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现在的位置: 首页> 研究主题> 表面化学

表面化学

表面化学的相关文献在1985年到2023年内共计543篇,主要集中在化学、化学工业、一般工业技术 等领域,其中期刊论文218篇、会议论文51篇、专利文献311635篇;相关期刊172种,包括合肥工业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中国工程科学、中国粉体工业等; 相关会议48种,包括第十八届中国科协年会、第五届全国生物质材料科学与技术学术研讨会、第十三届全国太阳能光化学与光催化学术会议等;表面化学的相关文献由1186位作者贡献,包括许哲锋、何源、李璐等。

表面化学—发文量

期刊论文>

论文:218 占比:0.07%

会议论文>

论文:51 占比:0.02%

专利文献>

论文:311635 占比:99.91%

总计:311904篇

表面化学—发文趋势图

表面化学

-研究学者

  • 许哲锋
  • 何源
  • 李璐
  • 游志明
  • 熊平然
  • 郭浩
  • 陈龙
  • 古美良
  • 周一林
  • 周海涛
  • 期刊论文
  • 会议论文
  • 专利文献

搜索

排序:

年份

    • 陈钰; 梁红莲; 卢艳红; 白月; 孙炫超
    • 摘要: 以开尔文公式为例,探讨新发展理念在物理化学教学中的应用,把创新、协调、绿色、开放、共享的新发展理念贯穿到物理化学教学的全过程和各章节并通过教学设计展示,以促进物理化学课程的高质量发展,加快新时代物理化学课程建设的新格局,贯穿落实新发展理念,对化学、理学乃至整个高等教育的发展具有示范作用。
    • 方文彬
    • 摘要: 电晕放电是一种成熟的高分子材料表面预处理方法,为了研究电晕对BOPP薄膜表面化学组成和表面张力的影响,利用ATR-FTIR、XPS和表面张力仪对电晕处理的BOPP薄膜表面的化学组成和表面张力进行了表征。研究结果表明,经过电晕放电处理的BOPP薄膜表面形成了极性含氧和含氮官能团,C含量下降16.3%,O含量增加16.8%,N含量轻微下降;在一定范围内,电晕功率和预热温度的增加,有利于BOPP薄膜表面张力的增加。本研究为提高BOPP薄膜的性能和扩大其应用领域提供了技术支撑。
    • 张彩云; 刘园旭; 李全; 何宁; 刘欢欢
    • 摘要: “物理化学”是中医药院校重要的专业基础课程,在专业建设中起着承上启下的枢纽作用,肩负着课程思政建设立德树人的重要使命。表面化学是“物理化学”的重要分支,从教学实践中选择五个重要的专业知识点,通过教师引导与学生主体探讨,挖掘其中所蕴藏的思想政治教育元素,阐述了“透过现象看本质、勇于突破和创新、稳定和谐促发展、团队合作实现共赢、加强自身内涵建设”五个思政教育主题。在表面化学专业知识与思政元素的融合中,师生共同探讨如何在“物理化学”专业知识传授过程中更好地贯穿思政教育,以期实现课程价值塑造、知识传授和能力培养的“三位一体”育人目标。
    • 刘玉华; 张伟; 郑伟涛
    • 摘要: 研发高效的靶向药物一直是药物研究的重点,科研人员通过高端电镜技术解析了病毒的表面结构,并构建了病毒-受体间相互作用模型.受该相互作用的启发,本课题组前期研究构建了MXene量子点(MXene quantum dots,MQDs)表面官能团与反应物间的相互关系(Energy&Environmental Materials,2022,DOI:https://doi.org/10.1002/eem2.12438),提出了MQDs表面官能团可作为一个微型实验室,进行不同的表面修饰.另外,基于John Meurig Thomas教授提出的单活性中心多相催化和张涛研究员提出的单原子催化理论,在纳米尺度调控材料尺寸以及活性中心的原子环境和结构,可提高反应的定向选择性,进而高选择性地生成目标产物.