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中文会议>教科文艺>第十届全国运动心理学学术会议
第十届全国运动心理学学术会议

第十届全国运动心理学学术会议

  • 召开年:2014
  • 召开地:深圳
  • 出版时间: 2014-11-13

主办单位:中国体育科学学会运动心理学分会;中国心理学会体育运动心理专业委员会

会议文集:第十届全国运动心理学学术会议论文集

会议论文

热门论文

全部论文

全选(0
  • 摘要:在我国隔代或隔代参与抚养已成为社会的一种普遍现象,由于幼儿年龄较小,参加活动的种类更多的来自于看护人的意志和决定,因此,家庭结构的不同就很有可能对他们的体育参与行为造成影响.本研究的研究假设包括两个方面:一、与非隔代抚养幼儿相比,隔代抚养幼儿的体育参与行为较少;二、通过恰当形式的体育游戏干预可有效促进隔代抚养幼儿的体育参与行为.提出隔代抚养幼儿体育参与行为较少原因:①祖辈家长体力减弱;②祖辈与孙辈体育兴趣的不同;③祖辈对孙辈的百依百顺;④祖辈家长重视文化教育,轻视体育锻炼的理念。2)体育游戏的促进作用可能是通过以下几个方面来实现的:①幼儿在体育游戏中获得了良好的情绪体验;②认知评价理论认为,积极反馈能够提高内部动机;③目标定向理论认为,任务定向时有助于培养和提高人的主观能力感。结果表明,1)与非隔代抚养幼儿相比,隔代抚养幼儿的体育参与行为明显较少。2)通过体育游戏的干预,3-6岁隔代抚养幼儿的体育参与行为均与干预前相比有了明显增加。
  • 摘要:在低压缺氧就环境下运动员会产生紧张,可能是因为刚到低压缺氧的环境,运动员身体机能不适应,引起了有机体的应激反应,生理不适引起紧张情绪,到训练5天后,有机体慢慢的适应了这种环境,从而紧张情绪消除。模拟高原训练是模拟的低压缺氧的环境,在进入实验室的第1天差异与基线值不大,但训练5天后,这种缺氧的状态得到积累,经影响了注意的灵活性从而影响了转换任务的完成。同样,低压缺氧的环境也影响运动员的短时记忆和抑制功能,所以在运动员进入实验室后反应时平均值大于基线值,之所以差异不显著可能是被试量太少或实验持续时间较短导致的。结论:高原训练初期,运动员易产生紧张情绪,随着训练时间增长,这种情绪消失。高原训练使运动员的转换功能受损,在进行训练时应注意这一点避免运动损伤。高原训练中刷新和抑制的反应时变长,在训练时应予以关注。
  • 摘要:正念训练是一种基于东方禅修技术的心智训练,本文总结了国内国外正念训练相关领域的研究成果;对正念及正念训练的概念,相关研究,测量及作用机制方面的研究进行了介绍;并提出了当前研究所存在的局限性和未来研究的展望,希望通过综述的整理对其他有意研究正念训练,特别是将正念训练与运动训练领域结合的研究者们有梳理和借鉴的作用,为我国体育事业贡献力量.
  • 摘要:毅力的研究源于Duckworth的一段教书经历,随后Duckworth对不同领域的各个行业的人进行问卷调查,通过对西点军校的学员的研究,对美国拼字比赛进行追踪调查以及对贫困地区新任教师进行研究调查,结果表明在挑战性请假下毅力对于成功的预测作用。国内目前没有对于毅力(Grit)的相关研究。毅力问卷在用于测量毅力时会收到社会期望偏差影响而导致结果有失真实性;毅力稳定性还没有具体的研究;毅力不是预测成功的唯一变量,可能只是其他有效因素的中介变量;国内关于毅力的研究太少,应进入Duckworth的毅力概念,可以在多领域进行研究,毅力问卷也应该本土化,对于如何提高毅力水平,也是值得思考和有价值的研究方向。
  • 摘要:在人类文明进程中,休闲始终具有重要的价值,主要集中于消除疲劳、获得快乐、"成为人".借助积极心理学的视角分析休闲的功能和价值,可以使休闲的价值被更加清晰的认知,有助于个体根据自身的需求选择休闲方式并评估休闲的价值:体闲可以为个体提供积极体验、进而塑造积极人格、创建积极组织,最终为人类实现积极心理的状态提供一条切实可行的途径。
  • 摘要:心境是个体在某一特定时刻的情绪或情感状态,是具有感染力的微弱而持久,但并非永久的情绪状态.有研究表明体育锻炼对个体心境状态有一定的影响.而瑜伽运动是目前在女性较喜爱的且较时尚的一种运动方式.因此,探索瑜伽运动的短期即时的心理效益有重要意义.提出一次完整的瑜伽练习对降低情绪纷乱的程度、慌乱和改善精力有积极影响,对疲劳和与自我有关的情绪有一定的消极影响,对紧张、愤怒、抑郁未呈现明显的影响;瑜伽体位练习对总体情绪纷乱程度、疲劳、与自我有关的情绪有消极影响,对精力、紧张、愤怒、抑郁、慌乱未呈现明显的影响;瑜伽放松休息术对总体情绪纷乱程度、精力、疲劳有积极影响,对紧张、愤怒、抑郁、慌乱、与自我有关的情绪呈现明显的影响。
  • 摘要:随着时代的发展,社会竞争日益上升,大学作为学校和社会的重要转折点,让很多大学生承载着各种压力,甚至出现了多起大学生自杀事件,引起社会高度关注.如何帮助大学生更好的应对逆境,促进大学生心理健康,成为了众多教育研究者和心理学家研究的重点.本研究将以江西省大学生为研究对象,采用大学生心理压力感与压力应对方式问卷,调查大学生压力感与压力应对现状,探究体育锻炼对大学生压力感与压力应对的影响。提出女大学生的学业压力感与就业压力感非常显著地高于男生,体能生活压力感显著低于男生;女生的心理调节和外部疏导应对显著地高于男生。锻炼能显著降低大学生的学习压力和人际交往压力。锻炼能显著促进大学生采用心理调节机制和外部疏导机制应对压力,而减少使用自我防御机制。锻炼和性别在对大学生压力感和压力应对方面的交互作用均不显著。不同锻炼项目对大学生心理压力感不存在显著性影响,但对压力应对有显著影响,即个人项目锻炼更能促进大学生采用心理调节机制和外部疏导机制应对压力。每周锻炼次数对大学生的心理压力感各因子影响均不显著,但对压力应对有显著影响,即每周锻炼3次以上大学生采用外部疏导机制应对压力策略显著高于每周少于2次锻炼者,锻炼项目和每周锻炼次数对大学生心理压力感和压力应对方式的交互作用均不显著。
  • 摘要:体育高考作为我国选拔体育人才的重要环节,越来越受到社会各界的广泛关注.在高考成绩作为考生进入高校唯一判别标准的大背景下,不少考生和家长把它视为决定命运的一刻.升学的压力、父母的期盼、社会的期望都使得考生背负着沉重的心理包袱.众所周知,在训练科学化、透明化的今天,心理因素对个体运动表现的影响越来越明显。体育高考生有着自己的特殊性,他们较专业运动员相比普遍存在训练年限较短、竞技水平较低、参赛经验不足等问题。在体育高考中经常会出现考生心境状态不稳定的情况,如篮球考生因紧张屡投不中、田径考生因紧张多次抢跑、武术考生因慌乱动作变形等。因此,探寻影响体育高考生考前心境的因素并提出相应的对策就显得尤为重要。研究表明,影响云南省体育高考生心境的影响因素可概括为社会支持、备考焦虑、自信心、外界干扰和考场环境5因子。女生、不良备考动机的考生自信心因子得分较低。训练年限较长的考生考场环境因子得分较高。教育经济欠发达地区的考生在意社会期待、考场环境因素。经济教育相对较好地区的考生心境易受备考焦虑、外界干扰的影响。要减轻考生的压力、树立合理的目标取向、保持考生轻装上阵的心境状态。做好考前自信心鼓励和适应比赛环境工作。要注意提高女生自信心水平,减轻参训时间较长考生对细节上的多虑。同时也期望有关部门能给予训练条件较差学校硬件上的帮助。
  • 摘要:可穿戴计算是一种将计算机"穿戴"在人体上进行各种应用的国际性前沿计算机技术,是智能环境的一个主要研究课题.体育为可穿戴技术应用提供了广阔的空间,可穿戴技术对体育发展的影响才刚刚开始.可穿戴技术对体育发展会带来哪些机遇和挑战,成为本文关心的主题.可穿戴更多的内涵包括成像传感器、物体捕获技术、人机交互模式、传感器、语音操控、骨传导、手势控制、眼球追踪等一系列技术的新集成应用,同时与大数据和云计算概念密切相关,设备只是一种展示形态。技术发展拓展了可穿戴的应用空间,根据相关调查,运动与健康领域是目前己知的一个最主要需求,应用前景广阔;受制于电池寿命、时尚性、兼容性、以及数据检测精确性等因素,可穿戴技术在体育中的应用与推广受到一定的制约;由于应用实践中需要专业运动员技术信息、健身行为数据以及健身行为与健康关联等大数据的支持,可穿戴技术的发展为体育科学研究应用提供了一个广阔的市场空间;通过获得生物识别信息和体征数据,可穿戴技术推动了量化健身潮流,促进人们对自身身体数据的掌握,形成对锻炼行为的有效干预。这些生物识别信息和体征数据反过来也为大规模研究提供了可能性,不但降低了研究成本、提高了研究数据来源的可靠性,而且这些连续性数据和传统样本采集到的准确数据相结合,将大大拓展研究的深度和广度;在大量标准运动动作数据的支持下,可穿戴技术融合进运动行为,即时给予运动练习者动作信息反馈和分析,改变了运动技能习得与保持进程.提高了运动技能学习效率和运动表现;可穿戴中的虚拟现实技术加强了竞赛前模拟训练的逼真性,有利于运动员和教练员提前掌握竞赛中可能出现的问题,改进竞赛程序和安排,提高运动训练效率;虚拟现实技术还将帮助更多公众有机会在避免受伤的前提下体会到惊险运动,并降低运动参与成本;可穿戴转变了观察角度,提供了更多的赛场信息,丰富了体育传播的内容,进一步提高了观众的观赏体验,预计也将创造出更多的广告机会。这些信息同时起到了参谋的作用,可以帮助教练员和运动员更加客观地掌握赛场情况,制定出更加优秀的竞争策略,提高竞技水平;随着可穿戴技术与身体的全面结合,未来有可能改变体育竞争形态,促进竞赛规则改变,产生新的体育竞赛形式。可穿戴技术与身体之间的关系变得更加微妙,例如对健身效果影响将有可能出现分化,一部人因此改善了自己的生活方式,保持了自己的主动性,另一部分人却将变得更加依赖技术和设备才能有效运动。
  • 摘要:大量的研究以网络成瘾者为研究对象,将运动作为一种干预手段来考察其对网络成瘾行为的效果,却少有研究以正常人群为研究对象,分析他们的运动行为特点及其与网络成瘾行为的关系.因此,本研究拟从运动量的角度来考察大学生运动行为与网络成瘾行为的关系,并探讨性别的调节作用,希望对以上问题的探讨可以为制定网络成瘾的运动处方提供针对性的理论参考.研究表明,中等级运动量的男大学生网络成瘾率比其他运动量的男大学生低,符合本研究假设。对于女大学生来说,尚无证据支持不同运动量与网络成瘾的关系。这可能与大部分女生不爱运动有关,她们更愿意以其他的方式来满足自己休闲娱乐的需要。这也提示研究者采用运动干预来改善女生的网络成瘾行为效果可能不会很理想。小等级运动量的男生,他们的网络成瘾率相对最高。该现象反映出,很少进行体育锻炼且强度不大的男生,在课余倾向于选择上网来打发时间。从生理角度切入,体育活动导致体温升高,神经递质的分泌量随之增加,研究发现中等运动量导致的神经递质的分泌量水平最易产生愉快和积极的心境状态,最典型的就是跑步者愉悦感,这也是中等运动量男生网络成瘾总分较低的原因之一。结论:大学生普遍体育活动参与程度较低,男生的体育活动参与度高于女生。男生的网络成瘾状况较女生更为严重,参与体育活动少的男生更容易网络成瘾。性别对运动量与网络成瘾的关系存在调节作用,对体育活动参与少的男生可以通过体育运动来减少其网络成瘾状况,参与体育活动对女生的网络成瘾状况无影响,通过体育运动干预女生的网络成瘾行为可能效果不佳。
  • 摘要:表象训练是在体育运动实践中运用最为广泛的心理训练方法之一,也是运动心理学研究的重要内容.文章采用文献资料法与逻辑分析法,通过对大量表象训练相关文献研究的回顾,概括了表象训练的相关概念及分类;并分析归纳总结了表象训练的国内研究现状、操作程序和方法等.总结出国内表象训练在研究范围、时间、方法和实验控制方面存在的问题及其今后在体育运动中的发展,以期能够对表象训练的理论与实践有进一步的借鉴价值.研究表明,国内研究大部分是有关体育教学领域,大多数研究对象都是以在校学生为主,按照自然班分为实验组和对照组进行分组实验,一般以运动成绩和技术评定作为评定表象训练作用效果的指标。表象训练在竞技体育和大众体育方面研究的实验对象较少。应加强竞技领域、大众体育等方面的研究。视、动觉表象对运动技能学习的影响与运动技能的类型有关,目前的研究仅局限于运动运动技能的提高很少关注不同表象训练对运动的不同阶段是否可以产生不同的影响以及探讨时间变量与运动表象训练之间的关系,研究不同运动项目、不同运动阶段、不同运动水平与时间变量间的关系将会是今后研究的一个方向。应加强有关表象训练效果的研究。并对已有的训练效果模型进行进一步的检验,从而形成完整的表象训练的操作性理论体系,更好地指导训练实践,使运动员和学生能够发挥出更大的潜力,取得更好的运动成绩。
  • 摘要:运动员倦怠在运动员的职业生涯中普遍存在,是运动员运动兴趣丧失、运动训练积极性下降、产生退役意向和退出运动生涯的重要原因.目前,已有实证研究表明运动员倦怠是退役意向的重要预测变量.不过有研究者认为,运动员退役意向的出现,不仅是个体因素单独作用的结果,它还会受到环境因素的影响.换言之,只有从内外两个层面探讨运动员退役意向的成因,才能更为全面地揭示退役意向的形成机制,从而为它的实践干预提供更广泛的视角.研究表明,社会支持对退役意向有显著负向预测作用,运动员倦怠对退役意向有显著正向预测作用。运动员倦怠在社会支持对退役意向的影响中起完全中介作用。结果表明,相比社会支持,运动员倦怠是影响退役意向更近端的因素。通过增加对运动员的社会支持,将能显著降低其倦怠水平,进而抑制他们的退役意向。
  • 摘要:目的:rn 执行功能(executive function,EF)是一种有目的性的控制机制,它以灵活有效的方式协调不同的认知亚过程并调节人类复杂的认知活动。近年来,身体活动或锻炼对执行功能的影响成为锻炼心理学领域的研究热点,越来越多的研究表明身体活动或锻炼对执行功能有积极的影响。rn 方法:rn 本文采用文献资料法,对国内外最新相关研究进行收集,综述了不同形式的身体活动或锻炼对不同人群执行功能的不同方面的影响。rn 结果:rn 有氧运动、有氧和力量的组合都有益于执行功能;涉及认知的锻炼对执行功能有积极影响,不涉及认知的身体活动对执行功能的影响不大;中等强度和较轻强度的身体活动都对执行功能有促进作用,且存在剂量效应;急性和长期的身体活动都对执行功能有积极影响。rn 身体活动或锻炼对不同年龄段人群的执行功能都有一定的促进作用,但对执行功能的不同方面的影响受年龄因素的调节,即不同年龄段人群的执行功能的各个方面受身体活动或锻炼的影响不尽相同;身体活动或锻炼对健康人群和有疾病的人群的执行功能都有促进作用。rn 执行功能包括转换、刷新、抑刮、选择注意、工作记忆等方面。执行功能的各个方面受身体活动或锻炼的影响受到身体活动的种类、群体特征等因素的调节。执行功能的某些方面可能对身体活动及某些种类更敏感。rn 结论:rn 研究大多集中在老年人和儿童身上,对25到50年龄段的人群研究非常稀少,今后的研究可对这一年龄读研人群予以关注。身体活动或锻炼的类型主要集中在有氧运动,今后的研究可考察其他形式的身体活动或锻炼对执行功能的影响。急性和长期的身体活动或锻炼对执行功能都有积极影响,但二者的神经机制是否相同,也是值得日后的研究探讨的内容。rn 总之,身体活动或锻炼对执行功能有一定的促进作用。
  • 摘要:应用文献资料法概述了运动技能习得中的内隐学习理论对体育教学的重要性以及内隐学习理论优越性在运动技能习得过程中的体现.研究表明:体育教学中的运动技能习得是由内隐学习与外显学习相互配合获得的,但内隐学习明显优于外显学习.内隐学习理论既能使运动技能习得保持长久的时间,也能使复杂的运动技能更容易掌握,还能在各种应激条件下使运动技能习得的储存与提取趋于稳定性.这为体育课程、教学设计、教学方法的选用等提供了重要的启示,并能提高运动技能习得的有效性,使学生用所学的运动技能达到终身受用的效果.
