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现在的位置: 首页> 研究主题> 二异丙酚

二异丙酚

二异丙酚的相关文献在1995年到2022年内共计1832篇,主要集中在外科学、药学、内科学 等领域,其中期刊论文1830篇、会议论文1篇、专利文献420536篇;相关期刊215种,包括中华临床医师杂志(电子版)、右江民族医学院学报、河北医药等; 相关会议1种,包括2009天坛神经外科麻醉论坛等;二异丙酚的相关文献由4603位作者贡献,包括王国林、王海云、王世端等。

二异丙酚—发文量

期刊论文>

论文:1830 占比:0.43%

会议论文>

论文:1 占比:0.00%

专利文献>

论文:420536 占比:99.57%

总计:422367篇

二异丙酚—发文趋势图

二异丙酚

-研究学者

  • 王国林
  • 王海云
  • 王世端
  • 姚尚龙
  • 岳云
  • 古妙宁
  • 张宏
  • 王俊科
  • 米卫东
  • 吴新民

二异丙酚

-相关会议

  • 期刊论文
  • 会议论文
  • 专利文献

搜索

排序:

年份

作者

    • 李斌; 姜义; 于奇
    • 摘要: 目的 探究静吸复合麻醉对乳腺癌改良根治术病人免疫抑制及血清β淀粉样蛋白-42(Aβ-42)/tau蛋白、神经元特异性烯醇化酶(NSE)、脑源性神经营养因子(BDNF)水平的影响。方法 选取辽宁省健康产业集团阜新矿总医院2016年5月至2019年9月收治的乳腺癌病人106例作为研究对象,按照随机数字表法分组,各53例。两组均行乳腺癌改良根治术,对照组采取全凭静脉麻醉,观察组采取静脉麻醉+吸入麻醉的复合麻醉。比较两组麻醉前(T_(0))、麻醉后5 min(T_(1))、切皮时(T_(2))、腋窝淋巴清扫时(T_(3))、术毕(T_(4))血流动力学[平均动脉压(MAP)、心率(HR)]、术后12 h、24 h、48 h镇痛效果(VAS)评分、免疫抑制情况(CD3^(+)、CD4^(+)、CD8^(+))、血清[Aβ-42/tau、NSE、BDNF]水平、认知功能(MMSE)评分及苏醒质量。结果 观察组术后12 h、24 h、48h CD3^(+)(64.44±7.08)%、(70.06±6.89)%、(74.14±7.07)%、CD4^(+)(35.33±6.05)%、(38.22±5.93)%、(41.13±5.13)%高于对照组(57.15±6.64)%、(62.83±6.25)%、(68.04±6.29)%、(28.12±5.41)%、(31.80±5.35)%、(36.39±5.05)%,CD8^(+)(35.15±4.63)%、(32.16±4.37)%、(30.32±4.22)%低于对照组(30.32±4.22)%、(36.91±4.68)%、(34.81±4.34)%(P<0.05);观察组术后12 h、24 h、48 h血清Aβ-42/tau(2.10±0.30)、(2.42±0.35)、(2.42±0.35)、BDNF(21.17±3.21)ng/L、(25.30±3.27)ng/L、(30.17±3.68)ng/L高于对照组(1.82±0.28)、(2.06±0.37)、(2.42±0.40)、(18.21±2.98)ng/L、(22.05±3.05)ng/L、(26.25±3.18)ng/L,NSE(18.26±3.11)μg/L、(14.14±3.03)μg/L、(11.07±2.64)μg/L低于对照组(21.84±3.87)μg/L、(17.84±3.62)μg/L、(13.90±3.07)μg/L(P<0.05);观察组术后12 h、24 h、48 h VAS评分(2.45±0.44)分、(1.78±0.30)分、(1.41±0.32)分低于对照组(3.04±0.57)分、(2.11±0.42)分、(1.85±0.45)分,MMSE评分(24.14±1.82)分、(26.69±2.00)分、(28.32±1.05)分高于对照组(22.06±1.53)分、(24.41±1.75)分、(26.04±1.48)分(P<0.05);观察组自主呼吸恢复时间、拔管时间、定向力恢复时间短于对照组(P<0.05)。结论 静吸复合麻醉应用于乳腺癌改良根治术病人能减轻免疫抑制及神经损伤,促进认知功能恢复,且镇痛效果及苏醒质量较好。
