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现在的位置: 首页> 研究主题> 重症监护室(ICU)

重症监护室(ICU)

重症监护室(ICU)的相关文献在2005年到2022年内共计126篇,主要集中在临床医学、预防医学、卫生学、内科学 等领域,其中期刊论文123篇、专利文献137950篇;相关期刊64种,包括护理研究、中国急救医学、中国医药指南等; 重症监护室(ICU)的相关文献由317位作者贡献,包括张静静、李佳媚、王岗等。

重症监护室(ICU)—发文量

期刊论文>

论文:123 占比:0.09%

专利文献>

论文:137950 占比:99.91%

总计:138073篇

重症监护室(ICU)—发文趋势图

重症监护室(ICU)

-研究学者

  • 张静静
  • 李佳媚
  • 王岗
  • 李若寒
  • 王小闯
  • 高雅
  • 冯彬彬
  • 张小玲
  • 曾影红
  • 李胜琴
  • 期刊论文
  • 专利文献

搜索

排序:

年份

    • 杨睿琦; 甘秀妮; 王鹏飞; 周凤; 李霞; 蒋玮; 周建珍
    • 摘要: 目的:构建适合我国临床使用的重症监护室(ICU)机械通气病人早期主动活动安全评估量表。方法:以"机械通气危重病人早期主动活动安全标准的专家共识"为概念框架,结合系统性文献回顾以及对16名医护人员访谈结果形成专家咨询问卷;采用德尔菲法,对33名重症医学、重症护理及康复医学专家进行两轮咨询,根据专家意见对量表各项指标进行修改、调整,最终形成ICU机械通气病人早期主动活动安全评估量表。结果:两轮专家咨询的积极系数分别为91.67%、100.00%;权威系数分别为0.900,0.898;第2轮一级、二级、三级指标肯德尔和谐系数依次为0.421,0.346,0.303(P<0.05);最终形成包含心血管系统、呼吸系统、神经系统、其他风险因素及体能评估5个维度的ICU机械通气病人早期主动活动安全评估量表。结论:构建的ICU机械通气病人早期主动活动安全评估量表具有较好的可靠性和权威性,可为临床实施主动活动安全评估提供内容参考和指导。
    • 赵璇; 韩娟; 马佳佳; 郭君; 杨书宏
    • 摘要: 目的:对重症监护室(ICU)获得性衰弱(ICU-AW)病人进行为期1年的随访,探讨其在出院后1年内的肌力恢复状况及其影响因素。方法:采用方便抽样法,选择2018年8月—2019年9月入住西安交通大学第一附属医院重症医学科的ICU-AW病人为研究对象。随访调查病人出院后3个月、出院后6个月、出院后12个月时的肌力恢复状况。结果:最终共有130例完成随访,总失访率为17.3%。病人出院后3个月、出院后6个月和出院后12个月的肌力评分分别为34~60分、37~60分、39~60分,预计累积肌力恢复率分别为28.4%、62.8%和84.8%。Cox回归结果显示,专业康复训练(RR=2.471)和出院后日常锻炼(RR=1.535)是病人出院后肌力恢复的促进因素,年龄(RR=0.458)、ICU入住天数(RR=0.340)和独居(RR=0.521)是肌力恢复的危险因素。结论:ICU-AW病人的院外延续性干预需引起医护人员的重视,应建立切实可行的随访与干预计划,指导病人出院后就近选择专业的康复机构进行康复训练,鼓励其坚持日常锻炼,促进肌力恢复。
    • 孙婷婷; 肖欢; 吴密; 郑锦凤; 王笛; 汤曼力
    • 摘要: 目的:汉化重症监护室(ICU)后综合征问卷(Post-Intensive Care Syndrome Questionnaire,PICSQ)并检验其信效度。方法:通过邮件获得PICSQ开发者的授权,基于Brislin翻译模型对PICSQ进行直译、回译、文化调试,形成中文版PICSQ(C-PICSQ)问卷。随机选取入住创伤重症监护室(TICU)后的幸存病人180例进行问卷调查,评价量表的信效度。结果:C-PICSQ总量表的Cronbach′sα系数为0.827,重测信度为0.907,折半信度为0.854;量表各条目内容效度指数(I-CVI)为0.66~1.00,全体一致内容效度指数(SCVI/UA)为0.83。最终问卷共提取认知、生理功能和心理3个维度,累积方差解释率为69.454%。结果:C-PICSQ在国内文化背景下具有良好的信效度,可作为创伤护理人员评估TICU后综合征的工具。
    • 钱晓青; 阴英
