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现在的位置: 首页> 研究主题> 食管狭窄

食管狭窄

食管狭窄的相关文献在1987年到2022年内共计1576篇,主要集中在内科学、外科学、肿瘤学 等领域,其中期刊论文1504篇、会议论文43篇、专利文献5543篇;相关期刊485种,包括中国内镜杂志、中华消化内镜杂志、现代消化及介入诊疗等; 相关会议32种,包括2013中华医学会北京分会消化系病学术年会、中国(第七届)肿瘤微创治疗学术大会、中华医学会北京分会2010年度消化系病学术年会等;食管狭窄的相关文献由3854位作者贡献,包括王如文、蒋耀光、李兆申等。

食管狭窄—发文量

期刊论文>

论文:1504 占比:21.21%

会议论文>

论文:43 占比:0.61%

专利文献>

论文:5543 占比:78.18%

总计:7090篇

食管狭窄—发文趋势图

食管狭窄

-研究学者

  • 王如文
  • 蒋耀光
  • 李兆申
  • 许国铭
  • 张祖艮
  • 周景海
  • 姚礼庆
  • 宛新建
  • 胡晓民
  • 期刊论文
  • 会议论文
  • 专利文献

搜索

排序:

年份

    • 罗文容
    • 摘要: 反流性食管炎是由胃、十二指肠内容物反流并进入食管所引起的食管炎症性病变。该病的主要临床表现为烧心、反酸、胸痛等,有时还伴上消化道出血、食管狭窄等并发症,甚至可能发生癌变,给患者带来极大痛苦。下面,笔者将对反流性食管炎的症状、病因、治疗方法给予介绍,希望能给患者一些帮助。
    • 李喆楠; 王毅兰; 王军民
    • 摘要: 随着内镜及其相关技术的发展,内镜黏膜下剥离术(ESD)现已成为治疗食管早癌的重要手段,可将大面积食管病变完整剥离。术后狭窄是ESD的重要并发症,对术后狭窄的预防仍是世界难题。目前国内外学者已提出多种方案预防ESD术后食管狭窄,包括机械预防、药物预防、组织屏蔽、组织工程和组织移植预防等,经研究,多种方法的单用、联用均能起到一定程度的预防术后狭窄的作用,但目前仍未有国际公认的标准预防方案。
    • 胡万海; 罗培
    • 摘要: 反流性食管炎是一种消化道功能障碍性疾病,是胃、十二指肠内容物反流至食管引起食管出现炎症性反应的一种临床综合征。由于胃和十二指肠内容物长时间的反流,流入到食管,刺激食管黏膜产生炎性改变,临床检查发现,大多数患者内镜下表现为食管黏膜损伤,即食管炎性改变、糜烂或溃疡。本病可单独存在,也可与慢性胃炎、消化性溃疡等疾病同时并存,临床主要表现以口干、口苦、烧心、反酸、嗳气、灼热等为主,有的可出现恶心、呕吐、胸部疼痛等。我国居民发病率约为4%左右[1],少数患者可出现食管外症状,如哮喘、咽喉炎等[2]。近年来本病有上升趋势,多数患者病情反复发作,迁延难愈,更为严重的是,长期反流未得到及时治疗和控制,则有可能会导致食管狭窄甚至是食管癌等[3],并由食管癌引发多种难以控制的并发症,部分病人伴有睡眠障碍及焦虑等,严重影响日常生活和工作。目前西医大多采用质子泵抑制剂和H2受体拮抗剂[4],以及黏膜保护剂等药物治疗。虽然可在一定程度上使该病的一些症状得到控制,但患者的不良反应却十分常见,而且存在治疗时间较长,停药后容易复发等弊端,亦有部分病人对上述治疗缺乏敏感性。
    • 叶晓丹; 王小忠; 许选; 郭燕环; 黄劲栋
    • 摘要: 目的:探讨内窥镜直视下球囊扩张治疗对食管癌放射治疗后食管狭窄患者临床疗效及生活质量(QOL)评分的影响。方法:选取医院确诊并治疗的88例食管狭窄患者,采用随机数表法将其分为对照组和观察组,每组44例,所有患者均为食管癌放射治疗而导致的食管狭窄。分析所有患者的诊疗资料,依据不同治疗方式进行评估,对照组应用探条扩张,观察组应用球囊扩张。观察比较两组食管再狭窄发生率及间隔时间;两组的疗效指标、吞咽功能评级分布情况;两组治疗前后QOL评分水平差异及变化情况,以及并发症。结果:观察组食管再狭窄发生率为34.1%,对照组为56.8%,两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x^(2)=6.152,P<0.05);观察组食管再狭窄发生间隔时间为(3.5±0.8)月,对照组为(1.9±0.7)月,两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t=18.374,P<0.05);观察组治疗后吞咽功能评级中0级比率较对照组更高,两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x^(2)=6.294,P<0.05);观察组治疗后躯体功能、情绪功能、社会功能以及呕吐恶心相关QOL评分水平较对照组更高,两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t=18.462,t=19.037,t=18.759,t=19.338;P<0.05);观察组并发症发生率较对照组更低,两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x^(2)=6.874,P<0.05)。结论:给予食管狭窄患者使用内窥镜辅助下球囊扩张,可显著改善患者的吞咽功能,并发症低,可提高生活质量,降低食管再狭窄发生率及延长再狭窄发生间隔时间。
