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现在的位置: 首页> 研究主题> 飞机增雨

飞机增雨

飞机增雨的相关文献在1995年到2022年内共计106篇,主要集中在大气科学(气象学)、农业基础科学、植物保护 等领域,其中期刊论文75篇、会议论文26篇、专利文献95083篇;相关期刊41种,包括高原山地气象研究、广东气象、干旱气象等; 相关会议16种,包括第32届中国气象学会年会、2013南方抗高温干旱人工影响天气服务技术总结交流会、第六届苏皖两省大气探测、环境遥感与电子技术学术交流研讨会等;飞机增雨的相关文献由256位作者贡献,包括游积平、王维佳、余兴等。

飞机增雨—发文量

期刊论文>

论文:75 占比:0.08%

会议论文>

论文:26 占比:0.03%

专利文献>

论文:95083 占比:99.89%

总计:95184篇

飞机增雨—发文趋势图

飞机增雨

-研究学者

  • 游积平
  • 王维佳
  • 余兴
  • 庞朝云
  • 许弋
  • 刘建西
  • 孙玲
  • 张腾飞
  • 林俊君
  • 汪晓梅
  • 期刊论文
  • 会议论文
  • 专利文献

搜索

排序:

年份

    • 张向军
    • 摘要: 文章利用常规观测资料、NCEP再分析资料、自动气象站观测资料和锡林浩特多普勒天气雷达产品等分析了2020年6月21—22日锡林郭勒盟一次明显降雨天气过程,以及飞机人工增雨作业效果。结果表明:(1)在天气形势和作业条件适宜的情况下,对系统云系播撒催化剂,促使大量的人工冰核迅速形成冰晶,使云中过冷水转化为降水。(2)飞机人工增雨作业后,作业区及下风方向的降水回波强度稳定或加强,回波面积明显扩大。(3)自动气象站雨量观测资料分析得出,飞机人工增雨作业使得飞机作业区及下风方向区域的降水范围及降水量均增大,增雨效果能维持3~6 h。(4)在有利的天气背景下,K指数为22~28°C,SI指数为0~2°C,比湿为8~12 k·kg^(-1),云顶温度在-15~-50°C,飞机人工增雨作业时间段内,云体较厚,含有丰富的过冷水,这种低能量高湿度且有较厚云体,具备了好的增雨潜势,适于开展飞机人工增雨催化作业。
    • 李枚曼; 喻乙耽; 许弋; 罗雄; 田红玲
    • 摘要: 该文利用机载激光云降水粒子探测数据、FY-2G静止卫星资料及其反演的云参量、上机宏观记录资料和当日08时探空资料,详细分析了2020年5月28日在贵州省西北部开展的一次飞机人工增雨作业过程中和作业后的云的宏微观物理参数。结果表明:(1)作业前拟作业区域有云系覆盖,云体亮度在-5~-14°C之间,云顶高度为3~4 km,云顶温度在0~-10°C之间。作业后3 h内云体亮温值明显下降,云顶温度降低至-30°C左右,云顶高度明显抬高,作业区5 km的范围有所扩大,表明作业后云体发展;(2)云降水粒子测量过程中发现,云粒子主要出现在5~6.3 km之间,降水粒子则主要存在于4~4.5 km之间,相同时刻所测量到的降水粒子比云粒子数浓度少1个量级。不同温度层级的粒子形态也不一致,0~-4.7°C主要是柱状冰雪晶,-6.5~-7.2°C主要是宽枝状、针状聚合体冰雪晶。
    • 陈昌; 何松蔚; 钟建洪; 游积平; 李铸杰; 赵博; 林俊君
    • 摘要: 基于中国天通卫星通信技术,建立增雨飞机空地传输的通讯链路,结合电子计算机、机载DMT探测设备、增雨飞机上的催化作业焰条控制器以及地面雷达信息,研发了飞机增雨远程催化作业平台。该平台实现增雨飞机的云探测数据、航迹等数据实时下传到广东省人工影响天气中心,业务值班人员根据作业对象云的微物理特征结合地面雷达实时探测信息,远程指挥增雨飞机开展安全、科学的催化作业。
    • 王焕哲
    • 摘要: 人工影响天气是防灾减灾、社会重大活动保障的关键技术手段,在中国北方地区春秋农作物生长期期间,人工增雨技术应用的最为普遍.近年来,人工增雨作业中的飞机增雨技术不断完善,增雨效果的社会认可度得以提升,基于该项工作实际操作的特殊性要求,安全生产逐渐成为决定其能否进一步发展与应用的重要因素.本文结合实际工作,对飞机增雨作业进行现状分析与风险研判,提出合理化建议,旨在最大限度地规避作业风险,为社会提供及时、高效的服务,同时促进人工影响天气事业的发展.
    • 喻乙耽; 许弋; 李枚曼; 唐辟如
    • 摘要: 该文根据探空资料、宏观记录、FY2卫星反演资料、雷达资料等,利用多参量动态对比方法,经作业合理性分析、作业催化剂扩散分析、作业影响区的计算、作业对比区的选择4个步骤对2018年5月3日飞机人工增雨个例进行效果检验分析,得出:影响区雷达回波K值、地面小时雨量K值在作业后3h变化趋势均为先增后减,作业后有一定的效果,表明该效果检验方法适用于贵州飞机增雨效果检验.