本文将病毒机制与单活性中心及单原子催化理论相结合,探讨了新兴的零维半导体纳米材料MQDs表面官能团类型(-F,-Cl,-O,-OH,-Br,-NH2等)对反应选择性的重要影响,以实现对催化产物的定向设计.此外,综述了MQDs在催化领域的应用研究进展,讨论了具有不同表面基团MQDs的催化反应机理,总结了表面基团的设计原则及修饰策略.深度讨论了表征技术在分析MQDs结构性质及揭示其表面催化活性中心转变过程中的应用,包括MQDs的识别技术,通过原位的表征技术定位活性位点,监测催化反应过程中的相、形貌的变化及其对催化反应的影响;同时,探讨了现阶段MQDs表征技术的局限性.讨论了密度泛函理论计算在进一步揭示活性位点及反应过程中各部分能量变化中的应用,更深入理解MQDs的表面结构,指导设计高活性的MQDs基催化剂.从以下6个方面对MQDs相关研究进行了总结和展望.(1)MQDs的种类及合成方法存在多样性,包括不同组分(如Mo_(2)C,Nb_(2)C,Ti_(2)N),不同比例(如Ti_(3)C_(2),Ti_(4)C_(3),Ti_(2)C)的MQDs晶体结构,进而导致催化性能不同.(2)通过严格控制合成条件(如反应温度、压力、含氧量和时间等),降低杂质的影响,合成出具有高纯度和优良结构的MQDs样品,将有助于更准确地分析MQDs的形成机制.(3)应探索MQDs基催化剂先进的表征技术:通过原位表征技术揭示MQDs基异质结构催化剂间的相互作用机制、活性中心的动态变化以及催化反应过程中的结构演变,对于理解催化反应机理,提高MQDs催化性能具有重要意义.此外,需要进一步发展可在原子尺度下揭示MQDs表面或近表面组分的表征技术.受冷冻电镜技术可揭示病毒表面的S蛋白与人体细胞受体结合的结构等工作的启发,未来可通过低温电子显微镜技术更精准地表征MQDs表面结构.(4)解决MQDs在合成及催化反应过程中的易团聚的问题.此外,由于MQDs在水溶液中容易氧化,可考虑探索MQDs在不同有机溶剂(如乙醇、N,N-二甲基甲酰胺、二甲基亚砜)中的分散性.(5)探讨表面化学性质对MQDs的半导体行为和光催化反应机理影响.目前,MQDs常被用作光催化中增强光生电子提取的助催化剂,很少有关于表面化学性质对MQDs的半导体行为和光催化反应机理影响的报道,应加强此方向的研究.(6)MQDs表面官能团类型对于提高电催化反应选择性的机理还有待完善,需要发展无氟、对环境友好的MQDs制备工艺.
    • 王吕阳; 胡俊青; 哈恩娜; 柏青; 苏静韵
    • 摘要: 在“大学化学”教学改革方面,将表面化学引入“大学化学”的教学和实验内容中有重要的改革创新性意义。首先,为满足创新型国家的建设需求,高校要加强高素质创新型人才的培养,结合教育改革相关发展规划进行本科“大学化学”的改革;其次,将表面化学相关的前沿技术讲座、研究拓展性实验和实训教育融入“大学化学”课程体系建设,满足培养具有国际化视野的高端应用型技术人才的本科特色教学需要;最后,通过教学和科研结合的形式,培养学生的科研兴趣和创新能力,有助于推动表面化学研究实现产业化应用。
    • 窦树珍; 王中舜; 吕男
    • 摘要: 本文总结了多种构筑硅纳米结构的方法,综述了近年来利用硅纳米结构提高表面辅助激光解吸/电离质谱(SALDI-MS)性能的研究工作,展望了利用功能化的硅纳米结构表面进一步提高激光解吸/电离(LDI)效率的前景.
    • 畅通; 牛浩通; 马瑞婧; 王会香; 吕宝亮
