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现在的位置: 首页> 研究主题> 随钻测量

随钻测量

随钻测量的相关文献在1989年到2022年内共计1205篇,主要集中在石油、天然气工业、矿业工程、自动化技术、计算机技术 等领域,其中期刊论文592篇、会议论文66篇、专利文献333736篇;相关期刊194种,包括中国石油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煤矿安全、西部探矿工程等; 相关会议49种,包括中国石油和化工自动化第十三届年会 、2014年度钻井技术研讨会暨第十四届石油钻井院(所)长会议、中国石油学会天然气专业委员会2011年学术年会等;随钻测量的相关文献由2255位作者贡献,包括盛利民、王磊、艾维平等。

随钻测量—发文量

期刊论文>

论文:592 占比:0.18%

会议论文>

论文:66 占比:0.02%

专利文献>

论文:333736 占比:99.80%

总计:334394篇

随钻测量—发文趋势图

随钻测量

-研究学者

  • 盛利民
  • 王磊
  • 艾维平
  • 邵春
  • 窦修荣
  • 邓乐
  • 高炳堂
  • 杨春国
  • 王立双
  • 宋朝晖
  • 期刊论文
  • 会议论文
  • 专利文献

搜索

排序:

年份

作者

    • 贾甲; 苏义脑; 沈跃; 王龙; 张令坦; 盛利民
    • 摘要: 电遥测钻柱是一种具有高数据速率的井下信息传输系统,采用布有导线的钻杆级联成钻柱信道来传输高频信号,由于信号通过钻柱信道时会产生严重衰减,每隔约300 m需加中继器,而过多的中继器会造成系统制造成本的提高及信号传输可靠性的降低。为减少中继器的数量,可通过优化信道的传输特性有效延长中继距离。基于传输线理论和高频变压器原理构建信道的电路模型,通过在钻杆传输线的终端连接一个阻抗补偿网络并改变其电阻值使传输线处于适当的阻抗失配,在传输线终端获得较高的电压增益,达到优化钻柱信道电压传输特性的目的。电路仿真和试验结果表明,基于传输线理论及电路分析所建立的信道电压传输函数数学模型可以反映钻柱信道的信号传输规律。数值计算结果表明,在与Grant Prideco公司的Intelliserv network system系统数据传输速率相当的情况下,中继距离可扩展至2.47倍。研究结果可以为电遥测钻柱信息传输系统的性能优化提供有益的启示及借鉴。
    • 李鑫; 张杰; 唐旭; 李翠楠; 赵在鹏; 刘旭
    • 摘要: 为了研究随钻测量装置(Measurement While Drilling,MWD)压力波信号在用于早期气侵检测时的扰动传播特性,基于油气井多相流流动理论,建立随钻压力波在环空气液两相流中的扰动传播模型,对多参数影响下的压力波传播与衰减特性进行模拟,并对压力波检测技术的现场应用效果进行分析。结果表明:含气率、角频率、系统压力、虚拟质量力、拖曳力和壁面剪切力的变化都会对压力波在环空气液两相流中的传播与衰减特性造成不同程度的影响;相比于常规的全烃量检测技术,压力波检测技术可以更早地检测到气侵的发生,可进一步提高油气井建井的安全性。
    • 边海龙; 苏义脑; 彭烈新
    • 摘要: 连续波载波技术是实现井下随钻测量信息高速上传的有效途径,但由于连续波信号的本质特性使得这一信号在传输通道中的反射、叠加和回响更加剧烈,造成了信号的畸变,从而令井下随钻测量信息的有效提取变得困难。如何实现连续波反射信号的抑制与载波信号的有效提取,是核心内容。为实现这一目的,建立了井下信号传输通道模型,给出了反射过程的理论分析,推导了信号解析算法,明确了工程应用中信号的提取过程,并进行了仿真实验;完成理论分析后,在实地构建的风洞系统中应用所提算法进行了实验,结果进一步验证了算法的有效性,并说明了其在实际工程中推广的可行性。
    • 刘郡
    • 摘要: 水平定向钻具已广泛应用于石油钻井领域,然而由于其工作原理、安装空间较小等条件限制大都仅能钻孔,无法获取岩芯样品。文章设计了一种新型水平定向钻进取芯钻具,可同时实现水平定向钻孔和绳索取芯功能,在隧道施工前的地质勘探领域有较好的应用前景。文章重点介绍了其基本结构和工作原理;探讨了其关键技术,包括钻头偏斜控制技术、钻进轨迹测量技术和钻进方向控制技术;说明了主要施工方法,并提出了水平定向取芯钻具的未来发展方向。
    • 刘潇