  • 摘要:目的:rn 本研究针对中国及德国成年人的身体活动行为变化,采用大样本横断研究,从阶段算法测量有效性和阶段特征两个方面,对FIT模型的阶段测量有效性进行评估。rn 方法:rn 横断研究中以2082名成年人为研究被试(M=38.72,SD=8.67),其中德国人占45.3%,中国人占57.7%;男性占43%,女性占57%。采用敏感性、特异性、ROC曲线、AUC面积考察其阶段算法测量有效性。采用趋势检验和先验对比检验考察其阶段特征。rn 结果:rn 1)在阶段算法测量有效性的检验中,敏感性为92.8%,特异性为81.5%,AUC值0.87,表明FIT模型的阶段算法在区分活动者和不活动上,具有比较高的判别力。此外,敏感性和特异性在年龄和性别上差异均不显著,但在国籍有显著差异。中国特异性(85%)显著高于德国(74.1%)(X2(1,801)=12.82,p<.01);而德国敏感性(95.9%)显著高于中国(89.4%)(X2(1,914)=15.58,p<.01)。rn 2)在先验对比的结果中,社会心理学变量的非连续性模式得到验证,相邻阶段间的均值差异性的假设,有67.4%得到证实。在趋势检验中,所有10个社会心理学变量均出现显著的二次方及以上趋势,其非线性趋势的假设得到证实。rn 结论:rn FIT模型的阶段算法有效性及阶段特征的假设大部分得到证实,为今后基于FIT模型所进行的干预研究提供理论和实践依据。
  • 摘要:执行功能与人类的许多高级心理功能具有密切的联系,成为当前心理学和运动心理学研究的前沿性课题.抑制功能是执行功能的核心子功能,是指当个体完成某一任务时,用于抑制与当前任务无关刺激的一种能力.fMRI是当前研究大脑认知活动的最有效的手段之一.目前尚未见有采用fMRI探究短时运动影响健康成人抑制功能脑机制的相关报道。本研究以Stroop范式为实验任务,进行功能磁共振(fMRI)扫描,探究30分钟中等强度功率自行车运动对抑制功能的影响及其脑机制,从脑的功能水平上揭示短时运动对抑制功能的影响。通过配对t检验比较运动前、后脑区激活的范围与程度的差异。结果发现,与运动前相比,运动后完成Stroop任务,被试的小脑后叶、小脑前叶、视觉联合皮层、颞叶、额下回、前额叶、额上回、颞中回、背内侧核、角回、缘上回、下前扣带皮层、扣带回、额中回、中央旁小叶激活显著增强。30分钟中等强度的功率自行车运动可以引起女大学生完成Stroop任务时脑激活模式发生改变,改善抑制功能。
  • 摘要:NIRS技术的产生使人们对脑部的变化研究,从时间维度扩展到了脑部的空间区域.通过对认知加工与脑区被激活之间的关系研究,可以使我们对人脑在认知加工过程中所扮演的"角色"的了解又多了一种可能.文献显示,已有学者运用NIRS 技术对运动时骨骼肌变化开展研究的报道,也有学者运用NIRS技术对人脑记忆功能和阅读障碍进行相关性研究的文章发表.但是,在运动与认知加工能力方面的研究相比之下还比较少。本文旨在运用NIRS技术对力竭性运动前后,运动负荷与脑区激活特点和执行控制能力改变的对应关系的研究,为人们进一步探索运动与认知之间的关系提供科学依据。研究表明,一次性力竭运动对所测被试的执行控制功能具有促进作用,其中对女性被试的促进作用优于男性。POMS指标与BLa、HR和RPE可以共同作为评估运动负荷和机体疲劳的客观指标。研究发现,在一致性刺激条件下。一次性力竭性运动可激活12、16和21通道,对其他通道无作用,而在不一致性条件下,所有通道均未被激活,但HbO2却表现出运动后较运动前上升的态势而HHb正相反,说明运动后大脑激活程度高于运动前,运动可提高大脑兴奋性。
  • 摘要:大学生彩民在中国彩民总数中所占比例不多,而且通常被研究学者忽略.在体育盛事流行的年代,大学生的目光也同样会被体育博彩所吸引.这些没有经济来源且依然受家庭经济支持的大学生的阶段性购彩行为,在互联网普及及金融机构的改革下,变得更加便捷和娱乐化,大学生群体是否会因为阶段性的购彩体验演变为长期的问题彩民不得而知.因此,本研究目的在于探究2014世界杯影响下,提出大学生网络购彩的原因:(1)网络支付的即时性;(2)网络支付的便捷性;(3)彩票站环境问题;(4)网络购彩使大学生对心理账户产生认知偏差;(5)羊群效应、沉没成本。当代大学生男女彩民趋于相等,应深思女大学生彩民为何猛增。认知偏差影响了大学生的购彩行为。大学生购彩方式主要是通过网络支付宝、淘宝等。重大体育赛事可对大学生体育购彩方式产生巨大影响。
  • 摘要:社会如同一个广阔的舞台,每人都在这上扮演着与其地位相关联的角色规范和角行为,并且每种社会都有一套特定的心理与表现形式.作为一名当代中学的体育教师,其担任角色是复杂多样的,并且每个角色都有着自己独特的角色规范和角色行为方式.同时体育老师在教学过程中不仅有助于学生身体素质的改善、情感的培养,而且也促进了学生思想道德品质提高.本研究提出了中学体育教师作为学校大型活动的组织者、与领导者,体育知识技能的传播者与指导者,学生健康的体魄和良好思想品德的塑造者,一专多能的专业人才:运动员、教练员和裁判员,掌握有关体育科学知识的学者、专家,善于表达情感、传达信息的“演员”,社会活动、人际交往方面的专家,学生体育活动中的队友、同伴等8个角色特征与行为特点。
  • 摘要:本文旨在探究个体所持的有关健康的内隐观与身体活动阶段之间的关系。“从无活动到保持活动的四步骤模型”(即FIT模型)认为,个体从不积极到积极主动地进行身体活动经历6个阶段,包括:个体从不积极到积极主动地进行身体活动经历6个阶段,即前考虑期、考虑期、准备期、探索期、波动期和保持期。rn 前三个阶段是无活动阶段,而后三个阶段是活动阶段。内隐理论认为存在两种信念:固存观(认为事物是静止不变的)和增长观(认为事物是发展变化的)。这两种信念是同一个维度的两级。例如,就对健康的看法而言,持固存观的人认为个体的基本健康状况是不可能人为改变的,而持增长观的人则相信人的健康是可以改善的(或恶化的),每个人对“健康是否可变”的看法都处于这两种观点之间的某个位置上。rn 本研究认为,参加身体活动的人多数有着健康促进的目的。因此,比起处于非活动阶段的人,处于活动阶段的个体更倾向于接受增长观,即更加相信健康是可以变化的。通过对368名大学生(97名男生和271名女生)施测基于FIT模型编制的《成年人身体活动问卷调查》和“健康内隐观”问卷,我们试图考察处于不同活动阶段的大学生的健康内隐观以检验上述观点。此外,因为男性和女性参加身体活动的动机并不致(男性参加身体活动有健康促进的目的,而女性可能旨在塑形,而并非健康的目的),本研究也假设对于男性而言,处于活动阶段者比处于无活动阶段者更倾向于秉持增长观;而这种差异并不存在于女性之中。rn 综上所述,本研究提出的假设均得到支持(1)对于大学生被试而言,处于身体活动阶段的个体比起处于非活动阶段的人更倾向于接受增长观。(2)性别这一变量在身体活动阶段与健康内隐观之间的关系中起调节作用,具体而言,男性大学生处于活动阶段者比处于无活动阶段者更偏向于增长观,而女性大学生中不存在这种差异。
  • 摘要:研究运用社会认知熵的概念方法,构建运动员倦怠认知系统的测量指标,探索运动员倦怠的评价方法.19名运动员和教练员参与了研究的质性访谈,通过Nvivo10.0质性分析软件,运用扎根理论分析方法建构运动倦怠认知系统和内外系统测量指标,并在此基础上,通过结构方程模型对系统结构进行聚合效度和区分效度的检验,形成运动倦怠认知问卷.另有120名运动员完成运动倦怠认知的初测问卷,所得的数据根据内外部熵流概念进行计算.并借助ABQ得分对总熵值进行关联效度分析,验证其解释效度.最后确定了运动倦怠认知系统的内、外部两个一级维度,包括心理状态、个人成就、伤病与恢复、付出回报、训练、比赛、管理、家长、教练、团队氛围以及项目特征11个二级维度.研究运用结构方程整体模型的适配指标值以及限定模型与未限定模型的△χ2均达到统计学要求,表明构建的运动倦怠认知系统具有较好的聚合效度和区分效度。rn 在此基础上,随机选取405名运动员组成研究样本,完成编成的《运动员倦怠认知问卷》,运用认知熵流算式进行熵值的统计分析。结果发现:405名运动员中有82名运动员的倦怠熵值为负,均值为-1.73;进一步分析负熵流来源发现,内部系统中的付出回报、心理状态、个人成就子系统熵值为负值,外部系统中的项目、训练、管理、教练子系统熵值为负值。研究结论认为,构建的运动员倦怠熵流解释系统能够表述运动员倦怠的心理过程,且由认知熵流算式得到的系统熵值能有效地判别出运动员的倦怠状态。
  • 摘要:本研究以有氧运动、阻力运动和灵敏运动这三种体育运动为干预方式,研究不同类型体育运动对小学生执行功能的影响,以期为体育运动促进小学生执行功能的提高提供科学的实证支撑,并在此基础上将研究结果推广到小学体育课堂及课外活动中,为针对性的提高小学生的执行功能提供合理有效的运动方案,为促进小学生的身心健康的发展,实现“终身体育”的教育目标奠定基础。结果表明,短时中等强度的体育运动可以提高小学生的执行功能,对小学生执行功能起选择性的积极影响。运动类型是体育运动对小学生执行功能起积极作用的一个影响因素。不同类型短时中等强度体育运动对执行功能整体及其各个子功能的影响具有差异性,有氧运动相较于灵敏运动和阻力运功更有利于促进小学生执行功能的提高。
  • 摘要:从理论整合的思路出发,以生态理性思想为研究理论框架,以积极心理学、进化心理学、经济学的理论认识为分析工具,探讨个体身体锻炼行为的决策过程中社会生态环境与个体内在偏好的交互作用及其对身体锻炼行为决策的影响。身体锻炼的发生与坚持是个体处在时间、物理空间与社会空间三重生态要素影响下,基于趋乐避苦的目的,围绕多个维度幸福目标的序列和权重,就稀缺的时间资源是否分配给身体锻炼行为而进行决策的结果。因此,身体锻炼行为的促进应以个体的幸福评价系统为干预靶点,顺应进化带来的幸福偏好,进行宏观的社会生态环境设计与锻炼处方设计,引导个体对锻炼行为的选择。
  • 摘要:前人已经对表情识别的相关内容进行了丰富的研究,本研究旨在探究运动员对运动情境图片的即时加工过程,以及面部或身段表情线索的掩蔽对其加工过程的影响.研究表明,观察负性图片时,单靠面部线索进行情绪识别比单靠身体线索要更为准确,参与者在面部线索上的投入显著增多且优先注视。观察正性图片时,单靠身体线索进行情绪识别比单靠面部更准确,参与者持续保持关注的是面部线索,对面部的注视范围比身体线索广泛,优先注视的是身体线索。相同性质的表情识别具有相似的眼动路径。
  • 摘要:正念训练与心理定向理念可以发生碰撞与交叉;正念训练被接受有其深层原因原因;需要恰当估计正念训练在此次比赛获胜中的作用。正念训练是进行射击心理定向教育的又一个发展。正念训练对运动员的积极作用包括:它承认压力的存在,更加人性化;是理念与训练的结合,具有可操作性;可与专项训练密切结合;实现了主体的能动参与,获得心理机能的改进;正念训练手段简单易行。
  • 摘要:由于目前运动心理咨询存在的问题,本研究结合笔者多年跟队服务的经验,借鉴了佛家和道家中的理念,尝试建立具有东方文化特点的咨询模式以促进高水平运动员的运动表现和个人成长.见地和修为两条路线同时进行,在见地路线上,首先让运动员觉察到自己的非正见,然后用正见对治非正见,同时在修为路线上使用提升专注力的技术提高修为。主要技术包括临机教学、安那般那和生活正念。临机教学指设置情境,利用“契机”引发运动员思考并有所体悟。安那般那指呼吸练习。生活正念指生活中任何事件都可以用来提升见地和修为。
  • 摘要:由于体育专业大学生所处的生活环境和承担的学习训练任务与非体育专业大学生存在很大的不同,致使他们在主观幸福感的水平及其影响因素上表现出一定的差异。体育专业大学生的主观幸福感更多受到人格中的神经质、精神质以及社会支持等因素的影响,而非体育专业大学生的主观幸福感较多受到人格中内外向及生活事件等因素的影响。
  • 摘要:运用文献资料法、问卷调查法和数理统计法等科学研究方法,对河南省部分高校大学生体育生活方式现状进行调查,结果显示:大学生体育生活方式的总体特征分为两个方面,在大学生的自身需求与社会拓展两个部分中,自身需求明显比社会拓展重要;从体育生活方式的具体维度来看,学生进行体育活动的高低排序依次为:健康型,愉悦型,社会型,健美型,学习型,挑战型.大学生体育生活方式在社会拓展、年级和专业上存在显著差异,针对存在的差异情况,提出一些积极的措施,引导大学生形成一种与社会发展相适应的良好的体育生活方式.
