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现在的位置: 首页> 研究主题> 髓源性抑制细胞

髓源性抑制细胞

髓源性抑制细胞的相关文献在2009年到2022年内共计145篇,主要集中在肿瘤学、基础医学、内科学 等领域,其中期刊论文126篇、会议论文7篇、专利文献708997篇;相关期刊88种,包括现代中西医结合杂志、中国免疫学杂志、中国实验血液学杂志等; 相关会议7种,包括第二十次全国儿科中西医结合学术会议、第十三届全国肿瘤生物治疗学术会议、中华医学会血液学分会第十一届全国白血病淋巴瘤会议等;髓源性抑制细胞的相关文献由528位作者贡献,包括王胜军、田建辉、田洁等。

髓源性抑制细胞—发文量

期刊论文>

论文:126 占比:0.02%

会议论文>

论文:7 占比:0.00%

专利文献>

论文:708997 占比:99.98%

总计:709130篇

髓源性抑制细胞—发文趋势图

髓源性抑制细胞

-研究学者

  • 王胜军
  • 田建辉
  • 田洁
  • 罗斌
  • B·H·科恩
  • B·R·布莱扎
  • J·P·Y·廷
  • J·S·米勒
  • P·J·默里
  • R·蔡瑟
  • 期刊论文
  • 会议论文
  • 专利文献

搜索

排序:

年份

    • 闵珂婷; 张一国; 杨浩; 吕欣
    • 摘要: 背景:髓源性抑制细胞是骨髓来源的一类异质性细胞群,能够抑制T细胞的功能,发挥免疫抑制作用.间充质干细胞是一种多能干细胞,可抑制先天性和适应性免疫反应.髓源性抑制细胞和间充质干细胞在免疫抑制功能上有许多相似之处,在肿瘤、炎症、移植等方面可产生相互联系.目的:综述基于髓源性抑制细胞的作用机制以及间充质干细胞对髓源性抑制细胞免疫应答负性调控作用的影响.方法:应用计算机检索Web of Science Core Collection数据库的相关文献,英文检索词为"Myeloid-derived suppressor cells""Mesenchymal stem cells""Stem cells",按纳入排除标准最终纳入49篇文献进行综述.结果 与结论:髓源性抑制细胞通过分泌精氨酸酶1、诱导型一氧化氮合酶和吲哚胺2,3-双加氧酶等在体内发挥重要的免疫抑制功能.髓源性抑制细胞与间充质干细胞在自身免疫性疾病、器官移植、炎症感染、肿瘤等多种疾病治疗过程中通过不同机制相互作用,使肿瘤细胞逃避免疫监控,促进肿瘤进一步发展.在非肿瘤疾病中,髓源性抑制细胞发挥一定的良性调节作用,弱化机体自身的免疫反应,进而改善临床症状.
    • 马媛; 张玥; 李蕊; 邓书伟; 秦秋实; 朱鏐娈
    • 摘要: 目的:探讨脓毒症小鼠髓源性抑制细胞(myeloid-derived suppressor cells,MDSCs)氨基酸代谢组学特点。方法:采用盲肠结扎穿孔术(cecal ligation and puncture,CLP)制备脓毒症小鼠模型,将小鼠随机分为假手术组(sham组,n=10)和CLP组(n=10)。术后第7天在各组存活小鼠中随机选取5只,分离小鼠骨髓MDSCs,采用安捷伦Seahorse XF技术测量MDSCs细胞的氧气消耗速率(oxygen consumption rate,OCR),采用超高效液相色谱-串联质谱联用技术靶向检测细胞内氨基酸及寡肽含量。通过单维和多维检验分析差异代谢物和潜在生物标志物,并对潜在生物标志物进行通路富集分析。结果:CLP组小鼠骨髓中MDSCs比例(75.53%±6.02%)显著大于sham组的MDSCs比例(43.15%±7.42%,t=7.582,P<0.001),且CLP组小鼠骨髓中MDSCs的基础呼吸速率[(50.03±1.20)pmol/min]、最大呼吸速率[(78.07±2.57)pmol/min]和腺嘌呤核苷三磷酸(adenosine triphosphate,ATP)产生[(25.30±1.21)pmol/min]均显著大于sham组的基础呼吸速率[(34.53±0.96)pmol/min,(t=17.41,P<0.001)]、最大呼吸速率[(42.57±1.87)pmol/min,(t=19.33,P<0.001)]和ATP产生[(12.63±0.96)pmol/min,(t=14.18,P<0.001)]。亮氨酸、苏氨酸、甘氨酸等17种氨基酸含量显著增加(均P<0.05),是脓毒症MDSCs的潜在生物标志物。增加的氨基酸主要富集在苹果酸-天冬氨酸穿梭、氨回收、丙氨酸代谢、谷胱甘肽代谢、苯丙氨酸和酪氨酸代谢、尿素循环、甘氨酸和丝氨酸代谢、β-丙氨酸代谢、谷氨酸代谢、精氨酸和脯氨酸代谢等代谢途径。结论:CLP组小鼠MDSCs中线粒体氧化磷酸化增强,苹果酸-天冬氨酸穿梭和丙氨酸代谢增强,可能为线粒体有氧呼吸提供大量原料,从而促进MDSCs发挥免疫抑制功能,阻断上述代谢途径或将有助于调节MDSCs功能,为改善脓毒症预后提供新思路。
    • 谭骏岚; 任丽芝; 龙梦铃; 李宁; 林宏远; 梁慧
    • 摘要: 目的观察肠复方含药血清干预后的肠癌髓源性抑制细胞(MDSCs)对CD8^(+)T细胞功能的影响,探究其可能作用机制。方法建立小鼠结肠癌皮下移植瘤模型,免疫磁珠法分选小鼠脾脏MDSCs及外周血CD8^(+)T细胞并鉴定活性及纯度。将20只SD大鼠随机分为空白血清组、香菇多糖组及肠复方低、中、高剂量组,每组4只,除空白血清组外,其余组予以相应药物灌胃制备含药血清。采用各组大鼠血清培养小鼠脾脏MDSCs,一部分用流式细胞术检测活性氧(ROS)水平,Western blot法检测gp91phox和p47phox蛋白表达水平;另一部分MDSCs与CD8^(+)T细胞建立共培养体系,采用ELISA法检测共培养体系上清液中白细胞介素-2(IL-2)、干扰素γ(IFN-γ)水平。结果免疫磁珠分选后的MDSCs纯度为91.35%,CD8^(+)T细胞为99.78%,两者活性均大于90%。肠复方中、高剂量组肠癌MDSCs中ROS水平、gp91phox和p47phox蛋白表达水平均明显低于空白血清组(P均0.05)。香菇多糖组及肠复方低、中、高剂量组共培养体系上清液中IL-2、IFN-γ水平均明显高于空白血清组(P均<0.05),肠复方低、中、高剂量组均明显高于香菇多糖组(P均<0.01),且肠复方高剂量组均明显高于肠复方低、中剂量组(P均<0.05)。结论肠复方可以逆转肠癌MDSCs对CD8^(+)T细胞的抑制作用,其机制可能与抑制gp91phox和p47phox蛋白表达而降低MDSCs中ROS的水平有关。
    • 蔡婧珊; 夏雪莉; 王胜军
    • 摘要: 髓源性抑制细胞(myeloid-derived suppressor cells,MDSCs)是具有免疫抑制活性的未成熟髓细胞群体,在病理情况下,MDSCs的数量会大量增加。越来越多的证据表明,MDSCs是恶性肿瘤的基本特征之一,也是肿瘤治疗的潜在靶点。除了抑制宿主免疫系统对肿瘤的反应,帮助肿瘤细胞逃避免疫监视,MDSCs还能通过多种分子机制加速肿瘤的转移与复发。鉴于MDSCs是影响结直肠癌转移和预后的不良因素,本文综述了MDSCs促进结直肠癌发展不同阶段的潜在机制,并回顾了MDSCs在结直肠癌免疫治疗中的应用。
    • 丁磊; 郑建华; 邹泽阳
