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现在的位置: 首页> 研究主题> 轴承套圈

轴承套圈

轴承套圈的相关文献在1965年到2023年内共计3362篇,主要集中在金属学与金属工艺、机械、仪表工业、自动化技术、计算机技术 等领域,其中期刊论文322篇、会议论文34篇、专利文献301678篇;相关期刊135种,包括轴承工业、金属加工:热加工、哈尔滨轴承等; 相关会议25种,包括第十一次全国热处理大会、2014年先进节能热处理技术与装备研讨会、第十届全国无损检测学术年会等;轴承套圈的相关文献由4155位作者贡献,包括马桢明、秦守斌、李东炬等。

轴承套圈—发文量

期刊论文>

论文:322 占比:0.11%

会议论文>

论文:34 占比:0.01%

专利文献>

论文:301678 占比:99.88%

总计:302034篇

轴承套圈—发文趋势图

轴承套圈

-研究学者

  • 马桢明
  • 秦守斌
  • 李东炬
  • 石伟峰
  • 不公告发明人
  • 时大方
  • 刘辉
  • 徐小俊
  • 郭长建
  • 陈炳华
  • 期刊论文
  • 会议论文
  • 专利文献

搜索

排序:

年份

作者

    • 李晓栓; 赵凯利
    • 摘要: 为了解决防锈油在轴承套圈上残留、导致盐浴淬火后轴承套圈表面产生黄斑的问题,对市面上的防锈油添加剂进行了筛选,发现二壬基磺酸钡(T705)、石油磺酸钡(T701)易导致黄斑产生,并且套圈发黄严重,十二烯基丁二酸(T746)、二壬基磺酸钙(T705C)、石油磺酸钙以及复合剂1号、复合剂2号、复合剂3号没有产生黄斑。通过元素分析,发现含钡高的添加剂产生黄斑;通过电镜分析,轴承套圈表面产生黄斑是由于附着的防锈油添加剂影响轴承套圈表面的氧化程度,从而产生色差。
    • 程胜
    • 摘要: 随着经济的逐步发展,社会逐渐进入到信息化时代,对于工厂来说,使用大机器的效率要比使用小机器的效率高得多。为了有效地解决在长时间高效率运行状态下大型机器的磨损问题,厂方技术人员在大型机主轴选择轴承套圈安装位置,绝大多数是在密封位置,起到了保护轴承套磨损的作用。随着飞行器、卫星及其他航天技术的发展,对轴承套的技术要求也在不断提高,研究人员对轴承套圈的高精度加工技术也有了新的认识和分析。本文主要针对高精度轴承套圈超精密加工技术的发展进行深入分析,并提出一些见解。
    • 摘要: 本刊2022年第7期第10页2.2节“城轨车辆齿轮箱轴承套圈常用材料为GCr15轴承钢,滚子常用材料为G20CrNi2MoA渗碳钢”应为“城轨车辆齿轮箱轴承套圈和滚子目前常用的原材料为高碳铬轴承钢GCr15和渗碳钢G20CrNi2MoA”,特此更正!
    • 巩立超; 潘永智; 刘彦杰; 董安峰; 杜连明; 付秀丽
    • 摘要: 首先介绍了超声滚压的强化机理,通过位错的湮灭与产生将晶粒细化至纳米级,晶粒细化导致位错塞积、缠结,使晶间滑移阻力变大,增加材料变形抗力。进而综述了超声滚压工艺参数、表面完整性(表面形貌、残余应力及显微结构)对轴承套圈耐磨损性能与抗疲劳性能的影响规律。最后,针对单一超声强化的不足,指出了超声滚压复合强化技术的发展方向。声电耦合可增加表层材料塑性流动,愈合微裂纹;超声滚压细晶作用可增加晶界数量,为离子提供了扩散通道,增加了离子注入浓度与深度;超声振动引起的空化效应和力学效应使熔覆层元素更均匀,降低熔覆层孔隙率,复合强化对超声滚压强化效果有明显的提升作用,可进一步增强轴承套圈强化效果。
    • 韩素华; 张闯闯
    • 摘要: 设计了一种基于机器视觉的表面缺陷检测实验系统。依次对该系统的总体方案、图像采集系统、机械与控制系统、缺陷检测算法和检测软件进行了具体设计,进而制作了实验样机,并针对国标51105型号轴承套圈进行了表面缺陷检测实验。实验数据表明,所设计的轴承套圈表面缺陷检测实验系统的综合检测准确率≥95%,次品漏检率≤5%,能够满足所有的设计要求与技术指标。该系统已应用于轴承及自动控制类课程的实践教学中。实践表明,可有效帮助学生掌握轴承表面缺陷检测、机器视觉、自动控制等领域的相关知识。
    • 杨争; 杨德胜; 曹健
