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中文会议>医药卫生>中华中医药学会第十七次中医推拿学术年会
中华中医药学会第十七次中医推拿学术年会

中华中医药学会第十七次中医推拿学术年会

  • 召开年:2016
  • 召开地:北京
  • 出版时间: 2016-10

主办单位:中华中医药学会;北京中医药学会

会议文集:中华中医药学会第十七次中医推拿学术年会论文集

会议论文

热门论文

全部论文

全选(0
  • 摘要:目的:分析慢性腰痛住院患者表面肌电图临床特征及影响因素,为进一步获得详细的流行病学资料,指导推拿及骨科临床治疗.rn 方法:回顾性分析401例以慢性腰痛为主诉的患者表面肌电图信息.rn 结果:401例慢性腰痛患者接受了表面肌电图检查,年龄16~85岁,平均(51.78±13.69)岁.发病年龄呈一定规律性,主要集中在51~60岁阶段,该年龄段达到发病高峰.401例患者中男性160例(39.90%),女性241例(60.10%),男女性别比为0.66:1.双侧发病162例(40.40%),单侧发病239例(59.60%),在腰痛患者中所占比例最多,其中右侧发病120例(29.93%),左侧发病119例(29.68%).单侧发病慢性腰痛患者疼痛侧臀中肌与臀大肌的肌电平均振幅值均低于非疼痛侧,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或P<0.01).而慢性腰痛患者腰背后伸、下肢后伸、足部背屈过程中,非疼痛侧和疼痛侧竖脊肌腰段、多裂肌、股二头肌、胫骨前肌与腓骨肌的肌电平均振幅值无显著差异(P>0.05).rn 结论:51~60岁是慢性腰痛的高发年龄,此后随着年龄增加,腰痛发病有趋缓现象;慢性腰痛患者存在特有的表面肌电图特征,可以为疾病的诊断、评估及康复治疗提供有效临床依据.
  • 摘要:目的:观察经筋正骨推拿治疗神经根型颈椎病的临床疗效及安全性.rn 方法:选择杭州市中医院门诊神经根型颈椎病患者80例,随机分为治疗组和对照组.对照组行McKenzie疗法,治疗组采用经筋正骨手法治疗,每周治疗3次,共治疗3周.治疗后对两组患者治疗优良率、临床症状和体征评分进行测定.rn 结果:治疗后两组优良率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前后两组患者临床症状和体征评分差值中,颈项痛、头痛、颈项压痛及颈椎活动受限方面,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组有一定优势,余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rn 结论:经筋正骨推拿治疗本病临床有效,与临床疗效确切的McKenzie疗法相比,还能更好的改善颈项痛等临床症状,临床可联合开展使用.
  • 摘要:目的:研究杠杆定位手法对腰椎间盘突出症操作时的生物力学参数,为手法操作规范化提供实验依据.rn 方法:应用三维运动解析系统和录像解析测试系统同步采集术者的手法操作数据,用Kmplayer播放器播放所摄制的视频,应用该软件的高级捕获功能取得序列图片529张,后用picpick图像编辑器软件来测量角度,使用Photoshop软件分别对72张图片测量位移,并计算角速度.rn 结果:操作者右肘鹰嘴顶端和志愿者膝关节标记点连线与水平线的最大角度为60.46±1.89;志愿者髋、膝关节标记点连线与水平线的最大角度为76.33±0.82;操作者左肘关节标记点最大位移数据为7.38±0.68;与志愿者左膝关节标记点最大位移数据6.67±0.37;手法开始到扳机点时角速度为15.28±3.18;从扳机点到最大角度的角速度31.82±8.83.rn 结论:运用视频图像分析方法,获得了杠杆定位手法操作的最大角度、最大位移与角速度,提供了手法操作的量化范围,为手法操作的规范性提供了生物力学参数.
  • 摘要:目的:探寻在悬吊方式下行颈椎关节微动技术治疗神经根型颈椎病的临床疗效.rn 方法:将90例患者随机分为悬吊微动组和手法牵引组,每组45例.悬吊微动组采用在悬吊方式下行颈椎关节微动技术治疗,每周治疗5次,10次一疗程.手法牵引组采用仰卧下手法牵引治疗,每周治疗5次,10次一疗程.30天后观察VAS评分、颈椎病疗效评分比较.rn 结果:悬吊微动组总有效率为93.33%,手法牵引组总有效率为82.22%,悬吊微动组明显优于手法牵引组(P<0.05).rn 结论:人体在仰卧位下处于放松状态,颈背部紧张的肌肉得以松弛,颈椎在悬吊方式下,使颈椎悬空,颈椎处于更加放松的状态,并有足够的空间利于手法的操作,颈椎处于悬空状态下,操作者去除患者头颅重力影响,手法可以更加省力、灵活、轻巧.
  • 摘要:颈源性头痛主要位于枕部和枕下部,可为单侧或双侧,并向前额、眼部或顶部放射.近年来越来越多的学者关注颈部疾病引起的头痛,本文对颈源性头痛的病因病机、鉴别诊断及其推拿治疗的相关资料进行整理、分析,颈源性头痛的发生跟患者的生活习惯、工作环境及不良姿势息息相关,长期可导致颈部肌肉紧张,供血不足,肌肉痉挛,代谢物堆积,引起韧带、筋膜的炎症及损害,两侧肌张力不等或疼痛强迫体位,最终导致骨关节错位。所以推拿治疗应明其机理,针对性的治疗,并介绍了几种典型方法,包括颈肩肌肉松解法,颈肩部松解加复位法,单纯正骨手法,阳性反应点按揉法等。
  • 摘要:目的:总结坐位腰椎旋转手法的临床应用概况以及机理研究.方法:通过对近20年来有关该手法的临床应用及机理分析的资料进行整理。结果:发现该手法在治疗腰椎间盘突出症(LDH)、退行性腰椎滑脱症(DLS)、腰椎小关节紊乱方面疗效显著.而该手法的生物力学研究发现手法对椎间盘、小关节、神经根的位置产生影响.结论:坐位腰椎旋转手法疗效确切,值得临床推广.
  • 摘要:小儿厌食症是发生在小儿时期的一种常见病和多发病,近年来小儿厌食症的发病率呈上升趋势,且受到了家长和医学界的重视.捏脊疗法治疗小儿厌食症疗效较显著,具有痛苦小、依从性好的独特优势,本文在中医对本病病因病机及捏脊手法认识基础上,拟对捏脊疗法治疗小儿厌食的研究做一综述.捏脊是推拿的常见手法之一,临床上在采用捏脊疗法治疗小儿厌食症的同时,常配合中药疗法和敷贴、刺四缝等其他疗法,本文在中医对本病病因病机及捏脊操作手法认识基础上,拟对捏脊疗法、捏脊配合中药、捏脊配合其他疗法治疗小儿厌食的研究做一简要介绍。捏脊疗法治疗小儿厌食症旨在通过捏拿督脉及旁侧的膀胱经以调节阴阳平衡,振奋全身阳气,促进全身气血的运行,改善脏腑功能,增强胃肠蠕动,清除积滞,促进消化吸收,提高人体抗病能力。小儿捏脊疗法因其具有简便易行,疗效奇特,无副作用,无痛苦等特点,易于被患儿和家长接受。
  • 摘要:目的:观察磁振热配合付氏推拿手法综合治疗慢性膝关节疼痛的临床效果.方法:采用温热磁场振动治疗仪治疗,患者取仰卧位,根据病情使用自动频率振动,热量为2-3档,磁场强度为24MT-48MT之间,时间为20min.结合付氏推拿手法松解膝关节及髌骨周围软组织,痛点局部刺激,局部刮法、穴位弹拨、关节活动度被动训练.每日或隔日1次,10次为一疗程.结果:158例慢性膝关节疼痛患者经5~15次治疗,临床总有效率为96.3%.结论:磁振热配合付氏推拿手法综合治疗慢性膝关节疼痛有较为显著的治疗效果.
