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现在的位置: 首页> 研究主题> 介孔

介孔

介孔的相关文献在1985年到2023年内共计9826篇,主要集中在化学、化学工业、一般工业技术 等领域,其中期刊论文575篇、会议论文5篇、专利文献164286篇;相关期刊244种,包括材料导报、功能材料、石油化工等; 相关会议5种,包括2010年第九届中国国际纳米科技(西安)研讨会、第14次全国分子筛学术年会、第十三届全国复合材料学术会议等;介孔的相关文献由16881位作者贡献,包括亢宇、施剑林、赵东元等。

介孔—发文量

期刊论文>

论文:575 占比:0.35%

会议论文>

论文:5 占比:0.00%

专利文献>

论文:164286 占比:99.65%

总计:164866篇

介孔—发文趋势图

介孔

-研究学者

  • 亢宇
  • 施剑林
  • 赵东元
  • 刘红梅
  • 舒兴田
  • 罗一斌
  • 张明森
  • 李和兴
  • 朱斌
  • 林民
  • 期刊论文
  • 会议论文
  • 专利文献

搜索

排序:

年份

作者

    • 郑飞; 代祥; 苏容; 张万明; 刘洪
    • 摘要: 以钛酸四丁酯为前体、表面活性剂十二烷基磺酸钠(SDS)为C源和S源,采用溶胶-凝胶结合蒸发诱导自组装法合成了C,S共掺杂的介孔纳米TiO_(2)(C,S-TiO_(2)),利用XRD,SEM,TEM,EDX,N_(2)吸附-脱附,XPS,UV-Vis漫反散和光致发光光谱等分析方法对所合成C,S-TiO_(2)进行表征,并通过光催化降解罗丹明B(RhB)考察了C,S-TiO_(2)的光催化活性和稳定性。实验结果表明,所制备的C,S-TiO_(2)材料具有较大的比表面积和均匀的孔径,C和S的共掺杂拓宽了TiO_(2)的光吸收范围,促进了光生载流子的分离,提高了TiO_(2)的光催化性能。当SDS添加量为2 g时,C,S-TiO_(2)的光催化性能最优,对RhB的光降解率达94.75%,催化剂经5次循环使用后,RhB的降解率仍保持在90%左右,具有优异的稳定性和可回收性。
    • 吕世权; 齐春玉
    • 摘要: 为了开发新型电催化水解析氢与析氧材料,采用配位协同自组装法合成了介孔金属氧化镍(NiO)材料,介孔NiO材料通过350°C焙烧2 h得到结晶良好的纯相,为立方面心结构.透射电子显微镜证明材料具有均匀的介孔结构,氮气吸附脱附等温线显示获得的介孔NiO具有高的比表面积和大的孔体积.合成的NiO与Sm_(0.2)Ce_(0.8)O_(1.9)(SDC)纳米复合材料在10 mA/cm^(2)的电流密度时过电位为1.520 V,是良好的催化性能材料.以上研究结果表明,介孔NiO可以作为电催化水解的候选材料.
    • 王晶晶; 王延飞; 赵梓贺; 付凯妹; 王嘉祎; 霍明辰; 徐华; 王燕; 喻昊; 余颖龙
    • 摘要: 以低硅/铝摩尔比((n(Si)/n(Al)=7.0))USY分子筛为原料,通过低浓度碱溶液浸渍结合热处理的方法制备了介孔增强的MUSY分子筛。通过X射线衍射(XRD)、扫描电镜(SEM)、N_(2)吸附-脱附曲线等手段对改性前后分子筛进行表征。结果表明,MUSY分子筛的介孔体积和介孔比表面积分别为0.31 cm^(3)/g和150 m^(2)/g,相比USY分子筛分别增加了63%和50%,并额外产生孔径为6 nm的介孔分布。以减压蜡油为原料,对USY和MUSY分子筛制备的加氢裂化催化剂进行加氢裂化反应性能评价。结果表明,在同等反应条件和相同馏分油转化率的条件(氢分压15 MPa、氢/油体积比1500∶1、体积空速1.5 h^(-1)、>360°C馏分油转化率约为62%)下,MUSY分子筛制备的催化剂与USY分子筛制备的参比剂相比,具有更高的反应活性,反应温度低8°C,中间馏分油的选择性从53.3%提高至55.3%,提高约2百分点。
    • 徐琦; 胡伟达; 蔡舟; 陈磊; 田柳; 彭承鑫
