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现在的位置: 首页> 研究主题> 冷沉淀

冷沉淀

冷沉淀的相关文献在1982年到2022年内共计613篇,主要集中在临床医学、内科学、外科学 等领域,其中期刊论文533篇、会议论文3篇、专利文献102533篇;相关期刊239种,包括实验与检验医学、血栓与止血学、中国当代医药等; 相关会议3种,包括四川省第七次临床输血学术会议、中国医师协会输血分会2009年第三届输血学术年会、2005急危重症论坛等;冷沉淀的相关文献由1417位作者贡献,包括其他发明人请求不公开姓名、赵利俊、梁子卿等。

冷沉淀—发文量

期刊论文>

论文:533 占比:0.52%

会议论文>

论文:3 占比:0.00%

专利文献>

论文:102533 占比:99.48%

总计:103069篇

冷沉淀—发文趋势图

冷沉淀

-研究学者

  • 其他发明人请求不公开姓名
  • 赵利俊
  • 梁子卿
  • 李秀伶
  • 梁小明
  • 滕培坤
  • 路志浩
  • 黄璠
  • 卢瑾
  • 宋奎良
  • 期刊论文
  • 会议论文
  • 专利文献

搜索

排序:

年份

    • 周红英
    • 摘要: 目的研究血小板与冷沉淀联合输注在外科手术中的效果及对出血时间及输血不良反应的影响。方法300例外科手术需大量输血的患者,按照输血方式不同分为观察组、对照A组、对照B组,每组100例。观察组采用血小板与冷沉淀联合输注法,对照A组采用单独血小板输注法,对照B组采用单独冷沉淀输注法。比较三组患者输血前后凝血相关指标[凝血酶时间(TT)、活化部分凝血活酶时间(APTT)、凝血酶原时间(PT)、纤维蛋白原(FIB)]水平、出血时间和不良反应发生情况。结果输血前,三组患者的PT、APTT、TT、FIB水平比较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输血后,三组患者的PT、APTT、TT、FIB水平均较输血前显著改善,观察组患者的PT(10.11±4.12)s、APTT(37.48±12.85)s、TT(13.92±3.47)s、FIB(1.99±0.45)g/L均显著优于对照A组的(18.78±4.56)s、(52.95±15.22)s、(20.86±4.11)s、(1.48±0.51)g/L和对照B组的(19.23±4.52)s、(54.29±19.53)s、(21.54±4.65)s、(1.76±0.50)g/L,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观察组、对照A组、对照B组患者的出血时间分别为(2.98±0.78)、(6.34±1.21)、(7.09±1.35)h,不良反应发生率分别为3.00%、11.00%、10.00%;观察组患者的出血时间显著短于对照A组和对照B组,不良反应发生率均低于对照A组和对照B组,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血小板与冷沉淀联合输注应用于外科手术中,有利于缩短患者的出血时间,降低不良反应发生率,值得临床推广应用。
    • 王汲文; 朱秀英; 张成新
    • 摘要: 目的探讨第1袋红细胞(RBC)悬液与第1单位冷沉淀(CP)输注时间间隔对重症创伤性失血患者凝血功能的影响。方法回顾性收集我中心血站2019年1月~2020年11月重症创伤性失血患者113例临床资料,依据不同冷沉淀输注时间分成两组,A组(56例)和B组(57例)。对比两组止血成功率、病死率、24h输血量、并发症发生情况及输注前、输注3h、6h凝血四项指标变化[血小板计数(PLT)、凝血酶原时间(PT)、活化部分凝血活酶时间(APTT)、凝血酶时间(TT)]。结果 B组病死率为1.75%(1/57)低于A组的16.07%(9/56),止血成功率为96.49%(55/57)高于A组的82.14%(46/56),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第1袋RBC悬液与第1单位CP输注时间间隔<3h应用于重症创伤性失血者治疗中,止血成功率得到明显提高,输血量减少,凝血功能改善,病死率下降,且未发生明显并发症。
