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现在的位置: 首页> 研究主题> 蜜炙

蜜炙

蜜炙的相关文献在1985年到2022年内共计143篇,主要集中在中国医学、药学、园艺 等领域,其中期刊论文90篇、专利文献4429篇;相关期刊70种,包括光明中医、中成药、海峡药学等; 蜜炙的相关文献由371位作者贡献,包括陈士林、胡芳弟、黄林芳等。

蜜炙—发文量

期刊论文>

论文:90 占比:1.99%

专利文献>

论文:4429 占比:98.01%

总计:4519篇

蜜炙—发文趋势图

蜜炙

-研究学者

  • 陈士林
  • 胡芳弟
  • 黄林芳
  • 卞兆祥
  • 徐宏喜
  • 杨大坚
  • 陈新滋
  • 戴衍朋
  • 李文涛
  • 苟于强
  • 期刊论文
  • 专利文献

搜索

排序:

年份

    • 焦广洋; 范香成; 郭淑婷; 庄婧妍; 闻韬; 黄豆豆; 孙连娜; 庞涛; 张凤; 陈万生
    • 摘要: 目的:分析升麻蜜炙前后的化学成分差异,并初步探讨蜜炙对升麻潜在药理活性的影响;方法:以辽宁产升麻为例,基于超高效液相色谱结合四极杆飞行时间质谱(UHPLC-Q-TOF-MS)技术对5批生品及其蜜炙品进行质谱数据采集,原始数据经过MS-DIAL软件处理后,通过Metaboanalyst网站进行多元统计分析筛选并鉴定升麻蜜炙前后的差异化学成分,并进一步通过网络药理学分析显著差异成分的相关靶点及通路,探究其功效存在差异的机制。结果:筛选并鉴定出15种差异成分,包括三萜类成分8种,色原酮类成分2种,酚酸类成分2种,脂肪酸类成分3种;热图分析发现Sinapic acid、Palmitic acid、Cimicifugoside H-1、Linoeic acid、Cimicidanol、Cimidahurine、Cimicifugic acid E、Visnagin、Cimiacerogenin B等9种成分在生品中的相对含量较高,其余6种成分如Cimigenol-3-one、26-Deoxycimicifugoside等在蜜炙品中相对含量较高;基于网络药理学研究发现,生品含量较高的成分富集到的通路主要与调节神经系统、调节免疫、调节内分泌系统等相关,而Cimicifugic acid E、Sinapic acid等成分可能为生品的关键活性成分;蜜炙品中含量较高的成分主要与调节消化系统、调节脂质代谢等相关,这与升麻生品及其蜜炙品的临床应用范围相一致,而Lauric acid、26-Deoxyactein等可能为蜜炙品的关键活性成分。结论:该研究通过多元统计分析及网络药理学技术初步明确了升麻蜜炙前后的化学成分及潜在活性差异,为阐明升麻蜜炙前后物质基础的变化及潜在活性机制研究提供参考。
    • 隋利强; 王建; 徐惠龙
    • 摘要: 目的以GC-MS法分析橘红蜜炙前后挥发性成分的变化。方法水蒸气蒸馏法提取橘红、蜜橘红挥发油,用GC-MS分析其化学成分组成及相对百分含量,并进行比较。结果橘红、蜜橘红中共检测到挥发性成分53种,其中,橘红蜜炙后新增成分12种,27种成分相对含量升高,5种成分相对含量降低。橘红蜜炙后α-蒎烯、α-石竹烯等药效成分含量升高,该变化与橘红蜜炙增强止咳、化痰作用有关。结论橘红蜜炙后,挥发性成分变化明显,该结果可为橘红炮制原理研究提供参考。
    • 赖吉俭; 叶晓玲; 张锦炳; 刘家媛
    • 摘要: 目的了解不同炮制方法对五指毛桃补骨脂素含量的影响,优选一种炮制方法炮制五指毛桃供临床使用。方法选取广东翁源地区以及广西地区产五指毛桃,分别采用清炒、蜜炙、酒炙炮制方法炮制选取的五指毛桃,采用高效液相色谱法检测。结果两个不同区域产五指毛桃清炒法炒制后补骨脂素的含量均明显高于原药材,蜜炙、酒炙两种炮制法,蜜炙次之,酒炙法效果最差。结论清炒五指毛桃是提高五指毛桃补益效果最佳炮制方法。
