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现在的位置: 首页> 研究主题> 诗序

诗序

诗序的相关文献在1932年到2022年内共计545篇,主要集中在中国文学、社会科学丛书、文集、连续性出版物、中国史 等领域,其中期刊论文544篇、会议论文1篇、专利文献11850篇;相关期刊328种,包括船山学刊、云南师范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贵州文史丛刊等; 相关会议1种,包括第二届中国古文献与传统文化国际学术研讨会等;诗序的相关文献由478位作者贡献,包括吴振华、翟相君、赵逵夫等。

诗序—发文量

期刊论文>

论文:544 占比:4.39%

会议论文>

论文:1 占比:0.01%

专利文献>

论文:11850 占比:95.60%

总计:12395篇

诗序—发文趋势图

诗序

-研究学者

  • 吴振华
  • 翟相君
  • 赵逵夫
  • 杨匡和
  • 吴培德
  • 曹小云
  • 潘仁炎
  • 王承略1
  • 胡义成
  • 谢谦
  • 期刊论文
  • 会议论文
  • 专利文献

搜索

排序:

年份

关键词

    • 王承略
    • 摘要: 《诗序》是先秦时代流传至今的唯一一部完整的解读《诗经》篇旨的著作,其重要性不言而喻。关于《诗序》的分层,学界一般接受唐人成伯玙的看法,即将首句以“也”字结尾的部分视为概括诗旨的一部序,其余部分则为二部序。但我们在研究过程中发现,传统的二分法并不能完整地呈现《诗序》成书过程的复杂性,因为今本《诗序》的写作事实上经历了三个阶段,所以一部序之后的文字不宜皆定为二部序,还必须将三部序考虑在内。
    • 李宇舒
    • 摘要: 苏源熙的《诗序》研究以大胆的跨文化、跨学科研究方法,在西方理论背景下探寻了《诗序》对《诗经》的讽寓性阅读模式,以及《诗序》构建中国历史的诗学化方式,拓展了中国古典文论研究的视野,在予人启发的同时,其研究也呈现出一些局限性:将“讽寓”“规范性阅读”等西方概念运用于中国古典语境中,与“比兴”“美刺说”相对应,显而易见地造成了术语的混淆与理论的龃龉,不仅损耗了原概念在西方哲学史中的丰富含义,也掩盖了中国的修辞语言、文学内涵乃至哲学理念的独特性,使之在翻译的转换后,读者更难以触碰语词文化沉积下的原貌,并且未足够彻底地建立一个比较的系统以发掘和表达中西文学的同构性和可译性,而是简单化了中国《诗经》的接受史,论述中也缺少中国文化史与古典哲学的维度,导致其解构阐释呈现出牵强之处。同时,苏源熙仍然使用了他所想要规避的主题化和预设目的的论述方法,没有超越西方传统形而上学思维,陷入了新批评与解构主义的自我矛盾。
    • 沈周霄
    • 摘要: 高适的《燕歌行》被称为唐代边塞诗"第一大篇".从诗序来看,这首诗和张守珪之事应有联系,但诗中所写并不局限于一战一役,而是融合了诗人在蓟门的所见所闻,以更高艺术概括写就."诗人在丰富、深刻的边塞生活体验基础上,对当时'征戍之事'作了深入思考和高度典型化的艺术概括."[1]沈德潜谓:"龟龙百变,若李、杜风雨分飞."这篇极具盛唐风格的长诗,层深多转,端翔沉雄,有极高的艺术价值与普遍的思想意义.
    • 王美霞
    • 摘要: 探讨《琵琶行(并序)》一文时,学生对《琵琶行》序言的必要性产生了较大的兴趣。很多同学认为,序言的内容确实很丰富,叙述了故事发生的背景、人物、以及琵琶行写作的原因,也有白居易的悲伤情感。但是,这些内容在诗文中都有对应的存在,序言只是把内容进行了提炼,似乎找不出更充足的理由将之留下。
    • 吕冠南; 王承略
    • 摘要: 《诗序》因其与《毛诗》学派的紧密联系,长期以来,往往被视为《毛诗》学派的私有资源.通过勾稽文献资料,可以发现《诗序》在与《毛诗》学派建立关联之前,一直保持着独立文本的身份,并以单行本的形态传播于世,属于当时学界的共有资源,终两汉之世,这种情况都没有太大改变.而在《毛诗》系统中,单行本《诗序》先以整卷形式被附于《毛诗》经文之后,后又经历了散编于每篇之首、续加增订等环节,才形成今天所见的面貌.今本《诗序》的形成,经历了复杂曲折的历程,应予以充分重视.
    • 厉运伟
    • 摘要: 《诗序》研究史或阐释史是透视儒家诗学思想发展演变的一扇窗口,从中可以窥见古代士人知识阶层重构诗学精神与诗学传统、重建知识话语与意义世界的历史印迹.清代中期学者从《诗序》的史事叙述与价值判断两个层面入手,以"其人""其事"的陈述性内容为依据重构诗的历史世界,以"所美""所刺"的评价性内容为标准重建诗的价值世界,从而以一种极其严密的实证研究方式回应了《诗序》尊废之争的问题,代表了一种独特的《诗经》学阐释类型.其潜在的诗学意图则在于凭借《诗序》的双重阐释进路,在重启和强化"以史论诗"的叙事传统基础上,重建儒家诗学观风知政、讽喻教化的经世精神与价值传统.这反映出士人阶层通过重建《诗经》的知识系统与意义世界,重新掌握《诗经》阐释的知识话语与价值话语,以重建思想世界与秩序并进而指导现实生活世界的深层意图与隐秘指向.
    • 郭亚雄
    • 摘要: 《诗序》通过对圣人编《诗》义例的阐发以及"序先诗后"的文本形制,掌控了诗义诠释的向度,规避了诗义在"口传注《诗》"时期的多向延展.书写破坏了口传场景中问答双方的共同在场,从而催生出奠基于文本的教化范型.与先秦"声教"不同,汉唐"诗教"借助《诗序》在"诗义"与"教化"之间建立起对应关系."据序言诗"表明经学奠基于书写文化,《诗经》经典化的过程是由"书写注《诗》"所造就的经文意蕴封闭史.
    • 杨匡和
    • 摘要: 顾嗣立《元诗选》收录"吴中三君子"作品,系"苏州人编选苏州人诗",其入选数量比例相对更高."三君子"诗歌体裁以五古、五律和七律为主,题材以记游、赠答、咏物、咏怀为主.考察"三君子"诗歌作品并结合相关诗序、题跋,其创作大体反映了"宗唐复古"的元代中前期诗坛风尚,广泛用典与着力用韵是"三君子"诗歌的突出特色,不足之处在于炼字琢句方面尚欠火候.
  • 查看更多

客服邮箱:kefu@zhangqiaokeyan.com

京公网安备:11010802029741号 ICP备案号:京ICP备15016152号-6 六维联合信息科技 (北京) 有限公司©版权所有
  • 客服微信

  • 服务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