    • 摘要: 以自制硅铝陶瓷介孔球为基体,经溶胶凝胶法制备TiO_(2)溶胶并将其负载于硅铝陶瓷介孔球表面,用于甲基橙溶液的吸附和光催化降解,再利用扫描电子显微镜、X射线衍射仪、傅里叶变换红外光谱仪和可见分光光度计对样品的表观形貌、晶体结构、吸附和光催化性能等进行表征和测定。研究结果表明:TiO_(2)是以粗糙度较高的多层膜包覆于硅铝陶瓷介孔球表面且TiO_(2)为锐钛矿晶型;在黑暗条件下,硅铝陶瓷介孔球和TiO_(2)负载硅铝陶瓷介孔球对甲基橙仅起到吸附作用,且两者的吸附性能较接近;但在紫外光照条件下,TiO_(2)负载硅铝陶瓷介孔球对甲基橙除有吸附作用外还表现出较好的光催化降解活性。
    • 黄晓琳; 倪佳馨; 韩有奇; 刘嘉恒; 苗媛媛; 韩世岩
    • 摘要: 以二氯化-N,N′-二(3-氢化松香酰氧-2-羟丙基)四甲基乙二胺(DHRT)为模板剂,正硅酸乙酯为硅源,采用溶胶-凝胶和水热合成的方法,分别制备了中空介孔二氧化硅微球SiO_(2)-1和SiO_(2)-2。利用SEM、TEM、FT-IR、XRD和氮气吸附-脱附对SiO_(2)-1和SiO_(2)-2进行表征分析,结果表明:两种方法均已成功制备了具有无定形结构的二氧化硅微米球;随着模板剂用量(0.1~1 g)的增加,二氧化硅粒子间团聚现象逐渐消失,SiO_(2)-1主要为带有花纹的松散状微米球,SiO_(2)-2为壁厚80~85 nm的中空微米球。不同模板剂用量(0.3~1 g)制备的SiO_(2)-1的平均粒径分布在0.22~0.33μm,SiO_(2)-2的平均粒径分布在0.34~0.41μm。DHRT用量0.7 g时,两种方法制备的SiO_(2)-1-0.7和SiO_(2)-2-0.7形貌和粒径相对较好,比表面积分别为561.52和463.41 m^(2)/g,累积孔体积分别为0.35和0.42 m^(3)/g,平均孔径分别为2.56和3.66 nm。通过Zeta电位分析表明:SiO_(2)中空介孔结构的形成主要是由正硅酸乙酯水解缩聚得到的低聚物与模板剂之间的协同自组装过程引起的。
    • 孙立智; 吕浩; 闵晓文; 刘犇
    • 摘要: 合金化可以调节贵金属纳米材料的物理化学性质,从而显著提升它们的电催化性能。尽管合金化在过去的20多年里已取得诸多成果,但是如何充分发挥纳米合金的组分优势仍需深入的探究。本研究通过一步溶液相合成法实现了类金属硼(B)合金化的钯基介孔纳米催化剂材料的合成,同时探究了B原子的组分优势和介孔形貌的结构优势在碱性介质中电化学甲醇氧化反应(MOR)的协同作用。最优PdCuB介孔纳米催化剂表现出优异的电化学MOR活性和稳定性。机理研究表明,优异的催化活性源于B原子在Pd基介孔纳米催化剂中的积极协同作用;该协同作用通过电子效应(改变Pd的表面电子结构从而减弱CO基中间体的吸附)和双功能效应(促进OH_(2)的吸附从而氧化CO基中间体)在动力学上加速了有毒CO基中间体的去除(提高甲醇氧化的决速步骤)。同时,B原子的间隙插入和介孔结构抑制了物理奥斯特瓦尔德(Ostwald)熟化过程,显著增加了催化剂的稳定性。
    • 关彤; 靳钊; 邵华锋; 孙金芮
    • 摘要: 以正硅酸四乙酯(TEOS)为硅源、N,N-二甲基甲酰胺(DMF)为乳化致孔剂,采用酸催化法得到部分缩合的聚硅酸乙酯(PES),再经碱进一步催化得到介孔二氧化硅微球。分析了酸催化剂用量、旋蒸温度对PES粘度及聚合程度的影响以及PES粘度对二氧化硅微球粒径的影响,并研究了氨水用量、乳化致孔剂种类、乳化致孔剂用量以及搅拌速度和后处理方式对二氧化硅微球性质的影响。利用扫描电子显微镜、旋转粘度计、氮吹吸附仪、傅里叶变换红外光谱仪等对所得微球进行表征。结果表明,所制备的介孔二氧化硅微球球形完整,粒径分布均匀,纯度高,微球平均孔径为10.1644 nm,孔体积为1.023023 cm^(3)/g,比表面积为396.5281 m^(2)/g。
    • 纪秀杰; 晁俭; 马立杰; 单榕; 刘超
    • 摘要: 为了改善聚偏氟乙烯(PVDF)膜的亲水性、分离渗透性能、热稳定性和机械性能,首先采用自主开发的醋酸铜自模板(醋酸铜既是铜源又是模板剂)合成介孔纳米氧化铜(CuO),并将其与PVDF复合制备了不同介孔纳米CuO添加量的介孔纳米氧化铜/聚偏氟乙烯(CuO/PVDF)复合膜。通过X射线衍射仪(XRD)、扫描电子显微镜(SEM)和热重分析仪(TGA)等仪器对复合膜进行分析表征,并对复合膜的亲水性、分离渗透性能和机械性能进行测试。研究结果表明:加入一定量的介孔纳米CuO有助于复合膜内部指状孔的形成,并且提高了复合膜的热稳定性能。介孔纳米CuO添加量为0.18 g时,复合膜的综合性能最好。接触角由105°降低到72°,实现了疏水膜到亲水膜的转变。孔隙率最大为83.2%,纯水通量是PVDF原膜的1.2倍。拉伸强度最大为0.704 MPa,断裂伸长率最大为170.26%。
