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现在的位置: 首页> 研究主题> 盛唐

盛唐

盛唐的相关文献在1954年到2022年内共计836篇,主要集中在中国文学、中国史、音乐 等领域,其中期刊论文836篇、相关期刊566种,包括敦煌研究、文史知识、现代语文(学术综合)等; 盛唐的相关文献由792位作者贡献,包括赵声良、杨雷、邱燕等。

盛唐—发文量

期刊论文>

论文:836 占比:100.00%

总计:836篇

盛唐—发文趋势图

盛唐

-研究学者

  • 赵声良
  • 杨雷
  • 邱燕
  • 乔兆福
  • 傅绍良
  • 卢星君
  • 孙珺1
  • 席红
  • 张佐香
  • 张学松
  • 期刊论文

搜索

排序:

年份

关键词

    • 卞瑞鹤(文/图); 张中华; 周霓雯
    • 摘要: 在这里,你可以在色彩斑斓的群山中享受玻璃栈道的惊险与刺激;在这里,你可以在古朴宁静的民宿里遇见丰收的喜悦;在这里,你可以着汉服在云台古镇来一场身临其境的穿越盛唐之旅,一朝梦回千年;在这里,你可以感受到仙境般的暮霭晨光在茂密林间环绕流转,也可以感受到现代科技描绘流光溢彩的独特意境……
    • 卢星君
    • 摘要: 论及隶书,今人多关注汉隶,其次则清隶,自汉以后至清的1400余年间,所获的关注较少。笔者通过翻检古文献与近年出土的碑志,发现隶书在唐代出现了一次“中兴”,尤其在玄宗朝不仅书家众多,碑刻、墓志数量庞大,而且呈现出多姿多彩的风格面貌,具有十分重要的史料研究价值,应当引起学者的重视。
    • 刘烨
    • 摘要: 在中外舞蹈文化交流视野下,以盛唐时期敦煌莫高窟乐舞典型形象为研究对象,采用图像分析与文献考证相结合的方式,梳理盛唐时期乐舞的形态特点和技艺流变,透过其发展历程探析我国敦煌乐舞艺术的交融与演进,以及对当代舞蹈艺术表达的影响。研究认为,我国盛唐时期,随着西域、东南亚及我国少数民族舞蹈的传入,带来了敦煌乐舞风格的演变。舞具和乐器的交融促进了敦煌乐舞技艺的提升,表演形式的本土化创新引发了题材的变迁。表演形式的多元化和观演空间的变化,有助于打破禁锢,推进古典舞蹈艺术的再生发展。盛唐莫高窟乐舞图是乐舞文化多元创新的极佳例证,希望该研究对中国传统舞蹈研究中,原始资料的挖掘与补充进献绵薄之力。
    • 马荣良
    • 摘要: 盛唐时期,寒食节臻于兴盛,迎来了其发展史上的高峰期。这一时期,寒食节首次被纳入国家法定节假日,禁火寒食、上墓等习俗也第一次得到官方的明文认可,获得了合法地位;节俗活动丰富多彩,禁火寒食、斗鸡等诸多传统节俗无不盛极一时,蹴鞠、打球等新型娱乐活动不断涌现,方兴未艾;节日的欢娱气氛异常浓烈,且不乏狂欢色彩。究其原因,既与当时社会政治、经济的发展繁荣密不可分,也与社会各阶层的积极参与及统治者的支持、倡导紧密相连。寒食节假日的设置起到了锦上添花的作用。
    • 张润秋
    • 摘要: 盛唐时期是从公元713年到公元766年,这一时期的唐朝政治清明,经济繁荣,国力强盛,涌现出了许多禀受山川英灵之气且天赋很高的诗人,出现了众多的诗歌派别,边塞诗派成为这一时期(公元713-766)的重要诗歌流派,代表作家有高适、岑参、王昌龄、王之涣等人,他们继承并创新发展了边塞诗,使盛唐时期的诗歌得到了繁荣的发展。本文从继承与创新的角度论述边塞诗在盛唐时期的发展以及这一时期的边塞诗歌对后世诗词的影响.
    • 边国强
    • 摘要: 送别诗源于《诗经》,后在魏晋南北朝时期获得第一次大的发展,到唐代时又一次迎来全面繁荣。在这一过程中,“酒”也逐渐发展成为送别诗的主要意象。本文试以“酒”作为切入点,以盛唐送别诗作为主要研究对象,在与前代送别诗进行比较的基础上,指出酒意象在盛唐送别诗中实现了三大突破(数量上的突破、内容上的突破、意境上的开拓),成为送别诗的核心意象,对后世送别诗的发展产生了深远的影响。而这些突破,既与酒文化的发展和风俗的变迁密切相关,又是文学自身发展的必然结果。
    • 许国华(文/摄影)
    • 摘要: 当年盛唐诗仙李白举首高吟:“故人西辞黄鹤楼,烟花三月下扬州。”正是这“千古丽句”的诗意渲染,从此“烟花三月”便成了扬州的黄金季节。诗中“烟花三月”指农历三月,对应阳历四月。最美人间四月天。烟花扬州,琼花盛开,园林竞秀,春风和暖行人醉,游园赏花两相宜。
    • 梁静
    • 摘要: 盛唐时期,教坊音乐教育的经费主要由朝廷供给,教坊有较为专业的师资团队,建立了比较严格的管理制度,有固定的活动场所,有丰富多彩的教学内容。朝廷设立教坊的目的是满足统治者对俗乐的欣赏需求。盛唐教坊音乐教育有两个突出特点:一是有严格的管理制度,二是注重因材施教。盛唐教坊音乐教育促进了俗乐的发展,也为后世开展音乐教育提供了借鉴。
    • 郭伟欣
    • 摘要: 在中国悠久而厚重的壮游史中,盛唐诗人的壮游活动主体之广、类型之丰、范围之大、时间之长、文学性之浓与审美情趣之多元,堪称历代之最。研究先从政局、科举、交通、城市、物价等要素组成的社会图景展开正面剖析,后从壮游文学文本资料的视角进行反向审视,大致廓清了盛唐诗人壮游活动的特点。
    • 摘要: 唐诗曰:“海日生残夜,江春入旧年。”置早意于残晚中。有曰“惊蝉移别柳,斗雀堕闲庭。”置静意于喧动中。---[宋]魏庆之《诗人玉屑》作诗不可以意徇辞,而须以辞达意。辞能达意,可歌可咏,则可以传。王摩诘“阳关无故人”之句,盛唐以前所未道。此辞一出,一时传诵不足,至为三叠歌之。
  • 查看更多

客服邮箱:kefu@zhangqiaokeyan.com

京公网安备:11010802029741号 ICP备案号:京ICP备15016152号-6 六维联合信息科技 (北京) 有限公司©版权所有
  • 客服微信

  • 服务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