  • 摘要:目的:运用补肾通络手法治疗慢性腰肌劳损,观察该手法对患者生活质量的影响,并与常规推拿手法进行对照,评价该手法对慢性腰肌劳损患者生活质量的改善是否具有优越性.rn 方法:选取符合慢性腰肌劳损诊断和纳入标准的患者60例,采用随机分组.治疗组采用补肾通络手法,对照组采用常规推拿手法,均治疗2个疗程.利用36条简明健康问卷和视觉模拟疼痛评分表采集数据,根据统计学分析,评价治疗对CLMS患者生活质量的影响.rn 结果:1.VAS疼痛评分方面:两组患者经治疗后与治疗前比较,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而治疗后组间差异亦有统计学意义(P<0.05).2.SF-36量表方面:两组患者经治疗后与治疗前各维度评分比较,对照组在躯体疼痛、一般健康状况等方面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组在生理职能、躯体疼痛、精力、情感职能等方面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后组间各维度评分比较,两组在躯体疼痛、精力、情感职能等3个方面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rn 结论:补肾通络手法是一种能为慢性腰肌劳损患者改善生活质量的推拿手法,且同常规推拿法相比在改善患者生活质量和疼痛程度上具有优越性.
  • 摘要:目的:观察迎随压放点穴治疗带状疱疹的临床疗效.rn 方法:45例腰腹部带状疱疹患者随机分为两组:治疗组30例,迎随压放点穴法治疗;对照组15例,消炎痛片(一次25mg,一天三次)、肌注腺苷钴胺注射液(一次0.5mg*3支,一天一次)治疗,10天一疗程.rn 结果与结论:治疗组与对照组对比,P<0.05,差异性具有统计学意义,治疗组疗效优于对照组.从点穴手法上来讲,有两方面补泻手法:l、迎随补泻法:“迎”是指朝着经脉中气血来的方向使压劲,“迎其经气来,夺其邪气实”为之泻。“随”是指顺着经脉中气血去的方向使压劲,“随其经气去,济其正气虚”为之补。2、压放补泻法:由慢放后快压,而纳正气,故为补,相当于针刺的从营置气(慢退针,快进针);由慢压后快放,以泄邪气,故为泻,相当于针刺的从卫取气。通过运用上述手法,疏通经络、祛湿、清热、活血化瘀,从而起到邪去正自安的治疗目的。
  • 摘要:目的:本研究旨在通过临床随机对照试验,观察一指禅推摩法配合口服西药治疗慢性胃炎的安全性和有效性,为临床提供一种有效的治疗方案.方法:将80例符合纳入标准的慢性胃炎患者随机分为治疗组和对照组,其中治疗组40例,对照组40例.治疗组采用一指禅推摩法配合口服西药,对照组只口服西药,10天为1个疗程,治疗3个疗程.三个疗程后,采用胃肠疾病中医症状评分表进行评估.结果:3个疗程后,治疗组治愈率90%,对照组治愈率为75%,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1).结论:一指禅推摩法配合西药组效佳,一指禅推摩法治疗慢性胃炎值得临床推广.
  • 摘要:目的:评价时相性辨证分期推拿疗法治疗气滞血瘀型神经根型颈椎病的临床疗效.rn 方法:将80例来自天津中医药大学第一附属医院推拿科门诊的气滞血瘀型神经根型颈椎病(CSR)患者随机分为治疗组和对照组各40例.治疗组采用时相性辨证分期推拿疗法,对照组采用传统推拿法.以25天为观察周期,分别于治疗前、治疗第7天、第15天以及治疗第25天对患者进行颈部功能障碍指数(NDI)、疼痛视觉模拟标尺评估(VAS)观察,并采集入组、出组患者的神经根周围脂肪CT值进行比较.rn 结果:试验组总有效率为100%,愈显率为97.44%;对照组总有效率为97.30%,愈显率为72.97%,试验组优于对照组(P<0.01).两组患者治疗后VAS、NDI评分,神经根周围脂肪CT值均较治疗前明显下降,且试验组优于对照组(P<0.05).rn 结论:与传统推拿疗法相比较,时相性辨证分期推拿疗法可有效改善气滞血瘀型CSR患者的临床症状,降低神经根水肿程度.
  • 摘要:背法是中医推拿传统的治疗手法,腰部扭伤产生腰腿疼痛的患者在运用常规推拿手法放松肌肉,缓解痉挛,疼痛得到一定缓解后,运用后伸背法,利用患者自身重力与医生腰臀部形成杠杆原理,牵拉患者腰部深层肌肉、韧带,使得椎间隙椎间孔逐渐增大,纠正腰椎小关节错位,从而达到恢复后伸功能,减轻腰腿疼痛的目的.此法操作简单对于腰肌扭伤产生腰部后伸受限的患者往往起到立竿见影的效果.
  • 摘要:目的:观察针刺配合推拿膝关节和常规针刺治疗腰椎管狭窄的疗效差异.方法:将36例腰椎管狭窄症患者随机分为针刺组和针刺配合推拿膝关节组,每组18例.针刺组取腰3~腰5夹脊穴、委中、承山、绝骨为主穴,随证加减配穴.针刺配合推拿组在针刺的基础上配合膝关节推拿.两组每周治疗3次,6次为1个疗程,共治疗3个疗程.观察两组临床症状JOA评分和疗效.结果:经过3个疗程后观察,针刺配合推拿组治疗后总有效率为100%,优于常规针刺组.结论:说明针刺配合膝关节推拿治疗腰椎管狭窄症患者疗效优于常规针刺组,值得临床推广.
  • 摘要:目的:研究干火与艾灸不同温热疗法对畏寒症患者皮下血流速度的影响.方法:以长期肢体畏寒的阳虚体质患者作为受试对象,每一位受试者的两侧下肢作为治疗部位,一侧下肢采用干火疗,在另一侧下肢作艾灸,以多普勒激光成像测量皮下血流速度.结果与结论:1)干火疗与艾灸对于治疗畏寒症都可以降低皮肤畏寒度,在一定时间里调节皮下血液循环,但是干火疗对加快血流速度的作用时间长.2)干火疗、艾灸干预均可以促进皮下血液循环,提示二者均可改善畏寒症受试者畏寒症状的原理之一.
  • 摘要:目的:观察手法配合膏摩治疗膝骨性关节炎的临床疗效及其对股直肌肌张力的影响.rn 方法:将80例膝骨性关节炎患者随机分为两组,治疗组采用推拿手法配合冬青膏膏摩,对照组采用单纯推拿手法,每周3次,10次为一疗程.分别在治疗前及治疗后采用骨关节炎指数(WOMAC)量表评定疗效、股直肌肌张力测试.rn 结果:治疗后两组的总体症状、疼痛、僵硬和日常活动功能积分较治疗前降低,股直肌肌张力较治疗前增加,差异均有显著性意义(P<0.01);治疗组的WOMAC各项积分低于对照组(P<0.05),治疗组的WOMAC总评分改善率明显高于对照组(P<0.01),两组股直肌肌张力改善率无明显差异(P>0.05).rn 结论:手法配合冬青膏膏摩和单纯手法治疗膝骨性关节炎疗效确切,均可改善股直肌肌张力,且手法配合冬青膏膏摩组临床疗效优于单纯手法治疗组.
