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现在的位置: 首页> 研究主题> 高原缺氧

高原缺氧

高原缺氧的相关文献在1982年到2022年内共计413篇,主要集中在内科学、基础医学、特种医学 等领域,其中期刊论文373篇、会议论文11篇、专利文献6169篇;相关期刊282种,包括旅游、军事记者、田径等; 相关会议11种,包括世界中医药学会联合会中药药理专业委员会第七届学术会议、全国中药药理联合会第二届学术年会暨第20届中日健康学术研讨会、2011全国藏医药学术研讨会、2010年全国电子显微学会议暨第八届海峡两岸电子显微学研讨会等;高原缺氧的相关文献由807位作者贡献,包括马慧萍、贾正平、景临林等。

高原缺氧—发文量

期刊论文>

论文:373 占比:5.69%

会议论文>

论文:11 占比:0.17%

专利文献>

论文:6169 占比:94.14%

总计:6553篇

高原缺氧—发文趋势图

高原缺氧

-研究学者

  • 马慧萍
  • 贾正平
  • 景临林
  • 何蕾
  • 朱玲玲
  • 李永平
  • 赵名
  • 刘勇
  • 张方信
  • 探矿工程(岩土钻掘工程)编辑部
  • 期刊论文
  • 会议论文
  • 专利文献

搜索

排序:

年份

    • 查玉杰; 曹丽睿; 罗芩; 杨吕; 周金华; 何庆
    • 摘要: 为了观察人参皂苷Rg1对高原急性缺氧大鼠肺损伤的预防作用及可能的作用机制,将雄性SD大鼠随机分为正常组、模型组、阳性对照组(红景天苷)及人参皂苷Rg1低剂量组、高剂量组,每组8只,连续灌胃给药8 d;通过低压氧舱(模拟高原6000 m环境)建立急性缺氧模型,观察各组大鼠肺组织湿干比、病理结构、氧化应激和能量代谢生化指标以及炎症因子水平。结果发现,与正常组相比,模型组大鼠肺组织的湿干比明显增加,出现了明显的病理改变,MDA含量和NOS活力显著上升,CAT和Na^(+)-K^(+)-ATP酶活力下降,IL-6和TNF-α水平也明显上升;与模型组相比,各给药组能降低肺组织湿干比,改善肺组织病理变化,降低MDA含量和NOS活力,提升CAT和Na^(+)-K^(+)-ATP酶活力,降低IL-6和TNF-α水平。实验结果初步表明,人参皂苷Rg1能够有效预防急性缺氧大鼠的肺组织损伤,具体机制可能与其抗氧化、调节能量代谢和抗炎作用相关。
    • 冶怡; 常荣
    • 摘要: 缺氧是组织细胞供氧不足或因氧化过程障碍不能利用氧而引起的病理过程。高原环境下,随着海拔的上升大气压逐步下降,而空气中氧的百分数不变,氧分压随海拔上升而递减,形成天然的低压缺氧环境。流行病学数据表明〔1〕,在海拔超过3000 m的缺氧环境长期逗留后,脑卒中及静脉血栓形成的风险增加30倍;现有的研究显示〔2〕,暴露于高海拔地区与血栓形成事件的风险增加有关,即高原缺氧环境下易发生各种血栓性疾病,如急性冠状动脉综合征、肺栓塞、深静脉血栓形成、缺血性脑卒中等。血小板是由骨髓成熟巨核细胞所产生并释放入外周血中的一种直径为2~3μm的盘形小体,参与止血、血液凝固及血凝块的收缩过程。病理情况下,当血管内皮损伤或受某些病理因子刺激,血小板会发生黏附、聚集及释放等活化反应,在血栓形成过程中有着不可忽视的作用。因此,探究高原低压缺氧环境与血小板数量及功能变化的关系对临床有进一步的指导意义。
    • 张奕
    • 摘要: 生命离不开氧。如果氧供应不足或身体利用氧出现障碍,就会发生缺氧,这不仅影响我们的身体功能,还会导致多种疾病。氧也是一种药物,既可以用于危重病人的急救,也可以作为疾病的辅助治疗,可以帮助慢性疾病康复期患者的恢复。此外,脑力劳动者、老年人、亚健康人群等可以进行氧保健,以预防和缓解各种环境性缺氧(如高原缺氧),现在氧疗已逐渐进入家庭。
    • 孙平安(综述); 马晓峰; 吴穹; 杨惠(审校)
    • 摘要: 低氧是影响机体病理和生理过程的重要因素之一,低氧诱导因子-1α(HIF-1α)作为低氧条件下的重要转录因子能对低氧胁迫调控发挥重要作用。因此,探讨HIF-1α的分子调节机制对高原缺氧疾病的防治具有重要意义。该文从HIF-1α的结构功能、生理作用及分子调控机制等角度进行了综述,以期为后续探讨HIF-1α参与高原缺氧疾病的临床诊疗提供基础参考资料。
    • 李梦馨; 黄雅倩; 李永平
    • 摘要: 随着高原旅游业的发展及西部大开发的推进,高原逐渐成为研究的热点问题。人体内对缺氧最敏感的脑组织在高原环境中会出现一系列生理病理改变,目前高原缺氧脑损伤的分子机制尚不明确,临床上亦缺少有效的预防治疗靶点及措施。本文分析总结了近五年国内外对高原缺氧脑损伤分子机制的研究,将从神经元线粒体自噬、细胞内钙超载、血脑屏障损伤、脑血流量的变化、炎症反应、认知功能受损等方面进行综述,希望为高原缺氧脑损伤的研究提供新的思路和方向。
    • 施长春
    • 摘要: 西藏石油分公司自2010年成立以来,牢记援藏建藏兴藏使命,坚守“旗帜”“栋梁”定位,历届领导班子团结带领各族干部员工,克服高原缺氧艰苦环境,不懈奋斗,从无到有、从零起步、从小到大,品牌影响日益增强,有力保供西藏地区成品油消费,走出了一条具有边疆特色的发展之路。
    • 陈秀萍; 马纹蕊; 李永平
    • 摘要: 高原病是指在高海拔低压低氧的环境下发生的一系列疾病,包括急性高原反应、高原肺水肿、高原缺氧性脑病、高原性心脏病、高原血压异常、高原红细胞增多症六型[1]。高原缺氧脑损伤属于高原缺氧性脑病一型,由于脑组织对缺氧十分敏感,故在高原低压低氧环境下极易受到损伤,进而出现高原性头痛、急性高山病、高原脑水肿等脑损伤表现。高原缺氧脑损伤发病机制复杂,至今尚不明确,且仍无特效药及规范化的预防处理措施,本文就中西医对高原缺氧脑损伤的研究现状进行了归纳总结,以期为高原缺氧脑损伤的研究尽绵薄之力。
    • 王子晗; 赵安鹏; 牟宏芳; 郭茜文; 程俊飞; 王荣