    • 摘要: 随钻技术取得了长足的发展极大地方便了轨迹控制、井下工况检测及地质导向等井下作业。介绍了国内外随钻近钻头的研发现状,并系统地介绍了有线传输、声波传输、电磁传输、泥浆传输等短传方式的优缺点,为相应的随钻仪器研发提供参考。
    • 蔡伟; 张振华; 丁明海; 杨志坚; 裴斐; 刘海波
    • 摘要: 旋转导向钻井系统的优势在于能旋转钻进,比滑动钻进的摩阻要少很多,钻速更快,并且能够实时控制井下钻进方向,从而高效精准的实现贯穿目地层,但由于涉及专业领域多、技术含量高、研发难度大,这项技术一直被外国公司垄断。尤其目前致密油等非常规井钻井设计多采用长水平段来增加开采效益,对旋转导向的需求逐渐加大,因此更加需要加快国产化进程来降低仪器采购或租赁成本。DQXZ-172型旋转导向系统是大庆钻探工程公司钻井工程技术研究院自主研发的高效钻井系统,采用模块化设计,运用了新的随钻测量技术,该工具可在旋转钻进过程中实现地质导向,在平均钻速较高时精准控制井眼轨迹,并与地面进行双向通讯。目前已在大庆油田内部完成多口水平井的试验任务,并且应用效果良好。
    • 王耀民; 叶根飞; 赵永哲; 高科; 刘卫卫; 段会军
    • 摘要: 为适应钻孔深度越来越深要求,延长随钻测量工作寿命,针对组合静密封结构缺陷,设计一种适用于随钻测量仪器的自保护密封装置。通过静力学膨胀数值模拟对橡胶气囊膨胀位移与气压关系进行研究,并在此基础上对模型尺寸大小不同,结果不同原因进行分析,讨论造成自保护密封装置模拟结果不同的因素,确定气囊直径、宽度、壁厚和内腔宽度4个自变量,并对4个自变量进行模拟,探究其与橡胶气囊膨胀关系;在静力学膨胀模拟基础上,建立自保护密封简易模型,通过流体数值模拟对其密封效果进行分析。结果表明:自保护密封装置橡胶气囊膨胀位移大小与压力成线性关系,橡胶气囊膨胀位移比k与气囊直径和宽度呈二次函数关系,与气囊内腔宽度和壁厚成反比且橡胶气囊内外圈膨胀位移比k大小不同,并随着自变量参数增大,外圈膨胀位移比k逐渐小于内圈,可推导出橡胶气囊结构尺寸存在膨胀位移比k最大的临界值;在自保护密封装置保护下,自保护密封简易模型内部无水流动轨迹,证明了自保护密封装置可靠。橡胶气囊结构尺寸临界值的存在为设计在仪器空间有限情况下达到最佳密封效果的自保护密封装置尺寸提供依据。
    • 颜肖平; 梁华庆; 王志博; 王龙; 曹旭东
    • 摘要: 为了解决井下高温环境下微弱磁场的高精度测量问题,以提高在正钻井中对井眼附近磁性物质的探测距离,在分析噪声抑制方法基础上,从系统结构、高温器件选型、信号滤波与模数转换、电源稳压处理等方面进行了设计和优化。系统采用斩波技术和低噪声运算放大器降低了测量电路的固有噪声水平,选用高温三轴磁通门传感器Mag-610L及32位模数转换器ADS1282H实现了高温下磁场的高精度随钻测量。结果表明,静磁场强度测量分辨率达到0.1 nT,满足高温下测距的测量精度需求。
    • 王振; 刘伟; 李军; 李牧; 张瑞凇; 张小军
    • 摘要: 井筒流场参数是精确分析井筒安全的前提条件,其中井筒温度和压力是关键参数,精确与否直接影响井筒压力的计算精度,对井下复杂工况判断和井筒压力控制意义重大,但是现有的井下随钻参数测量技术成本较高,且无法对井筒温度、压力场进行系统分析。微型芯片技术可以弥补随钻测量技术的不足,实现精度高、数据快、适用范围广的井筒流场参数监测,具有良好的发展应用前景,为此,从测量原理、基础结构、关键技术等方面系统分析了国内外井筒参数测量微型芯片的研究现状,指出现有微型芯片存在的问题,并提出下步发展建议。
    • 梁磊; 纪海源
    • 摘要: 随着定向钻进的快速发展,随钻测量技术得到了广泛的关注。随钻测量系统一般采用磁性测量技术,在有磁场干扰的情况下,测量系统的精度是有限的。提出了一种基于惯性技术的基于冗余加速度计的测量—钻井系统,该新型钻孔测量系统具有较好的抗扰动性能以及较高的测量精度,计算结果更可靠。为匹配该技术,开发了一种基于防爆计算机的随钻测量系统,用于井下测量数据的处理和显示。该技术集成到定向钻进系统中,并在我国煤矿的应用中得到了验证。
  • 查看更多

客服邮箱:kefu@zhangqiaokeyan.com

京公网安备:11010802029741号 ICP备案号:京ICP备15016152号-6 六维联合信息科技 (北京) 有限公司©版权所有
  • 客服微信

  • 服务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