    • 摘要: 目的:研究护理干预在重症监护室(ICU)脑出血患者预防肺部感染中的应用效果。方法:本次研究中所有纳入样本均来自于我院收治的重症监护室(ICU)脑出血患者,对2019年1月至2020年12月期间患者情况进行了解并确定研究对象后,纳入本次研究的样本共60例。在本次研究中共设置对照组以及观察组两个不同的小组,在保证组间样本容量无差异的基础上将患者随机分成两组,随后为不同小组患者制定对应的护理方案并开展组间对比。结果:本次研究中观察组患者的护理方案选择为护理干预,开展组间对比的过程中发现,不同小组患者的肺部感染发生率、住院时间、不良反应发生情况以及护理满意度差异明显(P<0.05)。结论:在为重症监护室(ICU)脑出血患者开展护理服务的过程中,为患者开展护理干预可以有效的避免患者治疗期间出现肺部感染,同时也可以避免各种不良反应的发生,缩短患者的康复时间,因此值得在临床中进行推广。
    • 冯辉; 李若寒; 高雅; 张静静; 李佳媚; 王岗
    • 摘要: 目的评估血清阴离子间隙(AG)与危重患者住院病死率的关系。方法回顾性纳入来自重症监护病房合作研究数据库(eICU-Collaborative Research Database,eICU-CRD)中仅有一次ICU住院记录且在入ICU后首个24 h内有血清[Na^(+)]、[K^(+)]、[Cl^(-)]和[HCO^(-)_(3)]记录的成年ICU患者。本研究AG(mEq/L)=([Na^(+)]+[K^(+)])mEq/L-([Cl^(-)]+[HCO^(-)_(3)])mEq/L,并用血清白蛋白计算校正AG(cAG),即cAG=AG(mEq/L)+2.5×[4.4-血清白蛋白(g/dL)]。构建单因素和多因素Logistic回归模型,探讨患者入ICU后初始血清cAG与医院病死率的关系。在不同血乳酸(Lac)浓度亚组(Lac5 mmol/L)中进一步分析cAG与住院病死率的关系。结果共纳入7379例成年ICU患者。初步分析发现,死亡患者cAG高于生存者(mEq/L:22.26±6.20 vs.19.49±5.51,P21.55 mEq/L组。多因素分析显示,cAG>21.55 mEq/L组患者(OR=1.452,95%CI 1.239~1.700)医院死亡风险仍高于cAG≤17.40 mEq/L组。而亚组分析中发现,只有在血Lac为2~5 mmol/L的亚组中,cAG和住院病死率的相关性有统计学意义(17.40 mEq/L21.55 mEq/L:OR=1.929,95%CI 1.50~2.480)。结论入ICU后初始血清cAG升高与住院死亡的高风险相关,尤其是血Lac为2~5 mmol/L的患者。
    • 王爱贞; 郑兰华; 刘美霞
    • 摘要: 目的:探讨基于激光散斑血流成像(LSCI)技术的压力性溃疡评估装置对重症监护室(ICU)患者压疮(PU)早期诊断和预防的作用,为临床早期PU诊断及标准化管理提供依据。方法:选取医院收治的323例入住ICU>48 h的重症患者,运用压力性溃疡评估装置对所有重症患者进行同质化早期诊断评估,根据实时质量监控数据,比较该评估装置应用前后ICU医务人员PU防范管理相关质量控制指标的运行情况;对比分析PU低危和高危患者骶尾部皮肤早期预测准确率,ICU医务人员PU早期预防举措正确率以及PU现患率等。结果:应用基于LSCI技术的压力性溃疡评估装置后,ICU的PU低危和高危人群骶尾部皮肤早期预测准确率分别提高至85.19%和87.50%,ICU医务人员采取的PU早期预防举措的正确率提高至83.33%,阶段性现患率降低至0.31%,与应用前比较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x^(2)=6.291,x^(2)=8.204,x^(2)=7.523,x^(2)=10.104;P<0.05)。结论:基于LSCI技术的压力性溃疡评估装置具有测量区域大、特征参数直观、速度快等优点,在早期PU诊断中有效的避免了测量评估的盲目性,该装置的应用可以对重症患者PU防护质量和管理水平的提高提供确切帮助。
    • 崔晓磊; 高恒波; 姚冬奇; 孙艺青; 田英平; 调查协作组
    • 摘要: 目的通过调查分析了解2021年急诊医学科参与河北局部新冠肺炎疫情爆发救治情况,以及目前河北省急诊医学科发展现状,分析急诊医学科在突发公共卫生事件中的作用、河北省急诊医学科目前存在的问题及今后发展方向,从而提出针对性的学科建设建议。方法对2021年河北省急诊医学科参与河北局部新冠肺炎疫情爆发救治情况中所做的工作进行问卷调查,内容包括急诊医学科构成、是否有急诊重症监护室(EICU)、开展的技术、是否有医护人员参与新冠定点医院患者救治等。结果共收集到调查问卷214份,三级医院相比二级医院医生和护士中高级职称和中级职称占比高,三级医院有EICU的比例(72.1%)明显多于二级医院(19.6%),有EICU的急诊医学科开展的技术更多。