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现在的位置: 首页> 研究主题> 行为经济学

行为经济学

行为经济学的相关文献在1986年到2022年内共计1094篇,主要集中在经济学、经济计划与管理、财政、金融 等领域,其中期刊论文1067篇、会议论文23篇、专利文献49887篇;相关期刊682种,包括合作经济与科技、经济论坛、经济研究导刊等; 相关会议22种,包括2015第十届全国体育科学大会、第六届农林高校哲学社会科学发展论坛、2015海峡两岸土地学术交流会等;行为经济学的相关文献由1392位作者贡献,包括张同健、贺京同、周业安等。

行为经济学—发文量

期刊论文>

论文:1067 占比:2.09%

会议论文>

论文:23 占比:0.05%

专利文献>

论文:49887 占比:97.86%

总计:50977篇

行为经济学—发文趋势图

行为经济学

-研究学者

  • 张同健
  • 贺京同
  • 周业安
  • 蒲勇健
  • 张林云
  • 汤吉军
  • 马广奇
  • 朱富强
  • 焦明丽
  • 王国成
  • 期刊论文
  • 会议论文
  • 专利文献

搜索

排序:

年份

    • 崔博俊; 李贤; 李婧雅
    • 摘要: “三农”问题一直是政府工作的重中之重,而随着我国脱贫攻坚取得胜利,“三农”问题的核心也从“聚焦扶贫”转向“全面推进乡村振兴、加快农业农村现代化”。然而,“小农意识”导致农民群体存在非理性认知:现时偏见、禀赋效应、涉他偏好及沉没成本谬误。这些有限理性认知使得“三农”项目及政策的有效性在局部地区不及预期。本文尝试从行为经济学角度入手,通过经济学及心理学,思考农民群体非理性认知产生的原因,并结合行为经济学中的“助推”理论,对部分现有项目及政策进行改进,加强“三农”项目及政策的有效性。
    • 庞明礼; 刘春芳
    • 摘要: 模糊政策是单一制大国公共治理的常态选项,目的在留给执行者自由裁量权,便于及时解决社会问题。但执行者对政策文本的认知程度会影响到其行为的风险程度。运用行为经济学的分析框架解释模糊政策执行的风险级差,解构执行者基于损失厌恶和跨期损益对执行风险的识别机理,探寻有助于政策目标实现的助推机制。研究表明,模糊政策执行的风险级差与其所导致的社会福利损失密切相关,政策执行者基于损失厌恶会选择低风险的执行模式,这就需要以优化选择体系为导向的"助推"来明晰政策目标的关键信息,平衡政策激励的强度与范围,提高政策绩效评价的开放程度,提供公共政策的执行效果。
    • 周业安
    • 摘要: 在古典政治经济学时期,经济学一直都是不同学科的综合研究。新古典经济学的兴起及主流化在造就经济学成为独立学科的同时,也摒弃了原先的交叉学科研究传统。老制度经济学重拾交叉学科研究传统,但由于面对方法论整体主义的困扰,无法与新古典经济学展开思想竞争。老行为经济学的出现为复兴经济学的交叉学科研究传统带来了希望,通过经济学与心理学的交叉研究,老行为经济学获得了一定程度的影响力。更为重要的是,老行为经济学孕育出了现代行为经济学,后者在新古典经济学的理论体系内,坚持经济学与心理学的交叉研究路径,并成功地建构出足以与新古典经济学竞争的理论内核。现代行为经济学的成功得益于对经济学交叉学科研究传统的继承和发扬。
    • 乜也; 何宝君
    • 摘要: 居民健康风险意识的偏差对居民购买商业医疗保险有一定的影响。 本文运用中国健康与养老跟踪调查(CHARLS)的资料,采用行为经济学的观点,从患病经历这个角度,对家庭成员的既往慢病史进行了统计,并建立了相应的健康风险认知指标。 研究发现,家庭成员中有慢性病经历的居民更愿意购买商业健康保险,认知能力和教育水平会正向影响他们购买商业健康保险。 在此基础上,为我国制定相关政策、保险机构开发相关产品、降低个人对健康风险的认识偏差等提供了有益的参考。
    • 郑霜; 谭世明
    • 摘要: 以耕种高标准农田多年的农户为研究对象,以行为经济学为理论依据,构建多元有序Logistic模型,从家庭特征、事前特征、事中特征、事后特征4个方面分析了农户满意度的影响因素。结果表明,整治后农户对农田的满意度有所提高,但整体评价依然不高,处于一般至比较满意的水平;家庭年收入、村干部工作满意度、施工人员满意度、整治后农田离家距离、整治后田块减少量、整治后水利满意度、整治后田道满意度和整治后土壤满意度8个变量对整治后农户满意度影响最为显著。建议在新一轮高标准农田建设中要坚持农民主体地位、加强施工规范性、提高工程质量标准、鼓励权属调整。
