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现在的位置: 首页> 研究主题> 译者身份

译者身份

译者身份的相关文献在2001年到2022年内共计113篇,主要集中在常用外国语、语言学、汉语 等领域,其中期刊论文112篇、会议论文1篇、专利文献20358篇;相关期刊95种,包括解放军外国语学院学报、牡丹江教育学院学报、海外英语(中)等; 相关会议1种,包括第八届亚洲食学论坛 等;译者身份的相关文献由124位作者贡献,包括谭素琴、何凌、何梦丽等。

译者身份—发文量

期刊论文>

论文:112 占比:0.55%

会议论文>

论文:1 占比:0.00%

专利文献>

论文:20358 占比:99.45%

总计:20471篇

译者身份—发文趋势图

译者身份

-研究学者

  • 谭素琴
  • 何凌
  • 何梦丽
  • 崔洋通
  • 张豫
  • 张轶前
  • 曹海凤
  • 申智奇
  • 赵佳
  • 赵彩丽

译者身份

-相关会议

  • 期刊论文
  • 会议论文
  • 专利文献

搜索

排序:

年份

    • 钱阳
    • 摘要: 新文化运动时期,皖籍翻译家通过汉译外国文学作品、学术著作等形式推动了语言革新、文学改良、社会变革,成为了新文化运动的中流砥柱。这些翻译家带着语言人和社会人双重身份,透过自己的汉译作品传达了具有新文化运动历史语境意义的汉译内容、汉译原则及汉译目的,既展现了属于皖籍人的语言特色,也表达了属于先进知识青年的社会责任担当。
    • 陈顺意
    • 摘要: 晚清学者容闳自传My Life in China and America是研究晚清历史的重要文献。该书现存五种汉译本各具特色,译者身份各异:或为编辑、或为历史学者、或为翻译学者。本文拟从译者身份视角对比不同译本,试图揭示译者身份对译本各个方面的影响以及不同身份译者在翻译过程中关注的焦点,以期对当下历史文本翻译提供启示。研究表明,不同身份译者对文本的处理方式不尽相同,关注的焦点亦各不相同,表现出了不同的倾向性。
    • 韩菲; 何春艳
    • 摘要: 以《骆驼祥子》中的“两可型”叙事话语为研究对象,论述和分析了翻译规范和译者身份、译者惯习对于译者行为和翻译抉择的影响,指出了制度化译者施晓菁在译本选择和翻译策略上均倾向于符合国家机构考量和遵从基本翻译规范,尽力达到语义和语言形式的求真;市场化译者葛浩文选择译本时注重个人兴趣和市场需求,译文力求达到语义的求真和语境意义的务实。
    • 黄勤; 辛沛珊
    • 摘要: 基于译者行为批评理论,对比分析杨宪益、戴乃迭夫妇和聂华苓对《太阳照在桑干河上》的英译。研究发现,杨宪益、戴乃迭夫妇的译者身份是任职于外文局的制度化译者,在翻译中主要充当画家的角色,通过直译来再现原文意义,表现出对中国文化求真的译者行为;聂华苓作为旅居美国的华人离散译者,其译者身份是市场化译者,在翻译中主要充当调停者的角色,对原文进行了删减与省译,仅保留便于读者阅读的必要信息,表现出关照目的语读者务实的译者行为。
    • 钮玲玲; 陈芙
    • 摘要: 近年来,随着科技的发展,众包翻译这一全新的线上翻译协作模式走入人们的视野。然而,众包翻译质量是大众关心和担忧的问题。提高众包翻译模式下的译文质量对众包翻译的发展意义重大。本文结合众包翻译模式的主要特点,分析了影响译文质量的主要因素。由于众包翻译模式的特殊性以及现代性,本文从译者身份、翻译工具以及译后审校出发,重点分析这三者对译文质量产生的影响。
    • 蔡佳立; 喻旭东
    • 摘要: "译者行为批评"理论是兼备本土意识和国际视野的中国翻译批评理论.通过对其中的翻译行为、译者行为和译者身份概念与西方翻译研究中的相关讨论进行比较,爬梳对概念的不同理解背后所存在的预设差异,可更好地解读"译者行为批评"的理论内涵.在使用"求真-务实"连续统模式对译者行为进行评价时,若译者具有多重职业身份,则应将译者在翻译事件之外的身份背景纳入考量;而且在条件允许的前提下,译者行为批评还应允许译者出场和发声,以求评价的合理与公正.
    • 卞建华; 石灿
    • 摘要: 译者作为翻译活动的主体,是连接文本、读者乃至源语言语境、目的语语境的关键因素.历史语境中的译者身份经历了一个由低到高,由被忽视到被认可的过程,这不仅反映了不同时期对翻译的认知差异,更是我们进一步研究译者主体性的基础.
    • 李雪丰
    • 摘要: 苏轼是"唐宋八大家"之一,其文学成就斐然,各类文体皆有佳作名篇流传至今.无论是国内翻译家还是海外汉学家,都对苏轼古文及其翻译产生了浓厚的研究兴趣.由于他们的身份各异,译文也各具特色.本文以译者身份的多元化为切入视角,在对苏轼古文多位译者的身份进行分类的同时,剖析并归纳其在翻译过程中身份建构的方式,同时探讨译者身份对翻译活动所产生的影响.苏轼古文翻译的译者可以分为本土译者和海外译者两类,其中部分译者具有跨文化的双重身份,海外译者又兼有汉学家的身份.译者主要通过文本的选择、文本的创译和文本序言等对自己的身份进行了不同程度的建构.
    • 王洪芹
    • 摘要: 《瓦尔登湖》的诸多中文译本风格差异较大、读者反应不一,在不同时期的传播也展现出了不同的特色.本研究试图借助译者主体性视角及相关理论,探讨不同译者的翻译特色,再现以徐迟译《瓦尔登湖》为主的不同译本在国内的翻译特点和传播状况,从而丰富对译者行为的研究,也为相关译本的阅读和选择提供参考.
    • 谭坤秀
    • 摘要: 李达是中国最早翻译马克思和马克思主义的知识分子之一,是中国传播马克思主义的先驱,对社会主义唯物史观在中国的传播起到重要作用,被誉为“普罗米修斯式的播火者”。李达所译《唯物史观解说》一书,是我国第一本专门介绍唯物史观的读物。本文以译者行为批评理论为依托,从译者身份的角度分析李达译《唯物史观解说》的译者行为,分析出建党早期李达的译者身份对译本选择和译本表达等多方面的影响。
  • 查看更多

客服邮箱:kefu@zhangqiaokeyan.com

京公网安备:11010802029741号 ICP备案号:京ICP备15016152号-6 六维联合信息科技 (北京) 有限公司©版权所有
  • 客服微信

  • 服务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