    • 洪美花; 臧甲忠; 王凌涛; 刘冠锋; 宫毓鹏; 彭晓伟
    • 摘要: 采用水热合成法制备了硼掺杂Y分子筛(B-Y分子筛),并对其进行铵交换和水热处理,得到了改性B-Y分子筛(B-USY分子筛)。利用多种表征技术对B-Y分子筛及B-USY分子筛的组成、孔道结构、酸性质进行了表征,并将改性后的B-USY分子筛应用于重整生成油脱烯烃反应。结果表明:引入硼以后,Y分子筛的晶胞参数减小、相对结晶度降低、骨架稳定性下降;硼的引入促使改性过程中脱铝深度增加,并且形成连通介孔。相比于未掺杂硼的Y分子筛改性后的USY分子筛,B-USY分子筛具有丰富的连通介孔和良好的孔道扩散性能,并且保留了更多弱的B酸位点。以重整C7+芳烃为原料,在反应温度为170°C、反应压力为1.2 MPa、空速(LHSV)为10 h^(-1)条件下,BUSY分子筛催化剂的单程寿命较USY分子筛催化剂提升30%。
    • 薛文华; 常文茜; 胡晓云; 樊君; 刘恩周
    • 摘要: 太阳光驱动的光催化分解水产氢是一种绿色制氢技术,并以氢为载体可实现太阳能向化学能的转化.目前开发高效、稳定的可见光催化剂仍是本领域的研究热点.在各类光催化材料中,Cd0.5Zn0.5S固溶体比TiO2及g-C3N4具有更优异的光催化产氢活性,但它一般为团聚了的纳米颗粒或纳米微球,表面积小,比表面反应迟缓,从而限制了其实际应用.通常,超薄多孔二维结构光催化剂具有高比表面积,能够为反应物分子与催化剂之间提供大量接触界面并促进传质,此外,特定晶面暴露赋予了其大量不饱和配位表面原子,使反应物分子更容易在催化剂表面吸附活化,提升表面催化反应动力学.本文首先采用乙二胺与水的混合溶液制备了无机有机杂化的硫化锌-乙二胺(记为:ZnS(en)0.5).随后,分别以ZnS(en)0.5为硬模板、以乙二醇为反应介质、氯化镉为镉源,通过溶剂热阳离子交换得到了无机有机杂化的Cd0.5Zn0.5S(en)x中间产物.最后,将Cd0.5Zn0.5S(en)x在纯水中进行水热反应脱除晶格内乙二胺分子得到了2D介孔超薄Cd0.5Zn0.5S纳米片.TEM测试发现,纳米片表面存在大量孔洞,其主要源于Cd0.5Zn0.5S(en)x的相变过程及其晶格内乙二胺分子的逃逸导致的晶格畸变.AFM观察结果表明,最终产物Cd0.5Zn0.5S纳米片厚度约为1.5 nm;其比表面积可达63.5 m2/g,几乎是相应纳米颗粒的两倍.以三乙醇胺(TEOA)为牺牲剂时,Cd0.5Zn0.5S纳米片的产氢速率达到19.1 mmol·h?1·g?1,是相应纳米颗粒的两倍多.即使在纯水中,Cd0.5Zn0.5S纳米片产氢速率仍可达到1395μmol·h?1·g?1,超过了目前所报道的未加修饰的光催化剂的活性.其优异的活性源于其独特的结构优势,包括载流子迁移距离的缩短、表面不饱合原子及比表面积的增大.但在纯水中其严重的光腐蚀仍然亟待克服.此外,为进一步增强其活性,通过机械复合的方法得到了NiCo2S4/Cd0.5Zn0.5S二元复合光催化剂,其在TEOA为牺牲剂时制氢速率可达62.2 mmol·h?1·g?1,在纯水制氢速率达到2436μmol·h?1·g?1.电化学、UPS及EPR分析表明,NiCo2S4与Cd0.5Zn0.5S纳米片间形成了肖特基接触,进一步促进了载流子分离能力,提高了复合物的产氢活性.以本工作为基础,还可制备其他高活性的CdZnS-基功能光催化材料用于太阳能转化或其他领域.
  • 查看更多

客服邮箱:kefu@zhangqiaokeyan.com

京公网安备:11010802029741号 ICP备案号:京ICP备15016152号-6 六维联合信息科技 (北京) 有限公司©版权所有
  • 客服微信

  • 服务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