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现在的位置: 首页> 研究主题> 高等农林院校

高等农林院校

高等农林院校的相关文献在1984年到2022年内共计347篇,主要集中在教育、农业经济、信息与知识传播 等领域,其中期刊论文333篇、会议论文14篇、专利文献3807篇;相关期刊133种,包括福建农林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中国大学教学、中国农业教育等; 相关会议12种,包括第五届全国中外合作办学年会、第四届全国高等农林院校教育教学改革与创新论坛、第九届沈阳科学学术年会等;高等农林院校的相关文献由639位作者贡献,包括罗荷花、张丽、刘薇等。

高等农林院校—发文量

期刊论文>

论文:333 占比:8.02%

会议论文>

论文:14 占比:0.34%

专利文献>

论文:3807 占比:91.65%

总计:4154篇

高等农林院校—发文趋势图

高等农林院校

-研究学者

  • 罗荷花
  • 张丽
  • 刘薇
  • 周孟亮
  • 周远清
  • 易伟松
  • 杨怀卿
  • 江珩
  • 河北农业大学学报编辑部
  • 王洪来
  • 期刊论文
  • 会议论文
  • 专利文献

搜索

排序:

年份

    • 河北农业大学学报编辑部
    • 摘要: 《河北农业大学学报》是河北农业大学主办的综合性农业学术期刊(双月刊,国内外公开发行)。主要刊登农学、园艺、植物保护、林学、畜牧兽医、食品科学、农业机电工程、土木建筑工程等学科及其交叉学科的基础理论研究和应用研究方面的学术论文。办刊宗旨主要是反映农业最新科研成果,促进国内外学术交流与合作,为培养人才、为我国农业现代化建设服务。读者对象主要是国内外农林科技工作者及高等农林院校师生。《河北农业大学学报》为农业综合类核心期刊,被办内外许多著名数据库收录,亦为《中国科学引文数据库》、《中国学术期刊综合评价数据库》、《中国期刊网》、《中国学术期刊(光盘版)》全文收录期刊。
    • 河北农业大学学报编辑部
    • 摘要: 《河北农业大学学报》是河北农业大学主办的综合性农业学术期刊(双月刊,国内外公开发行)。主要刊登农学、园艺、植物保护、林学、畜牧兽医、食品科学、农业机电工程、土木建筑工程等学科及其交叉学科的基础理论研究和应用研究方面的学术论文。办刊宗旨主要是反映农业最新科研成果,促进国内外学术交流与合作,为培养人才、为我国农业现代化建设服务。读者对象主要是国内外农林科技工作者及高等农林院校师生。
    • 朱美荣; 苏晋
    • 摘要: 随着知识时代的到来,人才竞争日趋激烈,如何高效学习、学会学习成为本科生提升自身竞争力的基本诉求。关于本科生能力培养问题的研究一直是高等教育研究中的热点和焦点。通过对高等农林院校本科生元学习能力内涵的界定,分析元学习能力的跃迁性、可塑性、反思性特点,从本科生学习动力转换、自身竞争力提升以及核心素养的形成等方面探讨本科生元学习能力培养的应然逻辑,构建基于合作学习、目标管理与模块化学习的元学习能力培养模式,从提高本科生认知效率、提高教师的元学习能力培养意识、构建本科生元学习能力的实践平台三方面提出新时代高等农林院校本科生元学习能力的培养路径。
    • 杨伶; 赵睿; 胡燕; 王金龙
    • 摘要: 十九大报告将创新和教育作为全面建成社会主义现代化国家新征程的重要和关键的组成部分。“新农科”建设是我国高等农林院校改革与建设的重要举措,为高等农林院校国际商务专业特色发展和内涵发展创造了重要机遇。针对新时代背景下高等农林院校国际商务专业发展中存在的专业建设难以融合优势学科和行业资源、课程设置难以体现专业特色、实践教学效果有待提升和师资队伍建设不足等问题,提出了“新农科”视域下高等农林院校国际商务专业改革的措施:一是要明确培养目标,探索具有“新农科”内涵的人才培养模式;二是要优化课程体系,突出农科专业的特色;三是要构建“新农科”特色的实践教学体系,提升国际商务专业学生的实践能力;四是要建设师资队伍,增强教师团队的教学和科研能力。在“新农科”建设背景下,中南林业科技大学国际商务专业积极推进人才培养方案修订、课程体系改革和师资队伍建设等工作有序开展,并在专业特色、实训条件和硬件环境建设等方面取得一定成效。
    • 张燕中; 李宏
