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现在的位置: 首页> 研究主题> 微血管性心绞痛

微血管性心绞痛

微血管性心绞痛的相关文献在1990年到2022年内共计239篇,主要集中在内科学、中国医学、药学 等领域,其中期刊论文233篇、会议论文5篇、专利文献471736篇;相关期刊135种,包括内蒙古中医药、心血管病学进展、心血管康复医学杂志等; 相关会议5种,包括中华中医药学会介入心脏病学分会成立大会、第一届全国中西医介入心脏病学论坛暨第六届长城国际中西医心脏病学论坛、2013年全国医药学术交流会、第二届全国中西医结合心血管病中青年论坛暨第二届黄河心血管病防治论坛等;微血管性心绞痛的相关文献由620位作者贡献,包括蒋锦琪、陈彬、张健等。

微血管性心绞痛—发文量

期刊论文>

论文:233 占比:0.05%

会议论文>

论文:5 占比:0.00%

专利文献>

论文:471736 占比:99.95%

总计:471974篇

微血管性心绞痛—发文趋势图

微血管性心绞痛

-研究学者

  • 蒋锦琪
  • 陈彬
  • 张健
  • 彭琨
  • 李剑明
  • 林启蓉
  • 王永德
  • 谢文晖
  • 陈卫强
  • 陈良
  • 期刊论文
  • 会议论文
  • 专利文献

搜索

排序:

年份

作者

    • 焦倩; 孟超; 李梓宁; 李海霞
    • 摘要: 目的 分析近20余年国内外微血管性心绞痛领域的研究现状,以期为该领域深入研究提供参考。方法 分别检索CNKI及Web of Science收录的2000年1月—2021年8月期间的相关研究文献,使用CiteSpace软件对该领域的作者、研究机构、关键词等进行可视化知识图谱分析。结果 最终纳入中文文献600篇、英文文献614篇,国内外年发文量呈现波动上升的趋势,形成以毛静远、Filippo Crea和C.Noel Bairey Mera等作者为代表的核心团队,研究热点围绕微血管性心绞痛的发病机制、诊断方法、临床治疗、临床观察、危险因素等方面展开。结论 微血管性心绞痛领域的研究整体呈上升态势,国内当前研究热点以“尼可地尔”“冠状动脉疾病”“不良反应”“内皮功能”为主,国际当前研究热点以“心力衰竭”“血管痉挛性心绞痛”“冠状动脉微血管功能障碍”“稳定型心绞痛”“国际标准化”“诊断标准”为主,已经形成若干较稳定的研究团队,应加强团队、国际的合作交流,优势互补,以促进该领域的全面发展。
    • 邓荣花
    • 摘要: 目的 观察尼可地尔治疗冠状动脉微血管性心绞痛的临床效果及对血管内皮功能和炎性因子的影响。方法 将有心绞痛症状,且有非阻塞性冠状动脉狭窄(0.05)。结论 尼可地尔可减轻微血管性心绞痛病人的临床症状,改善血管内皮功能,抑制炎症反应。
    • 谢蓓莉; 刘明旺; 别玉龙; 宋博策; 赵福海
    • 摘要: 微血管性心绞痛(MVA)作为缺血性心脏病的主要类型,因发病率较高而受到临床广泛关注,目前MVA的治疗主要延续冠心病的治疗策略,但疗效不尽如人意。本文从胡镜清教授的病机兼化理论出发,在仔细研读古代关于胸痹文献资料的基础上,结合当今MVA的最新研究成果,初步探索出MVA以痰瘀互结为核心病机,并呈现出早期兼寒邪而化,中期兼痰、瘀而化,后期兼正虚而化的演变规律,希冀能助力于临床治疗。
    • 曾秋悦; 谢甜甜; 张培影
    • 摘要: 微血管性心绞痛指具有心绞痛症状、冠脉造影未见异常、心电图运动试验阳性、麦角新碱试验阴性,且无其他兼病以及冠脉痉挛的一种疾病。该病的发病机制尚未完全明确,西医认为多与血管内皮功能紊乱、冠状动脉血流储备下降、炎症反应相关,治疗时多采用硝酸酯类、钙通道阻滞剂、β受体阻滞剂等。中医运用辨证论治的方法,从气滞、血瘀、痰浊、气阴两虚等方面辨证,采用疏肝、活血化瘀、化痰、补益精血等方法治疗,取得了良好的临床效果,为微血管性心绞痛提供了新的治疗方向。
    • 刘振飞; 刘爽; 张世亮
    • 摘要: 目的:基于数据挖掘探讨中药治疗微血管性心绞痛用药规律,挖掘出其常用药对,并借助网络药理学和分子对接技术探讨其常用药对治疗微血管性心绞痛的作用机制。方法:以中国知网(CNKI)为数据库,检索时限为数据库建库起至2021年4月1日。检索词为“微血管性心绞痛”或“X综合征”并含“中医”或“中药”或“中西医结合”,搜索治疗微血管性心绞痛相关的中药复方,使用EXCEL软件建立中药复方治疗微血管性心绞痛数据库,运用Apriori算法建立起关联模型,挖掘出数据库中的药物配伍规律,利用TCMSP、Genecards、DisGeNET、CTD、STRING、DAVID数据库和Cytoscape软件等分析药对与疾病间相互作用关系及相关通路;最后使用分子对接技术对核心化学成分与关键靶点进行对接验证。结果:筛选出符合要求的文献124篇,得到支持度最高的药对为丹参-川芎,通过“成分-靶点-疾病”网络图的建立,得到度值较高活性成分有木犀草素、丹参酮ⅡA、4-亚甲基米替农、二氢丹参酮Ⅰ、隐丹参酮、丹酚酸A等。通过PPI网络拓扑分析得到核心靶点130个。自由度较高的靶点有EEF1A1、HSPA5、HSPA8、FUS、RPS27A。Gene Ontology条目150条,主要为巨核细胞分化的负调控细胞间黏附等。KEGG pathway10条,涉及的通路主要有酒精中毒通路、内质网中的蛋白质加工通路等。分子对接结果显示丹参-川芎所含活性化合物与MVA相关靶点的结合能均小于-5 kJ/mol,结合活性较好。结论:丹参-川芎配伍是治疗微血管性心绞痛的重要药对,较高活性成份有木犀草素、丹参酮Ⅱ_(A)等6种,与临床应用有较高的一致性,并为中医药治疗微血管性心绞痛提供了新方法和新思路。
    • 曹语; 王海芳; 袁瑞华; 王耀; 何锐; 成雅; 董静; 刘勤社