    • 左喆瑜; 李周
    • 摘要: 根据世行贷款农业面源污染治理项目村和非项目村1 190个地块数据,基于行为经济学的前景理论在测度农户风险偏好参数的基础上,利用bivariate probit模型探讨政策干预是否有助于缓解风险厌恶程度对农户实地养分管理技术采纳行为的抑制作用,并借助两阶段方法分析风险偏好和政策干预对肥料生产率和肥料投入环境效率的影响。结果表明:风险厌恶系数和对小概率事件重视系数对农户实地养分管理技术采纳行为具有消极影响,技术支持政策对实地养分管理技术采纳行为影响为正;绿色农业补贴政策能够缓解风险厌恶程度对农户实地养分管理技术采纳行为的抑制作用;对于完全采纳行为,绿色农业补贴政策和技术支持政策会产生正的环境效应。基于此,建议通过绿色农业补贴政策调节风险偏好对农户实地技术采纳行为的消极影响,实施精准培训和促进社会学习提高技术采纳水平。
    • 陈宇; 刘志云; 岳游松
    • 摘要: 使用事件研究法,从行为经济学角度实证分析中超联赛比赛结果对冠名赞助商股价的影响。结果显示:①获胜对赞助商股价有显著的提升作用;②主场失利造成赞助商股价显著下跌,且幅度比客场失利更大;③出现冷门时,强队赞助商股价显著上升,弱队赞助商股价显著下跌;④周五进行的比赛显著影响股价;最后5轮比赛的结果对赞助商股价无显著影响,且从符号上看股价均有下跌,说明投资者对于赞助商持续投资持怀疑态度;⑤中超联赛结果对于A股市场的影响明显大于港股市场,说明中超联赛的影响力仍有待提升。认为,俱乐部要以提升竞技成绩作为吸引赞助的第一要务;赛事转播方及传媒需要合理调整赛程以提升公众关注度;赞助企业需要转变赞助理念,更加重视球迷需求。
    • 丁钢
    • 摘要: 对于教育而言,从行为经济学理论的视角,理解与讨论相关教育行为与教育关系,同时通过对理性人与社会人进行辨析,以及教学案例的分析,需要强调克服理性人为前提,以及明晰平均化、标准化系统对教育及其行为的影响,进而引出一种新的教育研究视角,关注教育行为人的有限理性,重申尊重个体差异,以及强调个性化教学的教育教学本质,使的教育行为和教育政策能够更加符合实际的需求,更加具有合理性。
    • 李烨; 刘云波; 刘奎
    • 摘要: 终身学习强调持续性的学习过程,对于提高人口素质以适应经济社会高质量发展具有重要意义。然而,个体在终身学习中常表现出学习行动滞后于实际需求的现象,这一现实层面的终身学习困境制约了其成效的发挥。从行为经济学视角来看,终身学习需求与实际行动不一致的原因在于学习者存在短视认知偏差,这使其更看重学习的短期收益与成本的对比,而对长期效用考虑较少。因此,为破解终身学习困境,可通过降低相对学习成本来提升学习的主动性,提升社会成员的受教育水平和信息技术素养以纠正和调节短视认知偏差,并采取锁定机制对短视认知偏差进行约束。基于中国综合社会调查数据的实证分析结果表明上述路径切实有效。未来,应当注重多元主体参与以丰富终身学习资源供给和降低学习成本,构建高质量的教育体系以提升社会成员的学校教育水平和信息技术素养,强化"技能—工作"匹配以纠正终身学习中的短视认知偏差。
    • 董海浪
    • 摘要: 行为经济学作为近年来经济学领域的一个重大研究领域,是以对传统经济学关于理性经济人这一假设的挑战为标志。这一理论代表性观点就是充分肯定人类在决策时,那种非理性因素或感性因素所起的巨大作用。运用行为经济学的双系统思维模型以及前景理论来分析建构大中小学思想政治教育建设具有重要意义。大中小学思想政治教育要抓住大学生“较多理性”、中学生“理性次之”、小学生“理性特点最少”为身心特征,本文着重以行为经济学实证的感性经验与理性智慧之间的普遍心理特点为主要突破点,探讨大中小学思想政治教育的实践对策,为内涵式建构大中小学思政课教育改革提供理论和实践新的视角。
  • 查看更多

客服邮箱:kefu@zhangqiaokeyan.com

京公网安备:11010802029741号 ICP备案号:京ICP备15016152号-6 六维联合信息科技 (北京) 有限公司©版权所有
  • 客服微信

  • 服务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