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现在的位置: 首页> 研究主题> 隔振效果

隔振效果

隔振效果的相关文献在1984年到2022年内共计191篇,主要集中在建筑科学、一般工业技术、水路运输 等领域,其中期刊论文124篇、会议论文37篇、专利文献168598篇;相关期刊71种,包括铁道科学与工程学报、河北建筑工程学院学报、海军工程大学学报等; 相关会议32种,包括第十四届全国噪声与振动控制工程学术会议、中国声学学会水声学分会2015年学术会议、第十一届全国随机振动理论与应用学术会议等;隔振效果的相关文献由529位作者贡献,包括刘晶磊、时刚、夏唐代等。

隔振效果—发文量

期刊论文>

论文:124 占比:0.07%

会议论文>

论文:37 占比:0.02%

专利文献>

论文:168598 占比:99.90%

总计:168759篇

隔振效果—发文趋势图

隔振效果

-研究学者

  • 刘晶磊
  • 时刚
  • 夏唐代
  • 李凯
  • 刘杰
  • 宋瑞祥
  • 温孟瑶
  • 王洋
  • 邬玉斌
  • 高广运
  • 期刊论文
  • 会议论文
  • 专利文献

搜索

排序:

年份

    • 吴选福; 王壮; 陈威; 李晓彬
    • 摘要: 传统浮筏主要采用板、梁一类结构,其隔振性能提升存在一定制约因素.文中将网架结构应用于传统板架浮筏中形成一种新型网架式箱体浮筏,采用有限元法、混合法和统计能量法进行隔振效果研究,并与传统板架箱体浮筏系统进行比对分析.结果表明:在冲击环境下,板架箱体浮筏的最大应力远高于网架箱浮筏,网架箱体浮筏结构相对板架箱体浮筏结构能减少应力集中.在隔振效果上,网架箱体浮筏的隔振效果要优于板架箱体浮筏的隔振效果.
    • 刘晶磊; 刘鹏泉; 王洋; 尚康君
    • 摘要: 为了探究均质地基和双层土地基条件下环形沟几何参数变化对其隔振区域的影响规律,及环形沟在不同地基土层中隔振效果的差异,本文建立缩尺比为1:15的模型试验,以地基土类型、环形沟深度、宽度及圆心角为研究变量,通过开展具体试验进行探究。结果表明:在均质地基和双层土地基环形沟隔振中,环形沟宽度变化对其隔振效果影响较小,环形沟深度及圆心角是影响其隔振效果的重要参数,且深度和圆心角越大,隔振效果越好,但当地基土为成层土地基,环形沟深在临近土层分界面深度增大时,环形沟隔振效果相对减弱;在均质地基和双层土地基中,相同参数条件下,均质地基土较双层地基土具有更好的隔振特性;振源与环形沟之间及环形沟末端位置区域由于振动波的传播特性存在振动增强区域。
    • 钱文; 朱宜生; 周兆逊; 孙成; 陈中青; 刘玉石; 王超
    • 摘要: 振动噪声测量是评估舰船设备振动与声学特性的重要技术手段,同时也是振动噪声控制的必要途径。随着舰船设备对振动噪声水平的要求越来越高,振动噪声测量方法的研究就显得越来越重要。本文对振动噪声测量中测量仪器、测量环境、测量信噪比、安装基础、测点的布置、测量参数与频率范围、隔振系统的测量方法等经常遇到的技术问题,进行具体分析,具有较强的可操作性,可为从事振动噪声测量人员提供参考。
    • 刘晶磊; 李凯; 王洋; 梅名彰
    • 摘要: 为了研究矩形沟槽的几何参数对沟后区域隔振效果的影响,通过现场试验分别测定自由地基以及设置矩形沟槽时相应控制点的加速度幅值,绘制关于两者比值的二维平面等值线图,以两者比值小于0.4的区域作为振动屏蔽区域,将振动屏蔽区域的面积作为隔振效果的评价指标进行分析;研究结果表明:瑞利波在传播过程中遇到矩形沟槽时会发生能量的重新分配,一部分瑞利波会突破沟槽的阻隔继续向前传播,另一部分瑞利波会被矩形沟槽反弹向后传播;矩形沟槽深度与瑞利波波长的比值为0.08~0.53时,增大该比值可以显著增大振动屏蔽区域的面积,当该比值为0.53~0.75时,对振动屏蔽区域的面积影响较小;矩形沟槽宽度与瑞利波波长的比值对振动屏蔽区域的影响较小;当矩形沟槽长度与瑞利波波长的比值在1.11~1.52范围内变化时,振动屏蔽区域的面积变化不明显;当矩形沟槽振源距离与瑞利波波长的比值为0.78~1.13时,该比值的变化对振动屏蔽区域的影响较小;矩形沟槽的归一化横截面积变化范围在0.02~0.78时对振动屏蔽区域的面积影响显著。
    • 刘晶磊; 张业荣; 张冲冲; 周玮浩