  • 摘要:失眠通常是指入睡困难或维持睡眠障碍(易醒、早醒和再入睡困难),导致睡眠时间减少或质量下降而不能满足个体生理需要,明显影响日间社会功能或生活质量.通过临床对比分析,引阳入阴推拿法与药物对原发性失眠都有确切的疗效,但通过推拿能够通调任督二脉之气,使任督协调,机体阳气恢复正常的流注,从而达到引阳入阴,平衡阴阳的作用,其效果优于药物。
  • 摘要:目的:观察推拿结合复方麝香按摩凝胶治疗神经根型颈椎病的临床疗效.方法:将80例神经根型颈椎病患者随机分成实验组和对照组,每组各40例.实验组采用推拿结合复方麝香按摩凝胶治疗,对照组采用推拿结合青鹏软膏治疗.观察两组症状体征、压痛值、软组织张力改善情况.结果:两组临床疗效、症状体征积分、压痛值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软组织张力比较,差异有显著性意义(P<0.01);结论:推拿结合复方麝香按摩凝胶治疗神经根型颈椎病疗效较推拿结合青鹏软膏效果好,表明手推拿结合复方麝香按摩凝胶治疗神经根型颈椎病疗效肯定,值得推广.
  • 摘要:目的:通过观察应用针灸联合推拿疗法为主治疗偏头痛的临床疗效,并以单纯针灸和单纯推拿治疗偏头痛作为对照组,比较其三种方法的疗效差异,试图探究一个行之有效、经济安全的治疗偏头痛的最佳方法.rn 方法:90例普通型偏头痛患者,采用随机数字表法随机分成三组:针灸联合推拿治疗组、针灸治疗组、推拿治疗组,每组各30例,7天为1疗程,共治疗2个疗程.比较三种疗法的临床疗效.rn 结果:治疗后,针推组总有效率为90.00%,针灸组总有效率为56.67%,推拿组总有效率为53.33%,差异有显著性(p<0.05).三组患者治疗后中医症状积分与治疗前比较均有明显改善(p<0.05),针推组症状积分改善程度明显优于针灸组、推拿组(p<0.05).三组患者治疗后血浆CGRP含量与治疗前比较均有明显改善(p<0.01),针推组症状及体征改善程度明显优于针灸组、推拿组(p<0.01).rn 结论:针灸联合推拿治疗偏头痛疗效确切,且临床疗效优于单纯针灸或推拿,值得推广应用.
  • 摘要:目的:通过临床对比观察,比较膝关节痛患者使用针灸推拿配合物理疗法治疗与单纯使用物理疗法治疗的临床疗效.rn 方法:选择60例膝关节痛住院患者,随机平均分成治疗组和对照组,治疗组用针灸推拿配合物理疗法治疗,每日1次,2周为1疗程;对照组单纯使用物理疗法治疗,每日1次,2周1疗程.随诊时间3-6月,记录和比较治疗组及对照组治愈率、有效率及患者膝关节及下肢症状的改善情况、生活质量的改善情况积分等.rn 结果:治疗组在治愈率及有效率上要明显高于对照组,在病程上也明显短于对照组,可更快更好的提高患者生活质量.rn 结论:针灸推拿配合物理疗法治疗膝关节痛比单纯使用物理疗法治疗的治愈率、有效率高、治疗时间短等优势,且长期疗效确切,值得临床应用.
  • 摘要:本文回顾性分析了济南市按摩医院运用捏提法治疗小儿咳痰难以咳出的23例患者的病历资料,咳嗽是人体自然的保护机制,咳痰外出是良性的一个过程,有利于呼吸道的畅通,若患儿咳嗽伴有咳痰不出则需要积极治疗。咳嗽病位不离于肺,常涉及脾,基本病机为外邪犯肺或内伤于肺,肺失宣肃,肺气上逆而致咳嗽。清·陈修园《医学三字经·咳嗽》:“咳嗽不止于肺,而亦不离于肺也。”故推拿取穴治疗以平肝清肺以恢复肺的肃降功能;揉中府、风门、肺俞以宣通肺气、止咳化痰;运内八卦以理气宽胸、顺气化痰;局部取穴揉天突、分推肩胛骨以降气平喘;最后取大椎与肺俞区域施以提捏法(揪痧)至皮肤出痧。出痧的部位即是微循环障碍的部位,也是经脉气血淤滞的部位。在大椎与双肺俞之间的区域实施提捏法至出痧,达到宣畅肺气,温通肺络,软化凝痰,从而促使凝结的宿痰变软、变稀而易于消散和排除,以恢复肺的宣发肃降功能。
  • 摘要:目的:探讨治疗失眠的有效方法.rn 方法:将100例患者随机分为两组,治疗组50例,采用推拿治疗配合足浴疗法;对照组50例,给予常规药物治疗,药物选择劳拉西泮,剂量为每次4mg,于睡前半小时服用.rn 结果与结论:经过推拿手法结合足浴治疗,痊愈35例,好转12例,无效3例,总有效率94%.头面部的推拿手法能较好改善脑部的血液循环,加强脑部的代谢功能,促进脑部的供氧。另外,通过推拿的刺激反射作用,促进一些大脑神经递质的分泌,从而达到改善睡眠的目的。中药足浴组方中菟丝子、杜仲、生地黄补肾益精,柴胡、香附疏肝解郁,酸枣仁养血安神,夜交藤养心安神,远志宁心安神,甘草调和诸药。同时借助足浴的温热效应,促使中药通过皮肤吸收进入血液循环,达到补肾益精、疏肝解郁、安神的功效,起到治疗围绝经期失眠的作用。推拿结合足浴安全有效,易于被患者接受,是治疗失眠的一种理想方法。
  • 摘要:目的:脑瘫患儿由于肌力和肌张力的异常,病理反射的出现,原始反射的持续存在以及继发的挛缩畸形等因素,其步行常表现出特殊的病理性步态,严重时甚至导致步行功能障碍,帮助脑瘫儿童建立和改善步行能力是脑瘫儿童康复治疗中的主要目的之一.rn 方法:洪老针对脑瘫患儿下肢剪刀步态提出了有针对性的推拿方法“解剪法”,并将之应用于临床,取得了较好的疗效.在2008年对接受“解剪法”治疗的20例患儿进行了临床观察,治疗结果:显效10例,有效8例,无效2例,有效率达到90%.基于这一临床观察结果,我们又在2010年开始“解剪法”与“常规推拿手法”对比观察.通过检测患儿股角、肌张力、肌力以及GFM66项评测,进行疗效评定.统计学方法用SPSS15.0统计软件包进行t检验及x2检验.rn 结果:统计学分析,两组治疗后股角度数及粗大运动GMFM66项量表分值均比治疗前有增长,说明按摩手法对脑瘫患儿运动能力的提高有效果.治疗组在扩大股角度数方面结果尤为显著.rn 结论:本课题研究进一步证明推拿手法对于改善脑瘫患儿肌张力、肌力以及大运动方面具有一定疗效.“解剪法”在改善股角方面疗效明显.通过解剪法的应用患儿下肢功能改善.以大腿内收肌群张力下降,股角增大最为明显.因肌张力的下降,下肢运动阻力减小,患儿可自主支配运动并逐渐能够抑制双下肢的病理性联合反应而获得步行能力.
