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现在的位置: 首页> 研究主题> 何绍基

何绍基

何绍基的相关文献在1938年到2022年内共计531篇,主要集中在书法、篆刻、中国文学、绘画 等领域,其中期刊论文531篇、相关期刊235种,包括文史杂志、收藏、书画世界等; 何绍基的相关文献由456位作者贡献,包括钱松、费稳山、薛元明等。

何绍基—发文量

期刊论文>

论文:531 占比:100.00%

总计:531篇

何绍基—发文趋势图

何绍基

-研究学者

  • 钱松
  • 费稳山
  • 薛元明
  • 龙震球
  • 兰石洪
  • 刘刚
  • 曹隽平
  • 李松
  • 杨金榜
  • 梅墨生
  • 期刊论文

搜索

排序:

年份

关键词

    • 望坡居士
    • 摘要: 张绩的这两副楹联墨迹,堪称海南书法的精品。其中"家欲人当"联用墨浓重,笔力内敛,结体紧收,气脉连贯,自然老道,趣味横生;"敬爱护持"联则相对开张一些。其风格除了吸收苏东坡、米芾、何绍基、刘墉等人的特点之外,也可看出海南大书法家张岳崧对他的影响。张岳崧是张绩的前辈和师长,张绩不仅在参加会试时受到张岳崧的赏识,而且后来还一度成为张岳崧的幕僚。张绩取法张岳崧,那也是容易理解的。
    • 童晓园
    • 摘要: 何绍基作为清朝时期的著名书法家,重视对前人的书法作品进行观摩,同时结合自身对前人书法作品的感悟,形成了自己的书法特点。在对何绍基生平进行介绍的基础上对其书法进行了研究,包括行书、隶书、篆书、楷书和草书,同时,阐述了何绍基的书学思想。何绍基始终坚持书法的独特性,推崇唐代书学思想,坚持通过发展的眼光看待书法,坚持个性化和创造性,重骨轻姿,坚持横平竖直,重视比较书学思想,促进了中国书法艺术的发展。
    • 王东民
    • 摘要: 何绍基(1799-1873)、曾熙(1861-1930)是晚清到民国时期重要的湘籍书法家。关于何绍基书法的研究已取得丰厚成果,海内外举办过多次大型的专题展览、研讨会,对于曾熙生平及书艺的梳理研究近年来才刚刚起步。2013年《曾熙书法集》(上海辞书出版社)、2016年《曾熙年谱长编》(上海书画出版社)的出版为曾熙书法的研究奠定了重要的基础。
    • 孙嘉鸿
    • 摘要: 本文试图从书法的笔势入手,循序渐进地探讨身体技能与精神状态的体现形式之一—"蓄势"的问题。在探讨过程中,以何绍基《猿臂翁》诗为例,引用书家切身体悟和一些道、释观点,分别从"生发贯气""回腕圆融""横臂出势"等角度深入书写过程中具体而微妙的身体运转细节;同时以历史上的书法理论作为依据,对"蓄势"进行细致分析,以此探讨现代中国书法艺术创作中蓄势的重要性。
    • 苏金成; 胡湘海
    • 摘要: 清代书法家何绍基在身前就备受推崇,身后作品广为传播,益为世人重视,逐渐成为书法史中不可磨灭的经典。通过发掘大量材料,认为何绍基有“以书名世”的意识,同时何绍基友人对其书法的认同、推崇和赞誉,推动了其在世时书法的传播和声誉。何绍基有意识地索看、收藏佳帖名迹并题跋品评,这种行为增加了名迹的附加值,反过来也推动了何绍基书法的传播。最后,以曾熙为中心的交游圈对何绍基作品的收集、品评、题跋等行为,极大程度地总结并提高了何绍基的书法成就和地位,是其书史地位构建过程中的关键一环。
    • 王克千
    • 摘要: 在当前展览中,取法何绍基的书家越来越多,因此有必要对何绍基的书法观念进行理论研究。本文拟对何绍基的碑帖观念、学书历程,以及何绍基学书历程对当前书坛的启示进行分析研究,以期对当前取法何绍基的书家有一定启示。
    • 杨金榜
    • 摘要: 清代书法家何绍基和曾国藩同为湖南人,且都是晚清著名的书法家。何绍基与曾国藩为好友,关系密切,但是两人的书法风格迥异。从书法形式构成原理入手,分析比较何绍基和曾国藩的书法风格,以促进当代书法艺术发展。
    • 孙习智
    • 摘要: 清初篆隶复兴,推动文人书法从帖派审美转向碑派审美。“碑体行书”一词,是今人为“以碑入行”的技法尝试而形成的独特行书风貌做出的新命名。黄惇先生说:“石涛、郑板桥将隶书笔意与行草法度进行融合,从汉碑中溢出的行书,称为‘碑行’。”;作为近现代碑学代表人物之一的祝嘉,在批判继承清代何绍基、邓石如、包世臣、赵之谦、康有为、张裕钊等人的基础上,形成自己独特的“碑体行书”特色书风。
    • 欧阳辉纯; 何云峰
    • 摘要: 何绍基是清代著名书法家,他的“经世致用”伦理思想,与其成长在湖湘文化的环境有关,是湖湘文化的一个缩影。其“经世致用”伦理思想主要体现在艺术道德和社会道德方面。在艺术道德上,何绍基强调学艺要“先学为人”“人与文一”。在社会道德上,他强调“忠诚”道德。他的“经世致用”伦理思想,不是通过考据训诂儒家经典的方式来呈现,而是以书法艺术的形式体现出来的。这是他的特色,也是一种道德担当。
    • 唐江威
    • 摘要: 何绍基身处碑学兴起、帖学没落的历史时期,这个时期的书法理论以碑学理论为主,帖学理论走向式微。由何绍基留下的大量题跋及部分诗文可知,何绍基很重视传统的帖学,并且是辩证地看待,而不是全盘否定它。这在当时是难能可贵的。本文通过梳理何绍基碑帖鉴赏过程中留下的题跋,归纳何绍基较有创见的帖学、碑学思想理论,并最终总结出何氏以“篆隶意蕴”为指归的碑帖融合书论观。
  • 查看更多

客服邮箱:kefu@zhangqiaokeyan.com

京公网安备:11010802029741号 ICP备案号:京ICP备15016152号-6 六维联合信息科技 (北京) 有限公司©版权所有
  • 客服微信

  • 服务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