    • 李帆; 祖丽娅提·阿热甫江; 陈红
    • 摘要: 目的研究丙泊酚对类风湿关节炎(RA)大鼠炎症反应、滑膜细胞凋亡、踝关节组织病理学变化及JAK激酶(JAK)-信号转导及转录活化因子(STAT)信号通路的影响。方法于2018年7月至2019年7月,选取36只Wistar雄性大鼠,采用随机数字表法分为六组,每组6只,分别为对照组、模型组、甲氨蝶呤组、丙泊酚低、中、高剂量组。除对照组外,其余各组均使用牛Ⅱ型胶原诱导建立RA大鼠模型,造模完成后,丙泊酚低、中、高剂量组分别按照10 mg/kg、20 mg/kg、40 mg/kg腹腔注射给予大鼠丙泊酚,甲氨蝶呤组按照7.5 mg/kg腹腔注射给予大鼠甲氨蝶呤,对照组及模型组腹腔注射给予大鼠等量生理盐水,每日定时给药1次,连续给药28 d后,对大鼠进行关节炎评分,检测大鼠血清肿瘤坏死因子-α(TNF-α)、白细胞介素-6(IL-6)及白细胞介素-1β(IL-1β)水平及脾脏、胸腺脏器指数,流式细胞术检测滑膜细胞凋亡率,苏木精-伊红染色对大鼠踝关节进行组织病理学检查,蛋白质印迹法检测各组大鼠滑膜细胞的JAK2、STAT3水平。结果连续给予RA大鼠不同剂量的丙泊酚或甲氨蝶呤28 d后,与模型组比较,丙泊酚低、中、高剂量组及甲氨蝶呤组RA大鼠关节炎评分[(6.76±1.43)、(4.37±0.87)、(2.68±0.26)、(2.51±0.64)比(12.68±0.67)]、体内TNF-α[(26.67±1.81)ng/L、(19.44±1.34)ng/L、(14.79±1.36)ng/L、(14.39±1.54)ng/L比(32.87±1.95)ng/L]、IL-6[(52.86±1.37)ng/L、(45.71±2.01)ng/L、(38.55±2.71)ng/L、(35.66±1.82)ng/L比(67.71±1.34)ng/L]及IL-1β[(43.29±1.47)ng/L、(38.64±1.44)ng/L、(18.72±1.26)ng/L、(18.04±2.41)ng/L比(58.89±1.73)ng/L]水平、脾脏指数[(33.27±2.84)%、(28.44±1.66)%、(18.73±1.18)%、(25.51±2.39)%比(38.64±4.68)%]及胸腺脏器指数[(12.32±1.03)%、(10.67±0.81)%、(9.42±0.75)%、(10.11±0.97)%比(14.62±1.37)%]、滑膜细胞凋亡率[(31.71±1.91)%、(24.84±1.91)%、(16.33±2.32)%、(15.62±2.52)%比(41.85±3.97)%]均显著降低(P<0.05),组织病理学检查结果表明,丙泊酚各剂量组及甲氨蝶呤组RA大鼠踝关节病理组织学得到显著改善,蛋白质印迹法结果表明,与模型组比较,丙泊酚各剂量组及甲氨蝶呤组大鼠组织JAK2水平[(0.76±0.04)、(0.59±0.04)、(0.42±0.04)、(0.41±0.05)比(1.19±0.16)]、STAT3水平[(0.73±0.07)、(0.55±0.05)、(0.35±0.08)、(0.37±0.06)比(0.99±0.05)]均显著降低(P<0.05),且各项指标变化均呈现出对丙泊酚的剂量依赖性。结论丙泊酚能够抑制RA大鼠体内炎症反应及滑膜细胞凋亡,其作用机制可能与调节RA大鼠体内JAK-STAT信号通路有关。
    • 卜亚楠; 陈秋