    • 摘要: 本文采用模拟试验的方法,对分层土地基中双排隔振屏障对振动波的动力响应进行了探讨,并研究了桩长与土层分界面位置关系、激振频率对其隔振效果的影响作用,得出结论:(1)屏障前振动强度远大于屏障后振动强度,并随着振源距、激振频率、桩长的增加而下降,且屏障前出现明显振动增强现象,在激振频率80 Hz时产生振动峰值,振动强度在高频时基本稳定,继续增加激振频率,振动强度并不会发生明显变化。(2)屏障后中线左右2倍桩长范围内为整个隔振区域的薄弱区,其他区域则由包络线围成一个封闭有效隔振区。(3)屏障对中频和高频有更好的隔振效果,且桩长越大有效隔振面积越大,当桩长超过土层分界面时,有效隔振面积可达到53.25%~69.78%,但此时有效隔振面积增幅由原来的14.29%下降到11.64%,增幅降低了约3%。(4)未设屏障区振动强度较小,随激振频率小范围内浮动,在激振频率为30 Hz和80 Hz时取得振动峰值,且随着屏障布置方向减小,即靠近屏障一侧振动强度较强,远离屏障一侧振动强度较弱。
    • 刘晶磊; 杨烁; 魏宝川; 吴浩; 赵敏
    • 摘要: 为了研究单排桩的桩长、桩径、桩间距以及振源距离等因素在连续型荷载作用下的隔振效果与非单调性,通过室外试验,以连续型荷载作为振源,以地表振幅降低比作为评价指标,对以上影响单排桩隔振效果的因素进行分析。结果表明:增加桩长可以提升隔振效果,当桩长增加1.67倍时,有效隔振区域增大2.29倍。增大桩径可以增加有效隔振区域,桩径增大3倍,有效隔振区域增加2.32倍。增大桩间距会降低隔振效果,当桩间距增大3倍时,桩后区域振幅降低比也随之增大,有效隔振区域的距离变远,并且有效隔振区域变小5.42倍。振源距离的增加也不利于单排桩在连续型荷载作用下的隔振。随着振源距离的增加,振幅降低比Ar值的变化存在着明显的非单调性,当振源距离与10 cm桩径一半的比值为1~7时,Ar达到最大值。当振源距离与10 cm桩径一半的比值为15.6~24.0时,Ar达到最小值,在波谷区范围内存在有效隔振区域。
    • 刘晶磊; 张楠; 吴浩; 李春雨; 张政
    • 摘要: 为探究将混凝土板埋置在振源下或需隔振位置下这两种布置方式的隔振效果,采取试验研究的方法,测试了有无隔振措施时地表的加速度值,并通过两者加速度比值来衡量隔振效果。结果表明:混凝土板的埋深变化对隔振效果有较大影响,振源下混凝土板埋深参数为0.038时隔振效果显著,增大至0.153后隔振效果明显下降;隔振位置下板的埋深参数从0.019增加至0.076后板上方区域加速度比值明显增大。增大板的宽度有益于隔振,振源下板宽度参数从0.23提高至0.46后隔振效果得到了改善;同样隔振位置下板宽度参数从0.11增加至0.34后板上方振动明显减弱。增加板厚有利于隔振,但小幅度增加板厚对提高隔振效果作用不显著。此外还发现在不改变板总厚度的情况下,换用双层板的隔振效果比使用单层板要差,且双层板层间距的增大会使隔振效果变差。试验中存在当振源高频振动时隔振区内加速度比值较大的现象。由于将板埋置在振源下效果更好,进一步通过正交试验探究了振源下混凝土板隔振效果最优的尺寸及埋深。
    • 孙云; 金方银; 曾启盛; 程媛; 王宇青
    • 摘要: 在研制大型减摇鳍时,为了有效减少大型减摇鳍液压机组的振动,满足声隐声控制要求设计了大型减摇鳍液压机组的双层隔振装置。在设计分析的基础上,进行了试验测试。试验结果表明:该隔振装置有效减少了液压机组的振动,其机脚振动加速度、隔振效果均满足要求。
    • 王通; 刘先峰; 郑立宁; 谭伟; 白继航; 胡熠
    • 摘要: 为了研究振动波的空间传递规律和不同类型隔振屏障的性能,文中通过5组模型试验得到了不同频率的振动波在红黏土地基中的空间传递规律,同时采用振动加速度级定量评价空沟、沙子填充屏障、碎石填充屏障和地下连续墙等典型连续隔振屏障的隔振效果。结果表明:(1)无隔振措施时,在水平方向上,加速度级随着距振源水平距离的增加而减小。在竖直方向上,模型顶部加速度级略大于模型底部,随着距振源水平距离的增加,加速度级变化量值逐渐减小。(2)同一测点处,随着激振频率的增加,土体加速度级呈现衰减趋势。(3)各种隔振措施中,空沟隔振效果最好,沙子填充屏障隔振效果最差。具体为:空沟>地下连续墙>碎石填充屏障>沙子填充屏障。(4)振动波在遇到隔振屏障时会发生反射,从而加剧屏障前侧前土体振动。不同隔振屏障对振动波反射的剧烈程度为:碎石填充屏障>地下连续墙>空沟>沙子填充屏障。
    • 王洋; 杨烁; 张业荣; 刘晶磊
    • 摘要: 为研究环形排桩隔振效果中桩间角度对其影响效果,通过模型实验,以振幅衰减加速度为评价指标,研究了混凝土排桩在环形排列情况下桩间角度为变量时的隔振效果。研究结果表明:环形排桩具有一定的减隔振效果,对称轴线桩后Ar值在0.32~0.68之间;混凝土排桩桩间角度越大,混凝土桩的隔振效果越差。
  • 查看更多

客服邮箱:kefu@zhangqiaokeyan.com

京公网安备:11010802029741号 ICP备案号:京ICP备15016152号-6 六维联合信息科技 (北京) 有限公司©版权所有
  • 客服微信

  • 服务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