  • 摘要:目的:研究舞蹈心理治疗模式的组合健身操运动方案对退休半年内的老年人主观幸福感的心理改善作用,分析自尊、自我效能和社会关系的中介作用。rn 方法:退休半年内的老年人(n=120)分为自编舞蹈健身操运动组和其他体育健身运动组,采用人际关系综合诊断量表、自尊量表、自我效能量表和主观幸福感量表在2个月的干预前后进行测量。自编健身操舞运动方案采用河北体育学院体育艺术系教师编排的民族舞蹈、健美操、健节奏体语和身瑜伽等4种类型舞蹈的基础动作,4种类型舞蹈依次进行,每种类型15介钟,共60分钟。健身操舞是在专业教师的指导下,在舞蹈动作的同时还要解释动作的含义,帮助老年人按不同舞蹈的类型调整情绪状态。rn 结果:(1)人际关系综合诊断量得分表舞蹈健身操运动组实验后低于实验前,并低于其他体育健身运动组;(2)一般自我效能量表得分舞蹈健身操运动组实验后高于实验前,并高于其他体育健身运动组;(3)自尊量表得分两组实验前后均无差异;(4)主观幸福感量表得分舞蹈健身操运动组实验后高于实验前,并高于其他体育健身运动组;(5)舞蹈健身操退休老年人主观幸福感与社会关系呈中度负相关,与自我效能呈中度正相关,而与自尊感无相关性。rn 结论:本研究以舞蹈心理治疗模式设计的组合健身操舞运动方案,融合民族舞蹈、健美操、节奏体语和健身瑜伽等舞蹈的特点,再依据舞蹈治疗的原则指导健身活动,可以做为一种有效的手段改善刚退休老年人的人际关系,并通过自我效能途径,提高自我主观幸福感,从而实现对老年人心理干预的目标。中国退休老年人的心理具有较强的民族和传统文化特点,存在着较大的地域差异,因此还要根据不同退休老年人群的情况编制更多有针对性的综合性舞蹈治疗方案。
  • 摘要:身体锻炼可提高老年人认知功能,太极拳尤为适于老年人参加.研究发现,长期太极拳锻炼对老年人全脑认知功能、执行功能和记忆功能均有积极的影响.但在国内尚较少关于太极拳对老年人认知影响的系统研究,特别是缺乏对65岁以下老年人的研究.本文通过横断研究考察55-65岁女性太极拳专家组与性别、年龄和教育程度匹配的对照组在执行功能、记忆功能和注意功能等方面的差异.比较研究太极拳专家与年龄、性别和教育程度匹配的对照组在老年抑郁量表、简易精神量表和10项神经心理量表上的表现发现,对照组被试抑郁程度显著高于专家组、对照组在斯特鲁普颜色测试和颜色—词汇测试部分的纠正次数显著高于专家组、对照组在斯特鲁普颜色测试正确完成读颜色任务的词汇个数显著低于太极拳专家,反映了长期太极拳锻炼对老年人情绪、注意和执行功能方面的积极影响。进一步的研究应采用纵向研究方法探讨太极拳对老年人认知功能的影响及作用机制。
  • 摘要:基本心理能力是中老年人进行日常活动的基础.基本心理能力的老化,不仅给个体的身心健康带来影响,也给整个社会带来了沉重的负担,因此,如何有效干预基本心理能力的老化就成为全社会关注的热点问题之一.大量研究已探讨了身体锻炼对认知功能的影响,但结果并不一致,而且缺乏身体锻炼对基本心理能力老化影响的系统研究.因此,本研究通过2个子研究来探讨身体锻炼对中老年人基本心理能力老化的延缓作用,以期为促进中老年人健康老龄化提供必要理论依据和干预建议.结果发现,身体锻炼可以延缓中老年人基本心理能力的退行性变化,同时,在逐渐消除个体因素对基本心理能力老化的影响后,身体锻炼对基本心理能力中的流体认知能力具有明显的促进作用,而对晶体认知能力影响不大,表明身体锻炼对基本心理能力的影响是有选择性的。这提示,为了延缓基本心理能力的老化,除采取身体锻炼这种有效的手段外,还需结合其他方式,如认知训练等,来全面、有效地延缓老化的发生。
  • 摘要:本文参照北京体育大学教授张力为博士,2004年编写的由北京体育大学出版社出版的《体育科学常用心理量表评定手册》书中的内部动机量表,对健美操专项学生实施内部动机测量.研究结果表明,在内部动机测量的7项指标中,不同等级成绩水平的学生在兴趣/乐趣、主观能力和压力三项指标上存在显著性的差异(P<0.05),其他各项指标努力、主观选择、价值/有用性和相关性不存在显著性的差异(P>0.05).可见,不同等级成绩学生在努力、主观选择、价值/有用性和相关性的指标上处于同一水平,而指标兴趣/乐趣、主观能力和压力对学生学习健美操的成绩具有一定的影响.
  • 摘要:以中学体育教师为研究对象,采用集体施测的方法,运用教师职业倦怠问卷、自尊量表和社会支持评定量表,对244名被试的职业倦怠水平与社会支持、自尊的关系进行了研究.结果发现:1)女性中学体育教师职业倦怠水平显著高于男性体育教师.2)不同年龄的中学体育教师在职业倦怠总分、情绪衰竭、成就感降低等水平上并无显著差异.
  • 摘要:运动心理学帮助教练员和运动员适应竞技比赛压力,获取优异运动表现的作用已被广泛研究和认可,但其促进运动技能学习和提升训练效果的作用,尚没有被广大科研人员、教练员和运动员熟知和应用.本文主要探讨运动心理学相关理论知识在体能训练实践中的应用可能,以期为教练员提升体能训练效果给予帮助.提出训练自觉性不高、训练动机不足、训练安排中“垃圾”时间多、动作完成质量低是体能训练中的主要心理学问题。动机激励、情绪调节、注意力调节和训练、训练计划执行力改善是解决上述问题的主要方法。沟通和放松是教练员组织体能训练的重要心理技能,良好沟通利于“教学—训练”关系形成,增加运动员训练投入;放松技能可加快运动员体能恢复时间,提高体能训练效率。
  • 摘要:国际运动心理学自成立以来一直关注竞技运动心理学的研究.本研究以《运动心理学》教科书主要参考依据,通过专家访谈法、文献资料法、数理统计法等对80年代以来竞技运动心理学领域的研究热点进行总结和分类,在此基础上检索相关文献并进行统计分析.研究表明:1979年以来,我国竞技运动心理学热点研究的文献量成连续增长的趋势,现处于指数增长阶段;焦虑、情绪、激励等成为竞技运动心理学的10大研究热点词;团体社会心理、认知心理、心理状态等是国内运动心理学研究者关注的主题。
  • 摘要:众多专家学者从多个角度对体育锻炼态度和领悟社会支持进行了研究,研究结论具有很高的理论价值和应用价值,但在领悟社会支持与体育锻炼态度关系的研究方面涉及较少,尤其是对探讨大学生领悟社会支持与体育锻炼态度关系的探讨更为少见,特别是在探讨领悟社会支持在体育锻炼态度中的作用与效果方面并没有的到相应体现。本研究将了解大学生领悟社会支持与体育锻炼态度的特点,在此基础上,通过所得数据,理清领悟社会支持与体育锻炼态度的相关性,最后综合研究结果,探讨领悟社会支持在体育锻炼态度中的作用,并对大学生体育学习促进制定具体措施。研究表明,大学生领悟社会支持与体育锻炼态度处于中等水平,不同性别,不同年级,不同锻炼频率的学生对领悟社会支持与体育锻炼态度各个维度有不同程度的影响。领悟社会支持与体育锻炼态度存在显著正相关。通过提高领悟社会支持水平可以改善大学生的体育锻炼态度,促成其良好体育锻炼习惯的养成,提高其体育学习效果。
  • 摘要:Sonstroem的训练与自我价值感模型显示:学生对体育活动的参与会导致身体能力的提高,从而提升自我价值感.在这当中,对身体能力的评估以及活动的兴趣又会激发起学生对活动参与的积极性.排舞俱乐部是汕头大学体育教育改革的三个试点项目之一,以"乐学、协作、创新"作为教学目标,实施自主性、创造性、协作学,着眼于落实我校"先进本科教育",以突破体育教育专注技术、技能教学的瓶颈,实施全人教育的教学理念,让学生在体育活动中锻炼身体,接触美、创造美、欣赏美;并在集体活动中感受团队的协作、协调、包容、关爱的心理体验.通过研究排舞俱乐部教学改革对学生参与体育运动的积极性、自觉性和情感体验的研究,探索完善学生身体自我概念的有效途径.
  • 摘要:第一启发式(take-the first heuristic,TTF)是指在自身思考出的一系列选择中选择第一个选择作为最终决策.TTF的产生是以备选选项和目前情势之间已习得的联结强度为基础,继而产生一系列循序渐进的选择,重复相同的决策情境会使这种联结增强.运动员在高时间压力下给出的决策选项较多,这类情景在训练及比赛中会不断被强化,联结强度较高。而高时间压力情景较接近篮球比赛的真实场景,因此运动员在高压情景下的表现趋于更好。同样,后卫对研究中的决策情景更为熟悉,故决策任务的表现好于非后卫。另前人(Hepler&Feltz, 2012)对篮球运动员TTF的研究中未控制位置这一因素,且所选取视频非真实篮球比赛场景,效度受到影响,本研究对TTF的实验流程加以改进(对视频中持球队员的场上位置应进行控制),结果验证了TTF的联结强度理论。本研究中TTF的系列位置效应得到验证;TTF采用比率与TTF最终决策质量显著相关;TTF的性质相对稳定不受时间压力影响。
  • 摘要:自由式滑雪空中技巧国家队男运动员从夏季水池到冬季雪上训练的转换过程中,在这种特殊条件下考察心理干预介入之后运动员流畅心理状态改善情况,以及这种改善是否对其提高动作质量及操作表现有所帮助,为自由式滑雪空中技巧国家队男运动员备战索契冬奥运会提供借鉴.研究表明,自由式滑雪空中技巧训练,阶段性介入心理干预的国家男队运动员,心理技能水平的提高有所帮助,动作质量明显得到提高;并取得了运动员与教练员的认可。同时表明正确的实验设计及科学的心理干预介入对自由式滑雪空中技巧国家队男运动员流畅心理状态与动作质量有良好影响;并进一步证明了流畅心理状态的可控性。
  • 摘要:本研究旨在探讨女性所持有的性别态度与其身体活动行为间的关系。“从无活动到保持活动的四步骤模型”(即FIT模型)认为,个体从不积极到积极主动地进行身体活动经历6个阶段。矛盾性别态度理论认为,性别态度是一个双维的建构,包括两个态度集:敌意性别态度和善意性别态度。这两种性别态度的共同点是认为男性处于支配地位,男性是给予者,而女性是更弱的性别,是依附者,只适合家庭角色。本研究认为,若要更深入地理解女性的身体活动行为,需要考虑到其性别态度的影响作用。rn 通过对271名女大学生进行调查发现,处于身体活动期的女大学生其善意性别态度较高,而处于不活动期的女大学生其善意性别态度水平较低。也就是说,有较高善意性别态度的年轻女性更可能依照社会中普遍存在的对女性的各种规范和标准行事,包括对于女性的外表上的要求。而如果女性更多地进行身体活动其体形能变得更有魅力,这样有助于她们获得更多男士的青睐,获得男性的保护。这与前人研究中所发现的女大学生锻炼行为的外貌动机较强,即女大学生更多是为追求形体美、外貌美而参加体育锻炼的结论是致的。因此,善意性别态度和女性的身体活动之间有密切联系,女性确有可能通过运动来改善体型,从而更多获得男性的青睐。而敌意性别态度与女性的身体活动无关。rn 相比于来自农村的女大学生,来自城市的女大学生的善意性别态度水平较高,而两者在敌意性别态度上没有差异。也就是说,来自城市和农村的女大学生在性别态度上的差异仅在于,来自城市的女大学生更倾向于认为女性是需要保护的,更欣赏那些为女性提供保护和帮助的男性。但身体活动阶段和生源地对善意性别态度的交互作用不显著。rn 此外,本研究还考察了女大学生的身体活动特征。女大学生所采用的主要运动形式为健康与健身类运动,包括慢跑、瑜伽、健身操这类运动项目。这些运动均有助于女性保持优美体形。较多女性会采用这些运动形式正好验证了女性在运动中的提升自身魅力并获得男性青睐的诉求。女性在日常生活中则较多选择爬楼梯和步行上课、购物以及散步等活动形式。rn 本研究还计算了平均每周能耗,结果发现处于活动期与不活动期的女大学生的平均能耗量差异显著不活动期的每周能耗量没有达到促进健康的身体活动的780kcal每周的标准,而活动朝的每周能耗量均超出了该标准。此结果验证了身体活动变化阶段与每周能耗量的对应关系。
  • 摘要:运用文献资料法、逻辑分析法对动机气氛及其分类进行分析,从《全国普通高等学校体育课程教学指导纲要》中对大学体育的五个领域基本目标定位中得出大学体育目标是大学体育课营造任务掌握气氛的依据,教师对学生进步反馈的参照标准、学生成绩的评定方式、班级价值取向是影响体育课任务掌握气氛的主要情境因素.
