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现在的位置: 首页> 研究主题> 代谢当量

代谢当量

代谢当量的相关文献在1992年到2022年内共计106篇,主要集中在内科学、临床医学、体育 等领域,其中期刊论文100篇、会议论文1篇、专利文献9427篇;相关期刊77种,包括成都体育学院学报、家庭医药·快乐养生、中华流行病学杂志等; 相关会议1种,包括环境与职业医学研究生联谊会第一届学术研讨会等;代谢当量的相关文献由320位作者贡献,包括曾婷、陈伟、高民等。

代谢当量—发文量

期刊论文>

论文:100 占比:1.05%

会议论文>

论文:1 占比:0.01%

专利文献>

论文:9427 占比:98.94%

总计:9528篇

代谢当量—发文趋势图

代谢当量

-研究学者

  • 曾婷
  • 陈伟
  • 高民
  • Brodie DA
  • Bundred PE
  • E·巴苏姆
  • R·福布斯
  • T·杰肯
  • T·莱瓦德
  • 何青芳
  • 期刊论文
  • 会议论文
  • 专利文献

搜索

排序:

年份

    • 窦守坤; 夏瑰丽; 柳泽琴; 万鑫; 张静; 程庆
    • 摘要: 目的探讨不同代谢当量(MET)的握球运动强度对经外周静脉置入中心静脉导管(PICC)后导管并发症及运动疲劳感的影响。方法研究类型为前瞻性随机对照研究,将2020年4月至2021年8月南方医科大学深圳医院行PICC置管90例患者按随机数字表法分为3组,每组30例;以MET衡量上肢握球运动强度,3组患者分别对应1~2 METs、2~3 METs、3~4 METs的运动强度,3组患者握球运动时均佩戴显示运动耗氧量的运动手表,均每日握球运动300组/d,三餐后2 h分3次开展,每次100组。PICC置管第3天采用多普勒彩色超声测量静息状态与达到目标运动强度运动10 min后的腋静脉最大血流速度(Vmax)与最小血流速度(Vmin),在置管第7天、置管第14天采用多普勒彩色超声完成上肢静脉血栓分级诊断;并记录PICC置管14 d内导管其他并发症发生率(堵管、静脉炎、穿刺点出血、导管移位)及PICC置管3~14 d患者运动后的主观疲劳感。计数资料采用χ^(2)检验或秩和检验;计量资料3组间比较采用单因素方差分析(One-wayANOVA),两两比较采用LSD法,两组间比较采用独立样本t检验。结果1~2 METs组男17例、女13例,年龄(54.60±10.45)岁;2~3 METs组男15例、女15例,年龄(55.70±11.07)岁;3~4 METs组男18例、女12例,年龄(55.25±10.93)岁。1~2 METs、2~3 METs、3~4 METs组患者运动达标10 min后的腋静脉Vmin、Vmax均显著高于同组静息状态下的Vmin、Vmax,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均P0.05)。3组患者置管7 d、14 d内的上肢静脉血栓发生率比较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10.00%(3/30)比6.67%(2/30)比6.67%(2/30),20.00%(6/30)比13.33%(4/30)比10.00%(3/30)](均P>0.05)。3组患者置管14 d内堵管、静脉炎、穿刺点出血、导管移位及总并发症发生率比较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均P>0.05)。1~2 METs组运动疲劳感比例低于2~3 METs组及3~4 METs组[26.67%(8/30)比53.33%(16/30)比76.67%(23/30)],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均P<0.05)。结论1~2 METs、2~3 METs、3~4 METs运动强度下的PICC置管患者腋静脉血流速度、上肢静脉血栓发生率及其他导管并发症发生率相当,考虑运动疲劳因素,1~2 METs的运动强度适宜作为PICC置管14 d内的握球运动强度。