    • 摘要: 体育课程思政质量提升是乡村振兴背景下高等农林院校体育课程思政建设的必然要求。文章通过对55所高等农林院校体育课程思政建设的现状调查,发现高等农林院校体育课程思政融入课堂教学不够深入,缺乏导向性和示范性体育思政课程;体育课程教师团队不够健全,教师体育课程思政能力有待提高等。基于此,高等农林院校要以目标为导向,把课程思政纳入体育课堂教学体系中;以校本课程为引领,建立高校农林院校野外生存、农耕技能等体育示范课程;以项群理论为依托,建立体育课程思政名师团队;以教学研究为支撑,提高教师体育课程思政的能力;以培养效果为标准,完善体育课程思政评价体系。
    • 赵杏花; 高永; 杨光; 彭静; 左合君
    • 摘要: “植物资源与利用”是高等农林院校一门重要的专业基础课。为了落实高校立德树人的根本任务,使各类课程与思政课程同向同行,积极推进专业基础课程贯彻课程思政理念,文章以“植物资源与利用”课程为例,阐述了专业基础课开展课程思政的重要意义,并从生态文明建设、中国传统文化、中国传统医药、集体主义观念方面深入挖掘课程中所蕴含的思想政治元素,以“盐溶于水”的方式融入课程教学全过程。课程教学实践表明,学生的学习主动性和学习成绩明显提升,学生的集体主义观念和班级凝聚力得到增强,专业热情和家国情怀得到激发,学生对课程的教学认可度高。
    • 李苗苗; 甘霞
    • 摘要: 农科大学生作为乡村振兴的后备军,肩负着做好“三农”工作、接力振兴乡村的历史使命。精准培育其“三农”情怀,是助力乡村振兴战略稳步实施的有力支撑,是建设新农科以及培养新农人的精神根基,是赓续传承中华传统农耕文化的有效前提。农林院校作为培育主体,要坚持以立德树人为根本,深刻剖析在培育过程中存在的薄弱环节和外部挑战。针对高校缺乏“三农”情怀精准培育的长效机制;农科大学生自我定位模糊,主体意识缺失;以及外部“泛娱乐化”现象对情怀培育形成冲击的现实困境。要坚持建立精准培育机制,巩固培育成果;深化思想政治教育精准引领,强化学生主体意识;助推校园文化精准建设,筑牢文化育人阵地。激发内嵌在农科大学生身上的责任感和归属感,推动其实现由内而外的改变;自觉担负起实现农业振兴、建设农业强国的使命,为乡村振兴提供持续发展的人才动力。
    • 吴晓瑜
    • 摘要: 习总书记在十九大报告上提出了乡村振兴战略,指出农业农村农民(简称“三农”)问题是关系国计民生的根本性问题,必须始终把解决好“三农”问题作为全党工作重中之重。政策和策略是党的生命,做好乡村振兴工作,关键在党。高等农林院校党建服务乡村振兴有其历史、政治和现实逻辑,乡村振兴所需,是农林院校所构。针对高等农林院校学生党员农村情怀不深、教师党员服务乡村振兴实效不高、党支部支农活动缺乏吸引力等问题,党建服务乡村振兴战略可以从学生党员思政教育、引导教师党员发挥先锋模范作用、高校党支部与乡村基层党组织联结、优化学生党支部制度建设、发挥网络融媒体作用五个方面进行完善。
    • 郭大勇
    • 摘要: 新农科建设把服务脱贫攻坚、乡村振兴、生态文明建设和美丽中国建设作为高等农林教育的新使命,要求高等农林院校培育卓越农林人才.随着生活水平的提高,人们对园林景观的要求从仅重视观赏价值逐渐向兼顾经济价值、生态价值、社会价值等方向发展,在要求具有保护生态环境、建设美丽中国功能的同时,还要具备欣赏绿水青山、体验劳动乐趣、分享劳动成果等功能.在此背景下,通过在高等农林院校开展"果树在园林中的应用"课程建设,让当代大学生掌握相关专业知识,重视学科交叉与知识融合,学会合理运用果树营造园林景观,美化生态环境;同时,还能开阔学生视野、启发思维,提升求知欲与创新能力,培养满足新农科建设需求的卓越农林人才.
    • 杨晓萍
    • 摘要: 新农科建设是新时期高等农林教育教学改革的重要方向,培养卓越农林人才是新农科建设对高等农林院校提出的人才培养需求.为培养新农科建设所需的卓越农林人才,高等农林院校应开设一些能开阔大学生视野、启发思维、提升知识底蕴与内在修养、增强身心健康等通识课,如"茶叶营养与功能".通过开设该通识课,让当代大学生了解中国传统茶及茶文化,领悟茶的营养与保健功能,科学地利用茶来促进身心健康,树立正确的营养观、价值观和世界观,提升传统文化素养、求知欲与创新能力,培养满足新农科需求的卓越农林人才.
  • 查看更多

客服邮箱:kefu@zhangqiaokeyan.com

京公网安备:11010802029741号 ICP备案号:京ICP备15016152号-6 六维联合信息科技 (北京) 有限公司©版权所有
  • 客服微信

  • 服务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