  • 摘要:脑卒中后肩手综合征又称反射性交感神经营养不良,目前多认为脑卒中后肩手综合征是患者早期运动模式欠科学致关节部位受损,血管运动障碍,上肢体液不能回流造成,其治疗效果对偏瘫患者整体康复致关重要。本研究主要采用电针治疗和现代康复疗法治疗肩手综合征,现代康复疗法包括正确体位摆放、运动康复手法和冷热水刺激等,其中正确摆放体位能有效预防,避免腕关节屈曲,防止肩关节受累,运动康复手法加强患肢锻炼,使血液循环变快,实现关节内粘连松解,减轻水肿症状,有效恢复关节功能,并可获得正确的本体感觉刺激,调整患侧肌肉张力平衡,是现代医学治疗的常用手段。冷热水刺激是先用冷水引起皮肤、皮下、肌肉、关节等组织温度下降,组织代谢率下降,氧耗下减少,利于控制急性炎症,减少水肿,再选用红花、白芷、桃仁、伸筋草、川芎等温经活血、化瘀通络的中药热水泡洗,加快血液循环,使毛孔和毛细血管快速打开,增加组织灌流,使药物对患处有更好渗透,利于激活兴奋神经,达到消肿止疼、恢复肢体运动功能的效果。
  • 摘要:综述名老中医手法治疗膝骨关节炎的理、法、术.名老中医手法治疗以痹立论,从筋论治、骨正筋柔,手法各具特色.或采用多种手法组合,按步骤操作;或采用流派特色手法治疗.施治部位以循经取穴、膝关节局部软组织为主.
  • 摘要:推拿发力的物理原则在于控制作用力的大小方向和作用点,以施受双方舒适感觉为度,运用技巧而达成.力应从足下生起,贯穿躯干,透过肩臂腕掌及手指,传送至患者身上相应部位,产生肌肉和关节的位移,祛除功能障碍方为上乘.
  • 摘要:小儿先天性肌性斜颈是指小儿一侧的胸锁乳突肌挛缩或发育不良而致头颈部向患侧倾斜,颜面部旋向健侧,患侧颈部活动受限,并常伴有患侧面颊部及眼裂较健侧变小的一种先天性肌性的颈部畸形疾病,包括包块型和发育不良型两种,介绍了该病的病因病机、诊断要点,阐述了推拿治疗、局部热敷、颈部功能锻炼、局部理疗等治疗方法和临床疗效,提出临床治愈标准不能以包块消失为依据,应以患儿头歪斜程度为标准。应加强对无包块型肌性斜颈患儿的筛查及治疗。早期介入治疗可以尽快改善患侧肌肉血管神经的发育情况,对患儿后期的复发率可以大大降低。
  • 摘要:本文初略回顾了中庸思想和推拿学的历史沿革,分析了中庸思想对推拿学的影响,探讨了中庸思想在推拿学手法上的体现,在温经散寒、活血化瘀止痛,疏通经络、平衡阴阳,补气调神等推拿机理上的体现,在正治与反治、治标与治本、扶正祛邪等推拿治疗上的体现。
  • 摘要:颈椎间盘突出症主要是由于纤维环、颈椎间盘髓核、软骨板,尤其是颈椎髓核发生退行性病变后,而出现急、慢性压迫性颈神经根病或脊髓病表现。以往推拿科医生治疗颈椎疾病喜欢用旋转类的扳法,但是在颈椎间盘突出症急性期需要慎用,因旋转性手法可使椎间盘内压升高,有加重突出的可能。倒悬推拿疗法是倒悬牵引与推拿手法的结合,在自身重力牵引下施以倒悬推拿手法,治疗颈椎间盘突出症可使椎间隙增大、椎间盘内压力减轻,从而使椎间盘内形成负压,在缓解期借鉴短杠杆微调理论,在倒悬牵引状态下实施病变节段的微调,改善和恢复颈椎生理弧度,使椎间盘产生形变,致突出髓核改变原来位置,改变突出物与神经根的位置关系,减轻神经根受压和粘连,同时颈椎间盘突出症临床病程较长,一般需要一个月左右治疗时间,才能缓解临床症状或达到临床治愈,而脊髓受压症状明显者,临床疗效较差。
  • 摘要:《肘后备急方》,古代汉医方剂著作.是中国第一部临床急救手册.中医治疗学专著.8卷,70篇.东晋时期葛洪著.原名《肘后救卒方》,简称《肘后方》.系作者将其原著《玉函方》(共100卷),摘录其中可供急救医疗、实用有效的单验方及简要灸法汇编而成.经梁代陶弘景增补录方101首,改名《补阙肘后百一方》.此后又经金代杨用道摘取《证类本草》中的单方作为附方,名《附广肘后方》,即现存《肘后备急方》,简称《肘后方》.《肘后备急方》对包括骨伤科在内的多学科的发展皆有诸多贡献,包括对危重创伤的认识、关于开放性创伤的诊疗技术、创伤分类等。
  • 摘要:目的:观察通督正脊法治疗交感型颈椎病的临床疗效.rn 方法:将90例交感型颈椎病的患者随机分为两组,治疗组采用通督正脊疗法治疗,对照组采用常规推拿手法治疗;两组均每日行手法治疗1次,5次为一个疗程,共治疗2个疗程,2个疗程结束后评价疗效.rn 结果:通过临床治疗发现,太极推拿特色摇法治疗交感型颈椎病的整体疗效经统计学分析效果明显优于对照组(P<0.01).rn 结论:通督正脊术是以督脉(脊柱)为中心,中医学的基本理论为出发点,用整复脊椎关节错动手法,从而使督脉的气血条达、经络通畅、阴阳调和,进而达到消除病痛目的的一种治疗方法。其治疗交感型颈椎病临床疗效优于常规推拿手法治疗,值得临床推广.
  • 摘要:目的:探讨三级质控网在推拿科护理管理中的应用效果.rn 方法:科室建立一级质控、二级质控、三级制控共同组成三级质控网络对科室护理工作的各个环节进行全面质量控制.护理质量检查内容包括护理文书、基础护理、责任护士质量、重点患者管理、病房管理、物理治疗、输液管理、给药管理、交接班、消毒隔离、终末处置、健康教育等各项指标.每月由质控员分析总结质量问题,提出改进办法并计划下月的质控重点,对科室近半年内三级质控的活动轨迹进行统计汇总.rn 结果:科室实施三级护理质控模式降低了护理缺陷的发生率、大大提升患者满意度,达到护理质量持续改进的目的.rn 结论:三级护理质控模式在推拿科护理管理中的应用,有效提高了护理质量及管理水平.