    • 刘倩倩; 宋姗姗; 黄欢欢
    • 摘要: 目的探讨以代谢当量为考量参照的运动指导在冠心病患者中的应用价值。方法将我院收治的188例冠心病患者随机分为对照组与观察组,每组94例。对照组给予常规运动指导,观察组实施以代谢当量为考量参照的运动指导,两组均干预4周。对比两组治疗前后心功能[左室射血分数(LVEF)、6min步行距离(6MWD)]及运动能力改善情况。结果干预后两组LVEF、6MWD均较干预前增加,且观察组LVEF较对照组高,6MWD较对照组长(P<0.05);干预后两组运动量及运动强度评分均较干预前增加,且观察组较对照组高(P<0.001)。结论以代谢当量为考量参照的运动指导有利于改善冠心病患者心功能,并可增强活动耐力,提高运动能力。
    • 苏海燕
    • 摘要: 目的观察基于代谢当量制定护理方案应用于老年心力衰竭患者的护理效果。方法选取徐闻县人民医院2019年1月—2020年1月收治的老年心力衰竭患者64例,按照抛硬币法分为对照组和观察组,每组各32例。对照组接受常规护理,观察组接受运用代谢当量所制定的护理方案,观察时间为12周。对比护理前及护理后2组患者6 min步行距离和明尼苏达心功能不全生命质量量表(MLHFQ)评分、心率、体重指数(BMI)、心功能指标及依从性、护理满意度。结果护理后观察组6 min步行距离长于对照组,MLHFQ评分低于对照组(P<0.05),心率和BMI均低于对照组(P<0.05),左室舒张末径(LVEDd)、左室收缩末径(LVESd)低于对照组,左室射血分数(LVFE)高于对照组(P<0.05)。观察组患者总依从率、总满意度高于对照组(P<0.05)。结论运用代谢当量制定护理方案可增加老年心力衰竭患者运动耐力,改善生命质量,同时还可改善心功能指标,增加依从度,促进患者恢复。
    • 王淑静
    • 摘要: 目的 探讨基于代谢当量的康复训练对慢性心力衰竭患者心功能及生活质量的影响。方法 选取本院2018年5月—2020年6月收治的104例慢性心力衰竭患者为研究对象,按照随机数字表法将其分为对照组和观察组,每组各52例。对照组实施常规护理,观察组在此基础上实施基于代谢当量的康复训练干预。比较两组患者的免疫功能、心功能及生活质量变化。结果 干预后,观察组患者的免疫球蛋白G(immuno globulin G,IgG)、免疫球蛋白A(immuno globulin A,IgA)、免疫球蛋白M(immuno globulin M,IgM)指标值均显著优于对照组患者(P<0.05);观察组患者的心功能指标显著优于对照组(P<0.05);观察组患者的生活质量评分显著低于对照组(P<0.05)。结论 对慢性心力衰竭患者实施基于代谢当量的康复训练,可有效增强患者的机体免疫力、改善其心功能、提升其生活质量,值得在临床应用并推广。
    • 汤传德
    • 摘要: 为了验证有氧运动综合训练对运动员伤后心肺功能具有一定作用,本文选取受试运动员30名,分为对照组、持续训练组与间歇训练组,每组训练强度不同,利用运动心肺实验(CPET)测试受试者心肺功能恢复情况,分析有氧运动综合训练对运动员伤后心肺功能恢复的作用.经实验验证:经训练后间歇训练组的峰值摄氧量、相对峰值摄氧量、氧脉搏、代谢当量、心输出量、呼吸商、静脉氧差等指标均呈现较好恢复,而持续训练组次之,由于对照组未进行有氧运动训练,因此,对照组各指标并未得到明显改善,同时对间歇训练组中运动员进行运动持续时间、峰值功率以及峰值通气量测试,得出该组经训练后均能有效提升各项指标,实现心肺功能较好恢复.因此,运动员伤后进行适当有氧运动可促进心肺功能恢复.
    • 徐佳; 叶春姬; 彭放; 吕巧霞; 吕海涛
