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现在的位置: 首页> 研究主题> 迟发性运动障碍

迟发性运动障碍

迟发性运动障碍的相关文献在1989年到2022年内共计412篇,主要集中在神经病学与精神病学、药学、中国医学 等领域,其中期刊论文389篇、会议论文16篇、专利文献122959篇;相关期刊158种,包括中国民康医学、临床精神医学杂志、临床心身疾病杂志等; 相关会议13种,包括2016中华中医药学会神志病分会第八次全国学术会议暨神志病诊疗新进展研讨会、世界中医药学会联合会神志病专业委员会第四届学术年会、中国中西医结合学会精神疾病专业委员会第十四届学术年会、中华医学会第十七次全国行为医学学术会议等;迟发性运动障碍的相关文献由792位作者贡献,包括张晓斌、谭云龙、杨甫德等。

迟发性运动障碍—发文量

期刊论文>

论文:389 占比:0.32%

会议论文>

论文:16 占比:0.01%

专利文献>

论文:122959 占比:99.67%

总计:123364篇

迟发性运动障碍—发文趋势图

迟发性运动障碍

-研究学者

  • 张晓斌
  • 谭云龙
  • 杨甫德
  • 江开达
  • 谢帆
  • 侯钢
  • 周东丰
  • 沙维伟
  • 胡卫红
  • 唐英
  • 期刊论文
  • 会议论文
  • 专利文献

搜索

排序:

年份

    • 方向明; 吴江; 朱剑荣; 徐周洋
    • 摘要: 目的:观察超低频经颅磁刺激(ILF-TMS)治疗迟发性运动障碍(TD)的疗效。方法:64例TD患者分为两组,每组32例。予以所有患者氯氮平口服治疗;在此基础上给予观察组ILF-TMS治疗;疗程均为4周。治疗前后分别采用异常不自主运动量表(AIMS)、日常生活能力量表(ADL)及36条目健康量表(SF-36)对患者进行TD症状严重程度、生活能力及生活质量评估及TD的疗效评估。结果:总有效率观察组(59.38%)明显高于对照组(34.38%)(P<0.05);治疗前两组AIMS、ADL及SF-36评分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治疗后两组AIMS评分明显低于治疗前,而ADL及SF-36评分均明显高于治疗前,且观察组明显低于和高于对照组(P均<0.05)。结论:ILF-TMS治疗可明显改善TD患者临床症状、生活能力及生活质量。
    • 吴菲; 张莹洁; 徐佳
    • 摘要: 氟哌噻吨美利曲辛导致的迟发性运动障碍(tardive dyskinesia,TD)少见文献报告。本文报告1例高龄女性混合性焦虑抑郁障碍患者,服用氟哌噻吨美利曲辛1年后,出现不自主口-舌-颊动作,异常不自主运动量表(abnormal involuntary movement scale,AIMS)评分为12分,诊断为TD,停用氟哌噻吨美利曲辛,未作其它处理。停药后TD症状在短暂加重后逐渐减轻,1年后完全消除,再评AIMS为0分。其转归较为特殊,有别于以往关于TD“不可逆”的普遍认识,值得同行关注和讨论。
    • 王喜喜; 万新华
    • 摘要: 迟发性运动障碍(tardive dyskinesia,TD)是与长期服用多巴胺受体阻滞剂相关的一种异常不自主运动,可累及面颈部,引起伸舌、咀嚼、噘嘴、歪颌或转颈,也可累及四肢和躯干,表现为舞蹈样动作。临床上最常见的病因为抗精神病药物(antipsychotic drug,APD)的使用。与TD相关的危险因素包括APD的种类、用药剂量和时间、年龄和性别,遗传因素也发挥一定作用。目前研究较多的TD相关基因为CYP2D6、DRD2、DRD3、HTR2A、HTR2C、VMAT2、MnSOD、HSPG2。TD的发病机制尚不明确,主要有多巴胺受体超敏学说、氧化应激学说和突触可塑性失调学说。临床上治疗TD较为困难,预防至关重要。本文就TD的临床诊治进展进行综述,以进一步加深医务人员对该疾病的认识。
    • 王小红
    • 摘要: 目的:分析探究应用齐拉西酮联合丙戊酸钠所引发的迟发性运动障碍的作用机制以及所采取的解决办法.方法:对于我院在临床实践中所接收的3例服用齐拉西酮联合丙戊酸钠所致迟发性运动障碍病例展开分析,在给予上述药物的渐次停用,同时予以硫必利,维生素E,异丙嗪应用.结果:第1例患者1年后迟发症状完全消失,四肢活动自如;第2例和第3例患者病情均未见波动,较稳定.结论:迟发型运动障碍治疗难度大,应以预防为重,同时在出现症状后应立即对原治疗方案进行渐停,并换用风险更小的药物,以使患者相应症状尽快消失.
    • 菊轩; 胡希文; 陈松; 董介正
    • 摘要: 目的 探讨脑电生物反馈联合拉莫三嗪对慢性精神分裂症伴迟发性运动障碍(TD)患者的临床疗效.方法 选取2018年6月—2020年6月在杭州市第七人民医院治疗的慢性精神分裂症伴TD患者82例.按照随机表法分为对照组和观察组,每组41例.两组患者维持原有抗精神疾病药物方案.对照组给予拉莫三嗪治疗,观察组在对照组基础上结合脑电生物反馈治疗.比较两组治疗8周后疗效,治疗前与治疗8周后异常不自主运动评定量表(AIMS)、β频段的脑电功率值、简明精神病量表(BPRS)评分和阳性和阴性症状量表(PANSS)评分变化.结果 观察组总有效率高于对照组(P<0.05).观察组治疗前后AIMS评分、BPRS评分及PANSS评分的差值大于对照组(P<0.05).观察组治疗前后C3、C4、P3和P4点β频段的脑电功率值的差值大于对照组(P<0.05).结论 脑电生物反馈联合拉莫三嗪治疗慢性精神分裂症伴TD患者疗效良好,且可减轻患者迟发性运动障碍.
    • 吕梦涵; 王绍礼; 王志仁; 闫少校
    • 摘要: 目的:探讨血清肿瘤坏死因子-α(tumor necrosis factor-α,TNF-α)水平与精神分裂症伴迟发性运动障碍(tardive dyskinesia,TD)症状及严重程度的关系.方法:共纳入240例住院精神分裂症患者,根据是否伴TD分为TD组(n=120)与非TD组(n=120),并选取88名正常对照者为正常对照组.采用阳性和阴性症状量表(PANSS)、异常不自主运动量表(AIMS)评估患者的精神症状和TD严重程度,采用夹心酶联免疫吸附试验(ELISA)检测入组者血清TNF-α 水平.结果:共94例TD患者、86例非TD患者纳入分析.TD组TNF-α水平[(11.0±2.2)pg/ml]低于非TD组[(12.5±1.8)pg/ml],且均低于正常对照组(P均0.05).结论:TNF-α 可能介导TD的发生,但与TD的严重程度及精神病性症状无关.