  • 摘要:跆拳道锻炼到底能否提高少儿的品行?还是会使少儿的攻击性增加?因此,本研究拟就跆拳道锻炼与少儿品行的关系做一实证研究,以期得出更加科学的认识。研究表明,跆拳道锻炼组男女不同性别的少年儿童其品行存在差异,女孩的品行问题多于男孩,原因有待进一步研究。无论是在父母还是教师眼里,跆拳道锻炼组和非锻炼组少年儿童的品行有显著差异。在父母和教师的一致评价下,跆拳道锻炼时间和少儿品行具有显著的相关性,但有待于排除年龄成长因素。针对文中出现的一些不足以及有待进一步加强和完善的部分,提两点建议:第一、为了进一步分析跆拳道锻炼与少儿品行的因果关系,了解锻炼前少儿品行的初始情况,避免因年龄的增长而带来自身品行的变化,有必要做进一步的实验研究。第二、研究跆拳道锻炼时间和品行的关系时,在设计上有必要考虑平衡年龄成长因素。
  • 摘要:老年人抑制控制能力随龄衰退的后期将严重影响其生命质量。相关研究发现,相对于其他认知能力,积极体力活动对执行功能的影响效果最为明显,且对抑制能力的影响最为显著。从事中、高强度体力活动组老年人大脑左尾部激活容量比低强度组增加了25%,从而促进执行功能。然而,也有研究提出高强度体力活动易引起运动疲劳会选择性地损害执行功能,过小强度的体力活动又不足以产生明显的积极效果。因此,本研究采用ERP技术,通过比较不同体力活动水平女性老年人在完成GolNogo任务中的反应抑制行为表现和诱发的ERP成分特点,揭示体力活动促进老年人抑制能力的内在机制,为推介适合老年人的体力活动剂量提供客观依据。行为数据表明,高度活跃组老年人的抑制控制能力更优。脑电数据提示,高度活跃的体力活动提高了老年人抑制过程的加工速度。且从本研究的脑地形图中发现,高度活跃组出现了认知资源“节省化”现象,这可能是由于长期的积极体力活动保持了额叶前扣带皮层执行功能网络的激活度,合理分配有限的认知资源,最终体现出更优的抑制加工速度和成功率。综上,可得出结论:高度活跃体力活动组老年人的行为反应优势,与长期高度活跃体力活动提升了老年人在冲突环境中识别靶刺激与非靶刺激的速度有关。高度活跃体力活动组老年人的抑制控制能力更强,主要表现在其快速的冲突信息识别、合理的注意资源分配和高效的抑制加工过程。
  • 摘要:本研究以体育锻炼的阶段变化模型为理论基础,对处于不同锻炼阶段的肥胖小学生采取相应举措,并在不同时间点和锻炼阶段对干预效果进行评估,以探索一种实用、易操作的肥胖小学生心理健康行为及体重控制模式,提高儿童锻炼的自我效能感,改善其自尊水平,对增强肥胖小学生的积极锻炼行为和减少小学生肥胖率具有积极的现实意义.研究表明,基于体育锻炼的TTM较长时间干预能够有效提高肥胖小学生的自我效能,增强其锻炼意识,强化其通过不同阶段锻炼意识和对策的提高、改进,使其控制体重的坚持性、任性增加,有利于肥胖小学生控制体重和心理健康发展。长时间的TTM干预能够有效提升肥胖小学生的自尊水平,使其对体重控制持有更为正确的心态,做事J清更加自信、积极,促使其身心朝向良心循环发展。体育锻炼的阶段变化理论模型干预可以使肥胖小学生的体重控制有一定的下强趋势,向良性趋势发展。在TTM干预的体质控制影响方面还需要进一步延长干预时间,以查看其更为显著的效果。
  • 摘要:本研究通过对乒乓球运动员和新手的静息态大脑结构像的扫描,了解长期乒乓球运动技能学习对乒乓球运动员大脑可塑性的影响。对所有30个被试的结果进行了分析。研究结果显示与新手相比,乒乓球运动员在左侧颞下回,左侧额下回,左中央前回,右额上回灰质的密度大于新手。乒乓球运动员颞中回的白质密度比新手高。结论:基于体素的形态学分析乒乓球运动员大脑的结构特征是与运动计划和执行有关的脑区灰质密度增高,显示出与运动技能学习经验相关的大脑结构性可塑性变化。
  • 摘要:本研究发现左利手乒乓球运动员在完成任务转换时在正确率和转换代价上都要显著优于右利手乒乓球运动员,这与普通人中左右利手无差异的研究结果是不一致的。认为这种差异是由乒乓球运动员的特质而形成的:首先,左利手乒乓球运动员是左手持球拍,在常年的运动训练中深度开发了右脑,而这种高强度的左手训练与普通左利手人在日常生活中习惯性使用左手是很大程度的差异的,而且乒乓球运动的特点也要求运动员反应速度快、动作精细准确,这使得运动员的认知执行功能在总体上优于普通人,所以在左右利手的差异上运动员要大于普通人。其次,在乒乓球这种对抗项目中普遍存在“左利手运动优势现象”,就是左利手运动员比右利手运动员更为灵活、有更好的成绩,这种现象导致在教练员和运动员中形成了一种观点——左手持拍的运动员更容易赢得比赛,甚至有的运动员因为这种观点而更换自己的持拍手。根据这一点联想教育心理学中的“皮革马利翁效应”,不难发现当教练甚至是运动员自身对左利手运动员有了更高的期待时,他们在比赛和训练时的表现则更为出色,通过长时间的训练强化,左利手运动员就会把这种更高的能力和对好成绩更多的期待迁移到一般情景中,在完成一般特征的认知任务时更为灵活,追求更高的准确率。这也就可以解释左利手乒乓球运动员在完成任务时的正确率显著高于右利手运动员了,同时转换代价要显著小于右利手运动员了。所以本研究认为知觉和执行的过程中认知灵活性上左利手运动员是优于右利手运动员的。
  • 摘要:目的:本研究拟对我国赛艇运动员以人、艇、桨为核心的专项运动知觉技能概念模型进行探索与检验。rn 方法:本研究基于前期对广东和湖北水上训练基地的20名全运会主力赛艇队员及其执教他们的6名教练所进行的赛艇运动员专项运动知觉技能结构质性研究的基础上,初步编制出我国赛艇运动员专项运动知觉技能的初始测量问卷。并通过两轮调查对编制的问卷进行修订与检验,其中第一轮预调查以湖北省、广东省和福建省队的214名赛艇运动员为进行施测。第二轮大范围调查以全国的9个运动队的481名赛艇运动员进行施测。通过项目分析、探索性因素分析和验证性因素分析等量化研究手段,对我国赛艇运动员专项运动知觉技能的概念模型进行探索与检验。所有数据用SPSS18.0统计软件进行管理,用SPSS18.0和Amos18.0软件进行统计分析。rn 结果:结果显示,赛艇运动员专项运动知觉技能概念模型包括自身状态知觉控制能力、艇状态知觉控制能力、桨状态知觉控制能力3个维度;自身状态知觉控制能力包含自身用力知觉和自身体力知觉2个子维度;艇状态知觉控制能力包括艇速知觉能力、艇平衡知觉能力、艇身状态知觉能力、身体动作调控能力和滑座状态与速度知觉5个子维度;桨状态知觉控制能力包括划桨效果知觉能力、划桨动作调控能力、桨频知觉调控能力和桨力知觉调控能力4个子维度。rn 结论:通过研究发现,量化研究检验的赛艇运动员专项运动知觉技能概念模型与前期质化研究结果基本一致。赛艇运动员专项运动知觉技能的概念模型包括自身状态知觉控制能力、艇状态知觉控制能力、桨状态知觉控制能力3个维度,且经过探索性因素分析和验证性因素分析,结果表明所编制的测量工具有着良好的信度和构思效度,具有实际推广应用价值。
  • 摘要:运动专家在专项训练过程中习得了较多的技战术知识与竞赛经验,表现出相对于新手的特定运动领域的记忆优势特征.在运动员成长为运动专家的过程中,其陈述性知识与程序性知识的转换是至关重要的,本研究要求被试对视频文字的描述进行选择,能够间接的反应出被试的知识与经验转化的能力.因此,本研究探索了在不同回合的情况下,在记忆击球方式以及击球方式加击球线路的两种文字描述情况下的专家与新手羽毛球专项记忆的差异.工作记忆广度受任务难度与事件信息量的影响,简单任务比复杂任务的工作记忆绩效要好。不论简单任务还是复杂任务,专家工作记忆广度明显优于新手。在工作记忆提取速度上,专家要优于新手。
  • 摘要:情绪状态决定着一个人的行为表现,行为表现直接作用于人的目标的实现.大学生群体是社会发展的核心人才,拥有良好的情绪状态并且能够控制自我情绪的能力对于其学业成绩的提高以及今后走向工作岗位都有着非常重要的影响.心理学家通过心理学方法诱发不同情绪状态,从而进行不同能力方面的测试,已经取得了一定的成果.但是,通过运动的方式探索不同情绪状态的产生还尚不多见.本研究以大学生为被试,通过运动的方式探究情绪状态的引发.为大学生在今后的学习生活中,拥有良好可行的方法调整自我的情绪状态做出参考.研究表明,中等强度运动后引发了大学生的积极情绪状态,“积极投入”在运动后得到了显著提高,运动促使大学生的专注力和积极性比运动前要有显著效果。“生理疲惫”在运动前后没有显著性变化,可以进一步推断,中等强度运动不仅能够激发积极情绪的产生,而且大学生还不会感到特别疲惫的情绪状态。
  • 摘要:目的:rn 随着逐年体育运动中青少年暴力事件比例的上升,从而引发对新的社会热点问题——"青少年体育暴力"的思考."青少年体育暴力"(Youth Violence in Sports)在运动心理学研究领域是一个较新的研究议题,即指在体育活动中,青少年个体或群体对他人实施的暴力行为,即指在体育活动情境中,青少年作为暴力的主体,以言语、身体动作等手段,蓄意对他人的身心健康造成伤害的攻击性行为.研究青少年体育暴力有助于从心理学知、情、行三个层面了解青少年体育暴力问题的发展现状.rn 方法:rn 以文献资料法和逻辑分析法为基础,采用质性研究法、心理测量法编制青少年体育暴力量表,经数理统计法对量表进行检验。rn 结果:rn (1)通过质性研究得出青少年体育暴力的3个测量维度,青少年体育暴力认知观念、青少年体育暴力情绪和青少年体育暴力行为。rn (2)经项目分析和探索性因素分析,形成3因素、16条条目的《青少年体育暴力量表》。rn (3)验证性因素分析结果表明,构建的青少年体育暴力3因素结构模型拟合度较好。验证了量表结构的稳定性。rn (4)经量表的信度和效度检验,得出《青少年体育暴力量表》具有较好的信度和效度。rn 结论:rn (1)质性研究和因素分析前后验证,具有较好的吻合程度。定性和定量方法的结合,验证了青少年体育暴力量表维度和结构的科学合理,包括青少年体育暴力认知观念、青少年体育暴力情绪和青少年体育暴力行为3个维度。rn (2)研究编制的青少年体育暴力量表具有较好的信度和效度,可作为测量青少年体育暴力的有效工具。
  • 摘要:当前运动心理学界较为关注流畅状态的控制研究,找出流畅状态的影响因素,进而为日常训练和赛前心理调控提供参考,已成为运动心理学研究的重要问题.以往研究中多聚焦于不同特质类、状态类变量与流畅状态之间的相关分析,尚缺乏对流畅状态影响因素的整体性考察,且对某一具体项目运动员流畅状态影响因素的实证研究较少.本研究将重点考察冰雪项目运动员流畅状态影响因素的结构,并比较分析不同群体运动员流畅状态影响因素的特点,为冰雪运动员的赛前最佳心理状态调控,提供有益的帮助。“积极的心理准备”因子是流畅状态的首要影响因子,对于深入认识运动员流畅状态的影响因素及其内在机制具有重要理论价值,同时也提示我们从竞技状态调控角度要加强运动员赛前的各种心理准备工作。“放松的情绪状态”和“专注于比赛的注意力”也是影响运动员流畅状态的重要因素。不同项目、主力-非主力、训练年限分组、运动成绩分组的冰雪运动员,在流畅状态3个影响因子上存在显著性差异。对于不同群体冰雪运动员流畅状态影响因素特点的考察,将会有助于冰雪运动员赛前心理技能训练与心理调控工作的开展。
  • 摘要:目的:本文的主要目的是以中国高水平运动员为被试,对MDT的信效度进行检验。rn 方法:本研究以127名中国高水平运动员为被试。所有被试逐一进行MDT测试,另外还对其中的87人使用维也纳心理测试系统进行反应时测验(Reaction TimeTest)。rn 结果:信效度检验的结果如下:(1)认知反应时、运动时、觉察时的内部一致信系数分别为.95、.88与.92;(2)认知反应时、运动时、觉察时的分半系数分别为.92、.96与.87;(3)认知反应时、运动时各自与觉察时之间的相关系数分别为.75**,.66**;(4)认知反应、运动时与反应时测验中的反应时及运动时之间的相关分别为.57**与.64**;(5)开放式与封闭式运动项目的运动员之间在认知反应时与觉察时上存在显著性差异。rn 结论:MDT初步检验的结果证明其具有较好的信效度,可用于对中国运动员的运动觉察能力的测试。