    • 摘要: 我们在合成海胆状Nb2O5纳米球光催化剂的基础上,向体系中直接引入Fe3+离子,制备了Fe物种修饰的Nb2O5纳米球.对产物进行了X射线粉末衍射(XRD)、傅里叶变换红外光谱(FT-IR)、扫描电子显微镜(SEM)、透射电子显微镜(TEM)、X射线光电子能谱(XPS)、N2吸附-脱附测试、紫外可见吸收谱(UV-Vis)和光致发光谱(PL)表征.结果 表明,引入Fe3+后,Nb2O5纳米球的微观形貌和晶型结构没有发生显著变化,但其比表面积有所增加,原位复合的Fe物种以低结晶度的Fe2O3和Fe(Ⅱ)NbxOy物种分布在Nb2O5纳米球表面.相比于单一海胆状Nb2O5,Fe物种修饰的Nb2O5催化剂表现出了良好的光催化活性,能高效且选择性地降解类吩噻嗪染料亚甲基蓝(MB)和甲苯胺蓝(TB),原因为:(1)Fe物种可以对类吩噻嗪染料分子中的N和S形成配位吸附;(2)Fe物种与Nb2O5导带匹配,可以有效分离其光生电子,提高空穴的氧化能力;(3) Fenton反应在快速消耗光生电子的同时产生大量·OH用于染料的氧化.
    • 王茜; 杨志禄; 黄楠
    • 摘要: 聚三亚甲基碳酸酯(PTMC)因其具有表面溶蚀性特点、良好的生物相容性以及药物缓释性在可降解植入器械如血管支架表面改性上表现出广阔的应用前景。基于金属–酚表面化学构建的一氧化氮(NO)催化释放功能涂层已经被证实应用血管支架表面改性具有抗凝血、抑制平滑肌细胞增殖和促进内皮再生等多重生物学功能。然而,该NO催化释放涂层能否应用于可降解PTMC材料表面改性还未有过报道。因此,本研究采用旋涂的方法在支架材料表面首先制备PTMC涂层,随后基于金属–酚表面化学,利用没食子酸(gallic acid, GA)和硒代胱胺(selenocystamine, SeCA)共价结合形成网络结构,以Cu2+作为交联剂将上述网络结构进行交联,探究PTMC涂层表面构建具有CuII-GA/SeCA网络结构的NO催化涂层。研究结果证明,得益于GA多酚具有的广谱材料粘附特性,在PTMC涂层表面成功地构建了CuII-GA/SeCA涂层,且实现了NO催化释放速率在2~6.2 ×10−10 mol ×cm−2 ×min−1之间可调控。催化释放的NO通过特异性上调血小板环磷酸鸟苷(cGMP)表达抑制血小板的粘附与激活,证实了基于金属–酚表面化学的NO-催化释放涂层能应用于可降解聚合物涂层表面改性。
    • 王信; 黄润青; 牛树章; 徐磊; 张启程; Abbas Amini; 程春
    • 摘要: 由于相对较低的能量密度,商用锂离子电池(LIB)难以满足便携式电子和电动汽车对储能设备能量密度日益增长的需求.锂(Li)金属具有高理论比容量(3860 mAh?g?1)和低的密度(0.59?g?cm?3),被认为是下一代高能密度锂电池最具前途的负极之一,如Li-S和Li-O2电池.?然而,由于固态电解质界面层的不稳定,导致锂枝晶生长不可控和库伦效率低等问题,限制了锂金属电池的实际应用.?石墨烯基材料(GBMs)具有高比表面积、可调节的孔结构和表面化学特性,已被证明可以显著解决上述问题.?本文综述了利用石墨烯基材料来保护锂金属负极的各种策略,并详细讨论了在锂金属保护中具有不同功能和作用的石墨烯基纳米材料的合理设计.文中还讨论了石墨烯基纳米材料用于锂金属负极中未来发展面临的挑战和可能的解决方案.
    • 金剑; 杨雪苹; 程景; 任鹏; 游恒志
    • 摘要: 荧光定量聚合酶链式反应(RT-qPCR)是新型冠状病毒肺炎(COVID-19)快速诊断的关键手段,化学在其中起着非常重要的作用:裂解样本细胞离不开表面化学技术,用磁性分散固相萃取技术高效提取与纯化病毒RNA,用固相合成技术实现病毒逆转录与扩增特异性引物的低成本快速合成,用荧光化合物的荧光共振能量转移实现核酸检测阴性/阳性结果的实时报告.
  • 查看更多

客服邮箱:kefu@zhangqiaokeyan.com

京公网安备:11010802029741号 ICP备案号:京ICP备15016152号-6 六维联合信息科技 (北京) 有限公司©版权所有
  • 客服微信

  • 服务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