    • 喻乙耽; 许弋; 李枚曼; 唐辟如
    • 摘要: 该文根据探空资料、宏观记录、FY2卫星反演资料、雷达资料等,利用多参量动态对比方法,经作业合理性分析、作业催化剂扩散分析、作业影响区的计算、作业对比区的选择4个步骤对2018年5月3日飞机人工增雨个例进行效果检验分析,得出:影响区雷达回波K值、地面小时雨量K值在作业后3 h变化趋势均为先增后减,作业后有一定的效果,表明该效果检验方法适用于贵州飞机增雨效果检验。
    • 张向军
    • 摘要: 人工影响天气是防灾减灾、社会重大活动保障的关键技术手段.由于气象干旱是影响锡林郭勒盟牧业生产不利因素,而人工影响天气作业可以在一定程度上缓解它对牧业生产造成的消极作用.目前,飞机增雨作业是锡林郭勒盟人工影响天气的主要手段,随着飞机增雨作业技术不断完善,增雨效果的认可度不断提升,安全生产逐渐成为决定其能否进一步发展与应用的重要因素.如何在保证安全飞行的情况下进行科学作业,本文结合工作实际,从飞机增雨作业风险分析,提出合理化建议,最大程度地规避作业风险,科学高效的服务社会,为牧业生产做出积极贡献.
    • 汪晓梅; 李茂仑
    • 摘要: 利用土壤湿度仪、地基微波辐射计、机载云粒子谱仪CDP(2~50um)、机载云粒子谱仪CIP(25~1550um)、机载降水粒子成像仪CDP(100~6200um)、AIMMS20机载综合气象仪等设备,对2021年5月31日全省10cm土壤相对湿度进行监测,发现吉林省中西部地区土壤缺墒严重;2021年6月1日上午吉林省人工影响天气办公室对长春-辽源-长春沿线土壤缺墒严重的部分乡镇实施农业抗旱飞机增雨作业,经飞机机载探测数据、地基微波辐射计观测数据和作业后48h内自动站监测数据统计分析,作业效果明显,飞机作业航线影响区部分乡镇雨量达到中雨级别,对缓解春播后期农作物补水保苗发挥了关键作用.
    • 哈青辰
    • 摘要: 随着全球气候变暖和生态环境的恶化,极端天气出现的次数越来越多,通过人工影响天气能够实现防灾减灾的目的,推动农业的健康发展.在我国的北方地区,春季和秋季是农作物生长的关键时期,该时期很容易受到干旱等自然灾害的影响,通过人工增雨技术能够缓解干旱.近些年,随着经济的发展和科技水平的提升,人工增雨作业中的飞机增雨作业技术不断完善,在实现缓解干旱方面发挥着重要的作用.通过飞机增雨作业具有一定的特殊性,对实际操作的要求较高,在飞机赠与作业的过程中要保证安全生产.我们通过阐述飞机增雨作业技术来阐明该种技术存在的风险,并且提出规避风险的措施,更好地促进人工影响天气事业的发展.
    • 岳治国; 余兴; 刘贵华; 王瑾; 戴进; 李金辉
    • 摘要: 最近60多年,全球范围内广泛开展了人工增雨作业,但人工增雨效果检验一直是个难题.传统上,利用雨量计和目标/对比区统计数据评估人工增雨效果,结果大多不确定.对一次人工增雨作业而言,从科学上给出令人信服的效果检验更是没有好的解决方案.2017年3月19日,陕西省实施业务飞机冷云增雨作业播撒含有750 g碘化银(AgI)的催化剂,播撒线长125 km.作业后卫星、雷达观测到一条与播云线对应的清晰的云迹线,地面雨滴谱仪观测到相应的雨强、雨滴数浓度、雨滴直径增大,表明播云使云体产生了增雨响应.针对这次增雨过程,从连片雷达回波中分离增雨作用造成的回波增强带(增雨影响回波)和确定了自然降水回波强度,建立增雨影响回波强度(Z)与地面雨强(I)的拟合关系(Z-I关系),定量研究人工增雨的时、空演变.结果表明:(1)增雨影响时间约4 h,增雨影响回波区域(增雨影响区)面积为5448 km2.该区累计降雨总量和增雨总量分别为1.518×106 m3和8.04×105 m3,增雨影响区内增雨率达53%.(2)总降雨量、增雨量、自然降雨量随时间先增后减,总降雨量与增雨量的峰值同步,两者峰值都早于自然降雨峰值;催化后146 min(04时47分,世界时,下同),每6 min增雨量达到最大,为4.9×104 m3;催化后174 min(05时15分),增雨雷达回波面积达到最大(1711 km2),面积峰值滞后增雨量峰值出现.(3)增雨影响区位于播撒线下游,呈条带状;区域内总降雨量空间分布为中间大边缘小,与增雨量空间分布一致.(4)此次增雨作业改变了降雨时、空分布,促进降雨形成,增加了地面降雨量.
  • 查看更多

客服邮箱:kefu@zhangqiaokeyan.com

京公网安备:11010802029741号 ICP备案号:京ICP备15016152号-6 六维联合信息科技 (北京) 有限公司©版权所有
  • 客服微信

  • 服务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