    • 摘要: 目的分析丙泊酚-瑞芬太尼静脉维持麻醉与静吸复合维持麻醉在颅脑肿瘤手术中的应用效果。方法回顾性分析选择郑州市中心医院2020年3月至2021年6月期间收治的126例颅脑肿瘤手术患者作为研究对象,根据麻醉方案不同将患者分为对照组与观察组,每组各63例。对照组给予丙泊酚+瑞芬太尼静脉维持麻醉;观察组则采用静吸复合维持麻醉。比较麻醉效果和患者手术状况,即各时刻血流动力学指标、拔管时间、术中苏醒时间、不良反应、视觉模拟评分(VAS)等。结果比较T0、T1、T2、T3、T4、T5时间点,组间患者平均动脉压(MAP)、心率(HR)、脑电双频指数(BIS)指标,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观察组苏醒时间、拔管时间低于对照组(P0.05);观察组VAS评分低于对照组,睡眠评分高于对照组(P0.05)。结论颅脑肿瘤手术患者接受静吸复合维持麻醉,其效果比丙泊酚+瑞芬太尼静脉维持麻醉效果更理想,且对患者术后恢复无较大影响,可确保麻醉安全性。
    • 武园园; 马祥倜; 谢丽萍
    • 摘要: 目的探讨使用腹部提压仪对超重及肥胖患者无痛胃镜检查的影响及机制。方法选取行无痛胃镜检查的超重及肥胖患者210例,采用随机数字表法分为试验组和对照组,各105例。检查开始前给予患者流速为5 L/min的纯氧3 min,先后缓慢注射瑞芬太尼0.25μg/kg和丙泊酚2 mg/kg,待患者改良警觉/镇静(MOAA/S)评分≤3分时开始进行胃镜检查。在麻醉后90 s时,试验组进行腹部提压10次,对照组则不干预。全程监测患者基础生命体征,记录患者入室时(T_(0))、睫毛反射消失时(T_(1))、麻醉后90 s(T_(2))、检查结束时(T_(3))、麻醉苏醒时(T_(4))及离开诊室时(T_(5))各个时间点的收缩压(SBP)、舒张压(DBP)、心率(HR)和脉搏血氧饱和度(SpO_(2))并进行比较;记录并比较2组患者呼吸相关不良事件及处理情况、用药量、麻醉诱导时间、检查时间、苏醒时间、独立坐立时间、离开时间及不良事件发生情况。结果T_(0)时,2组HR、SBP、DBP和SpO2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在T_(1)~T_(5)各时间点,2组SBP、HR差异无统计学意义;T_(1)及T_(4)时,试验组DBP低于对照组(P0.05)。结论在超重及肥胖患者进行无痛胃镜检查时使用腹部提压仪可以降低呼吸相关不良事件发生率并减少呼吸干预处理次数。
    • 李林妍; 高慎强; 王雅; 马红
    • 摘要: 目的观察瑞马唑仑单独或联合右美托咪定用于纤维支气管镜检查的临床效果。方法90例行纤维支气管镜检查的患者随机分为3组:C组,采用丙泊酚麻醉;R组,采用甲苯磺酸瑞马唑仑麻醉;RD组,采用甲苯磺酸瑞马唑仑复合右美托咪定麻醉。主要结局指标:围术期低氧血症的发生率。次要结局指标:瑞马唑仑的诱导用量和维持用量;术中患者的平均动脉压(mean artery pressure,MAP)、心率(heart rate,HR)、SPO_(2)以及改良警觉/镇静(modified observer’s assessment of alert/sedation,MOAA/S)评分;呛咳评分和体动评分;患者意识消失时间和意识清醒时间;术中不良反应发生率。结果与C组相比,R组与RD组低氧血症、低血压和心动过速的发生率明显降低,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瑞马唑仑用于纤维支气管镜检查安全、有效,对呼吸、循环系统影响较丙泊酚轻,联合右美托咪定能够减少其诱导用量和维持用量,意识消失及意识清醒时间长于丙泊酚。
    • 胥娜; 杨雪; 王海彬; 张秀英; 褚海辰