    • 摘要: 目的:系统评价气血同治法辅助治疗微血管性心绞痛的有效性和安全性。方法:通过中英文文献检索系统全面检索气血同治法辅助治疗微血管性心绞痛的临床试验资料,检索时限均为各数据库建库至2020年5月。各随机对照试验(RCT)根据Cochrane系统评价其研究方法学质量,并利用Revman 5.3及Stata 12.0软件完成数据分析。结果:最终纳入18个研究,共计1371例患者,Meta分析结果显示气血同治法辅助治疗相比单纯西药组更具有优势。①临床有效率,RR=1.27,95%CI[1.20,1.34],P<0.00001;②血管内皮功能指标:血清一氧化氮为SMD=2.26,95%CI[1.42,3.11],P<0.00001,血清血管内皮素-1为SMD=-1.47,95%CI[-1.87,-1.07],P<0.00001;③血清超敏C反应蛋白,SMD=-1.23,95%CI[-1.87,-0.59],P<0.00001;④不良反应发生率,RR=0.71,95%CI[0.40,1.26],P=0.24。结论:与单纯西药治疗比较,中药气血同治辅助治疗对微血管性心绞痛疗效更优,且无显著不良反应。
    • 王彩歌; 李倩
    • 摘要: 目的:观察银丹心脑通软胶囊联合尼可地尔治疗微血管性心绞痛的效果。方法:130例按随机数字表法分为观察组和对照组各65例。两组均给予尼可地尔,观察组加用银丹心脑通软胶囊。结果:总有效率观察组为95.38%、对照组为83.08%,两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两组治疗后ET-1值均降低、NO和VEGF值均升高,且观察组变化大于对照组(P<0.01)。两组治疗后IL-1、IL-6和CRP数值均降低,且观察组低于对照组(P<0.01)。不良反应发生率观察组低于对照组(P<0.05)。结论:银丹心脑通软胶囊联合尼可地尔治疗微血管性心绞痛可提高临床疗效。
    • 赵鑫; 周亚滨; 王贺
    • 摘要: 微血管性心绞痛(MVA)在临床发病率较高、诊断率较低、预后较差,目前的西药治疗作用靶点单一,仅限于缓解症状。近年来,中医学在治疗MVA方面发挥着重要的作用。但本病辨证分型复杂、临床诊疗方案仍未统一标准。本文通过总结近年来众多医家的治疗经验,对中医辨证治疗微血管性心绞痛经验进行初步梳理概括,以期为临床治疗MVA提供参考依据。
    • 赖思佳; 王显; 李天力; 靳嘉麟; 王瑞婷; 李可
    • 摘要: 目的系统评价麝香保心丸治疗微血管性心绞痛的安全性与有效性。方法按照纳入和排除标准检索包括Cochrane Library、Web of Science、PubMed、Medline、Embase、中国医学文献数据库、中国知网、万方数据知识服务平台、维普资讯中文期刊服务平台等在内的数据库自建库以来至2020年2月23日的文献,筛选文献并进行数据和相关资料的提取,选择Revman 5.4软件完成统计学分析。结果共纳入13个随机对照试验,包括868例患者。在临床总有效率(OR=4.52,95%CI:2.80~7.29,P<0.001)、减少心绞痛发作次数(MD=-1.97,95%CI:-3.23~-0.72,P=0.002)和延长运动耐量(MD=1.21,95%CI:0.68~1.73,P<0.001)方面,麝香保心丸联合常规治疗均优于常规西药;在心电图改善(降低ST最大压低幅度(MD=-0.15,95%CI:-0.31~0.01,P=0.06)上麝香保心丸组与常规西药组相比未见明显差异;在不良反应发生率方面麝香保心丸组显著优于常规西药组(OR=0.12,95%CI:0.05~0.31,P<0.001),提示麝香保心丸安全性较好,联用常规治疗可降低单纯西药治疗带来的不良反应。结论麝香保心丸可提高微血管性心绞痛的临床疗效,降低不良反应的发生率。
    • 吴朝进
    • 摘要: 目的探讨颊针全息疗法治疗心脏X综合征患者的临床效果及对血管内皮功能的影响。方法选取2019年4月至2021年7月我院收治的心脏X综合征患者93例,按照随机数字法分为对照组(41例)和试验组(52例)。对照组采用常规药物治疗,试验组采用常规药物联合颊针全息疗法。治疗12周,观察比较2组临床疗效、血浆内皮素(ET-1)、血清高敏C反应蛋白(hs-CRP)、一氧化氮(NO)、心绞痛发作频率、心绞痛持续、ST段水平下移幅度、ST段下移1 mm的时间、总运动时间以及生活质量。结果治疗后,试验组总有效率88.5%,比对照组65.8%高(P<0.05);试验组平板运动试验各项指标(ST段水平下移幅度、ST段下移1 mm的时间、总运动时间)均显著优于对照组(P<0.05);试验组NO显著高于对照组,ET-1、CRP显著低于对照组(P<0.05);与对照组比,试验组心绞痛每周的发作次数减少,心绞痛每次的持续时间缩短(P<0.05);试验组躯体功能、社会功能、心理健康、躯体疼痛评分高于对照组(P<0.05)。结论颊针全息疗法能显著改善心脏X综合征患者的炎症反应,提高运动能力,改善患者生活质量、缓解心绞痛情况,治疗有效率较高,值得临床推广应用。
  • 查看更多

客服邮箱:kefu@zhangqiaokeyan.com

京公网安备:11010802029741号 ICP备案号:京ICP备15016152号-6 六维联合信息科技 (北京) 有限公司©版权所有
  • 客服微信

  • 服务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