  • 摘要:在竞技运动中,心理适应性水平的高低是衡量运动员能否达到运动高成就的一个重要的条件.只有运动员自身具备为了达到目标,自觉地克服困难,忍受竞技运动对身心所带来的各方面的压力和痛苦这种较强的成就动机.并能持之以恒地忍耐艰苦的训练,才能达到运动员个人的竞技水平高峰.本研究的目的就是通过TSMI(运动员心理适应性)量表对我国速滑运动员心理品质如成就动机、对成功与失败的态度及原因归属的指向,产生竞技性不安的原因等进行全面评价和诊断,为运动员的心理训练和心理选材提供科学依据。和其他项目运动员心理适应性相比,速滑运动员要在平时训练的过程中加强情绪稳定性控制的训练,另外加强对运动技术重要性和体育运动的整体认知,提高运动员对技术的欲望、和对知识的兴趣。和女速滑运动员相比,男速滑运动员应加强激烈的比赛中坚强的意志品质培养,学会对比赛的结果做全面归因和可控因素归因。加强日常生活管理。和一级运动员相比国际健将、健将在竞技价值观和原因归属指向因子得分高。对速滑运动的价值观和归因模式更加合理。建议加强对运动员训练和竞赛的全程监测,尤其对运动员在比赛前和比赛后的心理状态进行精确的评测,以此来保证TSMI量表中个别因子的数据更加具有实际参考意义。速滑运动员和我国运动员心理适应性进行常模对比时,除了考察统计学意义的显著差异,在实际应用过程中还应考虑到专项运动的特点,使研究中的可比因素更为全面。
  • 摘要:目的:rn 本研究的主要借助风险管理的相关理论与方法,结合Bronfenbrenner(1979, 1989)提出的生态模型对青少年体育暴力进行系统的探究,在对青少年体育暴力风险识别的基础上,运用列表排序法和帕累托分析法对识别出来的风险进行评估,即对风险进行量化,最终根据评估结果提出风险回避、风险转移、风险控制和风险自留的青少年体育暴力风险应对体系rn 方法:rn 以文献资料法和逻辑分析法为基础,采用专家访谈法、故障树分析法、列表排序法和帕累托分析法对青少年体育暴力风险进行定性和定量分析。rn 结果:rn (1)利用自编《青少年体育暴力风险检查表》,最终确定青少年体育暴力风险源,包括环境风险、人员风险和管理风险。rn (2)通过列表排序法的,排在前六名影响青少年体育暴力风险依次是不良文化的传播、自身素质较低、同伴的影响、自我管理能力差、个性特征和家庭压力。通过帕累托分析法,一共有9个风险因素为A类因素;B类因素有4个;其他均为C类。两种方法评估结果基本一致,相互补充,相互验证。rn (3)青少年体育暴力风险应对体系主要包括风险控制手段的选择与实施两个部分,结合生态模型,选择应对手段原则包括优先原则、“事件一方法”对应原则等;青少年体育暴力风险应对的实施主要从风险回避、风险转移、风险控制和风险自留四个方面进行。rn 结论:rn (1)青少年体育暴力主要风险源包括:环境风险、人员风险和管理风险三类。rn (2)构建青少年体育暴力风险管理体系,将青少年体育暴力风险控制在合理范围之内。
  • 摘要:目的:以学校为背景的体育教育为大学生参与身体活动提供了机会,并为培养大学生对身体活动的兴趣和爱好提供了可能.有研究发现,体育教育情境内存在三种相互关联的效能信念,即:学生对体育教师的能力的信心(他人效能),学生感知到老师对自己能力的信心(推论自我效能),学生对自己能力的信心(自我效能),这三种效能对促进大学生的身体活动具有重要作用.但是,对这三种相互关联效能的测量,目前国内并没有准确合适的测量工具.本研究引进三种关联效能量表并对三者的内部结构进行跨文化的检验.rn 方法:将量表《推论自我效能量表》、《他人效能量表》、《自我效能量表》采用中英文往返互译的方法译成中文版。选取两个大学生样本,样本1,大学生302人(18-22岁)用于条目—总分相关和探索性因素分析;样本2,大学生482人(age=19.90±1.115)用于信度分析、验证性因素分析、效标效度检验、三种关联效能信念的内部结构检验。效标量表选用《主观锻炼体验量表》中的精力和活力分量表、《行为控制感量表》来检验校标效度。rn 结果:各量表条目—总分的相关系数显示:推论自我效能量表的条目-总分相关系数在0.667-0.745之间;他人效能量表的条目—总分相关系数在0.606-0.757之间;自我效能量表的条目-总分的相关系数在0.633-0.743之间。rn 结论:三种关联效能量表具有较高的信效度。对于测量学生的三种关联效能来说,是可靠的和有效的测量工具。三种关联效能的理论结构在未来设计检验身体活动参与的研究中,可以作为支持研究的理论依据。
  • 摘要:近年来,随着竞技体育的快速发展,运动员使用兴奋剂事件频繁发生,造成了不良的社会影响。运动员使用兴奋剂,一方面违背了Olympic精神的本质,另一方面也损害了个人的身体健康:人们不禁会问:运动员为什么会使用兴奋剂?目前,目标定向作为影响运动员兴奋剂使用的前因变量之一,己引起了学者们的广泛关注。从现有文献分析看,学者们普遍认同目标定向可以对运动员兴奋剂态度产生影响,但却鲜有研究者关注其背后的影响机制。因此,本研究以运动道德推脱为视角,探讨目标定向影响运动员兴奋剂态度的作用机制,验证运动道德推脱的中介效应。本研究表明目标定向不能直接影响运动员的兴奋剂态度,但可以通过道德推脱产生间接影响,即运动道德推脱在目标定向与运动员兴奋剂态度直接起着显著的完全中介效应。这是因为运动员在做出反社会行为如使用兴奋剂等,往往会通过运动道德推脱来摆脱自身罪责,在认知上使其行为看似“合理”。目标定向不能直接影响运动员的兴奋剂态度,但可以通过运动道德推脱这一中介变量对其产生影响,即运动道德推脱在目标定向与运动员兴奋剂态度之间起着完全中介作用。
  • 摘要:本研究试图从锻炼行为一态度这一研究思路,拟通过对身体素质优秀、差生锻炼态度的调查、比较分析,了解身体素质优秀和差生体育锻炼态度的倾向特征,从而探讨身体素质水平对锻炼态度是否有显著影响?如果有显著影响,那么身体素质不同的大学生锻炼态度是否有显著差异?对这些问题的探讨有利于人们对于身体素质和锻炼态度关系的理解,并为学校体育的开展提供理论依据,为体育决策部门组织与管理大学生体育锻炼活动提供参考,有针对性改进学校体育工作,更好地促进大学生加强体育锻炼。由方差分析可知,不同身体素质等级的大学生锻炼态度存在差异。身体素质优秀、差生的锻炼态度存在行为态度、目标态度、行为认知、行为习惯、行为意向、情感体验、行为控制感七个分量表上具有显著性差异,在主观标准分量表不具有显著性差异。而且身体素质优秀学生的锻炼态度好于身体素质差生的锻炼态度。由协方差分析可知,锻炼频次、锻炼时间、锻炼强度对行为意向有显著性影响,对其它几个维度没有显著性影响。大学生身体素质与锻炼态度具有显著相关性,除主观标准外,锻炼态度随身体素质的增强呈递增的趋势。
  • 摘要:自我控制与运动表现有密切的联系,而成败信息也对运动员的表现有影响,本研究三个实验探讨不同损耗水平和成败信息对操作表现的影响以及奖励提示和惩罚提示作用.结果表明,面对成功信息组的反应时显著快于面对失败信息组。损耗水平和成败信息共同影响操作表现,增加自我控制可以减少失败信息对后续操作表现的影响,在自控损耗的情况下,观看与任务相关的成功信息有利于后续操作的表现。压力条件下,损耗任务后,奖励提示提高反应的速度,而惩罚提示有助于提高反应的正确率。
  • 摘要:目的:本研究中将自我谈话区分为指导性自我谈话和动机性自我谈话,采用实验研究探索这两种不同的自我谈话对篮球投篮命中率的影响。rn 方法:本研究的实验对象为某篮球训练营青少年篮球学员,平均年龄为(10±2.1)岁,男性,随机分为指导性自我谈话组、动机性自我谈话组和控制组(每组各32人),三组篮球学员的基础投篮水平均等。这三组学员均接受两周的篮球课程,而指导性自我谈话组和动机性自我谈话组同时又分别接受指导性自我谈话和动机性自我谈话指导语课程。两周课程开始前与结束后,分别测量三组篮球学员的投篮命中率。rn 结果:(1)指导性自我谈话组、动机性自我谈话组和控制组在篮球投篮命中率上的差异未达到显著水平;(2)指导性自我谈话组在篮球投篮命中率的进步上优于动机性自我谈话组和控制组。rn 结论:指导性自我谈话与动机性自我谈话相比,更有助于提高篮球投篮命中率。
  • 摘要:本研究以体校运动员为研究对象,进一步探索积极刺激对体校运动员内隐攻击性的抑制作用,从而探究不同攻击特质体校运动员内隐攻击性的差异.结果表明,攻击特质对体校运动员内隐攻击性没有影响;阈下道德启动对体校运动员的内隐攻击性存在影响。正向道德启动降低内隐攻击性,而负向道德启动提高内隐攻击性;内隐攻击性存在性别差异,即男体校运动员的内隐攻击性得分高于女体校运动员。
  • 摘要:低氧训练是在高原训练的基础上发展起来的,既可以提高机体氧运输和利用能力,又可以提高心肺功能的一种新型训练方法.本研究旨在考察短期渐进式低氧训练在提高生理适应的基础上,情绪是否也存在适应现象.在首次进行低氧暴露时,实验参与者与平原相比,其负性情绪增加,正性情绪减少;经过7d的短期渐进式低氧训练后,两组参与者对低氧的情绪适应明显加强,与平原相比,其负性情绪减少,正性情绪增加,而常氧组对低氧的适应比低氧组稍弱,但在POMS量表的7个分维度上不存在显著差异;在实验结束的1W和2W再次进行低氧暴露,参与者的情绪较平稳。这提示,在首次进行低氧暴露时,个体的情绪状态会变差,而经过短期的渐进低氧训练可以改善个体在低氧条件下的情绪状态,并且个体对低氧环境的情绪适应能力仍会保持一段时间,这可能是由于短期的渐进低氧训练可以改善脑及神经组织的抗缺氧能力,从而使人体在低氧条件下能维持正常的心理反应水平。
  • 摘要:目的:rn 国内外有很多研究均发现自控行为后会有自我损耗现象发生,即后续操作表现下降.研究人员从很多不同角度寻找预防或补偿自我损耗的方法,以便更好地完成自我控制之后的后继任务.近几年,随着积极心理学的兴起,研究者逐渐从关注人类负面的行为和情绪中转移出来,尝试从积极的视角解决心理学的问题。rn 方法:rn 实验参与者为45位大学生运动员,全程计算机操作。采用单因素组间设计。自变量为情绪类型(通过视频诱发积极情绪或中性情绪);因变量为情绪诱发前后Stroop成绩(不匹配反应时和不匹配正确率)的差,即情绪对自控损耗补偿的程度。将实验参与者的运动员自我控制量表得分(李晓妤,张力为,2011)作为协变量。rn 结果:rn 在控制了实验参与者的自我控制量表得分后,积极情绪组的Stroop任务不匹配反应时差值(M=-50.38ms)大于中性情绪组(M=-3.75ms),且两组差异显著(p<.05,r2=.545),但两组Stroop任务的不匹配正确率无显著差异。rn 结论:rn 因变量Stroop任务的不匹配反应时差值支持了研究假设,实验参与者在诱发积极情绪后Stroop不匹配反应时变得更快,且变化量明显多于观看中性情绪视频组。而任务的不匹配正确率未能支持研究假设,这可能因为Stroop任务的不匹配反应试次仅为36次,正确率结果出现天花板效应导致。rn 总体而言,实验结果部分地支持了本研究的假设,积极情绪能够补偿完成自我控制任务时产生的自我资源损耗,从而缓解运动员的自控损耗。
  • 摘要:竞技体育细化发展的今天,各学科的对于运动员取得好成绩都做出了各自相应的贡献,目前聘请运动心理学工作者下队服务,为运动员提供系统的心理训练,尤其是跟随运动员一起参加比赛,提供临场支持的服务工作,这种模式目前越来越受到重视,不少的例子证明这种临场支持的心理服务工作为运动员冲击冠军、夺取金牌起到了重要的作用。rn 我国大部分国家队备战奥运会的过程中都有聘请运动心理学专家下队提供服务,如今这种模式己慢慢扩散至各地方队备战全运会、保障重点运动员冲击金牌的过程中。GD省游泳队在备战第十二届全运会期间涌现出了两名具备冲金可能性的年轻队员(一男一女),针对其大赛经验缺乏,心理素质不够硬的情况,在赛前四个月对两名运动员实施了系统的心理训练,以“逆境应对”的模式改善运动员的认知,以“正念训练”的方法训练运动员具体操作层面的技能。在训练开始阶段的四周时间内,用问卷调查的方式获得基线值(七次),根据问卷结果确定运动员心理素质的薄弱环节制定针对性的训练方案,并在随后的时间内以每周两次课程的进度开展训练。比赛期间,心理学工作者跟随运动员参与比赛,与教练员共同分析、捕捉即时的、未来的、潜在的各种因素并做好应对预案,收集运动员在每一天比赛进程中出现的各种“情况”、“逆境”,及时帮助运动员“消化”、“应对”、“处理”各种“应激源”所造成认知、情绪、注意力、心理能量等方面的影响,并及时和教练员沟通、反馈。rn 事实证明,运动员在比赛期间所遇到的各种“情况”都需要妥善的应对,在重大压力环境下,缺乏心理训练或者缺少运动心理支持服务的队员或许都会因某一环节没有应对得当,短板效应造成了冠军、金牌的错失。领导、教练员、医生等其他运动员身边的帮手,或因缺乏专业的心理学技能不能有效的起到帮手作用,因而运动心理学临场支持工作有着不可替代的作用,能有效的帮助运动员促进比赛时的正常发挥,提高运动绩效。