    • 摘要: 目的探讨艾司氯胺酮复合丙泊酚辅助神经阻滞对行骨科短小手术上呼吸道感染病儿麻醉效果。方法选取合并上呼吸道感染行骨科短小手术治疗儿童120例,ASA分级Ⅰ~Ⅱ级,随机分为单纯丙泊酚诱导对照组(C组)、0.5 mg/kg艾司氯胺酮复合丙泊酚诱导观察组(E 1组)、1.0 mg/kg艾司氯胺酮复合丙泊酚诱导观察组(E 2组)。3组病儿麻醉诱导后进行神经阻滞,观察进神经阻滞刺激针(T 2)时病儿体动反应及呛咳、喉痉挛、屏气、低氧血症、低血压、苏醒期躁动等围术期不良反应的发生情况;比较3组麻醉诱导前(T 0)、麻醉诱导后(T 1)、T 2、手术开始时(T 3)、手术结束时(T 4)的平均动脉压(MAP)和心率(HR)以及术后苏醒时间。结果3组病儿T 2时体动反应、围术期吸痰次数>2次及喉痉挛发生率E 2组低于C组和E 1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χ^(2)=6.771~14.892,P<0.05);T 1时3组MAP比较,C组低于E 1、E 2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F=13.861,P<0.05);T 2时3组HR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F=10.579,P<0.05),C组明显高于E 1、E 2组,E 1组明显高于E 2组;苏醒时间C组明显长于E 1、E 2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F=31.600,P<0.05)。结论艾司氯胺酮1.0 mg/kg复合丙泊酚用于全麻诱导能更好提供镇静镇痛效果,保持循环稳定,并能减少呼吸道不良事件的发生。
    • 艾克拜尔江·艾尼娃尔; 马宁; 吐尔洪江·吐逊; 沙地克·阿帕尔; 努尔扎提江·安维尔; 吴警; 曾齐; 马海平
    • 摘要: 目的 系统评价丙泊酚麻醉对肝门阻断的肝切除术后肝缺血-再灌注损伤(IRI)的影响.方法 检索PubMed、EMBASE、Web of Science、Cochane Library、中国知网、万方、维普科技期刊、中国生物医学文献等数据库,时间为建库至2019年12月.检索丙泊酚麻醉对肝切除术后肝IRI影响的随机对照研究,研究结局指标为血超氧化物歧化酶(SOD)、丙二醛(MDA)、ALT、AST.采用RevMan 5.3软件进行Meta分析.结果 最终共纳入23篇文献,包括1317例患者,其中丙泊酚麻醉组(试验组)746例,非丙泊酚麻醉组(对照组)571例.Meta分析示:再开放15 min和30~45 min,试验组血SOD水平明显高于对照组(MD=15.08,24.20;P<0.05);而试验组血MDA水平明显低于对照组(MD=-5.73,-5.28;P<0.05).再开放15 min,试验组血ALT和AST水平明显低于对照组(MD=-24.46,-23.85;P<0.05).术后第1天,试验组血ALT水平明显低于对照组(MD=-32.75,P<0.05).术后第3~4天,试验组AST水平亦明显低于对照组(MD=-10.03,P<0.05).结论 丙泊酚麻醉可能对肝切除IRI有一定的保护效应.
    • 王培; 陈怀龙; 王倩; 王明山
    • 摘要: 目的 观察丙泊酚对睡眠障碍患者无痛人工流产术后睡眠质量的影响.方法 根据术前匹兹堡睡眠质量指数(PSQI)评分,选取行无痛人工流产的患者110例,其中睡眠障碍(PSQI>5分)患者(D组)和无睡眠障碍(PSQI≤5分)患者(S组)各55例,静脉给予丙泊酚2.0 mg/kg进行麻醉,分别在术前(T0)及术后7 d(T1)和30 d(T2)进行PSQI及其各指标评分.结果 去除失访人数后,D组纳入48例,S组纳入50例.与S组相比,T0时D组的PSQI、主观睡眠质量、入睡时间、睡眠时间、睡眠效率、睡眠紊乱和日间功能障碍得分较高(F=7.545~149.335,P<0.05),T1时PSQI、主观睡眠质量、睡眠时间和日间功能障碍得分较高(F=5.729~17.462,P<0.05),T2时的PSQI、主观睡眠质量和入睡时间得分较高(F=9.878~16.462,P<0.05).与T0时比较,D组患者T1时的PSQI、入睡时间和睡眠效率得分明显降低(F=5.807~8.088,P<0.05),T2时的PSQI、入睡时间和睡眠时间得分明显降低(F=4.640~19.538,P<0.05);S组T1时睡眠效率得分明显升高(F=10.272,P<0.05).结论 丙泊酚对接受无痛人工流产的睡眠障碍患者术后7 d和30 d的睡眠质量可能有改善作用,而对无睡眠障碍患者的睡眠质量可能无明显影响.