  • 摘要:自闭症及共病障碍是对患儿有严重影响的发育行为疾病.共病指两种或几种障碍(疾病)共同出现在一个患儿身上,且第二诊断区别于第一诊断的核心症状.例如,自闭症的症状表现受共病障碍的影响较大,伴有小脑萎缩或者脑瘫的自闭症共病患儿,比不伴有的患儿症状表现更复杂,并且有一些共病障碍与自闭症的症状非常相似、很难区分、容易造成混淆.根据患儿自闭症及共病障碍的症候与体征,用整体观念、宏观的统筹分析病因病机,选择相关穴位用康复按摩的方法刺激皮肤、肌肉本体感受器,激活患儿高、低级神经系统,激发经络之气,通过经络系统和神经系统传送,活化人体的功能装置(中枢、躯体、内脏),使大脑支配该区局部血流量增加,促进坏死神经元的再构成,神经元之间轴突和树突建立新的联系。同时刺激神经纤维、髓鞘化作用加强,恢复兴奋传导,促进神经突角神经递质释放,使患儿受损锥体束和锥体外束系统修复;活化大脑和小脑细胞,激活患儿中枢神经系统的潜在功能,自闭症及共病障碍患儿得到康复。
  • 摘要:目的:观察指针疗法结合董氏手法为主治疗腰椎间盘突出症的临床疗效.方法:将60例腰椎间盘突出患者随机分为两组,治疗组35例采用指针疗法为主,对照组25例采用传统疗法.结果:治疗组总有效率为100%,对照组总有效率为88%,两组比较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两组患者治疗后腰椎功能JOA评分均有明显提高,治疗组评分改善明显高于对照组P<0.05;结论:董氏手法通过系列手法调整脊-骨盆-髋构架系统,恢复其三维立体的力学平衡。指针疗法整体审查、分经论治,以“温养”为主,兼顾“筋喜柔而恶刚”的特性。其联合治疗腰椎间盘突出症,可提高临床疗效,减少复发率.
  • 摘要:目的:研究“后伸侧扳”手法配合导引功法对青少年特发性脊柱侧弯的临床疗效。rn 方法:对50例轻度青少年脊柱侧弯患者采用“后伸侧扳”手法治疗配合导引功法锻炼,连续治疗10次为1疗程,治疗3个疗程后,观察治疗前后cobb角的改变情况。rn 结果:治愈14例,有效32例,无效4例,总有效率达92%,同机械牵引相对照,有效率明显优于对照组(P<0.01)。rn 结论:运用“后伸侧扳”手法配合导引功法能够有效地改善脊柱侧弯患者的脊柱畸形情况,手法治疗与导引功法的结合,术者被动治疗与患者主动功法的锻炼,体现了传统推拿在青少年特发性脊柱侧弯疾病的优势,避免了手术风险,值得临床推广应用.
  • 摘要:目的:总结导师踩跷法治疗腰椎间盘突出症的临床经验.方法:对导师踩跷法治疗“腰突症”操作技巧、临床应用进行归纳分析.结果:导师治疗腰椎间盘突出症的踩跷法基于腰椎解剖结构和生物力学原理,从中医学“骨错缝、筋出槽”的理论治疗“腰突症”,解决了传统手法治疗“腰突症”操作不规范、治疗时间长、易复发、患者疼痛较剧的缺点.结论:导师运用踩跷法经“理筋-调骨-矫形”三步治疗“腰突症”,效果明显、起效迅速、不易复发,为非手术治疗腰椎间盘突出症提供了一种较好治法.
  • 摘要:目的:系统阐释上海石氏伤科对颈椎病的病机认识及运用手法诊治颈椎病的技术规范.rn 方法:综合分析近30余年研究成果,认为颈椎病发病的关键病机是颈部“骨错缝筋出槽、气血不通、筋骨失和”,据此建立针对性的诊断评估技术方案,细化手法操作术式,拟定详细的标准操作规程(SOP)和质量控制方法.rn 结果:首先,排除手法禁忌症和手法治疗的潜在风险;然后,根据拟定的“4+X”标准,对于是否存在颈部筋出槽骨错缝作出定性评估,并进而进行颈椎上段(寰枢关节及第2、3颈椎)、中段(第3-5颈椎)、下段(第5-7颈椎及第1、2胸椎)的定位评估,以及旋转、偏移等定向评估;在此基础上,将治疗手法细分为仰卧位拔伸整复手法、俯卧位旋转扳法、仰卧位旋转扳法、坐位胸抵端提法、坐位旋转(/提)扳法、坐位定位定向扳法、松解理筋手法七种操作术式.从而实现手法的精准治疗.rn 结论:石氏伤科手法诊治颈椎病技术优化方案的临床安全性和有效性皆显著提高.
  • 摘要:本文介绍了王春林教授运用手法分期治疗肩周炎的经验,在急性期(疼痛期),推拿手法治疗时必须柔和而深透,掌握先轻后重、刚柔相济的原则,以舒筋活血,通络止痛;避免手法过重使疼痛加剧,造成患者恐惧而使治疗中断。在慢性期和恢复期(功能障碍期),重在松解粘连、滑利关节,恢复关节的功能活动。同时结合具体案例,阐述了该方法的有效性。
  • 摘要:武王载坺,是舜(摩西)从埃及带出来的砭石技术,与擪,也就是一指按,是中国医学的起源.现代推拿教学体系远离于古按摩的理论与实践,一指禅推拿善于表达推拿所要表达的层次、大小、补泻等问题,它不仅是一种推拿手法,更是一种将检查,判断,治疗,估计预后同步进行的治疗方法。现在所做的一指禅推拿和寻找腧穴的技术与古按摩术是相吻合的。
  • 摘要:本文通过对按动疗法与传统手法的对比,从中西医理论进行分析,按动疗法的现代医学作用机制是:①神经调节,②体液调节,③矫正紊乱;按动疗法的中医学作用机制是:①调整阴阳,②调整气血,③调整经络,④调筋整骨,⑤调整脏腑.经过大量临床实践表明按动疗法即按与动相结合的手法,动静结合,在治疗内妇科尤其是软组织损伤(筋伤)疾病方面与传统手法相比,按动疗法体现出更好的对神经、体液、紊乱的调节作用;更好的对阴阳、气血、经络、筋骨、脏腑的调整作用,且疗效显著、疗程更短、安全可靠,值得在临床上推广应用.
  • 摘要:跟随中医推拿名家吴文豹从事推拿手法教学工作已有十多年,在这十多年教学研究的探索中,获得一些教学心得,深深体会到:中医推拿教学的全盘计划,必须围绕中医推拿学科的特点进行教学.教学的内容要根据推拿手法的内涵与核心而制定,教学的方法要循序渐进.学生也只有逐长训才能真正获得中医推拿的知识与技能.运用於临床并发挥其防病治病的作用.
  • 摘要:脊柱疾病为临床中的常见病、多发病,给患者及家庭带来巨大的经济负担及身心伤害.在长期临床实践中,王春林教授研究并提出“脊柱整体观”与“筋骨同治观”的特色理论,指出人的脊柱是一个整体,构成脊柱的各组成部分在结构上互相联系,功能上相互协调,病理上相互影响,临床上治疗时首先在病变局部及周围实施理筋类手法以柔筋,解除局部肌肉痉挛,同时也可缓解或消除患者紧张的情绪;然后施行调整类手法以治疗“骨错缝,筋出槽”的病理状态,恢复脊柱正常或代偿的力学平衡;最后再次实施理筋手法或指导患者行导引功法锻炼加强筋束骨的功能,巩固脊柱的稳定性及预防复发。同时建立“辨证求因,审因论治”的观念,分清主次,不能“眉毛胡子一把抓”,在“筋骨同治”的基础上也要辨证施治,分“筋骨同治、尤重治筋”和“筋骨同治、尤重治骨”。
  • 摘要:目的:采用meta分析探讨推拿手法治疗对第三腰椎横突综合征的临床疗效.rn 方法:采用电子检索中国生物医学文献数据库(CBM),中国知网(CNKI),维普(VIP),万方等国内大型文献数据库,收集推拿手法治疗第三腰椎横突综合征的临床对照试验,由2名评价者独立提取资料并运用Cochrance review handbook5.1对文献质量进行评估,使用Revman5.3对数据进行统计学分析.rn 结果:共纳入5篇研究,共625名患者.(1)推拿VS局部封闭:两组治愈率RR=1.52,95%Cl[1.17,1.99],Z=3.09,p=0.002,差异有统计学意义.(2)推拿VS针刀:优良率3月随访RR=0.58,95%Cl[0.43,0.79],Z=3.46,p=0.0005,差异有统计学意义.VAS评分3月随访SMD=1.44,95%Cl[0.98,1.90],Z=6.09,p<0.00001,差异有统计学意义.(3)推拿+电针VS毫针:总有效率RR=0.91,95%Cl[0.86,0.97],Z=3.03,p=0.002,差异有统计学意义.NRS评分SMD=1.04,95%Cl[0.76,1.33],Z=7.25,p<0.00001,差异有统计学意义.rn 结论:在针对第三腰椎横突综合征的治疗上,和局部封闭治疗相比,推拿具有疗效优势;推拿合并局部封闭治疗相对可以更好的疗效;相比小针刀治疗,推拿的疗效欠佳;对比毫针松解,推拿合并电针治疗效果不佳.