    • 摘要: 目的观察宫颈癌肿瘤微环境中髓源性抑制细胞(MDSC)、钙黏附蛋白E(E-cad)的表达,并分析两者与高危型人乳头瘤病毒(HPV)感染的关系。方法回顾性分析2019年2月至2021年2月北京首都医科大学附属北京康复医院收治的52例高危型HPV感染宫颈癌患者的临床资料,纳入高危组;另回顾性分析同期收治的52例低危型HPV感染宫颈癌患者的临床资料,纳入低危组。记录两组的基线资料、实验室指标,重点分析宫颈癌患者宫颈肿瘤微环境中MDSC、E-cad的表达与高危型HPV感染的关系。结果高危组国际妇产科联盟(FIGO)分期高于低危组,血清鳞癌抗原(SCC)、细胞角蛋白19的可溶性片段(CYF21-1)、糖类抗原125(CA125)及肿瘤微环境中MDSC百分比高于低危组,肿瘤微环境中E-cad百分比低于低危组,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P<0.05),肿瘤微环境中E-cad表达与高危型HPV感染呈负相关(r<0,P<0.05)。结论宫颈癌肿瘤微环境中MDSC、E-cad的表达与高危型HPV感染密切相关。
    • 葛永彤; 张秋敏; 龚思宇; 熊化保; 张俊凤
    • 摘要: 骨髓来源的抑制性细胞(MDSCs)与常规单核细胞和粒细胞具有相似的形态特征,具有强烈的免疫抑制活性。然而,这些细胞的发育和分类一直存在争议。近年来,MDSCs作为一种新的细胞类型在免疫调节过程中越来越受到重视,能够有效抑制效应淋巴细胞的活性。目前,有较多的研究证明,MDSCs在多种神经炎性疾病中发挥重要的调节功能。因此,本综述总结了MDSCs的起源及活化机制,探讨MDSCs在多种神经炎性疾病中产生及调控免疫反应的机制。
    • 郝珊珊; 侯彦强
    • 摘要: 髓源性抑制细胞(MDSCs)是一群异质性、具有免疫抑制功能的未成熟髓样细胞。常在肿瘤免疫逃避机制的研究中被提及,除此之外,MDSCs还参与慢性炎症、感染、自身免疫性疾病、创伤等疾病的免疫调节。最近研究发现,MDSCs在脓毒症的发病机制中也起着关键作用。脓毒症是由于宿主对感染的免疫反应失调而导致危及生命的器官功能衰竭。有研究表明,与脓毒症幸存者相比,非幸存者的淋巴细胞显著减少。在脓毒症发病早期,MDSCs被招募到炎症部位,起到抑制炎症的作用;然而,如果MDSCs数量增多及其组织浸润持续存在,可导致显著的病理生理学改变(如淋巴细胞减少、宿主免疫抑制和免疫瘫痪),从而导致患者病情快速进展甚至愈后恶化。由此可见,MDSCs为脓毒症患者淋巴细胞减少提供了新的见解,现已成为脓毒症研究的一个新兴课题,并可能为脓毒症患者提供新的治疗靶点。本文综述了MDSCs的生物学特征及其在脓毒症免疫抑制中的作用机制,以期为脓毒症的基础研究和临床治疗提供新的靶点和思路。
    • 郭婧瑶; 骆莹滨; 吴建春; 张博; 李雁
    • 摘要: 目的:探究血清炎症因子及外周血髓源性抑制细胞(myeloid-derived suppressor cells,MDSCs)在直径≤1 cm的肺磨玻璃结节(ground-glass nodule,GGN)患者中的表达,分析可能影响肺结节大小及进展的临床指标和意义。方法:采用前瞻性研究方法纳入2020年4月至2021年7月就诊于上海中医药大学附属市中医医院肺GGN直径≤1 cm的患者111例,根据肺结节大小分为微小结节组(直径0.05)。两组间肺结节变化率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MDSCs是影响肺GGN进展的危险因素,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根据MDSCs表达水平的截断值进行分组分析,结果显示MDSCs低水平表达组(MDSCs<4.57%)较高水平表达组(MDSCs≥4.57%)疾病稳定期更长,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01)。结论:MDSCs表达水平与肺GGN大小相关,可能是影响肺GGN进展的因素之一。
    • 康艺龄(综述); 赵少贞(审校)
    • 摘要: 外泌体是由细胞分泌的一种膜性囊泡,可广泛参与细胞间通讯、抗炎、免疫调节等。眼表相关的外泌体来源细胞有间充质干细胞(MSC)、调节性T细胞(Treg)、未成熟树突状细胞(imDC)和髓源性抑制细胞(MDSC)。不同细胞来源的外泌体通过递送不同的生物分子给受体细胞而发挥作用。MSC来源的外泌体通过抑制T细胞增生、转换巨噬细胞表型、调控辅助性T(Th)细胞分化、上调Treg表达等机制对眼表炎症与免疫相关疾病有积极作用,同时可减少新生血管和炎症反应,培育了一个可促进角膜损伤修复的微环境。Treg来源外泌体内含微小RNA(miRNA)(miR-503、miR-330和miR-9)和诱导型NO合成酶,可通过干扰细胞周期进程,诱导凋亡和其他T细胞分化为Treg表型,抑制T细胞的同种异体排斥反应从而诱导免疫耐受。imDC来源外泌体通过递送miR-682抑制角膜植片免疫排斥。MDSC来源外泌体在体内外促进Treg扩增,抑制活化T细胞的增生和细胞毒性反应,还表达miR-29a-3p和miR-93-5p,可抑制Th1和Th17细胞分化。鉴于上述外泌体的抗炎及免疫抑制作用,本文就其对眼表炎症与免疫相关疾病如角膜损伤、黏多糖贮积症、干眼、干燥综合征和眼部移植物抗宿主病等的研究进行综述。
    • 王聪(综述); 俞静(审校)
    • 摘要: 髓源性抑制细胞(myeloid-derived suppressor cells,MDSCs)是一种具有免疫抑制功能的未成熟髓样细胞(immature myeloid cells,IMCs),对肿瘤的生长和转移至关重要。MDSCs通过抑制T细胞增殖、抗肿瘤活性及促进调节性T细胞的增殖而发挥其免疫抑制功能。此外,MDSCs还能在骨微环境中通过与破骨细胞、成骨细胞及骨基质细胞等相互作用,促进肿瘤骨转移。因此针对MDSCs的治疗可能为未来改善恶性肿瘤骨转移的预后提供新的药物靶点。
  • 查看更多

客服邮箱:kefu@zhangqiaokeyan.com

京公网安备:11010802029741号 ICP备案号:京ICP备15016152号-6 六维联合信息科技 (北京) 有限公司©版权所有
  • 客服微信

  • 服务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