    • 张先娟; 吕琳; 米军桥; 刘翠翠; 王世端
    • 摘要: 目的 观察右美托咪定复合芬太尼用于腹腔肿瘤术后患者腹腔热灌注的麻醉效果.方法 选择腹腔恶性肿瘤术后拟行腹腔热灌注治疗的患者60例,随机分为右美托咪定复合芬太尼组(D-F组)和丙泊酚复合芬太尼组(P-F组),每组各30例.D-F组患者给予右美托咪定[负荷量1μg/kg,静脉泵注10 min,继以1~2μg/(kg·h)持续泵注]和芬太尼(1μg/kg)静脉复合麻醉;P-F组患者给予靶控输注丙泊酚(起始浓度2 mg/L)和芬太尼(1μg/kg)静脉复合麻醉.观察并记录患者的心率(HR)、平均动脉压(MAP)、脑电双频指数(BIS)、脉搏血氧饱和度(SpO2)、呼气末二氧化碳(PET CO2)及体温(T)等,同时记录患者麻醉诱导时间、定向力恢复时间、芬太尼用量以及术中和术后呼吸系统和循环系统不良事件的发生情况.结果 D-F组患者灌注治疗中自主呼吸维持良好,无呼吸抑制的发生,P-F组呼吸抑制的发生率明显高于D-F组(χ2=6.827,P<0.05).两组心动过缓和低血压的发生率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χ2=4.287、6.239,P<0.05).D-F组的麻醉诱导时间和定向力恢复时间较P-F组显著延长(t=28.121、11.943,P<0.05),但D-F组芬太尼用量较P-F组显著减少(t=14.533,P<0.05).结论 右美托咪定复合芬太尼麻醉可安全用于腹腔肿瘤术后患者腹腔的热灌注治疗,患者血流动力学平稳,自主呼吸维持良好.
    • 林培敏; 杨典平; 刘岳鑫; 刘庆; 张英
    • 摘要: 目的 评价丙泊酚对乳腺癌小鼠乳腺肿瘤组织mTOR/HIF-1α/VEGF信号通路的影响。方法 选择健康清洁BALB/C小鼠50只, 4~6周,重22~25g,使用随机数值表法将研究的动物分为5组(n=10):对照组(C组),乳腺癌模型组(D组),脂肪乳1mg·kg-1·h-1泵 注4h组(F组);丙泊酚10mg·kg-1·h-1组(P10组)和丙泊酚20mg·kg-1·h-1组(P20组)。C组不做任何处理,D组皮下按0.2ml 接种TM40D 肿瘤细胞(2×107个)制备乳腺癌模型。F组,P10组和P20制备乳腺癌模型后腹腔注射静脉分别泵入脂肪乳剂和丙泊酚,静脉泵入结束后 24h处死小鼠。用HE染色观察小鼠乳腺组织病理学变化。用蛋白印迹法和实时荧光定量PCR法测定肿瘤组织中mTOR、HIF-1α和VEGF及 相对应的mRNA的表达。结果 与C组比较,D组、F组、P10组和P20组小鼠肿瘤组织mTOR、HIF-1α和VEGF及相对应的mRNA的表达上 调,与D组,F组比较,P10组和P20组小鼠肿瘤组织mTOR、HIF-1α和VEGF及相对应的mRNA的表达下调。与P10组比较, P20组小鼠肿瘤组 织mTOR、HIF-1α和VEGF及相对应的mRNA的表达下调。结论 丙泊酚可抑制乳腺癌小鼠乳腺肿瘤组织生长且呈剂量依赖性变化其机制可 能有与抑制乳腺肿瘤组织mTOR/HIF-1α/VEGF信号通路有关。
  • 查看更多

客服邮箱:kefu@zhangqiaokeyan.com

京公网安备:11010802029741号 ICP备案号:京ICP备15016152号-6 六维联合信息科技 (北京) 有限公司©版权所有
  • 客服微信

  • 服务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