  • 摘要:膝关节骨性关节炎(Knee Osteoarthritis,KOA)是由于膝关节退行性改变或慢性积累性磨损,引起膝关节软骨变性及反应性增生,骨刺形成,引发膝关节疼痛活动受限的一种病证.推拿手法为治疗KOA的常用方法之一,具有疗效显著、安全、无创、易被患者接受等特点;临床中还常将推拿手法与针灸、中药外治法、关节腔注射疗法等联合使用,以提高疗效.现就近几年来推拿手法治疗KOA的研究进展进行综述,通过推拿,可改善膝部血液循环,促进局部炎症、水肿的吸收;同时手法的牵拉可松解关节粘连,缓解关节的压力,恢复膝关节的应力和张力平衡。通过临床验证,推拿手法能够减轻关节炎症,降低骨内压,改善软骨功能,疗效肯定。
  • 摘要:目的:系统评价单纯捏脊治疗小儿厌食症的有效性.rn 方法:以“小儿厌食症”、“捏脊”、“infantile anorexia”等为主题词,检索PubMed数据库、Cochrane图书馆、CNKI、VIP、CBM及万方数据库.所有数据库检索时间从建库开始截止至2016年7月1日.由两名评价者独立提取资料,并根据Jadad改良法制定量表进行文献质量评价.采用Cochrane协作网提供的RevMan5.3软件进行meta分析.rn 结果:①临床总有效率分析:捏脊对比药物治疗(RR=1.19[1.07,1.31](95%CI)P=0.0007),差异有统计学意义;②临床痊愈率分析:捏脊对比药物治疗(RR=1.93[1.41,2.65](95%CI)P<0.0001),差异有统计学意义.rn 结论:捏脊治疗小儿厌食症疗效优于药物治疗.但纳入研究的文献质量偏低,仍需多中心、大样本的更规范的随机对照试验加以验证.
  • 摘要:参照近10年推拿治疗郁证的相关文献研究,梳理总结了郁证的各种推拿治疗方法,并分析了其中的优势及有效性,期望能对将来的推拿临床治疗郁证提供一定的文献依据.背为身之阳,督脉及足太阳膀胱经行走于背部,联络十二条经脉及五脏六腑,调节十二经气血,即调节五脏六腑之功能。通过滚、揉膀胱经,提捏督脉及膀胱经,点按背俞穴及背部压痛点,擦腰背两侧膀胱经以达到通经络、调气血、振奋阳气的目的,进而能够疏通脏腑、经脉的功能,使周身之阳气充盈,此可使正气内守,外邪不易入内,内邪得以祛除。脑、擅中、胃、冲脉为人体之四海,是人体气血营卫产生、分化和汇聚的重要部位。经临床研究验证,推拿治疗郁证疗效显著,其中推拿疗法配合心理疏导疗法、推拿配合针刺疗法及推拿配合药物内服疗法疗效俱佳。
  • 摘要:广泛性焦虑症(Generalized Anxiety Disorder,GAD)在近些年来发病率总体呈上升趋势,但是化学药物治疗存在着耐药性、药物依赖、毒副作用等诸多缺点,因而限制了GAD的治疗.目前一些传统医学疗法取得了接近或优于传统西药的疗效,且这些疗法避免了药物的耐药性、依赖作用和毒副作用.目前中医疗法治疗GAD的机制尚不完全清楚,但近些年研究显示,中医疗法可以明显改善GAD患者以5-羟色胺(5-HT)为主的神经递质情况、交感神经和副交感神经情况、脑电及脑区情况、免疫功能和血清皮质醇水平.
  • 摘要:中医腹部推拿法是中医推拿学的重要组成部分,在中医辨证论治理论指导下,医者于患者腹部施术,借助特定腧穴以及手法补泻,调节人体脏腑经络从而达到祛病疗疾的目的.腹部推拿对一些疾病有着良好的疗效,但是腹部推拿究竟能治疗哪些疾病,目前尚无准确的报道和记载,笔者对腹部推拿的临床应用做了总结,先说明了腹部推拿的发展源流,又从腹部与脏腑的关系,腹部与经络的关系入手分析了腹部与疾病治疗的关系,进而介绍了腹部推拿的手法,腹部推拿法治疗消化系统疾病,腹部推拿治疗心身疾病,腹部推拿治疗代谢性疾病等方面的手法与疗效,笔者认为为推广腹部推拿的临床应用还需通过大量的临床联合实验研究,探索腹部推拿治疗疾病的基本机制;加大腹部推拿治疗疾病的宣传力度等。
  • 摘要:目的:通过观察颈椎卧位多向调整手法和常规推拿手法治疗颈源性眩晕的临床疗效,初步探讨颈椎卧位多向调整手法的疗效依据和作用机理,为临床治疗颈源性眩晕提供一种安全有效的治疗方法.rn 方法:将符合纳入标准的60例颈源性眩晕患者采用随机数字表法分为观察组和对照组,每组30例.观察组采用颈椎卧位多向调整手法治疗,对照组采用常规推拿手法治疗.疗程结束后,观察两组患者双侧椎动脉Vs、Vd的血流变化及颈源性眩晕症状与功能积分改变,并采用SPSS20.0统计分析软件包建立数据库及进行数据分析.rn 结果:观察组在眩晕症状与功能积分改善方面及椎动脉血流变化均优于对照组,且具有统计学意义.rn 结论:颈椎卧位多向调整手法能有效增加椎动脉供血,增加脑部供,有效缓解患者临床症状,值得临床推广与应用.
  • 摘要:本案患者以颈项部的痉挛僵硬及不自主抽动以及胸锁乳突肌明显梭状肥大为主要表现,西医诊断为痉挛性斜颈,其在传统中医学中属“痉证”的范畴。王金贵教授结合经典理论及多年临床治疗痉证的经验,首次提出了“治痉独取宗筋”理论,并以此作为原则,在临床中指导以推拿为主的痉证的外治治疗,取得了显著疗效。王教授在临床中运用推拿手法治疗痉证时常以治疗经筋循行所过为主,即四肢肘膝部(尤以十二经合穴为主)以及颈项部诸穴,并施以滚法、推揉、拿捏、掐按等手法,通过调和经筋以达到增强宗筋“束骨利机关”的作用,从而缓解肌肉韧带痉挛、增强肌肉韧带的活动能力、促进肿物的消散。此外,王教授在治疗各类疾病时,十分重视内治法,并善用经方,以辨证论治思想组方遣药,整体调理脏腑功能。本案中患者,颈项强硬,向一侧倾斜,颈部转侧不利,并伴有汗出,王教授认为其适用于桂枝加葛根汤治疗。
  • 摘要:横柄员针是根据民间点穴器具的构造,结合古代员针的特点发明创新而成,并取得了国家专利(专利号:2015304271262).本文从横柄员针的发展、设计结构特点、临床使用事项、临床应用原理、施术特点等方面进行剖析,形成了一个独特的无创针刺治疗体系,为今后该方向的研究建立了一个新的构架.
