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现在的位置: 首页> 研究主题> 血液成分制备

血液成分制备

血液成分制备的相关文献在1989年到2022年内共计91篇,主要集中在临床医学、预防医学、卫生学、基础医学 等领域,其中期刊论文76篇、会议论文2篇、专利文献2370680篇;相关期刊57种,包括中国卫生产业、实验与检验医学、医学信息(中旬刊)等; 相关会议2种,包括《中医杂志》特邀心血管专家学术座谈会暨中医治疗冠心病心绞痛疾病临床经验会议、东北地区采供血机构输血技术组2009年会等;血液成分制备的相关文献由115位作者贡献,包括康炜、徐胜春、高芳等。

血液成分制备—发文量

期刊论文>

论文:76 占比:0.00%

会议论文>

论文:2 占比:0.00%

专利文献>

论文:2370680 占比:100.00%

总计:2370758篇

血液成分制备—发文趋势图

血液成分制备

-研究学者

  • 康炜
  • 徐胜春
  • 高芳
  • 胡英
  • 仲爱兵
  • 刘金嫔
  • 崔晓琴
  • 张哲
  • 徐亮
  • 朱江贤
  • 期刊论文
  • 会议论文
  • 专利文献

搜索

排序:

年份

    • 徐国芳; 刘有才; 彭芳; 付萍萍; 何军
    • 摘要: 目的探讨抚州某血液中心在血液成分制备过程中血液报废情况。方法收集抚州某血液中心2019年1月—2021年3月采集的所有血液,对其中存在的不合格血液进行隔离处理。根据血液的报废情况将其分为感染性不合格血液报废与非感染性不合格血液报废。统计血液报废的总体情况、感染性不合格血液以及非感染性不合格血液的报废原因。结果采集的57000 U血液中共报废1148 U,总报废率为2.01%;感染性不合格血液报废是血液报废的主要原因,其报废量占总血液报废量的85.19%(978/1148),其中梅毒阳性所占的报废率最高,为0.40%(229/57000),其次为谷丙转氨酶不合格、乙肝表面抗原阳性、丙肝病毒抗体阳性、人类免疫缺陷病毒抗体阳性;非感染性不合格血液的报废量占总血液报废量的14.81%(170/1148),其中脂血所占的报废率最高,为0.08%(45/57000),其次为采血量不足、血袋破裂、过期血、血凝块与溶血。结论通过了解抚州某血液中心在血液成分制备过程中的血液报废情况,可对其非正常血液报废原因进行分析,并在此基础上采取有针对性的预防措施,从而有效降低血液报废率,提高用血安全。
    • 张文芳
    • 摘要: 目的:评价冷沉淀制备技术在血液成分制备中的应用效果。方法:选择静脉全血标本25份,采用冷沉淀技术 制备血液成分,以《全血及成分血质量要求》为标准,分析冷沉淀技术制备的血液品种是否合格。结果:冷沉淀 制备的容量范围在26~29 mL,纤维蛋白原为160.37~232.83 mg/袋,平均(188.47±22.33)mg/袋;凝血因子Ⅶ为 89.76~164.95单位/袋,平均(127.36±24.13)单位/袋,均符合《全血及成分血质量要求》的相关质量要求,且随访 追踪无输血不良反应发生。结论:在血液成分制备中应用冷沉淀制备技术,能够获得血液有效成分,临床应用价值 高,值得推广应用。
    • 罗颖
    • 摘要: 随着医疗技术发展速度加快及输血技术逐渐成熟,临 床上在对患者进行治疗的过程中,输血治疗已经成为一种 十分常用的手段。而从患者自身的角度来讲,不同类型的 患者在接受输血治疗的过程中的需求也存在较大差异,为 了有效提升血液的利用率,成分输血的方式开始越来越多 地受到人们的重视。其不仅能够使患者的输血安全得到有 效保证,同时能够更加严格地把控输血质量。但是,临床 上在进行血液成分制备的过程中,不合格血液报废的问题 受到了人们的广泛关注,本文对此进行了具体探讨。
    • 于慧慧
    • 摘要: 目的:回顾性分析阜阳市中心血站新鲜冰冻血浆与冰冻血浆制备过程中血浆报废情况及原因,为降低血浆制备的报废率提供参考.方法:通过血站血库信息系统收集2016年1月—2019年12月本中心新鲜冰冻血浆与冰冻血浆成分制备总量、血浆报废总量,以及因脂肪血、溶血、黄疸、絮状物及检验不合格等各原因导致的血浆报废数量等数据,并进行统计分析.结果:2016—2019年度本中心血站共制备新鲜冰冻血浆25421份,报废血浆6253份,报废率为24.60%;其中2018年报废率最低,为14.61%;2016年报废率最高,为35.30%.制备冰冻血浆293501份,其中报废血浆55804份,报废率为19.01%;其中2018年报废率最低,为15.26%;2016年报废率最高,为25.85%.致新鲜冰冻血浆与冰冻血浆报废原因中比例最高的均为脂肪血,分别占77.48%、86.34%;其次均为检验不合格,分别占17.54%、11.22%.结论:基于脂肪血与检验不合格是导致血浆报废的主要因素,因此应加强献血前的筛查,强化对献血者的宣教,以尽可能降低血浆报废率.