    • 摘要: 根据药品不良反应评估结果,为进一步保障公众用药安全,国家药品监督管理局决定对甲氧氯普胺说明书“警示语”增加以下内容:甲氧氯普胺治疗可引起迟发性运动障碍,这通常是不可逆的。目前尚无有效的治疗方法。发生迟发性运动障碍的风险随治疗时间和总累积剂量的增加而增加。应避免长时间使用甲氧氯普胺。出现迟发性运动障碍的体征或症状的患者应马上停止甲氧氯普胺的治疗。在某些患者中,停止使用甲氧氯普胺治疗后症状可能会减轻或缓解。并且,用药禁忌中应包括“2岁以下儿童禁用”内容。
    • 赵雪莉; 杜向东; 方晓佳; 吕笑丽; 岳彦; 袁念; 李哲; 陈思宇; 张文跃; 黄晓霞
    • 摘要: 目的 探讨经颅直流电刺激(tDCS)对精神分裂症伴迟发性运动障碍(TD)患者空间工作记忆的影响.方法 选取2017年6月至2018年1月来源于苏州市广济医院、苏州市社会福利总院、太仓市精神卫生中心、南充市第六人民医院四家精神专科医院的38例住院精神分裂症伴TD患者,随机分为试验组(21例)和对照组(17例).研究期间,两组患者均接受常规药物治疗,试验组予以tDCS治疗,采用的电流为2 mA,刺激部位为左侧背外侧前额叶皮质及对侧眶上缘;对照组相应地予以伪tDCS治疗.在基线期、治疗15次结束后及2周后进行随访,采用剑桥神经心理自动化成套测试(CANTAB)中的空间工作记忆(SWM)模块分别对两组患者进行认知测评.结果 在完成15次治疗后,试验组SWM指标分析中的总错误数[31.00(28.50,49.00)]、平均第一次响应时间(4盒子)[3289.500(1871.750,5018.000)ms]、 平均第一次响应时间(6盒子)[2862.500(2128.500,4672.250)ms]、平均第一次响应时间(8盒子)[3328.500(2611.250,5120.750)ms]与对照组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试验组SWM指标分析中的策略分[19.00(17.00,20.00)]低于对照组[21.00(19.50,23.00)],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tDCS可能对精神分裂症患者使用策略的能力有即刻改善效应.
    • 刘小敏
    • 摘要: 目的:研究丙戊酸钠及氯硝西泮治疗迟发性运动障碍患者的临床疗效.方法:以2016年5月至2020年11月期间我院收治的20例迟发性运动障碍患者为例,将随机数字表法作为分组原则,随机分为2组,分为对照组(n=10)和观察组(n=10),对照组患者通过给予安慰剂进行治疗,观察组患者通过丙戊酸钠及氯硝西泮进行治疗,比较两组患者的临床治疗总有效率以及不良反应发生(乏力、胃肠道不适、嗜睡)情况.结果:观察组患者的治疗总有效率为90.0%(9/10),对照组患者的治疗总有效率为60.0%(6/10),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观察组患者的不良反应发生率为10.0%(1/10),对照组患者的不良反应发生率为10.0%(1/10),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迟发性运动障碍患者通过丙戊酸钠及氯硝西泮进行治疗,临床疗效显著,且不良反应发生率较低,安全性高,值得推广.
    • 张训; 秦明筠; 饶英华
    • 摘要: 目的 探讨苍白球内侧部(GPi)脑深部电刺激(DBS)治疗严重迟发性运动障碍(TD)的有效性和安全性.方法 对7例TD患者行双侧GPi-DBS治疗,术前、开机后1个月、3个月及12个月用BFMDRS量表评估患者疗效.精神症状评估采用临床疗效总量表严重程度分量表(CGI-SI).结果 7例患者开机后1个月BFMDRS运动评分改善52.90%,BFMDRS功能障碍评分改善47.58%;开机后3个月BFMDRS运动评分改善60.74%,BFMDRS功能障碍评分改善55.83%;开机后12个月BFMDRS运动评分改善71.08%,BFMDRS功能障碍评分改善68.01%.7例患者开机后1个月、3个月及12个月CGI-SI评分均未见升高(P>0.05).所有患者均未出现手术并发症.结论 双侧GPi-DBS是治疗TD安全、有效的方法.
  • 查看更多

客服邮箱:kefu@zhangqiaokeyan.com

京公网安备:11010802029741号 ICP备案号:京ICP备15016152号-6 六维联合信息科技 (北京) 有限公司©版权所有
  • 客服微信

  • 服务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