    • 摘要: 在磁粉检测时发现轴承套圈外径面有缺陷显示,为了找到显示产生原因,借助于金相显微镜、扫描电子显微镜和电子探针显微分析仪等手段,对轴承套圈试样进行检测.结果表明:显示处存在材料发纹;材料发纹是导致轴承套圈外径面产生相关显示的原因.
    • 尹龙; 赵波; 郭星晨; 赵重阳
    • 摘要: 针对传统加工方式难以获得轴承套圈较小的表面粗糙度和表面波纹度的问题,采用超声辅助内圆磨削的加工方法来改善轴承套圈的表面质量.基于超声内圆磨削单颗磨粒运动轨迹分析,建立了表面粗糙度的理论模型,通过对轴承套圈进行超声内圆磨削试验,研究了各个加工参数对轴承表面质量的影响.研究结果表明:超声内圆磨削加工方法可明显改善轴承的表面质量;增大超声振幅可减小表面粗糙度而表面波纹度会先减小后增大;随着砂轮转速的增大,表面粗糙度及表面波纹度会先减小后增大;磨削深度和进给速度的增大会使表面粗糙度及表面波纹度增大,但超声内圆磨削可减小它们的增加量.
    • 刘志飞; 王晓强; 朱其萍; 王排岗; 刘立波
    • 摘要: 为实现对超声滚挤压轴承套圈表面残余应力的合理预测,以轴承套圈为研究对象,进行正交试验设计,分别建立了残余应力与各加工参数之间的传统BP神经网络、改进BP神经网络和遗传算法优化BP神经网络(GA-BP)数学预测模型.通过对三种预测模型进行对比分析,结果表明,轴承套圈表面残余应力预测模型预测精度由高到低依次是GA-BP、改进BP神经网络预测模型、传统BP神经网络预测模型;且GA-BP所建立的轴承套圈表面残余应力的预测模型的平均误差控制在2.58%,因此该预测模型可以进行不同参数下电轴承套圈表面残余应力的预测.
    • 胡润川; 赖承班; 闵永安
    • 摘要: 对锻造、球化退火、淬回火等工序后GCr15钢轴承内套圈组织中的碳化物形貌进行观察,结合热膨胀试验和热力学分析,研究二次碳化物的溶入、析出与长大行为,分析了带尖角大颗粒不规则碳化物形成的原因.结果表明:GCr15钢轴承内套圈在较低温度辗挤成形时,其滚道表层合金元素偏析区中已析出的二次碳化物发生破碎,导致滚道表层组织中出现带尖角的大颗粒不规则碳化物;球化退火过程中轴承内套圈滚道表层破碎的不规则颗粒状碳化物长大并变得圆整,淬火加热时这些大颗粒碳化物部分溶入奥氏体而重新呈现棱角.轴承内套圈滚道表层出现不规则碳化物的条件包括滚道表层存在较严重的合金元素偏析区,偏析区中析出大块二次碳化物.
    • 萧金瑞; 梁忠伟; 黄建枫; 高伟林; 刘晓初; 陈宥丞
    • 摘要: 目的探明强化研磨加工对轴承套圈表面耐蚀性的影响规律。方法采用单一变量法改变强化研磨加工中的喷射压力,制备不同加工工艺的试样。通过电化学腐蚀实验,测试各试样在常温Na Cl溶液环境下的耐蚀性,并记录相关数据。采用光学金相显微镜、维氏硬度计、X射线衍射仪分别检测试样的显微组织、显微硬度、晶粒尺寸及位错密度,并进一步分析金相组织、显微硬度与轴承套圈耐蚀性的关系。结果在其他加工参数保持不变的前提下,强化研磨试样腐蚀速率分别为13.40、10.83、7.50mm/a,明显低于未加工试样(18.24mm/a)。同时,试样表层组织均匀性、强化层厚度、位错密度及显微硬度均随喷射压力的增加而增加,晶粒尺寸则随之减小。喷射压力由0.50 MPa增加至0.70 MPa时,腐蚀速率下降50%,强化层厚度则由42μm增加至78μm,晶粒尺寸由6.72μm近似线性减小至3.04μm,位错密度由14.49×10^(14) m^(–2)近似线性增加至71.09×10^(14) m^(–2)。而截面显微硬度随深度的变化曲线则呈交错状态。在距加工表面30μm和90^110μm处,0.60MPa加工所得试样显微硬度最高,且最大硬化层厚度达110μm。结论强化研磨加工技术可使轴承套圈获得组织均匀、硬度高、位错密度大、晶粒尺寸小的致密强化表层,进而增强其表面耐蚀性。
  • 查看更多

客服邮箱:kefu@zhangqiaokeyan.com

京公网安备:11010802029741号 ICP备案号:京ICP备15016152号-6 六维联合信息科技 (北京) 有限公司©版权所有
  • 客服微信

  • 服务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