  • 摘要:本研究的目的是探讨超重者力竭运动感情反应的特点,以及与运动强度偏好和忍耐的关系。超重大学男生有氧向无氧过渡的拐点感情急剧消极变化,低于乳酸阈强度呈现同质积极感情反应,乳酸阂强度感情反应出现变异,高于乳酸阂强度呈现同质消极感情反应,结果支持以往假设。强度偏好与低于乳酸阂强度的感情反应相关,不支持Ekkekakis等观点,强度忍耐与高于乳酸阈强度的感情反应相关,支持以往研究。今后将扩大样本进一步研究。
  • 摘要:从人类身体行为发生发展的视角,体育游戏作为人类最古老、最简单、最生态、最能为游戏者自身把握的行为手段,不仅能有效实现个体内在的心理强化,还具有普遍推广的现实可能性。能通过体育游戏活动产生的流畅体验实现个体内在的心理调适,缓解适当的心理压力和负性情绪,且体育游戏活动中的积极心理状态——流畅体验的获得能广泛迁移到游戏者生活的其他方面,能在现实生活中彰显其强大的心理张力。
  • 摘要:在心理咨询领域,正念训练获得迅猛发展,系列分支理论构成认知行为疗法第三浪潮.在这种思潮影响下,国内外心理技能训练领域也正悄然发生着一场变革,从传统的心理技能训练向正念训练演进.本文的目的在于归纳总结这次理论演进背后的逻辑基础,以期为后续更好地开展正念训练的理论探讨与实践应用提供参考.和传统心理技能训练强调改变的理念截然相反,正念训练强调有意识、无缝隙觉察,以及对当前认知、情感和感知体验不加批判的无条件接纳。正念训练的分支理论包括旨在缓解压力的正念减压训练(MBSR),旨在治疗抑郁的正念认知疗法(MBCT),旨在治疗边缘性人格障碍的辩证行为疗法(DBT)和接受承诺疗法(ACT)等。正念训练往往基于病态心理模型,服务对象为心理健康患者。为了服务于高水平运动员这一特殊群体,近十年来,有研究者将正念训练扩展到运动心理咨询领域,主要包括MAC和MSPE两种理论模型。正念接纳承诺理论(MAC,Mindful-Acceptance-Commitment)(Gardner,Moore,2004)把正念减压疗法(MBSR)和接受承诺疗法(ACT)进行组合,旨在提供运动员的竞技表现。正念运动表现促进理论(MSPE,Mindful Sport Performance Enhancement)(Kaufman,Glass,Arnkoff,2006)源自正念减压疗法(MBSR)和正念认知疗法(MBCT)的组合,旨在促进运动员的流畅状态。正念曾两次登上TIME周刊封面,2014年2月的封面上将正念称为一种革命,借用这个词语,可以说,在心理技能训练领域,从传统心理技能训练到正念训练的发展,也正在悄然进行着一场革命。
  • 摘要:本文对研究正念训练在运动中应用的相关文献进行了综述,阐述了正念的来源,概括了正念训练的作用机制,包括生理机制和心理机制。总结了正念的各种方法对身心的影响以及在运动领域中的应用。综述各项研究发现,正念所发展出的不同疗法有针对性地对焦虑、抑郁症的复发、边缘性人格障碍以及其他一些行为、情绪问题表现出显著的效果。在普通健康人群中,正念同样能够起到降低负面情绪,增加积极情绪体验的效果,从而有助于心理健康水平的提高。在运动领域中,有大量的研究是针对正念对运动成绩和技术发挥的影响作用。有研究发现,正念能够有效地消除心理疲劳,改善心境。也有研究证明,正念训练能够促进运动员的流畅状态水平,提高运动员的自信心和注意力。
  • 摘要:为什么有些运动员在重大比赛前一定要吃某种特殊食品,在重大比赛中一定要穿某件特殊服装,做某种特殊动作?此类"迷信"行为的形式、特点、原因、作用是什么?本研究旨在于采用质性研究方法,通过半结构化访谈收集整理资料,采用扎根理论对资料自下而上分层分析,探究中国运动员在真实运动情境中的迷信行为并回答上述问题.本研究严格遵循扎根理论的分析方法,较为系统地总结出“迷信”行为的表现方式、产生原因、积极与消极的双重影响及无法实施“迷信”行为时采取的自我调整方式。通过教练员和运动员的双重视角描述和分析了真实比赛情境的“迷信”行为,具有较好的外部效度。结论:运动员利用“迷信”行为给予自身积极暗示,有助于比赛发挥;而当不能实施“迷信”行为时则会主动调整自身状态,以便达到较好的心理状态。
  • 摘要:攻击一直是社会广泛关注的问题,在运动领域也不例外.国内外学者从不同方面对运动员攻击性进行了大量的相关研究,但涉及到内隐攻击性的研究却很少,而且都集中在国内.目前,运动领域中对内隐攻击性的研究尚在起步阶段,研究比较零散,虽然取得了一定的成果,但是也存在着一些不足.rn 相比其他领域的内隐攻击研究,运动领域的研究者需要更多采用纵向研究设计,将年龄作为一个重要变量,具体探究同一运动员在不同的年龄阶段其内隐攻击性的程度、与外显攻击行为的关系以及影响因素,例如曾有研究探讨了父母教养方式与内隐攻击的关系,发现父母教养方式的3个因子会对孩子的内隐攻击产生影响。对应到运动场,教练员的执教和管理方式对运动员的内隐攻击性有无影响?对多少岁的运动员产生的效用最大?rn 另外,内隐攻击性是特质性还是状态性;未来研究方向是否应该更多偏向应用,还是继续基础研究;是否能找到更多的干预方式等问题也有待研究者继续、深入的研究。
  • 摘要:目的:针对公园对身体活动的重要性,Bedimo-Rung提出了一个理论构念,它包括公园带来的种种益处以及影响公园使用的因素。该理论构念认为影响公园使用以及公园身体活动的因素体现在使用者自身内在因素和公园环境因素两方面。其中公园环境因素包括公园锻炼设施的状况、公园便利设施的状况、公园安全性、公园宜人性以及公园与住所之间的主观距离。本研究基于这个概念构念,旨在考察上述公园环境因素与老年人公园身体活动的关系。rn 方法:本研究中以156名老年人为研究被试,其中德国人58名(M=68.52,SD=9.24),占37.2%,中国人98名(M=67.38,SD=7.46).占62.8%;男性占54%,女性占46%。采用独立样本T检验,Pearson相关,线性回归等方法对数据进行分析。rn 结果:1)德国和中国老年人在公园中的身体活动存在显著差异(t=-2.72,p<0.05),体现在德国老年人的身体活动量显著高于中国老年人。此外,不同性别的老年人身体活动不存在显著差异(t=1.64,p=0.10)。rn 2)老年人在公园中的身体活动与公园环境变量的相关不显著。rn 3)回归的结果中,只有受教育程度可以显著地预测老年人在公园中的身体活动行为,人口统计学变量和公园环境变量共同解释了4.1%的身体活动的方差变异。rn 结论:德国老年人在公园中的身体活动量显著高于中国老年人,不同性别的老年人在公园中的身体活动不存在显著差异。公园环境变量与老年人在公园的身体活动相关不显著。有关公园环境因素可以解释和预测公园中老年人身体活动的假设并未得到验证。
  • 摘要:本研究采用元分析方法来探讨身体活动与学习表现之间的关系,并进行定量化综述分析.元分析结果发现,身体活动与学习表现之间的总效果量(ES)为0.40,置信区间为(0.32,0.48),属于中等效应,即身体活动在很大程度上有助于促进人们的学习表现.最后,对研究结果进行相关讨论并提出两点建议.
  • 摘要:压力对运动表现的影响是运动心理学中的重要话题,影响运动员大赛运动表现的关键因素之一是注意控制,加工效能理论(processing efficiency theory,PET)和注意控制理论(attentional control theory,ACT)围绕注意控制解释压力如何影响运动表现.根据以上理论,我们假设:在移动目标任务中,压力未必引起操作成绩的下降,但压力降低加工效能(导致更高的努力程度),并干扰注意控制(导致静眼比率降低、静眼持续时间缩短、动作发起瞬间对目标的注视比率下降、动作发起瞬间对目标的注视时间缩短)。综合操作成绩、努力程度和4个注意控制指标,移动目标任务中,竞赛压力未必影响成绩,但降低加工效能、干扰注意控制的假设得到了大部分结果的支持。本研究为注意控制理论提供了实证支持,并为静眼训练方法在移动目标任务中的应用提供了实证基础。
  • 摘要:以游泳运动员为研究对象,使用高原训练应激反应问卷和HRV等心理生理指标对运动员高原训练的应激反应进行监测.同时,采用认知行为疗法与生物反馈训练等心理干预手段对部分参加高原训练的运动员进行心理调控,并观察心理干预对其生理、心理的影响.研究结果发现,在高原训练的适应期以及主训练期,心理干预组运动员出现了强烈的生理、行为应激反应,而对照组运动员出现了强烈的生理、心理和行为应激反应。心理干预对高原训练所产生的应激反应有积极的影响,能够有效改善高原训练环境所造成的不良情绪状态。
  • 摘要:松平健太在这场1/8的决赛上,也是第一次与马琳交锋的比赛上,首先是选择有意将主动权交给马琳,其次是选择主动防守来应对马琳的来球,实际体现人不退台,当即实行前台封堵.通过实际表现与数据可看出松平健太对马琳的攻球线路非常熟悉,可推断在赛前做了充分准备,也为主动防守战术奠定了良好的基础.纵观全场比赛,松平健太主动防守战术体系下两个分支战术对控制比赛节奏,减弱马琳的攻击力是非常奏效的,不仅能由守转攻,更能直接得分,在一定程度上也消耗了马琳不少的体力。乒乓球比赛除了实力的对抗,战术部署也相当重要,合理的战术能够弥补与对手实力上的差距,同样能为比赛带来获胜的可能。
  • 摘要:目的:rn 以社会交换理论为基础,探讨运动员的公平知觉五向度包含分配公平、程序公平、发言权、人际公平、信息公平对于运动员对教练的信任之影响。rn 方法:rn 研究以456位有参加常规训练的运动员为研究对象。采用问卷调查法,包括《运动员公平知觉量表》、《运动领导信任量表》、并以皮尔逊积差相关及阶层回归分析进行资料检验。rn 结果:rn 1.运动员的分配公平知觉、程序公平知觉、发言权知觉,人际公平知觉、信息公平知觉对运动员对教练员的信任呈现正相关。rn 2.运动员的分配公平知觉、程序公平知觉及信息公平知觉对于运动员对教练员的信任有显著预测里,且运动员的信息公平知觉与程序公平知觉对运动员对教练员信任的解释变异量大于分配公平知觉。rn 结论:rn 教练员在执教时,特别注意运动员的分配公平知觉、程序公平知觉和信息公平知觉,有助于促进运动员对教练员的信任。因此,教练员如果要提高运动员的运动表现,应该在资源分配、内部管理与决定,以及实行格蕾奖励措施时,能符合运动员的期待.唯有了解运动员的公平知觉,改善运动员和教练员之间的相处模式,运动员才会更信任教练,为取得好成绩奠定基础。
  • 摘要:体育运动发展过程中存在着“度”,低于“度”体育本身的作用发挥不出来,超过“度”又违背了人类发展体育运动的愿望.文章采用文献资料法和逻辑分析法,讨论“度”的认知对体育运动自身发展的重要意义,以体育大国向体育强国的迈进,激发潜能与运动损伤的界限,运动释放破坏本能与运动员普遍攻击行为的悖论,最后一搏对心理耗竭的影响为四个案例,分析 “度”的认知和把握对发展体育运动的重要性.
  • 摘要:正念接纳承诺疗法Mindfulness-acceptance-commitment 综合了ACT(Acceptance Commitment Therapy)和MBCT(Mindfulness-Based Cognitive Therapy)在竞技运动咨询中通过大量实践支撑而受到越来越多的关注,而其十多年的实践中通过卓有成效的个案研究呈现了第三次认知行为浪潮下基于正念的强大治疗效果——使受训的运动员无论从正念技能、心态转变还是绩效水平上,都得到了很大的提高和改进.本文通过整理近几年MAC的理论发展和个案进行汇总分析,发现,在目前的MAC实验研究中的个案研究,其中最大的问题就是缺少对照组;同时还由于研究个体较少,缺失对所得高绩效的因果解释,也更难以向大量被试进行推广.其次已有研究表明对于正念特质程度高的被试,其绩效和运动流畅感体验也呈正相关,但缺乏有力的证据去证明:是由于运动员取得了高绩效而导致其正念特质的更优表现;还是由于正念本身对于其取得良好表现起到了决定作用.以上的分析将为今后做相关的实验提供良好的理论基础和实践依据.