    • 摘要: 目的 探讨冠心病患者握力和运动能力的变化。方法 选取2020年2月至2021年1月于绍兴市人民医院就诊行冠状动脉CT血管成像明确诊断的冠心病患者100例纳入冠心病组,另选取经冠状动脉CT血管成像排除冠心病诊断者100例纳入非冠心病组。比较两组研究对象的握力测试、6分钟步行试验及心肺运动试验结果。结果 两组研究对象的性别、年龄、高血压病史、糖尿病病史、吸烟史、体质量指数、甘油三酯、高密度脂蛋白胆固醇、左心室射血分数、左心室舒张末期内径比较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冠心病组患者的总胆固醇、低密度脂蛋白胆固醇水平均显著高于非冠心病组(P<0.05);规律运动比例、无氧阈时的摄氧量、无氧阈时的代谢当量、峰值代谢当量及峰值摄氧量均显著低于非冠心病组(P<0.05),握力显著小于非冠心病组(P<0.05),6min步行距离显著短于非冠心病组(P<0.05)。结论 与冠心病患者相比,非冠心病者有更好的握力、心肺功能及运动能力,可能与运动习惯、胆固醇水平有一定相关性,握力测试可考虑作为运动能力测试的重要补充或替代。
    • 小乙
    • 摘要: 俗话说,站着不如坐着,坐着不如躺着。这句话的大前提应当是“劳逸结合”,从事体力劳动的人累了,坐一坐、躺一躺休息非常必要。若是换成长期坐着学习工作的人群,或者“宅”在家里总爱坐卧不动的人群,就有很大的问题。前段时间,世界卫生组织发布了《世卫组织体育锻炼和久坐行为准则》,明确了久坐已经成为世界公认的“不健康生活方式”。根据世卫的标准,清醒状态下代谢当量低于1.5Mets的所有行为都属于久坐,也就是说躺着也算久坐。
    • 摘要: 如果一个人能在不到1分钟的时间内爬上四段楼梯,说明他的心脏健康状况很好。西班牙科鲁尼亚大学医院的心脏病专家选取了465名因已知或怀疑冠心病而被转介进行运动测试的患者,他们的症状包括用力时胸痛或呼吸急促。患者在跑步机上行走或跑步,逐渐加快速度,并一直走到精疲力竭的程度。他们的运动能力用代谢当量(METs)来测量。
    • 陈敏; 杨锋; 马娟; 卢竞前; 潘娅萍; 张洲
    • 摘要: 目的 探究基于代谢当量的康复训练对慢性稳定性心力衰竭病人心肺功能的影响.方法 选择2018年9月—2019年9月我院心内科收治的140例慢性稳定性心力衰竭病人作为研究对象,采用随机数字表法将病人分为观察组与对照组,每组70例.观察组采用代谢当量概念行康复训练,对照组采用常规康复训练方法,比较两组心率、体质指数(BMI)、明尼苏达心力衰竭生活质量量表评分、6 min步行试验距离(6MWT)、心功能分级以及心肺功能.结果 干预前,两组心率、BMI比较,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干预后,两组心率、BMI均下降(P0.05);干预后3个月、6个月、12个月,两组明尼苏达心力衰竭生活质量量表评分均降低(P0.05);干预后6个月、12个月两组6MWT较干预前增加,且观察组增加程度较对照组明显(P0.05);干预后两组心功能分级均较干预前改善,且观察组明显优于对照组(P0.05);干预后,观察组峰值心率、代谢当量、峰值耗氧量(VO2 peak)、二氧化碳通气当量斜率(VE/VCO2 slope)均明显优于对照组及本组干预前(P<0.05).结论 基于代谢当量的康复训练能够明显改善慢性稳定性心力衰竭病人心肺功能,提高病人生活质量.
    • 李昱洁; 周莲; 李利华; 李林峪
    • 摘要: 目的探讨冠心病患者出院后的康复运动情况及影响因素,为促进患者康复提供参考。方法对293例冠心病患者进行出院后随访,出院后12个月评价其康复运动是否达标,进行心功能监测,同时采用健康问卷抑郁量表、广泛性焦虑自评量表、匹兹堡睡眠指数量表进行调查。结果共275例患者完成随访,其中康复运动达标104例,未达标171例,达标组6 min步行距离及代谢当量显著高于未达标组(均P<0.01)。回归分析显示,焦虑、抑郁、睡眠障碍评分、职业、学历是冠心病出院患者康复运动达标的影响因素(P<0.05,P<0.01)。结论出院后康复运动达标可有效改善冠心病患者心功能,但康复运动达标率较低,影响因素较多,应采取针对性措施提高患者康复运动的依从性。
  • 查看更多

客服邮箱:kefu@zhangqiaokeyan.com

京公网安备:11010802029741号 ICP备案号:京ICP备15016152号-6 六维联合信息科技 (北京) 有限公司©版权所有
  • 客服微信

  • 服务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