例,那时的每年元旦(即农历正月初一,不同于现在所说的阳历1月1日的元旦),朝廷都要举行国宴。参与宴会的有皇帝和文武百官,以及辽国、西夏、高丽、大理等派来的“贺正且使”。席间,照例有教坊的伶人(演员)表演歌舞、百戏、杂剧等文娱节目。
    • 黄仕忠
    • 摘要: 主持人语:宫廷演剧,是中国戏剧史一个十分重要的环节。在学者追溯中国戏曲的发生、形成、成熟的历程时,所征引的主要事例,大多与帝王相关。例如"优孟衣冠"中的模仿孙叔敖故事,关涉楚王;优旃劝谏秦二世以漆油城墙,也是事关皇帝。清代秦腔大兴,陕人犹将其源头溯至秦二世。清代伶人同称"梨园子弟",其中一种说法,便是把创设"梨园"的唐明皇作为祖师供奉。伶人与政治的关系,便是因了在帝王面前演戏的机会,用戏以作劝谏与讽喻,甚至不惜为此献出生命。
  • 查看更多

客服邮箱:kefu@zhangqiaokeyan.com

京公网安备:11010802029741号 ICP备案号:京ICP备15016152号-6 六维联合信息科技 (北京) 有限公司©版权所有
  • 客服微信

  • 服务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