共有64家医院急诊医学科参与了2021年河北局部疫情新冠肺炎患者转运,其中医生275人,护士338人,共有80家医院共计543名急诊医学科医护人员参与了新冠定点医院患者救治,急诊医学科参与省级专家组的人数为8人。共有42家医院共计217名急诊医护人员参与重症监护室(ICU)工作,参与ICU工作的医护人员本单位急诊医学科有EICU 27家(64.3%),占到多数。通过对石家庄市两家定点救治医院ICU的调查,急诊医学科医生占ICU医生总人数的23%,急诊医学科护士占ICU护士总人数的31%。结论急诊医学科在突发公共卫生事件中参与程度高,参与ICU工作的急诊医护人员多数来自有EICU的单位,有EICU与无EICU的急诊医学科相比开展的技术更多,更有利于学科发展及更好地参与突发公共卫生事件的医疗救治。
    • 徐金菁; 杨吉羚; 朱丽娟; 顾学勤; 邹圣强
    • 摘要: 目的:基于层次聚类算法构建重症监护室(ICU)生命支持设备质量评估模型,探讨其在设备质量控制管理评估中的应用价值。方法:构建质量评估模型,从技术性能、运行管理和使用操作3个维度开展ICU生命支持设备的质量控制管理和路径优化。选取医院ICU病房临床在用的生命支持设备,根据质量评估模式不同将其分为对照组(160台)和观察组(179台),对照组采用常规抽查评估模式;观察组采用层次聚类评估模式,按季度采集设备的性能质量、管理质量和使用质量数据,依据质量簇中心值和质量簇数据差异度指标对不同簇的设备进行质量控制管理干预。对比两组设备质量评估值和临床服务质量的差异。结果:观察组ICU生命支持设备质量问题率、管理执行率和临床运行有效率平均值均高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t=2.162,t=4.860,t=3.977;P<0.005);观察组设备开机率、成本效益增幅、社会效益增幅和临床服务满意度好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t=3.890,t=5.346,t=2.137,t=2.570;P<0.05)。结论:基于层次聚类算法的ICU生命支持设备质量评估模型能够有效评估ICU生命支持设备的管理质量,提高设备临床运行质量和诊疗服务水平,在提升医院管理能力和推进现代化建设中具有重要的应用价值。
    • 孙旭; 曹林岚; 张勇; 王榜捷; 严琦龙; 王健; 王凤祥
    • 摘要: 目的:基于医疗设备关键零部件制定预防性维修策略,探讨其在重症监护室(ICU)医疗设备管理中的应用价值。方法:选取医院ICU临床在用的医疗设备,根据管理模式不同将其分为对照组(1239台)和观察组(1353台),对照组设备管理采用事后维修管理模式;观察组设备管理采用关键零部件预防性维修管理,在分析ICU医疗设备结构功能和临床运行数据的基础上,选取关键零部件,并制定三级预防管理和动态监测反馈管理路径。对比两组设备故障预防效果、运营成本控制效果和管理目标达成效果。结果:观察组输液注射类、医用监护类、康复治疗类、生命支持类、急诊抢救类和消毒杀菌类医疗设备故障周期短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t=2.759,t=2.934,t=3.744,t=2.590,t=2.097,t=2.679;P<0.05);观察组医疗设备零部件购置及运营成本低于对照组,技术咨询费高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t=4.884,t=3.102,t=3.692;P<0.05);观察组医疗设备临床报修率同比、质量检测合格率、维修费用支出同比和运行空窗期好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t=11.138,t=3.081,t=6.616,t=3.884;P<0.05)。结论:医疗设备关键零部件预防性维修策略的实施,能够有效降低ICU医疗设备故障发生率和维修时长,减少设备管理运营成本。
    • 程晓英; 陈朔晖
    • 摘要: 从极低出生体重儿无创通气的特点和鼻损伤的定义、发生原因、预防护理等方面进行综述,指出应制定相应的操作规范和标准流程,鼓励护理人员关注鼻损伤的风险,积极参与质量改进项目,实施在职教育并提供技能评估,并使用鼻损伤的追踪工具.
  • 查看更多

客服邮箱:kefu@zhangqiaokeyan.com

京公网安备:11010802029741号 ICP备案号:京ICP备15016152号-6 六维联合信息科技 (北京) 有限公司©版权所有
  • 客服微信

  • 服务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