  • 摘要:中国传统养生功法是在东方哲学启迪下,结合中医学理论指导,历经两千年而逐渐完善的防病保健、并有一定治疗疾病作用的古老科学.作为养生功法初学者,在着重研究功法的技术要领、作用原理和应用规律的前提下,发现它丰富的文化内涵与哲学底蕴对当代的体育的发展也起到一定的促进作用,如养生功法讲究内与外、形与意、动与静等不同层次的结合,进而激发人体机能达到新的境界,不仅实现了更快、更高、更强的巅峰目的,而且造就一个个身心健康的机体,其中奥妙,实在令人受益匪浅.
  • 摘要:《说文解字》解释“筋”为“肉之力也”,指能产生力量的肌肉,其作用主要是约束骨骼,活动关节,保持人体正常的运动功能,因此“筋”病变多表现为疼痛、痉挛等,《素问调经论》曰:“病在筋,调之筋,病在分肉,调之分肉”,脊柱侧凸患者因侧凸两旁生物力学平衡失调,导致筋肉力量失衡,产生痉挛、疼痛,因此,导师王春林教授在治疗该病的过程中强调治筋手法尤为重要,通过衮法、按揉法、弹拨法、推法等理筋手法,可疏通经筋,恢复脊柱生物力学平衡,达解痉、散结、复正的目的。这也是针对病因采取的治疗方法,因此该类手法属于手法优化组合中的“君”。而具体手法的实施也是要辩证的,根据实际情况补虚泻实。推拿手法补泻不同于一般药物或针法的补泻,因推拿手法补泻与手法的施术部位、方向、频率、刺激量等因素有很大的关系,比如,同是摩法,顺摩为补,逆摩为泻,同是点按法,频率慢,刺激量小为补,反之则为泻;因此,在推拿治疗脊柱侧凸症的过程中,因侧凸两边病证虚实的不同,更要注重手法补泻的作用,同时结合患者体质,确定是以实证为主还是以虚症为主,操作时间长短及频率的快慢,从而明确手法是以补为主还是以泻为主,如急性期疼痛患者则是先以凸侧泻实为主,而慢性期疼痛患者则是以凹侧补虚为主,这同样是君臣佐使思想的体现,也是推拿治疗的基本原则。
  • 摘要:按摩疗法是祖国医学的重要组成部分,是中医学的瑰宝.腧穴治疗更是手法治疗中重要的一种方法,笔者在长期的临床实践工作中深深体会到中医的按摩点穴疗法在理论上博大精深,治疗效果上常常会立竿见影.如何使按摩疗法更符合中医的整体观念,辩证施治的基本原则,充分体现中医的治疗特色、治疗的理论和思路呢,腧穴的特性和运用是重要的组成部分,是需要研究的新课题.在临床实践认识到,不仅重视手法的治疗,而且更要注重按摩时腧穴的治疗作用.对某些疾病的阳性体征和症状只要选准了腧穴,刺激适量,常能收到明显的效果.腧穴主治具有普遍性、整体性、特异性、协同性、双向性、差异性(选择性)等特性,阐述了在四肢关节上的疼痛治疗上的应用、腧穴和墓穴配合运用在内科疾病的治疗及其疗效。
  • 摘要:目的:探讨江西字门派推拿医术名称、部位、手法、手势、桩把和推拿操作特点.方法:以江西字门派推拿医术为研究对象,走访收集查阅字门推拿文献进行比对.结果:各地伤(乡)医、草医、药郎、拳师的口述与已有文献表述存在较大差异.结论:规范此流派推拿名称、部位、手法、推法和要点有利于普及推广.
  • 摘要:目的:对近年临床文献与中医药院校规划教材《推拿学》中的推拿治疗功能性便秘内容进行分析比较,归纳总结临床文献及教材的核心处方,探究推拿治疗功能性便秘在临床及教材间的异同.rn 方法:通过查阅检索CNKI、万方、维普三大数据库2010年-2016年收录的推拿疗法治疗功能性便秘临床文献,以及我国国家级“十二五”规划教材的《推拿学》,分别从临床文献与教材中的具体操作穴位及部位、主要施术部位和操作手法等方面建立Microsoft Excel数据库进行分析比较.rn 结果:共检索文献23篇,查阅教材3版,发现目前临床主流推拿治疗功能性便秘的方法基本和教材一致,二者未存在明显脱离,共同治疗穴位和部位包括:腹部、天枢、中脘、脾俞、大肠俞、关元;手法包括:摩法、揉法.但大部分临床文献在功能性便秘治疗中忽视了辨证.rn 结论:教材对推拿治疗功能性便秘的编写提供临床依据,以及对其教材编写进行补充,为今后教材更好指导临床起到积极作用.
  • 摘要:本文分析了筋膜的解剖、组成成分、生理特性,总结慢性筋膜累积性损伤的病理改变及临床表现,对筋膜劳损的临床治疗分为早期、中期、晚期三期。早期用红外红温热疗法改善血液、超声波消炎、电疗以低频间动电疗止痛。中频应用干扰电疗及音频电疗。高频电疗应用超短波及高频热疗均可达到较好效果。中期治疗包括应用推拿的捏法、推法、点按法、弹拔法及热敷、走罐及牵伸疗法等松解筋膜;晚期以微创方法应用针刀对筋膜行减张减压及松解疤痕粘连。
  • 摘要:在分析、整理各版教材的过程中不难发现,点法在操作方式上主要以指点法、屈指点法、器械点法为主,在该手法的操作过程中,“稳”和“准”是该手法操作的重点。“稳”强调了该手法操作过程中的用力大小与刺激强度。用力大小要适中,轻而不浮,重而不滞,刺激强度一般以患者耐受为度。“准”包含两个方面的含义:第一,辩证要准,对所治疗疾病进行经络辩证、脏腑辩证取穴;第二,取穴要准,是指在辩证的基础上精确定位。该手法在操作过程中以指代针会产生“得气”感,从发展进程来看,各家对“得气”的认识逐渐成熟,得气感与得气感是否具有临床意义尚未说明。该手法刺激性强,被称为指针法,国内现代临床研究认为指针法具有针灸和推拿双重作用,治疗颈椎病神经根型近期疗效确切,尤其适用于畏惧针刺治疗的患者。结合现代研究成果启示学习者,让学习者通过对该手法的现代研究的了解的基础上,对该手法的继续研究打下夯实基础,可为临床使用提供依据。
  • 摘要:本文整理了目前较常见的、影响力较广的、保存完好的五种腹部推拿:河北地区的脏腑图点穴法、天津地区的古法腹部按摩、湖北地区的袁氏按导术、山西地区的百病揉肚特色疗法以及河南地区的鲁氏腹部推拿疗法。结合五种腹部推拿疗法的对比,给出的初步整理结论:做腹部做手法时,应持久有力,柔和均匀,达到使力度渗透的目的;起始操作,应进行全腹部的放松手法,再进行局部手法;治疗取穴上,可参考经络理论,手法选择上,着重选择按法和推法,其余各法在局部操作时有优势,也不应舍弃,下部用力大,上部用力小;手法补泻应根据施术层次,深泻浅补及操作方向,右补左泻;操作量上,应根据患者得气感和医者的气通感,而不拘泥于时间和流程;同时,医者应注意自身锻炼,达到手法熟练。