  • 摘要:优秀运动员通常是指取得优异运动成绩或具有较高运动水平的运动员,但尚未有明确界定,学界普遍将运动等级作为衡量运动员优秀与否的标准.然而运动员的"优秀"仅体现在运动水平上吗?优秀的运动员还会具备哪些不同于普通运动员的素质?这些素质呈现出何种特征? 本研究拟采用质化研究方式,探讨我国优秀运动员的素质结构特征.对访谈内容的三级编码分别为:开放式编码、主轴编码、选择性编码。开放式编码阶段发现与优秀运动员素质相关的14个主题:文化课学习、人品、道德、修养、沟通表达能力、身体素质、对专项的热爱、求胜欲、意志品质、自律、压力应对、应激、天赋、运动成绩。主轴编码阶段对开放式编码后得到的有意义单元进一步归纳、概括,将开放式编码的14个主题归纳为6个概念。选择性编码阶段将相近类别的概念词连接起来形成核心类目,将文化素质、品德素质划归为公民素质,将身体素质、心理素质、运动天赋、运动成绩提炼为职业素质。所有访谈对象均认为,不同项目优秀运动员的素质差异主要表现在身体素质方面,不同运动项目对运动员身体素质的要求各有不同。结论:(1)优秀运动员的素质可分为公民素质和职业素质两个维度;(2)无论是运动员还是教练员,衡量运动员优秀与否的必要条件均为运动成绩;(3)不同项目优秀运动员的素质差异主要体现在身体素质方面。
  • 摘要:运动员在重大比赛期间,会主动做出一些与日常生活训练不同的特殊行为,即学界所说的迷信行为——由缺乏理性实质的信仰、准信仰或习俗而引发的认为能影响比赛结果的行为,非理性的相信某种行为或仪式具有神奇的效力.广义的理解泛指与事件结果并不存在科学逻辑关系的个体固守的仪式化行为,是非科学的意识观念和非理性的行为相结合的结果.通过社会学、心理学、文化人类学视角融合的理论分析,指出了事件意义的重大性、影响因素的高度不确定性、个体压力感、文化背景、智商及知识水平是运动员迷信行为产生的五个因素。认为迷信行为在哲学上违背马克思辩证唯物主义的、是非科学的、唯心主义的世界观;社会学上是一种人类文化中的仪式化现象,心理学上是一种错误的认知图式,一种心理防御机制。科学的心理训练和心理调整是减少这一现象的重要手段。
  • 摘要:教练员在运动团队中扮演着不可或缺的角色,其领导行为深切地影响着运动员的竞技表现.目前我国高校高水平运动队的建设与体育强国的目标存在较大差距,高校高水平运动队教练员有其自身的特殊性,既是教师也是教练员甚至身兼行政职务的特殊身份角色,不同于专业队伍的教练员.在我国,有关教练员领导行为的研究很少,对高校高水平运动队教练员的领导行为研究就更加少了.基于这方面的研究,旨在指导高校教练员在实际训练和比赛中领导行为,促进高校高水平运动队的发展.研究表明,运动员所感知到教练员实际领导行为与运动员所偏爱教练员的领导行为在各个维度上均存在差异。除“专制行为”维度外,运动员均渴望教练员施予其他四个维度上的行为。教练员的领导行为对运动员的满意度有预测作用。教练员施予更多“训练与指导行为”、“民主行为”、“社会支持行为”、“积极反馈行为”,减少“专制行为”,运动员更满意。
  • 摘要:运动弱势群体的大量涌现以及他们心理失衡问题的长期积存不仅会影响青少年儿童的身心健康,还会影响和谐校园文化的建设,甚至还会影响社会主义和谐社会的建设。因此,在学校体育场域中,应该为运动弱势学生提供更多的关怀和支持,为他们参与体育活动,接受体育教育扫除障碍。这是实现“平等、参与、共享”目标的重要内容,也是社会主义制度先进性的充分体现。
  • 摘要:目的:本研究的研究假设为自我损耗会对青少年田径运动员的运动成绩造成消极的影响。rn 方法:文献综述法、专家访谈法、实验法和数理统计法,其中实验法是本研究中应用的主要研究方法。rn 结果:自我损耗会对青少年投掷、跳高运动员的运动成绩造成消极的影响,而未对青少年短跑运动员的运动成绩造成消极的影响。rn 结论:1)自我损耗可对青少年铅球运动员运动成绩造成消极影响。2)自我损耗可对青少年跳高运动员运动成绩造成消极影响。3)自我损耗未对青少年短跑运动员运动成绩造成消极影响。
  • 摘要:本文借鉴焦虑与眼动的研究成果,通过实验分析和探索运动员赛前焦虑与眼动的关联,同时为用眼动指标来检测运动员的焦虑水平,进行前瞻性研究。综合实验结果与分析讨论,可以得出以下结论:1.运动员参与比赛时其焦虑水平与眼动指标变化有很强的关联性,眼动指标可以用来检测运动员的焦虑水平。2.认知焦虑变化主要影响的眼动指标有进入注视时间、首注视点时间。3.躯体焦虑变化主要影响的眼动指标有注视点个数、次注视点时间、注视点持续时间。4.状态自信心变化主要影响的眼动指标为平均瞳孔面积。5.本研究结论为检测运动员的焦虑水平提供了一种新的尝试,对认识和理解运动情境的焦虑变化有一定的意义。
  • 摘要:本研究的主要目的是在中国的运动员和学生群体中检验简式毅力问卷(Grit-S)的信度以及效度并且验证Duckworth提出的毅力两因素模型。本研究结果支持了简式毅力问卷(Grit-S)在中国运动员和大学生中的有效性,与Duckworth的毅力两因素模型一致,并得到了可接受的内部一致性信度;他评Grit-S与Grit-S显著相关,表示毅力在主观与他人评估上具有一致性,是真实可靠的;与CBF-PI-B责任心量表等4份效标问卷均有显著相关。
  • 摘要:目的:肌肉外观满意度量表(Muscle Appearance Satisfaction Scale,MASS)是从认知、行为和情感三方面测量肌肉上瘾综合症症状的自评式量表。该量表有19个条目,因其简洁和使用方便等特点在西方国家得到了广泛使用和修订。为了检验该量表在中国的适用度,本研究首次在中国成年男性中对肌肉外观满意度量表加以修订,根据来自我国25个城市的931人的样本数据,修订完成了肌肉外观满意度量表中文版,并进行了信效度检验。rn 方法:本研究通过三个阶段对肌肉外观满意度量表中文版进行修订和信效度检验。第一阶段,对引进的肌肉外观满意度量表进行多次双向翻译,以达到中文版量表在中国成年男性中的广泛使用;第二阶段,在天津市健身俱乐部中,对进行力量训练的成年男性发放翻译后的中文版问卷225份,通过探索性因素分析,删除载荷小于0.04的条目15,得到包含18个条目的肌肉外观满意度量表中文版;第三阶段,在全国25个地区的健身俱乐部中,对进行力量训练的成年男性发放18条目的中文版问卷,对回收的706份有效样本数据进行验证性因素分析和内部一致性信度检验。rn 结果:包含18个条目的肌肉外观满意度量表中文版验证性因素分析拟合指标较理想,CFI=O.920,RMSEA=O.059,SRMR=O.054;修订后的中文版量表内部一致性信度较高,总量表内部一致性信度α=0.797,各维度的内部一致性信度为0.658-0.763。rn 结论:肌肉上瘾综合症是近二十年来广泛受到西方关注的研究热点,而在亚洲国家,尤其是中国,研究甚少,缺乏可参考的同类中文版量表。肌肉外观满意度量表中文版具有较理想的信效度,可以在中国对进行力量训练的成年男性进行肌肉上瘾综合症症状的测量,本研究促进了该领域的跨文化研究。
  • 摘要:枪对运动员完成训练和比赛来说至关重要,君欲善其事、必先利其器,正确认识手里的枪,与其成为亲密朋友,想象到“枪是身体的一部分,是手臂的延长”。正念的重点不是“枪”这个观照对象,而是“观照”活动本身,要理解所观(实实在在的观注对象)与能观(观注对象时的觉知过程)之间的关系;运动员不仅要观照觉知的对象(呼吸、眼睛、动作、念头等),更要感觉和知晓“呼吸正在进行、眼睛正在盯靶、动作正在操作、念头正在飘过”等觉知本身。练习后,应使用简短的语言记录下这些感受。
  • 摘要:目的:在运动心理学领域,一直被大量关注的就是通过心理技能训练来提高运动员的表现成绩。最近,Gardner和Moore (2004,2007)发展出了一个以正念接受为基础的心理行为干预方法MAC来提高运动员的行为表现水平。该方法在业界得到了许多实证研究的支持。本研究对它进行了本土化的改造并进一步考察该方法是否能提高省级运动员的正念、接受水平以及对运动表现提高是否产生影响。研究假设:该散打运动员在接受心理干预方法MAC后,正念水平、接受水平会增加;训练效果得以改善。rn 方法:本研究采用个案设计来评估心理干预的效果。具体的方法是采取多重基线水平的ABAB设计用来检验心理干预对运动员正念水平、接受水平以及运动表现的影响。评估量表主要采用了《五因素正念量表》和《接受和行动问卷》。rn 结果:通过“视觉化检验”和效果量PEM两项指标来对MAC干预前的基线水平和干预后的评估加以对比进行分析。结果表明:在正念水平得分上,运动员Z由干预前的平均值120,提高到132(提高了10%),PEM=O.86;第二次由干预前的135.33,提高到144.67(提高了6.9%),PEM=1。该运动员的两次效果量都表明干预效果显著,表明了运动员的正念程度的提升。运动员Z的接受和行动水平得分由干预前的平均值36,提高到37.14(提高了3.2%),PEM=O.86;第二次干预前的37.33,提高到38.67(提高了3.6%),PEM=1。该结果表明干预效果显著,同时表明了运动员的接受程度的提升。此外,教练员和运动员的表现评估、运动员的半结构访谈也都认为干预对运动员的正念和接受水平改善以及运动表现起到了较好的干预效果。rn 结论:本研究的实验干预基本证实了本研究的假设。但本研究同时也存在着一些局限性:首先,本研究设计两次干预间隔时间太短,仅有三个星期。这是由于运动员的比赛时间安排所造成的。这也导致了许多指标在第二次干预期间没有太多的改变,在未来的研究中ABAB的实验设计上可臥更加合理。其次,本研究采用的个案的实验设计,实验的外部效度有待进一步检验。在未来的研究中,可以进行单倍试实验设计或大样本测试,来验证正念干预方法在本土的有效性。第三,本研究所采取的被试为散打运动员,属于对抗类项目,但是正念训练方法是否对于某些运动项目更加合适,或者与某些运动项目心理要求更加匹配,则需要下一步的研究来验证,建议今后研究应该多选取不同类型运动项目,从而考察不同项目间正念训练的适应性是否存在差异。
  • 摘要:"适应"(Adaptation)可为运动员以及为运动员提供服务支持的相关工作人员建立一套可操作的、全面的心理技能,以帮助运动员在动态、复杂、高压力和特殊比赛中取得良好的运动表现.所以,近年来,有关"适应"方面的研究在运动心理学界越发的受到关注,并取得了一定程度的发展.rn 本文将根据Schinke (2010)的“适应”(Adaptation)模型,结合作者十几年的运动心理服务一线实践工作以及中国竞技体育的特色社会文化环境(如举国体制等),对两个运动心理服务个案(艺术体操,手球)进行呈现,从而对中国运动心理服务人员、教练员和运动员在一起工作、训练和参加重大赛事时,实现心理适应的过程进行研究和介绍;通过个案的研究和介绍,对Schinke等人(2010)提出的适应(Adaptation)框架对于中国运动员的合理有效性进行验证;通过在中国体育社会文化背景下,结合Schinke等人(2010)适应框架,对中国运动员进行个案研究与介绍,对Schinke等人(2010)的适应(Adaptation)框架加以补充和完善,以促进运动心理服务工作的发展,为中国运动心理工作者更好地服务中国的运动员提供参考和借鉴,帮助他们在关键时刻(重大赛事或具有挑战性的目标)和运动生涯中,达到内外平衡,具有良好的运动表现,实现适应的过程,迈向卓越。
  • 摘要:1990年欧州议会在议会决议中对“性骚扰”提出的定义最具权威性。“性骚扰是指不受欢迎的性行为,或其他以性为目的的行为,其损害了工作女性和男性的尊严,包括不受欢迎的身体接触、语言或非语言行为”。性骚扰的特征通常表现为:行为带有性的色彩,以性为目的的行为;此行为对承受人是不受欢迎和不舒服的,有损于其人格和尊严;承受人对该行为的接受与否会对其工作产生直接或间接的影响。2007年,国际奥委会为了保障运动员的权利,增进运动员的身心健康和终身幸福,出台了一项关于SHA的声明,对运动员性骚扰进行了界定,指出了性骚扰和性侵犯对运动员的危害。rn 在客观因素上,与运动项目有关,如参加男性特征较强的体育项目;与体育项目的服装有关,不是衣着较少的项目,而是衣着较多的项目;与身体直接接触的项目;还有环境、情境场地有关的状况,如教学训练中的保护、帮助、纠正动作、配合等,训练后的放松、按摩、治疗等。rn 在主观因素上,有研究表明,那些与父母和家庭疏远的运动员容易受到性骚扰,特别是弱小年少的体操、跳水项目运动员等。运动员的年龄、外貌、自尊心、性格、对成功的期待、对教练的忠诚度等都可能是影响性骚扰发生的要素。rn 性骚扰和性侵犯对运动员和学生等带来一定的危害和影响,甚至是终身影响。研究表明,对受害者在身心上都会带来消极的结果,从而导致工作效率、学习成绩下降,影响训练和比赛;生理上引起头痛、失眠、体重变化、身体状态低下等。还可能容易患抑郁症、焦虑症、强迫症、敏感、做噩梦等,还可能对其自尊心、自我形象等产生负面影响,长期的阴影影响其职业生涯、恋爱和婚姻幸福等。rn 体育领域中的性骚扰事件存在界定的模糊和相当的隐蔽性,研究有相当的难度,国外大多采用质性研究,深度了解事实;国内体育领域中的性骚扰研究基本空缺,有事实性的几乎未见。对此类问题从社会学、心理学、女性学等角度研究,对防范杜绝违法事件、保护受害者,维护业界干净都具有深刻的理论和现实意义。
  • 摘要:本研究采用残疾人体育领域常用的POMS问卷(闫挺等,2007)探讨轮椅健身术对中度下肢残疾或功能丧失者心境状态的影响。锻炼的即刻效益可以改善心境,降低紧张,而长期锻炼与身体自我良好感有关并对焦虑和抑郁的治疗有积极作用。轮椅健身术6个月的锻炼属于长期锻炼,也改善了抑郁心境状态。本研究的结论是,较不锻炼组而言,经过6个月的轮椅健身术锻炼,会显著改善中度下肢残疾或功能丧失者抑郁状态。
  • 摘要:目的:有关网络成瘾的研究尽管在概念界定、诊断标准、评估方法、原因机制及干预治疗等方面取得了一些进展,但如何找到一种最合理、有效的防治网瘾的方法,至今仍在探索中.体育运动以其独有的特点及效能完全可以替代网络成瘾,以“替”代“治”.本文将从人的本能的角度透视体育运动与网络成瘾的内在关联,从本质上分析运动代替网络成瘾的理论可能性,具体通过实证方法从两方面进行探析:(1)从人之本能的独特视角重新审视网络成瘾的内在动因;(2)网瘾作为一种消极的行为成瘾,是否可以用积极健康的体育运动成瘾取而代之?rn 方法:选广州大学附中、广州市第二十七中学、广州市第三十四中学三所中学的学生为调查对象,以班级为单位,在初中三个年级和高中三个年级中各随机抽取3个班级,三所中学共18个班级(初中9个,高中9个)1042人.采用陈淑慧的《中文网络成瘾量表》、中科院王极盛的《中国中学生心理健康量表》对所选学生进行问卷测评.实际回收有效问卷967份,有效回收率92.8%.依据问卷结果,筛选出不同程度的网络成瘾中学生98人作为研究被试,其中轻度成瘾者72人(男55,女17),占7.45%;重度网瘾者26人(男18,女8),占2.69%;成瘾男生73人(7.55%),成瘾女生25人(2.59%).将筛选出的98名网络成瘾中学生随机分为实验组和对照组两组,每组各49人,对实验组实施运动干预与评价.rn 结果:(1)各网络成瘾等级中学生数量以及心理健康状况呈现非常显著性的变化,P<0.01.(2)轻度网络成瘾中学生成功戒断29例,成功率达到80.5%,干预前后各个心理因子(强迫症状、偏执、敌对、人际敏感、抑郁、焦虑、学习压力、适应不良、情绪不平衡、心理不平衡)出现非常显著性变化,P<0.01,干预效果十分理想.(3)重度网络成瘾中学生有6例(46.2%)症状缓解,成为轻度网瘾者.体育运动干预对重度网络成瘾中学生的大部分心理指标起到较好的改善效果,差异有显著性或非常显著性,但对于健康总分以及个别心理指标(抑郁、焦虑)影响不大,说明短期的体育运动对于重度网络成瘾中学生还无法起到最佳的治疗效果,需要长期的运动干预,培养形成运动兴趣.(4)干预后为期9个月的追踪探访结果为:实验组有45名网络成瘾中学生在一年中已经培养起浓厚的运动兴趣,成功地走出了网瘾,运动干预成功率达到91.8%;剩余4名被试由于最终没能形成运动兴趣,养成运动习惯而没能戒除网瘾.rn 结论:(1)网络行为激发了人的内在本能而导致网络成瘾;(2)运动干预网络成瘾应当建立在人的兴趣的基础上,以“瘾”替“瘾”,用运动成瘾置换取代网络成瘾;(3)培养学生的运动兴趣,使之运动上瘾,才能从根本上戒除网络成瘾.(4)以培养运动兴趣为前提的体育干预可以作为治疗网络成瘾的有效手段进行提倡和推广.
