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现在的位置: 首页> 研究主题> 鼻咽通气道

鼻咽通气道

鼻咽通气道的相关文献在2002年到2023年内共计148篇,主要集中在外科学、临床医学、耳鼻咽喉科学 等领域,其中期刊论文69篇、会议论文2篇、专利文献69460篇;相关期刊60种,包括母婴世界、卫生职业教育、医疗卫生装备等; 相关会议2种,包括全国第十二次临床麻醉知识更新学习班暨学术研讨会、第十四届全军耳鼻咽喉头颈外科学术大会等;鼻咽通气道的相关文献由385位作者贡献,包括吴志云、查本俊、邹德伟等。

鼻咽通气道—发文量

期刊论文>

论文:69 占比:0.10%

会议论文>

论文:2 占比:0.00%

专利文献>

论文:69460 占比:99.90%

总计:69531篇

鼻咽通气道—发文趋势图

鼻咽通气道

-研究学者

  • 吴志云
  • 查本俊
  • 邹德伟
  • 王永盛
  • 陈一丁
  • 张可贤
  • 谭峰
  • 赵红炜
  • 邓莎
  • 陈宁
  • 期刊论文
  • 会议论文
  • 专利文献

搜索

排序:

年份

    • 胡友洋; 吕丽萍; 闵旭红; 张欢欢; 孟璐
    • 摘要: 目的对两种不同方法Y型气管支架置入手术的麻醉管理,进行比较和总结,并评价其安全性及临床应用效果。方法68例拟行Y型气管支架置入术的重度恶性气管狭窄患者,根据气管支架置入方式的不同分为两组(纤支镜辅助组37例和DSA引导组31例)。纤支镜辅助组采用喉罩联合鼻咽通气道的方法,DSA引导组采用直接插入8.0#普通气管导管的方法,分别进行全身麻醉和气道管理。记录支架置入时间、苏醒时间、支架一次置入等情况,记录术中低氧血症、术后咽痛、声音嘶哑的发生情况。结果68例Y型气管支架手术均取得了成功,两组术后SPO_(2)均较术前明显升高(P0.05),两组支架一次置入成功率、术中低氧血症发生率、术后咽痛和声音嘶哑发生率,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纤支镜辅助下或DSA引导下放置Y型气管支架,均能取得较好的效果,麻醉医师需要根据支架置入方式的不同选择合适的麻醉和气道管理方案,才能保证手术的顺利进行和患者的安全。
    • 宋玉祥; 孙华; 迟梦琳; 刘敏; 米卫东; 刘靖
    • 摘要: 目的 评估新型鼻咽通气道联合超声引导下神经阻滞麻醉在骨科手术中供氧的有效性及呼气末二氧化碳分压(PetCO2)监测的准确性.方法 选取择期行骨科下肢手术的40例患者为研究对象,行腰丛+坐骨神经阻滞麻醉,轻度镇静下置入新型鼻咽通气道,连接供氧管,监测PetCO2,行桡动脉穿刺,监测血气分析结果,术中持续小剂量丙泊酚泵入进行镇静,术中维持脑电双频指数值60~70.分别于鼻咽通气道置入后、手术开始、手术开始后1 h及手术结束前20 min 4个时间节点进行血气分析.采用GraphPad Prism 6.0软件对数据进行分析,通过Pearson相关性分析和Bland-Altman一致性分析等统计方法比较新型鼻咽通气道测得的PetCO2与血气分析中PaCO2,同时记录术中患者PaO2的变化,评价新型鼻咽通气道供氧的有效性.记录术中及术后鼻咽部并发症和肺部并发症的发生情况.结果 所有患者均顺利完成手术,鼻咽通气道置入后、手术开始时、手术开始后1 h及手术结束前20 min 4个时间点鼻咽通气道监测的PetCO2与PaCO2均具有良好的相关性(r=0.918、0.906、0.824、0.875;均P<0.05).Bland-Altman一致性分析显示鼻咽通气道监测的PetCO2与PaCO2在4个时间点均仅有两个点位于95%一致性界限之外,一致性达到95%.所有患者术中均未发生低氧血症,术后均未发生肺部并发症.结论 新型鼻咽通气道应用于骨科手术的神经阻滞麻醉可有效预防上呼吸道梗阻,为患者提供充足的氧供,提高安全性.
    • 尹琳; 袁海波; 卢芳; 涂文财; 李建华; 王胜强
    • 摘要: 目的 探讨右美托咪定联合瑞芬太尼放置鼻咽通气道在无痛纤维支气管镜中的应用.方法 选取2019年1~7月宜春市人民医院收治的60例行纤维支气管镜检查者作为研究对象,按照经随机抽签法将其分为对照组和观察组,每组各30例.两组均行右美托咪定联合瑞芬太尼麻醉,对照组予以喉罩麻醉,观察组经鼻咽通气道麻醉,比较两组不同阶段血流动力学、手术时间、疼痛评分、呼吸抑制次数和不良反应发生率.结果 两组麻醉前(T0)、纤支镜进入声门(T1)血流动力学指标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两组患者开始纤支镜检查即刻(T2)、纤支镜抵达隆突即刻(T3)、纤支镜检查完成即刻(T4)平均动脉压、心率、呼吸频率和血氧饱和度低于T0,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在无痛纤维支气管镜中经鼻咽通气道给氧,可减少血流动力学指标波动,缓解呼吸抑制和疼痛感作用明显,减少不良反应,值得推广.
    • 范宇宁; 蔡晗; 张洁; 夏玉中; 杨建军; 袁静静
