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现在的位置: 首页> 研究主题> 阔叶混交林

阔叶混交林

阔叶混交林的相关文献在1989年到2022年内共计93篇,主要集中在林业、植物学、园艺 等领域,其中期刊论文85篇、会议论文3篇、专利文献7517篇;相关期刊63种,包括今日中国:中文版、哈尔滨师范大学自然科学学报、防护林科技等; 相关会议3种,包括2006年全国博士生学术论坛——林业及生态建设领域相关学科、首届中国植物化感作用学术研讨会暨中国植物保护学会植物化感作用分会筹备大会、第八届中国林业青年学术年会等;阔叶混交林的相关文献由242位作者贡献,包括孙楠、敬顺华、李亚洲等。

阔叶混交林—发文量

期刊论文>

论文:85 占比:1.12%

会议论文>

论文:3 占比:0.04%

专利文献>

论文:7517 占比:98.84%

总计:7605篇

阔叶混交林—发文趋势图

阔叶混交林

-研究学者

  • 孙楠
  • 敬顺华
  • 李亚洲
  • 杜宏志
  • 肖化顺
  • 肖正利
  • 陈玉萍
  • 刘郁林
  • 刘鑫
  • 宋墩福
  • 期刊论文
  • 会议论文
  • 专利文献

搜索

排序:

年份

    • 高桂飞
    • 摘要: 在强调可持续发展的当下,被用来对物种分布情况、丰富度加以说明的物种多样性逐渐引起人们重视,围绕其所展开研究的数量及涉及面均有所增加。该文以此为切入点,采用样地调查法和对比分析法,对阔叶混交林进行研究。首先介绍研究背景,其次说明研究方法和计算公式,最后结合研究结果,对管理措施所带来影响展开了讨论,并根据不同类型混交林特点,分别提出相应的管理策略。旨在为相关人员提供帮助或启发,为社会持续发展助力。
    • 陈美玲; 赵友朋; 张金池; 王宇浩; 孟苗婧; 刘鑫; 李翀; 谢德晋
    • 摘要: 2016年8月份,在浙江省凤阳山海拔1300~1400 m选取4种主要林分类型(常绿阔叶林、针阔混交林、杉木林、竹林)为研究对象,每种林分设置3个标准样地(20 m×20 m);用“S”型方法在每个标准样地内布设5个样点,按照2个土层深度(h)0阔叶混交林(11.18 g·kg^(-1))、针阔混交林(9.76 g·kg^(-1))、竹林(9.45 g·kg^(-1))、杉木林(8.25 g·kg^(-1))。在15 cm
    • 李惠萍; 郑子龙; 刘小林; 马建伟; 杨海裕
    • 摘要: [目的]监测分析小陇山林区乱石窖沟集水区40 a林龄的锐齿栎林、阔叶混交林与日本落叶松林3种林分不同土层土壤物理(土壤容重、孔隙度)化学(pH、有机碳、全氮磷钾)性状及其变化规律,为小陇山林区森林的经营及土壤资源的科学管理提供决策依据.[方法]在标准地内采用环刀法采集不同土层土壤进行土壤理化性状测定.[结果]研究区域土壤理化性状存在较大的空间差异性并受林分类型影响;3种林分土壤容重和总孔隙度分别为:锐齿栎为1.27 g/cm3、52.8%,日本落叶松为1.38 g/cm3、48.0%,阔叶混交林为1.39 g/cm3、47.6%;pH表现为阔叶混交林(6.75)>锐齿栎林(6.14)>日本落叶松林(6.03);全磷与全钾表现为日本落叶松林(0.413 g/kg、26.63 g/kg)>阔叶混交林(0.360 g/kg、23.67 g/kg)>锐齿栎林(0.247 g/kg、22.96 g/kg);有机碳与全氮均表现为锐齿栎林(19.8 g/kg、1.82 g/kg)>日本落叶松林(14.2 g/kg、1.26 g/kg)>阔叶混交林(9.54 g/kg、0.72 g/kg);3种林分土壤容重与pH均随土层加深而增大,总孔隙度、毛管孔隙度、全氮与全磷均随土层加深而降低,而非毛管孔隙度、全磷与全钾随深度变化无规律,土壤有机碳与全氮、总孔隙度及毛管孔隙度呈显著正相关关系,与容重呈显著负相关关系.3种林分土壤有机碳及全氮密度均随着土层深度的增加而降低,表现为锐齿栎林>日本落叶松林>阔叶混交林;土壤C/N值表现为阔叶混交林>日本落叶松林>锐齿栎林.[结论]综合分析不同林分类型土壤固碳性能与土壤理化性质,表明锐齿栎林为小陇山林区较好的森林经营树种和经营模式.
    • 由美娜
    • 摘要: 人参属五加科,又名棒槌,为多年生草本植物,是东北三宝之一。人参具有较高药用价值,能够强身补气、美容、益智安神。在我国人参主要分布在东北三省,由于野山参生长缓慢,难以满足市场需求,所以各地大力发展林下参。林下参,又名籽海山参,是通过人工将种子撒播在20 年以上的乔木阔叶混交林中,让种子自然生长,没有人为干预,其药用价值可与野山参媲美。
    • 廖宇杰; 洪维; 陈富强; 张干荣; 李仕裕; 李志宏; 庄晓纯; 邢福武; 王发国
    • 摘要: 为了解广州市龙眼洞林场红锥(Castanopsis hystrix)-马占相思(Acacia mangium)阔叶混交林的群落结构,对其物种多样性进行了分析.结果表明,红锥-马占相思阔叶混交林的物种丰富度依次为乔木层>灌木层>草本层>层间植物层.乔木层的Simpson和Shannon-Wiener指数分别为0.945和0.237,密度为2671 ind./hm2,红锥、马占相思、三桠苦(Melicope pteleifolia)、山乌桕(Triadica cochinchinensis)和台湾相思(A.confusa)的重要值较高.灌木层中豺皮樟(Litsea rotundifolia var.oblongifolia)、九节(Psychotria asiatica)、黄牛木(Cratoxylum cochinchinense)的重要值超过10%.层间植物的优势科为茜草科(Rubiaceae),其次是夹竹桃科(Apocynaceae).草本层植物密度约38000 ind./hm2,以禾本科(Poaceae)占优势,有9种.红锥林从幼龄向中龄过渡,优势种群为增长型,而马占相思林则由近熟龄或成熟龄向过熟龄过渡.对不同区域4种近似林分的比较表明,混交林的生物多样性远远高于人工纯林.因此,红锥-马占相思阔叶混交林已形成了混交复层异龄林结构,乔木层、灌木层和草本层均具有较高的物种丰富度.
    • 汪成成
    • 摘要: 在宽甸县振江富阳林场选择立地条件较好、林木分布均匀的近熟天然次生林,设置标准地,进行全透光(100%)、中度透光(32%)、强度透光(55%)和对照(未采伐,0%)的透光抚育试验,分析不同透光强度短期内(伐后4年)对阔叶混交林水源涵养功能的影响.结果表明:与对照相比,全透光抚育在短期内能够显著降低土壤容重,增加土壤最大持水量和非毛管持水量(P0.05).在枯落物层水源涵养方面,与对照相比,全透光和强度透光抚育显著降低了枯落物的蓄积量和最大持水量(P0.05).
    • 梁广国; 陶建元; 郭坤; 王子旗; 张艳明; 王金颖