    • 王惟; 柴婷婷; 张雪松; 李云强; 刘祥君
    • 摘要: 目的对全自动血液成分分离机制备不同容量冷沉淀的质量进行评价。方法抽取长春市中心血站2019年1月至2020年4月采集的400 ml合格血液60袋,按照标准操作规程制备新鲜冰冻血浆,采用全自动血液成分分离机制备冷沉淀凝血因子。按照冷沉淀凝血因子终产品容量分组,将其分为A、B两组,A组:20~30 ml,30袋;B组:40~50 ml,30袋。比较两组冷沉淀的容量、Ⅷ因子含量、纤维蛋白原含量。结果A组的容量[(29.73±0.74)ml/袋]低于B组[(44.57±2.80)ml/袋],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采用全自动血液成分分离机制备不同容量的冷沉淀,两组冷沉淀的质量无差别,均符合国家标准,此制备方法值得推广。
    • 中国输血协会临床输血学专业委员会; 周吉成; 胡丽华
    • 摘要: 产后出血(PPH)是产科的危重症,需要通过患者血液管理(PBM)改善预后。中国输血协会临床输血学专业委员会制订了PPH的PBM专家共识(2022年版)。该共识强调PBM一定要基于PPH正确处理的基础上。该共识重视血小板和凝血因子的功能和数量的管理,明确了多种情况下血小板和新鲜冰冻血浆等的输注指征。该共识还明确提出了实施大量输血程序的办法。
    • 吴威; 刘艳; 程云峰
    • 摘要: 目的:探讨新鲜冷冻血浆与冷沉淀联合输注方案对消化道急性大出血患者凝血功能的影响。方法:选取本院2019年3月至2021年12月期间收治的68例消化道急性大出血患者。按照治疗方案分为单一组(35例,新鲜冷冻血浆治疗)和联合组(33例,新鲜冷冻血浆联合冷沉淀)。一周后对比两组临床治疗效果、凝血功能以及不良反应。结果:与单一组比,联合组整体治疗效果较优(P0.05)。结论:新鲜冷冻血浆与冷沉淀联合治疗方案,能提高消化道急性大出血患者整体治疗效果,改善凝血功能,提升安全性。
    • 李冰芳
    • 摘要: 目的探讨不同制备时间新鲜冰冻血浆(FFP)对冷沉淀中Ⅷ因子含量(FⅧ)及纤维蛋白原(Fg)含量的影响。方法选择2019年6月-2020年12月莆田市中心血站根据《献血者健康检查要求》采集的200mL全血160袋,使用CPDA-1保存液,根据从血液采集到完成血浆分离并速冻的不同时限分组,包括4~6h组、6~8h组、8~13h组、13~18h组,每个时间段各40份。将不同时间段的FFP制备成冷沉淀凝血因子,检测4组FⅧ、Fg含量,并对比4组冷沉淀凝血因子合格率。结果4组Fg含量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13~18h组FⅧ低于8~13h组、6~8h组、4~6 h组,以4~6h组FV含量最高,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13~18h组冷沉淀凝血因子合格率低于8~13h组、6~8h组、4~6h组,13~18h组低于质控要求合格率75%未达到质控要求,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FFP随着制备时间延长会影响冷沉淀中FⅧ含量,但不会影响Fg含量,为满足临床用血需求最佳制备时间为采集后4~8 h,时间越长冷沉淀凝血因子合格率越低,延长至13h以上则无法达到质控要求,血液管理过程中需予以高度重视,以确保临床血液质量。
    • 聂东航