    • 摘要: 藏医是在广泛吸收和融合中国传统医学、印度医学和大食医学理论的基础上,经过长期实践而形成的独特的医学体系,同时,青藏高原具有海拔高、资源匮乏、氧气不足等特点,但是也形成了其得天独厚的地理环境,生长出许多珍稀药用植物——藏药。藏药历史悠久,是中国比较完整和有影响力的民族药之一,在治疗高原疾病方面发挥了重要作用。近年来,随着高原经济活动增多,高原缺氧极大地影响了高原作业能力。根据《中国藏药》通过查阅文献,归纳具有抗高原缺氧作用的藏药其药理作用、有效成分、生长环境等,并根据作用部位将它们分为对肺保护作用、对心保护作用、对脑保护作用、对肝脏保护作用、改善疲劳和其他等6类药物,旨在为发现更多有潜力的抗缺氧药物提供理论依据。
    • 马筱洁; 马聪聪; 刘鸿春; 陈玲; 史清海
    • 摘要: 目的探讨高原移居青年人群与脱离高原返回平原和居住平原青年人群之间全血细胞、血清生化指标及炎症指标的差异。方法分别抽样纳入移居高原6个月至1年的青年人554例,以及同期脱离高原返回平原2个月左右的青年人536例和居住平原的青年人562例为研究对象,分为高原组、返回平原组和平原组;采集各组一般资料、血压、心率、血氧饱和度,检测其血常规、血糖、血脂、尿酸、肝肾功能指标,采用多重微球流式免疫荧光发光法和酶联免疫吸附试验检测血清多项细胞因子。结果与平原组、返回平原组相比,高原组舒张压、心率较高,血氧饱和度较低,外周血中红细胞、血红蛋白、白细胞、中性粒细胞水平较高,血清总胆红素、直接胆红素、天冬氨酸氨基转移酶、乳酸脱氢酶水平较高,血糖较低,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高原组、返回平原组外周血中血小板计数较平原组低(P<0.05);与平原组相比,高原组血清尿酸、丙氨酸氨基转移酶水平较高(P<0.05);而返回平原组血清尿酸、丙氨酸氨基转移酶水平较高原组高(P<0.05)。与平原组、返回平原组相比,高原组血清白细胞介素(IL)-6、IL-8、IL-17A水平较高(P<0.05);返回平原组IL-6、IL-8水平仍较平原组高(P<0.05)。结论高原移居6个月至1年的青年人群多项血液指标及炎症细胞因子水平发生改变,脱离高原返回平原2个月左右的青年人群仍有部分指标未能恢复至居住平原的青年人群水平,表明高原缺氧可较长时间地影响机体代谢功能和诱导炎症反应。
    • 任振堃; 聂进
    • 摘要: 目的研究葡萄糖调节蛋白-78(glucose-regulatory protein-78,GRP78)及其家族的应激表达对高原缺氧机体组织的指示性作用及其机制。方法以首次登录3700 m海拔的高原地区的6名汉族人群(男女各半,以30~35岁组、50~55岁组、60~62岁组)进行,以飞机进藏方式,中间不进行间隔修整直接由重庆主城区(海拔高度多在168~400 m之间)直飞拉萨贡嘎机场(3713 m海拔),在3000~5013 m海拔进行十余天的跟踪采血采样,通过ELISA酶联免疫检测法检测血清及血浆中的GRP78、HIF-1α、热休克蛋白70(heat shock proteins 70,HSP70)等热敏休克蛋白的表达变化情况。结果与出发前预留血样相比,进藏人群血样中的GRP78(只限女性)、HSP70等热敏休克蛋白的表达均显著增加(P<0.05),女性各年龄组的GRP78、HSP70等热敏休克蛋白的表达表达峰值较同年龄组的男性达峰更早,持续时间更短。且在GRP78的表达中存在性别差异,女性各时间段各组OD值存在显著差异(P<0.05)。年轻人群因活动量较大,所以表达强度较中年、老年人群强烈。在第10日,因为机体适应能力较强会造成表达强度开始大幅度低于中老年组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女性的GRP78的3 d内表达的强弱更多提示机体对高原反应的初始适应情况,而3~10 d的持续性表达强度对在高原地区的长期生存适应具有一定的指示性作用。GRP78的高表达能够减轻高原缺氧对心脑组织的损伤,作用机制可能与其在缺氧作用下一级氨基酸序列LIGRTWNDPSVQQDOKFL(Leu98-Leu115)是α2巨球蛋白(α2M)的结合位点,这有利于细胞外调节蛋白激酶(extracellular regulated protein kinases,ERK)和蛋白激酶B(protein kinase B,PKB又称AKT)信号传导活化,增加DNA和蛋白质合成,从而促进细胞增殖和存活。同时可能也与激活Nrf2/HO-1信号途径,提高抗氧化酶活性,降低机体氧化应激改善能量代谢有关。
  • 查看更多

客服邮箱:kefu@zhangqiaokeyan.com

京公网安备:11010802029741号 ICP备案号:京ICP备15016152号-6 六维联合信息科技 (北京) 有限公司©版权所有
  • 客服微信

  • 服务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