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现在的位置: 首页> 研究主题> 颈源性眩晕

颈源性眩晕

颈源性眩晕的相关文献在1995年到2022年内共计299篇,主要集中在中国医学、外科学、临床医学 等领域,其中期刊论文260篇、会议论文35篇、专利文献535591篇;相关期刊143种,包括光明中医、吉林中医药、内蒙古中医药等; 相关会议31种,包括《中医杂志》特邀心血管专家学术座谈会暨中医治疗冠心病心绞痛疾病临床经验会议、中华中医药学会针刀医学分会2016年学术年会、中华中医药学会第十七次中医推拿学术年会等;颈源性眩晕的相关文献由626位作者贡献,包括罗杰、庄靖卿、赵海玲等。

颈源性眩晕—发文量

期刊论文>

论文:260 占比:0.05%

会议论文>

论文:35 占比:0.01%

专利文献>

论文:535591 占比:99.94%

总计:535886篇

颈源性眩晕—发文趋势图

颈源性眩晕

-研究学者

  • 罗杰
  • 庄靖卿
  • 赵海玲
  • 陈关富
  • 刘安利
  • 周丽莎
  • 安军明
  • 李建强
  • 李洁
  • 李远峰
  • 期刊论文
  • 会议论文
  • 专利文献

搜索

排序:

年份

    • 孙鹏云
    • 摘要: 随着生活及工作方式的变化,如长时间伏案、低头或过度使用手机以及睡姿不当等因素,导致颈源性眩晕的发生率、复发率愈发增高,并向着低龄化趋势发展,目前针对该病的治疗方法多样,此文查阅并回顾近10年关于中医外治法治疗颈源性眩晕的文献,归纳出包括针灸、推拿、针刀、艾灸等多种方法的研究现状进行综述。
    • 李丽卿; 吴清明
    • 摘要: 颈源性眩晕多以头晕与颈项部疼痛并见,且伴有恶心、呕吐、耳鸣等,随着患病基数的增加,已经严重影响了人们的生活。吴教授认为颈源性眩晕多因骨错筋伤、风痰上扰,再加神明失用所致,在治疗上注重舒筋通络、祛风化痰,并从神论治以安神止眩。验方葛根天麻汤,组方精妙,疗效显著,并附验案一则,以资佐证。
    • 沈峥嵘; 宁元率; 王勇
    • 摘要: 目的观察拔伸推拿结合牵引和药物治疗椎动脉型颈椎病的临床疗效。方法以85例上海交通大学医学院附属瑞金医院推拿科2018年12月至2019年12月符合椎动脉型颈椎病诊断患者为观察对象,按随机数字表法分为观察组43例和对照组42例。观察组给予拔伸推拿及牵引和药物治疗,对照组仅给予牵引和药物治疗。共治疗8周,其中观察组脱落3例,对照组脱落2例。治疗前和治疗后观察两组颈源性眩晕症状与功能评分;治疗8周后观察两组临床疗效。结果观察组与对照组治疗前后颈源性眩晕症状与功能评分比较,差异有显著性(P<0.05);观察组与治疗组治疗前后临床疗效评定差异有显著性,且观察组临床疗效优于对照组(P<0.05);结论拔伸推拿结合牵引和药物治疗椎动脉型颈椎病疗效显著,可快速缓解患者颈源性眩晕临床症状,提高生活、工作、心理等功能,最终达到治愈椎动脉型颈椎病的目的。
    • 樊西玲
    • 摘要: 目的分析天麻钩藤汤联合针刺治疗颈源性眩晕(source of cervical vertigo,SCV)的有效性,以期为临床治疗颈源性眩晕提供有效治法。方法从颈源性眩晕病因病机分析天麻钩藤汤的配伍原则、现代药理,针刺原理、选穴原理以及临症经验,揭示天麻钩藤汤联合针刺治疗颈源性眩晕的本质。结果通过理论与经验分析天麻钩藤汤联合针刺治疗颈源性眩晕在症状缓解上取得良好的效果。结论天麻钩藤汤联合针刺治疗颈源性眩晕确有良好疗效,值得临床应用推广与研究探讨。
    • 黄诗; 雷智; 周双武; 李华峰; 梁文; 谭永振
    • 摘要: 目的分析不同中医疗法对颈源性眩晕的疗效。方法选取2019年3月至2021年7月广州医科大学附属第二医院收治的颈源性眩晕患者320例为研究对象,依据随机数字表法将其中160例归为对照组(开展小针刀治疗),余下160例归为观察组(开展棍针治疗)。对照组男89例、女71例,年龄(53.25±6.78)岁;观察组男92例、女68例,年龄(53.40±6.20)岁。比较两组治疗后眩晕改善有效率与治疗前后颈肩部及头部疼痛评分和上肢麻木评分情况。计数资料行χ^(2)检验,计量资料组间行独立样本t检验,组内行配对t检验。结果对照组的眩晕改善有效率为98.13%(157/160),高于观察组80.63%(129/160),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两组颈源性眩晕患者治疗后上肢麻木评分分别为(1.90±0.58)分、(1.94±0.52)分,均低于治疗前(5.40±1.35)分、(5.32±1.48)分,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均P<0.05)。结论颈源性眩晕患者采取棍针治疗对颈肩部疼痛和头痛症状有良好疗效,小针刀治疗对于眩晕症状有良好疗效,2种疗法均能改善上肢麻木症状,临床可结合患者实际情况合理选择相应的治疗方式。
    • 宿录贞
    • 摘要: 目的 分析治疗颈源性眩晕应用手法复位配合推拿的临床疗效。方法 随机选取2020年1月—2021年7月于该院就医的颈源性眩晕患者74例。依照计算机表法均分为研究组与对照组,各37例,对照组应用常规西药进行治疗,研究组在对照组基础上应用手法复位配合推拿治疗,对比两组治疗后有效率、治疗前后生活质量、颈部基底动脉收缩峰值。结果 研究组临床治疗有效率(97.30%)明显高于对照组(75.68%),差异有统计学意义(χ^(2)=5.666,P=0.017)。治疗前,两组日常生活质量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后,研究组生活质量评分显著高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后,研究组颈部动脉收缩峰值改善效果显著高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临床应用手法复位配合推拿治疗颈源性眩晕,临床疗效优于西药治疗,同时能显著改善患者生活质量,促进患者康复速度,保障患者身心健康,值得临床应用与推广。
    • 罗卫; 黄志锐; 孙巨; 李陶韬; 黄臻
    • 摘要: 目的:探究Maitland手法结合悬吊训练对颈源性眩晕(SCV)的疗效观察。方法:选取本院收治的SCV患者60例,随机分为治疗组(30例)和对照组(30例)。对照组采用Maitland手法治疗,治疗组在对照组之上结合悬吊训练治疗,持续2周,并于治疗前后观察两组ESCV评分、NDI评分、静态平衡的变化情况,比较两组眩晕症状缓解时间、疗效评价,并随访1个月以观察两组复发情况。结果:治疗后,两组患者的ESCV评分、静态平衡能力均明显提高,NDI评分显著降低(P<0.05),且提高和降低程度治疗组均优于对照组(P<0.05);治疗组眩晕症状缓解时间、随访复发率明显低于对照组(P<0.05),整体疗效和愈显率显著优于对照组(P<0.05)。结论:Maitland手法结合悬吊训练对SCV患者的临床疗效显著,可快速缓解眩晕,提高颈部功能与平衡能力,降低复发率,远近期疗效确切,优于单纯的Maitland手法治疗。
    • 郭辉; 张志军; 杨立强
    • 摘要: 目的探讨基于倾向性评分匹配针刺风池穴联合超声引导下星状神经节阻滞(SGB)治疗颈源性眩晕的效果。方法回顾性分析中国中医科学院望京医院2020年1月至12月确诊并接受治疗的150例颈源性眩晕患者的临床资料,其中80例实施超声引导下SGB治疗,纳入对照组,70例实施针刺风池穴联合超声引导下SGB治疗,纳入观察组,经倾向性评分匹配后,最终纳入对照组及观察组各30例。治疗4周后,比较两组临床疗效、临床症状积分、基底动脉血流速度及椎动脉血流速度,观察两组安全性。结果匹配后,观察组临床疗效优于对照组(P0.05);两组治疗4周临床症状积分较治疗前降低,且观察组低于对照组(P0.05);两组治疗4周基底动脉血流速度、椎动脉血流速度较治疗前增快,且观察组快于对照组(P<0.05)。两组治疗期间均无风险事件及不良反应发生。结论针刺风池穴联合超声引导下SGB治疗颈源性眩晕较单独实施超声引导下SGB疗效好,安全性佳。
    • 岳建兴; 翁沁怡; 杜磊; 王飞; 孙乃兵; 刘雪洁
    • 摘要: 目的观察关刺扳机点配合颈椎后伸侧屈微调法治疗颈源性眩晕的疗效。方法选择60例患者,随机分为治疗组(关刺扳机点配合颈椎后伸侧屈微调)32例和对照组(常规针刺)28例。分别在治疗前和治疗2个疗程后采用颈源性眩晕诊断疗效标准和症状与功能评估量表进行评定。结果两组治疗2个疗程后,治疗组总有效率为93.75%,明显高于对照组的82.14%(P<0.01),治疗组对于改良《颈性眩晕症状与功能评估量表》(ES-CV)评分的改善优于对照组(P<0.05或P<0.01)。结论关刺扳机点配合颈椎后伸侧屈微调法治疗颈源性眩晕疗效显著,优于常规针刺治疗。
    • 吴志强; 郁金岗; 王继芳; 徐荣; 闫雪峰
    • 摘要: 目的观察白芍止晕丸对颈源性眩晕(痰湿中阻证)的治疗效果。方法将68例颈源性眩晕(痰湿中阻证)患者随机分为观察组与对照组各34例。观察组予以白芍止晕丸,对照组予以盐酸氟桂利嗪胶囊,2个疗程后分别对治疗前后眩晕症状与功能总评分及各项评分、中医证候评分、椎-基底动脉血流速进行比较,并在2个疗程结束后第1、3、6个月时进行随访,统计复发人数。结果治疗后治疗组总有效率为88.24%,对照组为79.41%,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后两组眩晕症状与功能总分及各项评分较前增加(P0.05);随访第6个月两组复发人数显著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白芍止晕丸与盐酸氟桂利嗪胶囊对于治疗颈源性眩晕(痰湿中阻证)的临床疗效无差异,但可显著改善眩晕症状与功能及中医证候,改善椎基底动脉血运情况,远期疗效来看可减少复发人数,白芍止晕丸治疗颈源性眩晕(痰湿中阻证)具有临床意义。
  • 查看更多

客服邮箱:kefu@zhangqiaokeyan.com

京公网安备:11010802029741号 ICP备案号:京ICP备15016152号-6 六维联合信息科技 (北京) 有限公司©版权所有
  • 客服微信

  • 服务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