    • 李晨; 雷文欣; 刘耀强; 琚丽丽
    • 摘要: 食管狭窄是内镜黏膜下剥离术(Endoscopic submucosal dissection,ESD)术后常见的并发症。我院收治1例食管环周ESD术后4年在不同医疗机构反复7次行胃镜下球囊扩张术后再次发生狭窄的患者,我院给予行镜下放射状切开黏膜联合球囊扩张、口服激素治疗,术后随访1年无咽下困难复发,现报道如下。1病例资料,患者男性,57岁,主因食管ESD术后间断咽下困难4年,加重1月,于2021年2月就诊于我院。
    • 杨彩玲; 覃秀梅; 陈丹
    • 摘要: 目的:探讨纤支镜引导插胃管在食管病变患者中的应用。方法:选取2020年1—12月我院收治的168例食管病变患者,随机分成常规组与研究组,各84例,常规组行常规胃管置入法,研究组在纤支镜引导下插胃管,观察两组插管时间、一次性置管成功率、不良反应发生情况,并监测心率、血压、氧饱和度的变化。结果:常规组一次置管成功率为89.29%,低于研究组的100.00%,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纤支镜引导下插胃管可缩短插胃管时间,提升一次性置管成功率,降低恶心呕吐发生率,对患者刺激性较小,值得临床推广。
    • 摘要: 1.上消化道钡餐X线检查。注意有无胃-食管反流、食管裂孔疝或食管狭窄,并了解胃和十二指肠情况。2.内镜及活组织检查。这是诊断反流性食管炎的金标准。内镜可以确诊反流性食管炎,评估其严重程度并进行分级。同时可排除食管癌、胃癌等上消化道器质性疾病。3.核素胃食管反流检查。用同位素标记液体观察平卧位及腹部加压时,观察有无过多的胃食管反流。
    • 侯超; 李翔; 黄兴广; 李文波; 董倩倩
    • 摘要: 内镜黏膜下剥离术(ESD)具有创伤小、并发症少等优点,已成为早期食管癌的首选治疗方法。食管狭窄是ESD术后最常见的并发症之一,严重影响患者的生活质量。目前,国际上尚无公认的防治ESD术后食管狭窄的方法。本文就有关ESD术后食管狭窄的危险因素及其防治方法的相关研究进展作一综述,旨在为防治EDS术后食管狭窄提供参考。
    • 郭燕环; 叶晓丹; 罗东霞; 许选
    • 摘要: 目的探讨食管狭窄患者内镜下球囊扩张治疗中人性化护理的应用。方法选取2019年11月—2020年11月医院收治的食管狭窄并行内镜下球囊扩张术患者112例,随机设为研究组(n=56)与对照组(n=56)进行对照试验。对照组应用常规护理,研究组应用人性化护理。观察分析两组患者的口腔黏液血、颈部气肿、食管破裂穿孔等不良反应以及患者的吞咽功能和生活质量。结果研究组口腔黏液血、颈部气肿、食管破裂穿孔等不良反应发生率5.4%,明显低于对照组的25.0%,差异有统计学意义(χ^(2)=8.391,P<0.05);研究组患者的吞咽功能明显优于对照组患者,差异有统计学意义(Z=8.636,P<0.05);研究组患者护理后生活质量明显高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食管狭窄患者球囊扩张治疗中应用人性化护理效果较好,患者治疗后不良反应发生几率降低,且能提高患者的吞咽功能及患者的生活质量,可推广使用。
    • 王海霞; 陶伟; 司岑
    • 摘要: 目的探讨内镜下不同方式治疗难治性腐蚀性食管狭窄的临床疗效。方法回顾性分析3例分别行内镜探条扩张术、支架植入术及内镜下推进式放射状切开术(EPRD)治疗难治性腐蚀性食管狭窄患者的临床资料。结果经反复内镜治疗后,3例患者均获得良好的治疗效果,术中及术后均未出现大出血和穿孔等严重并发症,并且随着治疗次数增多,狭窄缓解时间越长,吞咽困难改善也越明显。3种治疗方式中,支架植入术对吞咽困难的改善效果最明显。结论内镜探条扩张术、支架植入术及EPRD治疗难治性食管狭窄均是安全可行且有效的方法。
  • 查看更多

客服邮箱:kefu@zhangqiaokeyan.com

京公网安备:11010802029741号 ICP备案号:京ICP备15016152号-6 六维联合信息科技 (北京) 有限公司©版权所有
  • 客服微信

  • 服务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