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现在的位置: 首页> 研究主题> 身体自我

身体自我

身体自我的相关文献在1984年到2022年内共计165篇,主要集中在体育、心理学、教育 等领域,其中期刊论文160篇、会议论文5篇、专利文献7811篇;相关期刊123种,包括中小学心理健康教育、徐州工程学院学报(社会科学版)、当代体育科技等; 相关会议4种,包括第十届全国运动心理学学术会议、第十二届中国科协年会、第8届中国运动心理学学术会议等;身体自我的相关文献由232位作者贡献,包括张力为、陈红、唐东辉等。

身体自我—发文量

期刊论文>

论文:160 占比:2.01%

会议论文>

论文:5 占比:0.06%

专利文献>

论文:7811 占比:97.93%

总计:7976篇

身体自我—发文趋势图

身体自我

-研究学者

  • 张力为
  • 陈红
  • 唐东辉
  • 宋彬彬
  • 杜晓红
  • 于志涛
  • 冯正直
  • 凌波
  • 朱大梅
  • 金新玉
  • 期刊论文
  • 会议论文
  • 专利文献

搜索

排序:

年份

    • 孙智慧; 焦佳
    • 摘要: 《3—6岁儿童学习与发展指南》中指出,“幼儿园的主要活动形式是游戏。游戏是幼儿最喜欢的活动形式,特别是户外游戏活动,幼儿更加钟爱。组织幼儿户外游戏活动,是幼儿园非常重要的教育环节之一。”小班幼儿正处于身体发育期,身体自我控制水平不高,注意力容易分散。我们应依据幼儿发展的身心特点,选择适宜的游戏内容,有效地开展户外体育游戏活动,让幼儿在愉快的活动中健康发展。小班幼儿处于身体迅速发展的时期,他们身体和手已经能比较自如地做动作。这个年龄段幼儿的户外活动有两个特点:一是易疲劳,注意力易转移。
    • 雷小云
    • 摘要: 【活动理念】James认为自我概念可以分为四个子自我概念,即身体的、社会的、精神的和纯自我概念。其中,身体自我是整体自我概念中一个基础而重要的部分,是个体自我意识中最先萌发的成分,在整个自我中起着整合的作用。身体自我是指个体对自己身体的认知和评价,涉及个体对自己的相貌、身体能力等的看法,会随着个体年龄的增长而显示出不同的特点。相貌烦恼是由于个体对身体自我的不合理认知引起的。
    • 王嘉琦
    • 摘要: 目的:以大学生群体为研究对象,通过探究大学生身体自我知觉对体育锻炼行为的影响,探寻提升大学生体育锻炼积极性的路径.方法:采用问卷调查法收集数据,并使用SPSS23.0统计学软件,进行数据的分析和处理.结论:(1)大学生身体自我知觉的身体素质、身体状况、身体吸引力和身体自我价值感四个维度均对体育锻炼行为具有正向影响,其中,身体素质对体育锻炼行为影响最大.(2)在男大学生中,身体自我知觉的三个维度运动能力、身体吸引力、身体素质正向影响其体育锻炼行为,其中运动能力对其体育锻炼行为影响最大.在女大学生中,身体自我知觉的三个维度身体素质、身体自我价值感、身体状况正向影响其体育锻炼行为,其中身体素质对其体育锻炼行为影响最大.(3)性别在大学生身体自我知觉和体育锻炼行为方面均存在显著性差异,表现为男生的身体自我知觉和体育锻炼行为高于女生.
    • 胡雨葳; 王尧尧; 黄列玉
    • 摘要: 目的 探讨大学生身体自我与人际关系困扰的现状与关系.方法 采用方便取样法,使用青少年身体自我问卷、人际关系综合诊断量表通过网络对729名被试进行调查.结果 女大学生的身体自我得分比男大学生低(P<0.001);农村大学生身体自我满意度比城市大学生高(P<0.05),人际关系困扰比城市大学生严重(P<0.001);被调查大学生身体自我与人际关系困扰呈负相关(P<0.001);典型相关分析表明,身体自我与人际关系困扰产生的第一对典型变量相关系数为0.445(P<0.001),典型变量主要反映了相貌特征与待人接物困扰的负相关;逐步回归分析表明,性别、生源地、相貌特征、运动特征、性特征都是人际关系困扰的重要预测因素.结论 此次调查中大学生身体自我满意度处于中等水平,有一定的人际关系困扰,应重视提升大学生的身体自我满意度、改善大学生的人际关系困扰问题.
    • 张健; 王琳
    • 摘要: 为了解普通高等学校学生对身体自我认知水平,对昆明文理学院2390名学生采用问卷调查等方法进行身体自我的研究,结果发现:学生在性别因素上对身体自我的认识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部分维度出现明显差异(P<0.01),其它人口学因素上无统计学意义;结论:不同人群身体自我认识处于中等水平以上但不同性别间对身体自我认识存在较大不同;学生对自身的认同感较高.
    • 张健; 王琳
    • 摘要: 为了解普通高等学校学生对身体自我认知水平,对昆明文理学院2390名学生采用问卷调查等方法进行身体自我的研究,结果发现:学生在性别因素上对身体自我的认识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部分维度出现明显差异(P<0.01),其它人口学因素上无统计学意义;结论:不同人群身体自我认识处于中等水平以上但不同性别间对身体自我认识存在较大不同;学生对自身的认同感较高。
    • 王勇1; 田鑫1
    • 摘要: 运用文献资料法等研究方法,对国内外关于体育锻炼与自我概念相关的研究成果进行梳理。研究发现,由于研究者研究侧重点不同,不同研究所选择的测量工具也不尽相同。国内相关研究集中在体育锻炼与身体自我概念,且多为锻炼行为向身体自我概念的单向探索;国外的研究以调查和实验为主,已有研究开始考虑自我概念是否为体育锻炼与其他变量之间的中介变量或调节变量,但两者之间的作用机制还需要进一步研究。
    • 古德体育1
    • 摘要: 训练=锻炼×恢复.应如何理解“训练”?如果用一种公式化的方淳达:训练=锻炼×恢复训练的目的是为了使身体素质或运动表现有所提高,体形更加美观强壮,而锻炼其实是一个利用身体自我修复机制去破坏肌肉组织并重建的过程。不管是有氧还是无氧练习,锻炼的过程都是极其辛苦和煎熬的,健身房里时常伴随着各种声嘶力竭的呻吟,有谁见过在40分钟内全程笑着跑完10公里的呢?而真正让个体运动能力提高的其实是破坏之后的恢复部分,也就是营养摄取以及充分休息。
    • 王勇; 田鑫
    • 摘要: 运用文献资料法等研究方法,对国内外关于体育锻炼与自我概念相关的研究成果进行梳理.研究发现,由于研究者研究侧重点不同,不同研究所选择的测量工具也不尽相同.国内相关研究集中在体育锻炼与身体自我概念,且多为锻炼行为向身体自我概念的单向探索;国外的研究以调查和实验为主,已有研究开始考虑自我概念是否为体育锻炼与其他变量之间的中介变量或调节变量,但两者之间的作用机制还需要进一步研究.
  • 查看更多

客服邮箱:kefu@zhangqiaokeyan.com

京公网安备:11010802029741号 ICP备案号:京ICP备15016152号-6 六维联合信息科技 (北京) 有限公司©版权所有
  • 客服微信

  • 服务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