    • 摘要: 对比研究阔叶混交林和针阔混交林在不同林分密度植被下土壤养分含量及其化学计量比的变化情况,结果表明:阔叶混交林和针阔混交林植被下土壤中有机碳和全氮含量会随着林分密度的增加而增大,高密度林分含量最大,在相同林分密度下,有机碳和全氮含量会随着土层深度的增加而减小,土壤表层含量最大.土壤全磷含量随着林分密度的增加呈现出先增大后降低的趋势,中密度林分含量最大,在相同林分密度下,随着土层深度的增加呈现出先增大后降低的趋势,20~40 cm土层含量最大.不同林分密度植被下,各土层之间C:N均无显著差异性,C:P和N:P均在高密度林分下最大,且显著大于中密度林分和低密度林分,同时会随土层深度的增加而减小,0~20 cm的表层土比值最大,且显著大于其他土层.
    • 何见; 肖正利; 陈卫军; 刘粉粉; 陈玉萍; 敬顺华
    • 摘要: [目的]研究区域性天然次生阔叶混交林林分组成与空间结构特征,为林分空间结构的优化调整奠定理论基础,指导优化与调节森林空间结构,以获得最佳林分空间分布结构,达到森林经营管理的理想结构目的.[方法]以远安县典型天然次生阔叶混交林为研究对象,布设5个30 m×30 m的固定样地,采用全面调查分析法.对树种组成、林分直径分布、密集度、混交度、大小比和角尺度5个林分空间结构参数进行测定分析,为该区域天然林结构的优化调整提供理论依据和技术支持.[结果]1)样地调查乔木层物种13科22属31种,林分主体为落叶阔叶混交林生态群落;林木径级株数分布遵从异龄林型.2)各树种密集度频率值分布在0.75~1.00之间,平均密集度为0.98.3)各树种平均混交度频率值为0.55~1.00,平均混交度频率值为0.79.4)各树种的平均胸径大小比平均频率分布在0.25~0.92之间,平均胸径大小比值为0.5.5)各树种平均角尺度值分布在0.13~0.54之间,综合平均角尺度值为0.48.[结论]该区域天然次生阔叶混交林群落物种组成丰富,结构复杂,树种组成搭配复杂,林分组成以壳斗科阔叶混交林为代表的优势树种占主体地位和生态空间;林分直径分布符合天然林径级特征;林分处于比较密集与很密集水平之间,为强度混交,混交状况较好,种群隔离程度较高;各树种空间大小分化和大小组合存在差异,既占优势也有受压,整体林分处于中庸和优势状态;天然次生阔叶混交林因树种不同,分布格局而不同,随机、团状、均匀并存,林分分布格局整体呈现随机分布.
    • 段光爽; 王秋燕; 宋新宇; 张会儒; 符利勇
    • 摘要: [目的]基于博弈论研究蒙古栎阔叶混交林下红松单木树高与胸径相对生长关系,探索红松单木生长受自身遗传和外部环境影响的资源分配规律,为阔叶混交林下红松更新和培育提供技术支撑.[方法]选择11块面积1 hm2蒙古栎阔叶混交林样地,以红松为对象木筛选半径5 m内的红松、蒙古栎、其他阔叶树种以及其他针叶树种4类所有竞争木,统计竞争木断面积加权距离、胸径和树高等,基于博弈论并结合线性联立方程组构建以红松单木为对象的树高与胸径生长竞争模型,采用交叉检验对模型进行评价,研究红松单木树高与胸径生长的相互作用规律.[结果]树高与胸径生长竞争模型拟合效果良好,最小二乘法拟合结果略优于似乎不相关回归法.红松自身斜率项均为正且非常显著,反映红松内部遗传因素是互利共生的,占主导作用;而外部环境影响是次要的,红松、蒙古栎和其他阔叶树种的距离、胸径和树高对红松单木树高和胸径的参数值符号相反且显著,呈现一种寄生关系.其他针叶树种的相关参数不太显著,呈现原始协作关系.[结论]本研究构建的树高与胸径生长竞争模型可客观描述蒙古栎阔叶混交林下红松单木树高与胸径相对生长关系,基于博弈论能有效揭示红松自身遗传和外界环境干扰下树高与胸径生长的资源分配规律,蒙古栎阔叶混交林适合红松生长.
    • 肖正利; 陈玉萍; 敬顺华; 彭艳红; 王欢; 胡皓
    • 摘要: 建立在森林普查基础上,采用样方调查法研究远安县广泛性天然次生落叶阔叶混交林群落,在5个乡镇设置5个样地,对区域资源位群落调查分析,统计重要值与测度生态位,结果表明:①调查落叶阔叶混交林乔木物种37种,隶属16科28属,具有较高的物种丰富度,树种组成复杂,代表了分布较普遍和数量上有一定优势的树种;②重要值(IV)介于0.01~0.174,优势种群不明显,群落物种内部环境中绝大多数资源利用均衡,树种之间关系为相互共生共存,生态位宽度(Bsw,Ba)值与值变异系数呈负相关关系,不同树种IV值与生态位宽度值之间没有明显的正相关关系,生态位宽度值与其IV值大小无关;③生态位宽度(Bsw,Ba)值区间在0.2~0.6和0.2~0.8,值存在差异,波动与排序基本一致,绝大部分乔木树种对资源利用的状况和特化程度相近;④乔木树种生态位重叠的种对数占83.8%,对环境的适应普遍具有一致性,对环境资源有共享趋势;⑤生态位相似性比例0.4≤Cik<0.6占33.2%,Cik<0.4占45.5%;Cik值整体较小,波动较大,物种之间存在生态位分离现象,对资源的利用趋向于互相弥补,种群对群落环境资源Cik的分享比较充分,群落内物种对资源的利用程度有较高的相似性.该类型天然林近自然经营下,能维持生物多样性和生态系统稳定性,建立稳定植物群落,自然更新和寻求最理想的混交树种模式,保持树种之间共生共存,资源充分利用,环境互补,资源环境有效地利用,以提高森林生态系统的综合生产力.
  • 查看更多

客服邮箱:kefu@zhangqiaokeyan.com

京公网安备:11010802029741号 ICP备案号:京ICP备15016152号-6 六维联合信息科技 (北京) 有限公司©版权所有
  • 客服微信

  • 服务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