    • 摘要: 食品都有保质期,血液是否也有保质期?能否像粮食一样保存起来,在几年内按需使用?答案是否定的。这是因为血液是包含血细胞和血浆的混合物,每种血液成分的保存期各不相同。除了血浆外,红细胞血液成分、冷沉淀、血小板制剂、冰冻红细胞等其他细胞成分保质期都在5-35天以内。
    • 何燕琴; 卢珍萍; 刘温
    • 摘要: 目的:探讨不同新鲜冰冻血浆延长制备时限制成的冷沉淀凝血因子的效能,监测不同时限制备对其Ⅷ因子(FⅧ)和纤维蛋白原(FIB)损耗的影响。方法:取400 mL全血,制备时间在4~10 h的新鲜冰冻血浆制成的冷沉淀凝血因子,随机抽检200袋冷沉淀凝血因子,分别检测冷沉淀凝血因子中的Ⅷ因子和FIB含量,对其合格率及损耗率进行统计分析。结果:三组冷沉淀凝血因子的Ⅷ因子和FIB含量比较,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三组冷沉淀制备前的基础值与制备后检测值损耗比较,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三组不同制备时间段制备的冷沉淀凝血因子质量符合国标要求,但Ⅷ因子和FIB含量随着制备时间的延长而下降,但Ⅷ因子下降幅度明显高于FIB。
    • 董莹莹
    • 摘要: 目的:[JP+1]探讨冷沉淀联合新鲜冰冻血浆输注对急诊外伤大量输血患者血栓弹力图(TEG)参数和炎症因子的影响。方法:选取本院2020年1月—2022年1月收治的急诊外伤大量输血患者60例作为观察对象,按照随机数字表法分为两组,每组30例。对照组采用新鲜冰冻血浆输注,观察组采用冷沉淀联合新鲜冰冻血浆输注。比较两组TEG参数[凝血反应时间(R)、血细胞凝集块形成时间(K)、血细胞凝集块形成速率(α角)、血凝块最大强度(MA)]、炎症因子[超敏C反应蛋白(hs-CRP)、巨噬细胞炎性蛋白-1α(MIP-1α)、肿瘤坏死因子-α(TNF-α)]、输血不良反应及预后情况。结果:输血后24h,两组R、K延长,但观察组短于对照组;两组α角、MA值减小,但观察组大于对照组(P0.05)。观察组序贯性脏器功能衰竭评分(SOFA)、总住院时间、ICU住院时间、24h死亡率、30d病死率均低于对照组(P<0.05)。结论:冷沉淀联合新鲜冰冻血浆输注可改善急诊外伤大量输血患者的凝血功能障碍,促进血液凝固动态平衡,抑制输血后引起的炎症反应,降低死亡率,缩短住院时间。[JP]
    • 曹鸿霖; 刘晋洪; 曾凌晓; 徐筠聘; 李庚娣; 郑瑶玲
    • 摘要: 目的 研究脂肪血浆是否可以作为制备冷沉淀的原料浆,提高血浆的利用率,节约血液资源.方法 选取轻、中、重度脂肪血浆作为原料浆制备冷沉淀,测定其纤维蛋白原(Fib)及Ⅷ因子(FⅧ)水平,分别计算各组冷沉淀中的Ⅷ因子和Fib合格率,经统计学分析,判断其质量能否达到国标要求,外观是否符合国标要求,同时检测原料浆及冷沉淀中三酰甘油(TG)水平,并进行统计学比较分析.结果 轻、中、重度组脂肪血浆制备的冷沉淀FⅧ合格率分别为92%、6%、0,Fib合格率均为100%;轻度组脂肪血浆制备的冷沉淀FⅧ水平符合国标要求,中、重度组制备的冷沉淀FⅧ水平均不符合国标要求,Fib水平各组均达标;外观判定中、重度组制备的冷沉淀混有乳糜微粒不符合要求,轻度组符合要求;原料浆与制备后的冷沉淀中TG水平比较,轻、中度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轻度脂肪血浆尚可作为制备冷沉淀的原料浆,中、重度脂肪血浆则不能.
  • 查看更多

客服邮箱:kefu@zhangqiaokeyan.com

京公网安备:11010802029741号 ICP备案号:京ICP备15016152号-6 六维联合信息科技 (北京) 有限公司©版权所有
  • 客服微信

  • 服务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