  • 摘要:小儿推拿是以中医基础理论为指导,根据小儿的生理病理特点,运用手法作用于小儿体表特定穴位或部位,从而调整脏腑、经络、气血等功能,达到防治疾病的目的一种中医外治疗法,其临床治疗效果可受到多重因素、多个环节的共同影响,无论是治疗前的诊断、辨证选穴,还是治疗过程中手法操作环节及患儿心理状态的影响,各种因素可产生相互影响,这些都是值得重视的问题,是可以进一步提高改善的方向。
  • 摘要:踩跷法属于中医外治法范畴,是指医生用双足或单足根据患者的具体病症,借助专用的辅助器械,在体表特定的部位、经络、穴位及阳性反应点施用各种不同的方法,采取不同的刺激强度,借以疏通经络、滑利关节、调和气血、调整脏腑的生理功能,以达到治病、健身的物理性刺激疗法。具有适用于肥胖和感觉迟钝者、以面为主等特点,可以平衡阴阳,调和脏腑,疏通经络,调和气血,矫正畸形,修复损伤,增强体质,消除亚健康,其方法主要有足推法、足揉法、足拨法、足压法、足颤法、足搓法,广泛适用于人体运动系统疾病及各脏腑功能紊乱等引起的功能性病症。
  • 摘要:目的:通过观察不同推拿手法对正常小鼠的胸腺和脾脏内NE浓度的影响,探讨推拿增强免疫功能的神经-免疫-内分泌网络机制.rn 方法:健康雄性C57BL/6小鼠35只,随机分为空白组、推法组、点按组、假推法组、假点按组,每组7只.于小鼠背部施以推法或点按法,每日1次,每次5min,共7d.运用ELISA法检测胸腺和脾脏NE的浓度.rn 结果:与空白组相比,推法组小鼠的胸腺和脾脏、点按组小鼠的脾脏内NE浓度均显著降低;假推法组与假点按组的胸腺和脾脏、点按组的胸腺内NE浓度均无显著变化;与点按组相比,推法组小鼠胸腺内NE浓度显著降低,脾脏内NE浓度无明显差异.rn 结论:推拿可能是通过调节免疫器官内交感神经末梢的去甲肾上腺素浓度来调节免疫功能.不同推拿手法由于适用部位不同,其对免疫器官内去甲肾上腺素浓度的干预作用有差异.
  • 摘要:目的:观察“平衡复位正骨推拿法”对兔颈源性突发性耳聋模型血流速度及听性脑干反应(ABR)的影响,探讨其治疗颈源性突发性耳聋的可能作用机制.rn 方法:将40只大耳兔随机分为空白对照组、模型组、普通手法组和正骨手法组,每组10只.采用硬化剂注射法进行造模,造成颈源性突发性耳聋模型.空白对照组和模型组不予治疗,普通手法组与正骨手法组均予地塞米松0.47mg/kg静滴,1次/天,3d后减至0.23mg/kg,再3天停药,维生素B14.67mg/kg、维生素B120.02mg/kg肌注,1次/天,在此基础上普通手法组予常规手法治疗,正骨手法组予平衡复位正骨推拿手法治疗,1次/天,连续干预14d.采用超声多普勒(TCD)测定双侧椎动脉、基底动脉以及双侧小脑后下动脉平均血流速度(Vm),并测定50Hz高刺激率左侧ABR的Ⅰ波,Ⅲ波、Ⅳ波峰潜伏期(PL)和Ⅰ—Ⅲ,Ⅲ—Ⅳ,Ⅰ—Ⅳ波的峰间值(IPL).rn 结果:与空白对照组比较,模型组BA、LVA、RVA、LPICA、RPICA的Vm均下降,Ⅲ、Ⅳ波PL及Ⅰ—Ⅲ波IPL均延长(P<0.05);与模型组比较,普通手法组及正骨手法组的BA、LVA、RVA、LPICA、RPICA的Vm均升高,Ⅲ、Ⅳ波PL及Ⅰ—Ⅲ波IPL均缩短(P<0.05),正骨手法组的改善优于普通手法组(P<0.05).rn 结论:平衡复位正骨推拿手法能对抗血管痉挛,改善微循环及脑干听觉通路传导,促进听力恢复.
  • 摘要:目的:挖掘整理字门伤科推拿术是由武当字门武术衍生而成的一门疗伤保健技术属民间绝技.方法:由宋代丹士、武当派武术创始人张三峰所创,经历代宗师如:王宗、张松溪、单思南、张继搓、王征南、僧耳、僧尾、余克让、杨敏斋、黄双坤、钟家栋等先师不断发展逐渐成熟.结果:总结出八把半锁、开声上气、推宫还阳、二十四气、脏腑推拿术等多种疗伤保健方法.结论:它生于民众、隐于民间、草根传承、流传百年、未被消亡证明它有强盛的生命力与科学价值.
  • 摘要:人类个体的学习活动依赖于大脑获得的视觉信息,相对于文字而言图片是视觉信息传达的重要手段.利用图片信息简单直观、易识别、易理解、易记忆、有感染力且无语言无国界障碍的特性,做好合理的用图设计和讲解,能使学生提高学习推拿课程的热情和积极性,在学习过程中逐渐体验到推拿是融解剖学、生物力学、中医学、社会心理学、美学等于一身的一门综合艺术.在推拿手法特别是整复类手法教学中无论是亲身示范还是视频教学,都会存在动作复杂且速度过快、学生无法看清的问题。将复杂的手法操作分解为多张图片,从正面、侧面等不同角度对同一动作进行展示,有利于学生理解和掌握手法的要领。教材中一段百余字的文字描述需要逐行逐字的阅读理解,而图片则是一目了然,运用图片可以显著提高教师对手法操作的讲解效率,使更多的课堂时间能用于学生的实践练习和教师的逐一指导,达到精讲多练的目的。图像是由形状、色彩、风格、形式等多种因素构成的,其独立的视觉特征使它成为最容易识别和记忆的视觉语言,形象生动有感染力,有助于调动课堂气氛,无语言无国界障碍,有助于留学生推拿教学。
  • 摘要:日本自1606年得金陵版《本草纲目》,后来又得两部(内一部缺卷四),1638年,有人据夏良心江西刻本(1603)翻刻,后又多次重刻;1645年翻刻过《诸病源候论》1663年翻刻陈实功《外科正宗》等书.清朝与日本之医药市舶往还,大体与明时相似,日本汉方医学的发展以内部诸学派的兴起和自创一说为主,可称之为中日医药交流的理论独创期.
  • 摘要:中医外治法治疗小儿咳嗽,既能减少西药对小儿生长发育的负面影响,又能免去苦口良药对小儿脾胃的刺激,还能降低孩子就医的苦痛,是针对小儿咳嗽值得开拓发展的治疗途径.它包含许多不同的小儿外治方法,本文重点分析了推拿疗法、敷贴疗法、足浴法和走罐疗法的运用和疗效,用外治法治咳嗽,既能减少西药对小儿生长发育的负面影响,又能免去苦口良药对小儿脾胃的刺激,还能降低孩子就医的苦痛,若能合理且有效运用必定深受欢迎。
  • 客服微信

  • 服务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