  • 摘要:本研究采用文献资料法,专家访谈法,心理测量法,通过对湖北省360 名高中生和初中生篮球运动员的4项问卷调查,参照英文运动动机量表(SMS)(Pelletier,L.G.1995),发展出标准的运动动机量表[湖北省中学生篮球运动员运动动机调查问卷].对湖北省中学生篮球运动员运动动机进行测量,结果显示:①运用自行编制的量表可以得到湖北省中学生篮球运动员的运动动机特征;②湖北省中学生篮球运动员的无动机水平较高,内部动机水平较低,外部动机水平较高;③湖北省中学生篮球运动员主观努力程度处在中低水平;④要提高湖北省中学生运动员的主观努力程度,就要提高运动员内部动机水平,降低无动机水平.通过这种测量,对湖北省中学生篮球运动员运动动机的现状进行探索,对中学生篮球运动员心理选材,心理诊断和心理技能训练具有实际意义.
  • 摘要:本研究以体育院校,武术专项大学生为研究对象,对他们的身体自我,学业自我的状态进行测量与分析,并对身体自我、学业自我与生活满意感的关系进行探讨,验证术科成绩、专项理论成绩和性别对身体自我、学业自我等各维度是否存在主效应,民族体育专业大学生的身体自我、学业自我与生活满意感相关,且对生活满意感具有预测作用的研究假设。为今后从身体自我和学业自我角度出发的心理健康援助提供实证依据。研究表明,身体自我价值感、运动能力、身体状况、身体吸引力与身体素质总平均分大于临界值2.5分的比例相当大。民族传统体育类大学生的身体自我评价较积极。民族传统体育类大学生男生对一般身体自我及身体自我各维度的评价除了身体情况维度外都高于女生,仅身体吸引力维度存在显著差异;民族传统体育类大学生男生对学业自我的评价低于女生,且存在显著差异;男女生对生活满意感的总体评价女生低于男生,且不存在显著差异。学业自我评价维度上,摔柔专项的学生得分显著低于散打专项学生。散打专项大学生对生活满意感评价得分显著低于跆拳道专项学生。学业自我评价维度上不同训练年限运动员存在差异。民族传统体育类大学生的训练年限在3年以下对学业自我的评价显著高于训练年限在3-5年的学生,而训练年限在3-5年和5年以上的学生之间没有显著差异;民族传统体育类大学生的训练年限对生活满意度的评价没有显著差异。民族传统体育类大学生的生活满意度与学业自我和身体自我没有显著相关。
  • 摘要:户外运动作为一种新兴体育项目群,它不仅可以拓展体育课的内容,充分发挥少年儿童自身的潜力,使其在学习知识、锻炼身体的同时体验到学习运动所带来的乐趣,也能提高少年儿童对环境的适应能力,促进其更加全面的发展.9-12岁儿童正处于身心发展的关键时期,其身心健康水平不仅关系个人健康成长和幸福生活,而且关系整个民族的健康素质及国家的未来.本研究旨在通过全国范围内的调查测试,了解9-12岁儿童参与户外运动的特点,探索户外运动对其身心健康的促进作用.研究表明,户外运动能够促使儿童的身体形态匀称,促进心肺功能、下肢力量和平衡能力发展;可以改善儿童的情绪状态,提高人际交往能力、适应能力和意志力。户外运动对女生情绪、人际交往能力和意志力的促进作用大于男生。攀岩运动有利于儿童身体的良好发育并其获得积极情绪体验和锻炼意志,航模运动有利于提高儿童的人际交往能力,而轮滑有利于提高儿童的心理适应能力。户外运动频次、每次运动时间均影响儿童的心理适应能力和意志力,频次越多、每次时间越长其促进作用越明显;参与户外运动周期越长,对儿童身心促进效果越明显。
  • 摘要:目的:身体自我概念是指个体对身体范围内各个方面要素能力的感觉与评价,是一个多维度的整体结构,它包括对自我的体格、相貌、身体能力、自尊等的看法,是整个自我概念中一个基础而重要的部分。而瑜伽注重于身体锻炼的同时讲究呼吸与意识的结合,是一项集身心锻炼于一身时尚的运动方式,受到女大学生的广泛喜爱;并有相关的研究表明练习瑜伽可以提高人体的身体机能,改善心理状态。因此,探索瑜伽练习对女大学生身体自我概念的影响,以及实验后体成分与身体自我概念的相关性具有重要的意义。rn 方法:本研究通过选取华南师范大学本科女大学生25人,利用澳大利亚Marsh编订的,我国学者杨剑介绍和修订的《身体自我描述问卷》(PSDQ)进行问卷调查,运用文献资料法、实验法、问卷调查法、数理统计法等方法,经过三个月的实验进行干预,分析得出结论。rn 结果与结论:(1)描述性结果:实验后在身体自我概念的总体水平,以及除运动能力外各个维度的得分均全面上升提高,说明瑜伽练习对身体自我概念总体水平和各个维度均有向积极方面发展的趋势。rn (2)差异性检验结果:实验前后在身体自我概念的总分、身体健康、身体肥胖维度上有非常显著的差异;在外表、灵活、自尊维度上有显著的差异;在其他维度上没有显著的差异。说明瑜伽练习对提高身体自我概念的总体水平、身体健康、身体肥胖上的满意度有非常显著的效果;对提高外表、灵活、自尊上的满意度有显著的效果。rn (3)相关性结果:实验后体成分中除瘦体重外,其他各个指标均与身体自我概念中某些维度具显著相关。即体重、BMI与身体肥胖维度有非常显著相关,与力量维度有显著相关;脂肪含量、腰臀比与身体肥胖维度有非常显著相关;腰臀比与外表和自尊有显著相关;说明瑜伽练习对练习者生理和心理的影响均存在一致性与同步性,瑜伽练习对被试的身心效益较为显著。
  • 摘要:本文以北京体育大学学生为例,希望通过实验的方法将信息媒介输入—打字,与传统输入—抄写作为对照,通过比较两种方法的记忆效果,探究打字输入是否影响汉字记忆,讨论这种影响是通过加工时间不同体现的还是通过有意识加工和无意识加工的不同体现。并根据实验结果,对大学生汉字记忆退化现象以及对新媒体环境下的汉字教学提出建议。研究表明:抄写的输入方式学习效果明显优于打字的输入方式,且输入所用的时间并不是汉字学习效果的影响因素。两种输入方式对意识性提取的贡献没有差别,抄写方式在无意识提取的贡献比例上明显高于打字的学习方式。通过研究,初步得出了相比传统手写的方法信息媒介使用确实对汉字记忆产生了不利影响的结论,并且推测产生不同的原因是两种媒介本身所要求的视觉搜索模式的不同导致的。打字与抄写使用的是不同的加工模式:在打字过程中,学习过程需要的是将看到的汉字与打字框中弹出的汉字进行搜索与匹配,视觉检索更趋近于整体,而在抄写的学习过程中,更多的是将汉字拆分为一个个笔画,加工过程更为复杂,同时也更为精细,所以由此带来的书写成绩也较好。打字的学习方式加工深度较浅,故解释了在新型媒介的学习环境中人的学习效果不及传统纸质媒介的学习效果的现象。而现在更容易出现的“提笔忘字”现象也与新型媒介较为广泛的使用有一定关系。本实验也仅在不同信息媒介对内隐外显记忆的影响上做出了探究,还存在很多漏洞与不足,仅仅停留在描述现象阶段,尚无法建立电子媒介与传统媒介的不同学习模型。未来的研究可以探索现象背后更深层次的作用原理,依托眼动仪探究人在两种而同学习模式下的眼动规律是否有不同,还可以用ERP或fMRI探索两种学习模式下不同的大脑机制。
  • 摘要:外来务工人员子女是一批游走于城乡之间的特殊群体,有一部分孩子出现社会适应方面的障碍,如缺乏自信、孤独感、人际关系障碍以及一些问题行为。帮助外来务工人员子女适应社会,是我国社会转型期必须妥善解决的重大社会问题。通过对有关外来务工人员子女社会适应方面的研究文献的整理,从外来务工人员子女的社会适应能力、主观幸福感和自尊与城市少年儿童相比较,体育游戏的本质特征及其对促进儿童少年社会性发展的作用,对外来务工人员子女中出现社会适应障碍的孩子,通过心理咨询和体育游戏等方法进行干预,外来务工人员子女的社区教育等方面进行评述,指出外来务工人员子女中的部分孩子出现社会适应方面的障碍,如缺乏自信、孤独感、人际关系障碍以及一些问题行为。体育游戏能够促成儿童少年社会交往关系,为儿童提供了社会实践的机会,帮助儿童摆脱自我中心,培养儿童积极的情感和健康的心理素质。改善外来务工人员子女的社会适应能力,可以在社区对外来务工人员子女进行长期有规律的体育游戏等干预方法,而且解决这一群体的社会适应问题,还要靠来自家庭、学校和社会多种力量的共同参与和合作。就其根本而言,要在体制和制度层面上解决问题。
  • 摘要:锻炼行为理论从不同的角度对个体锻炼行为进行解释、预测,指导锻炼行为,促进健康.衍生于自然环境科学的生态学模型强调个体与环境的关系,注重行为与环境的相互作用.本文旨在分析国内外体育活动领域生态学模型的研究现状,对锻炼行为生态学模型的提出、内涵、以及研究新进展进行概述,结果发现,我国关于环境因素与个体因素相互作用的实证研究相对缺乏,宏观层面政策因素的拓展与突破对锻炼行为生态学模型的发展起到至关重要的作用.建议针对我国当前的实际情况,创新锻炼行为影响因素与健康促进相互作用的社会机制和制度,营造促进各群体锻炼行为的生态环境,构建适合我国各群体发展的锻炼行为生态学模型。
  • 摘要:本文主要试图分析国内外关于肥胖大学生心理特征问题的研究现状,发现肥胖大学生心理特征问题主要表现在容易焦虑与抑郁、人际关系敏感度高及自信心与自尊水平较低等方面.同时提出几种可以改善肥胖大学生心理健康水平的相关措施,并对未来研究方向提出几点建议.rn 肥胖大学生需改变自身不良的饮食生活习惯,认识到肥胖只是暂时的,可以通过体育运动等方式来缓解体重。因此,肥胖大学生需增强自己的体育意识,培养自身的体育能力,养成自己参与体育锻炼的习惯,减轻自身体重问题,进而改善自己的心理健康水平。此外,肥胖大学生还需要提升自身的自信心水平,积极的参与各种校内外活动,扩大自己的交际圈,改善自身的人际关系。rn 家庭教育方式对于肥胖大学生心理健康水平的提升至关重要,父母需采取民主型的家庭教养方式,以情感温暖理解的方式对待肥胖大学生,有利于他们形成外向、情绪稳定等人格特质,这些良好的人格特质有利于肥胖大学生形成健全、健康的心理特征。肥胖大学生需经常与父母进行沟通,咨询日常生活中遇到的种种问题,并得到父母的理解与支持。rn 学校在面对肥胖大学生的心理问题时,可以从以下几个方面出发:首先,从学校管理方面入手,需建立高校心理辅导咨询机构,针对存在严重心理问题的肥胖大学生建立心理健康档案,开展认知训练与电话网络等进行咨询,以疏导肥胖大学生的消极情绪;其次,学校可开展心理健康知识讲座,增加肥胖大学生的心理健康知识,进一步增强其抵御外在不良因素的能力;最后,开展针对肥胖大学生的体育运动处方研究,使心理健康教育与体育教育实践紧密结合起来,进而切实提高肥胖大学生的体质健康水平。rn 体育锻炼对心理健康具有直接促进作用,不仅可以改善人的情绪状态,能直接给人带来愉快和喜悦,还能降低紧张与不安,进而调节人的情绪,改善心理健康水平。研究发现肥胖大学生通过体育锻炼的调节功能及健康教育的促进作用其心理健康教育水平得到了明显的改善。体育运动可以通过缓解压力、改善人际关系、调节情绪进而对人们的心理健康水平有间接的促进作用。总之,体育锻炼不仅可以提升肥胖大学生的总体自豪感、满意感、愉悦感及自信心,而且能够增强肥胖大学生的身体素质、体力及身体健康状况,还能改善肥胖大学生的人际敏感度、焦虑与抑郁。因此,肥胖大学生应根据自身的身体情况,参与适当强度的体育锻炼,以便改善自己的身心状况。
  • 摘要:记忆刷新是工作记忆执行功能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是根据任务的需要,使工作记忆的内容不断更新,纳入有关的新信息,抛弃无用的旧信息.工作记忆的负荷量直接影响刷新功能的水平.N-back 范式主要用于考察刷新功能.利手(handedness)也称优势手,是指日常生活、工作、学习、锻炼身体和劳动活动中惯用的手。通常惯用右手的人大脑仅左半球的功能较发达,右半球的功能开发利用较少,而左利手的人右脑相对左脑开发和利用的较多。以往对刷新功能的研究中,通常只采用了右利手被试,而研究结果中存在左右脑功能不对称的部分,所以,本研究将利手类型这一因素作为变量进行研究探讨利手的不同是否会影响刷新功能。研究表明,随着任务难度的增加,两组运动员对刺激的辨识度和判断标准均呈减小趋势,但均无显著差异,辨别力和反应倾向在组间也无显著性差异,结果说明在不同难度任务中被试采用一致的判断标准,然而随着难度的增加,被试的辨别力呈下降趋势,但无显著差异。感觉辨别力和反应偏向均无组间差异,而左右利手组的反应时具有显著差异,不同任务难度条件下,左手组反应时均长于右手组,推测认为n-back对应的认知加工脑区具有偏侧化,即集中于左侧脑区,所以右手组较左手组反应时短。随着记忆负荷的增加,两组被试都表现出了反应时延长,但右手组n=2和n=3两任务间反应时无差异,分析认为,由于利手的偏侧化,对应其脑功能具有偏侧化,所以在刷新功能中被试采取了不同的策略。随着记忆负荷的增加,左右利手运动员均表现出了不同程度的辨别力减小的趋势,其刷新功能降低,但判断标准保持一致,但右利手和左利手在刷新功能中的反应策略也不尽相同,且对客体材料的刷新功能主要功能区位于左侧脑区。
  • 客服微信

  • 服务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