    • 摘要: 目的:评价改良鼻咽通气道用于全麻术后拔管患者呼气末二氧化碳分压(PetCO2)监测的效果.方法:将120例全麻术后拔管患者分为鼻咽通气道组(P组)和鼻氧管组(N组),每组60例.吸入氧流量为0 L/min时,采集两组患者的PetCO2和动脉血二氧化碳分压(PaCO2)数据,进行相关性和一致性分析.调节吸入氧流量至2、4、6 L/min,采集两组患者不同氧流量下的PetCO2数据.结果:氧流量为0 L/min时,两组患者PetCO2和PaCO2均呈正相关(P组:r=0.846,P<0.001;N组:r=0.794,P<0.001);P组PaCO2和PetCO2差值为(0.89±0.31)kPa,95%一致性界限为0.29~1.49 kPa;N组PaCO2和PetCO2差值为(0.95±0.33)kPa,95%一致性界限为0.30~1.60 kPa.两组差值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308).随着氧流量由0 L/min增至6 L/min,P组PetCO2无变化,N组PetCO2逐渐降低(P<0.001).结论:改良鼻咽通气道用于全麻术后拔管患者PetCO2监测,有较好的准确性和稳定性.
    • 石磊; 周小红; 叶青山; 李雪; 武姣
    • 摘要: 目的 研究高血压患者不同时机拔管后采用不同辅助通气工具对患者血流动力学变化和不良反应,探讨更适合高血压患者的拔管时机及通气策略.方法 选取拟行腰椎手术的高血压患者90例作为研究对象,随机分为3组,每组各30例.NA组:深麻醉拔管后放置鼻咽通气道;OA组:深麻醉拔管后放置口咽通气道;C组:正常气管拔管.记录拔管前5 min、拔管即刻、拔管后5 min、拔管后10 min、入PACU即刻、入PACU后10 min、离开PACU时的ABP、HR、SpO2和BIS值.记录深麻醉拔管后至离开PACU时不良事件的发生情况(躁动、口咽部疼痛、鼻出血).结果 C组从拔管后5 min开始,MAP、HR明显高于NA组和OA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在患者入PACU后10 min,OA组患者MAP、HR明显高于NA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高血压患者深麻醉拔管后放置鼻咽通气道和口咽通气道均能有效解除舌后坠等上呼吸道阻塞,实现良好通气,放置鼻咽通气道后血流动力学影响更小,患者耐受性更好.
    • 范宇宁; 蔡晗; 张洁; 夏玉中; 杨建军; 袁静静
    • 摘要: 目的:评价改良鼻咽通气道用于全麻术后拔管患者呼气末二氧化碳分压(PetCO_(2))监测的效果。方法:将120例全麻术后拔管患者分为鼻咽通气道组(P组)和鼻氧管组(N组),每组60例。吸入氧流量为0 L/min时,采集两组患者的PetCO_(2)和动脉血二氧化碳分压(PaCO_(2))数据,进行相关性和一致性分析。调节吸入氧流量至2、4、6 L/min,采集两组患者不同氧流量下的PetCO_(2)数据。结果:氧流量为0 L/min时,两组患者PetCO_(2)和PaCO_(2)均呈正相关(P组:r=0.846,P<0.001;N组:r=0.794,P<0.001);P组PaCO_(2)和PetCO_(2)差值为(0.89±0.31)kPa,95%一致性界限为0.29~1.49 kPa;N组PaCO_(2)和PetCO_(2)差值为(0.95±0.33)kPa,95%一致性界限为0.30~1.60 kPa。两组差值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308)。随着氧流量由0 L/min增至6 L/min,P组PetCO_(2)无变化,N组PetCO_(2)逐渐降低(P<0.001)。结论:改良鼻咽通气道用于全麻术后拔管患者PetCO_(2)监测,有较好的准确性和稳定性。
    • 犹云德
    • 摘要: 目的:探讨在对颈短肥胖患者开展无痛胃镜检查中鼻咽通气道的应用效果.方法:本次研究以我院40例接受无痛胃镜检查的颈短肥胖患者为主,收治时间为2019年2月-2019年11月,将其分为两组,采用鼻咽通气道供氧、普通鼻导管通气两种方式,分别作用于观察组和对照组.结果:观察组患者的平均检查时间为(5.8±3.1)min,期间共1例出现咳嗽症状,发生概率为5.00%.对照组患者共2例出现咳嗽症状,平均检查时间为(5.9±3.4)min,无统计学意义(P>0.05).观察组患者的清醒时间为(7.2±1.4)min,无1例实施面罩辅助通气,所有患者的SpO2均在90%以上,与对照组相比较,组间差值具有可比性(P<0.05).结论:与普通鼻导管通气的方式相比较,在对颈短肥胖患者开展无痛胃镜检查中采用鼻咽通气道的供氧方式,安全性更高,低血氧症的发生概率降低,具有较高的使用价值.
    • 张荻
    • 摘要: 目的:观察气管插管、鼻咽通气道心脏骤停者在心肺复苏院前急救中的作用。方法:在心脏骤停者中随机抽取200例(于2018年12月至2019年12月治疗)为样本,在心肺复苏院前急救中,气管插管者100例为气管组,鼻咽通气道者100例为通气组,观察通气结果。结果:通气建立时间数据中,通气组比气管组短(P0.05)。观察通气的有效数据,通气组是55.00%,气管组是57.00%,无显著差异(P>0.05)。结论:在心脏骤停者的心脏复苏院前急救中,鼻咽通气道、气管插管均能达到良好的急救效果,可以让心脏骤停者血氧饱和度得到改善,其中鼻咽通气道花费时间短,能抓住心脏骤停者的黄金抢救时间。
  • 查看更多

客服邮箱:kefu@zhangqiaokeyan.com

京公网安备:11010802029741号 ICP备案号:京ICP备15016152号-6 六维联合信息科技 (北京) 有限公司©版权所有
  • 客服微信

  • 服务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