    • 张哲
    • 摘要: 目的 分析血液成分制备中冷沉淀凝血因子制备技术的临床应用价值.方法 选取2018年1月~2019年12月间收集的96份400ml静脉全血标本.将全血迅速制备成新鲜冰冻血浆进行速冻,置于-18°C以下冰箱内保存,待融化后,进行离心处理,分离出血清,将其速冻,制备出冷沉淀凝血因子,并对其进行抽样检测.结果 通过检测96袋成品冷沉淀凝血因子,1U冷沉淀凝血因子FⅧ(146.13±32.67)IU/袋,Fg含量(161.93±14.08)mg/袋,符合国家《全血及成分血质量要求》标准.结论 制作的冷沉淀凝血因子质量均合格,具有较为显著的临床效果,确保了凝血因子Ⅷ,凝血因子ⅩⅢ,纤维蛋白原,血管性血友病因子缺乏患者治疗的需求,尤其是ICU、创伤性大出血、产科DIC时抢救大量出血的患者,明显改善了经济效益,在提高社会价值方面较为显著,值得推广.
    • 张哲
    • 摘要: 目的 分析血液成分制备中冷沉淀凝血因子制备技术的临床应用价值.方法 选取2018年1月~2019年12月间收集的96份400ml静脉全血标本.将全血迅速制备成新鲜冰冻血浆进行速冻,置于-18°C以下冰箱内保存,待融化后,进行离心处理,分离出血清,将其速冻,制备出冷沉淀凝血因子,并对其进行抽样检测.结果 通过检测96袋成品冷沉淀凝血因子,1U冷沉淀凝血因子FⅧ(146.13±32.67)IU/袋,Fg含量(161.93±14.08)mg/袋,符合国家《全血及成分血质量要求》标准.结论 制作的冷沉淀凝血因子质量均合格,具有较为显著的临床效果,确保了凝血因子Ⅷ,凝血因子ⅩⅢ,纤维蛋白原,血管性血友病因子缺乏患者治疗的需求,尤其是ICU、创伤性大出血、产科DIC时抢救大量出血的患者,明显改善了经济效益,在提高社会价值方面较为显著,值得推广.
    • 张娅萍
    • 摘要: 目的:分析冷沉淀制备技术在血液成分制备中的应用价值。方法:选择我院在 2018 年 11 月至 2019 年 11 月内接受治疗 的 58 例凝血功能障碍患者纳入此次研究范围,将其随机划分成常规组和观察组,每组各 29 人。常规组实施基础性治疗,观察组在 常规组基础上采取冷沉淀制备技术干预,比较两组的治疗效果。结果:经治疗后,常规组 62.07% 的治疗总有效率明显低于观察组的 89.66%,组间数据差异存在可比性,具备统计学意义(P < 0.05)。结论:在血液成分制备里,冷沉淀制备技术能对血凝障碍患者的治 疗更加行之有效,临床应用效果显著,具有较高的实用价值。
    • 陈志萍
    • 摘要: 目的:分析血液成分制备后出现溶血血浆的原因,并说明其优化方法,为提高血液制备质量提供一定依据.方法:选2640例无偿献血者,调查并总结血液成分制备产生溶血血浆的原因,并制定针对性优化方案.结果:2640例血液中,共22份产生溶血血浆,发生率为0.83%.血液成分制备产生溶血血浆的原因主要是采集时不顺利出现凝块、运输过程中受到震荡剧烈或冷链要求达不到、穿刺不顺利、存放温度不适、血液采集时间过长、滤白时过滤不畅等.结论:血液成分制备中,产生溶血血浆的因素包括多种,其中最为显著的为采集时不顺利出现凝块及运输过程中受到震荡剧烈或冷链要求达不到.血站工作人员在采血工作中,应对这些影响因素加强注意,实施针对性措施优化采集制备方案,避免类似情况的发生,提高血液在采集及制备过程的整体质量.
    • 徐桂清; 姜志
    • 摘要: 目的 分析探究血液成分制备中冷沉淀制备技术的临床应用价值.方法 将2019年1月到2019年12月本服务部制备的600袋400ml静脉全血标本作为研究对象,应用冷沉淀制备技术进行血液成分制备,取所制备的冷沉淀进行质量检测,探究其是否符合相关标准的质量要求.结果 冷沉淀容量为40.62ml至48.83ml,平均为(44.82±2.35)ml,FⅧ含量为120.95IU/袋至206.41IU/袋,平均为(161.30±5.18)IU/袋,Fg含量为214.28mg/袋至258.02mg/袋,平均为(232.57±4.80)mg/袋,均符合《全血及成分血质量要求》中冷沉淀的质量要求.结论 血液成分制备中冷沉淀制备技术的临床应用,能够获取血液有效成分,为血液类疾病的临床治疗提供原材料,值得推广应用.
  • 查看更多

客服邮箱:kefu@zhangqiaokeyan.com

京公网安备:11010802029741号 ICP备案号:京ICP备15016152号-6 六维联合信息科技 (北京) 有限公司©版权所有
  • 客服微信

  • 服务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