    • 刘良福; 郭三保
    • 摘要: 目的优选建昌帮蜜炙百合的最佳炮制工艺。方法以饮片外观评分和浸出物含量为指标,采用正交设计法考察炮制工艺的影响因素:加蜜量、炮制温度和炮制时间,实现对炮制工艺参数的优选。结果建昌帮蜜炙百合的最佳炮制工艺为加蜜量5%,炮制温度190°C,炮制时间4 min。结论优选出的建昌帮蜜炙百合最佳炮制工艺操作简单且稳定可行,可为制药企业规范化地炮制建昌帮蜜炙提供科学参考。
    • 隋利强; 李静; 刘佳敏
    • 摘要: 目的:采用固相微萃取SPME-GC-MS法分析蜜炙对5种中药挥发性成分的影响。方法:以蜜炙法加工百合、百部、甘草、黄芪、麻黄,运用顶空固相微萃取装置萃取生(蜜)百部、生(蜜)百合、生(蜜)甘草、生(蜜)黄芪、生(蜜)麻黄中的挥发性组分,采用气相色谱-质谱联用仪GC-MS分析,并通过NIST11质谱数据库鉴定化合物,以峰面积的归一法计算其挥发性成分的相对含量。结果:中药蜜炙过程挥发性成分出现共性变化,5种中药蜜炙后邻苯二甲酸二异丁酯含量普遍降低,同时出现新增化合物5-羟甲基糠醛。其中5-羟甲基糠醛的产生与辅料炼蜜有关,是蜜炙过程的特征产物,邻苯二甲酸二异丁酯具有生殖毒性、遗传毒性和神经毒性等,推测5种中药蜜炙后一定程度上可降低药物刺激性或不良反应。结论:百合、百部、甘草、黄芪、麻黄5种中药蜜炙过程挥发性成分存在共性变化,可为药物蜜炙过程共性变化研究提供参考。
    • 张育贵; 张淑娟; 吴红伟; 李东辉; 牛江涛; 司昕蕾; 边甜甜; 李越峰
    • 摘要: 分别建立生甘草、蜜炙甘草、清炒甘草及微波制甘草的HPLC指纹图谱,生甘草和蜜炙甘草均标定了17个共有峰,炒甘草和微波制甘草均标定了14个共有峰,4、5、11号峰为生甘草和蜜炙甘草的特有峰;不同炮制品相对应成分峰面积大小有所不同;混合对照品指认出的5个峰分别为:2号峰芹糖甘草苷,3号峰甘草苷,8号峰异甘草苷,10号峰甘草素,16号峰甘草酸;指纹图谱相似度除样品S5、C1、C5的相似度在0.883~ 0.900之间外,其余均大于0.914,说明甘草样品经不同方法炮制后总体相对稳定.聚类分析(CA)结果显示,生甘草、蜜炙甘草能够各自聚类,能够明确判别;炒甘草和微波制甘草聚为一类,无法明确判别.主成分分析(PCA)结果显示甘草四种炮制品基本各自聚类,有明显差异,主要差异成分峰为8号峰,是异甘草苷.偏最小二乘-判别分析(PLS-DA)结果显示甘草四种炮制品各自聚类效果良好,但清炒甘草和微波制甘草二者比较集中,结果和CA一致.因此,分别对微波制甘草及清炒甘草、微波制甘草和生甘草、微波制甘草和蜜炙甘草建立正交偏最小二乘-判别分析(OPLS-DA)模型,均具有良好的预测能力.OPLS-DA的差异成分分析变量重要性投影(VIP)结果显示,微波制甘草和生甘草的主要差异色谱峰为2、1、8号色谱峰,微波制甘草和清炒甘草的差异成分峰为7、2、9、15、6、13、17、16、14号色谱峰,微波制甘草和蜜炙甘草的主要差异色谱峰为8、13、7、16号色谱峰.以上研究确定出了甘草经微波加热炮制后与生品、蜜炙品、清炒品的差异成分,实验方法准确度高,重复性好,为现代微波加热炮制方法的可行性提供参考.
    • 侯敏娜; 李丹; 刘艳红; 彭修娟; 陶星茹
    • 摘要: 优选蜜炙鲜百合炮制工艺.以浸膏重量和百合皂苷得率的综合评价为指标,以炒药温度、加蜜量、炒药时间为考察因素,采用三因素三水平的正交试验法优选蜜炙鲜百合的炮制工艺.结果 表明蜜炙鲜百合最佳炮制工艺为:炒药温度120°C、炒药时间9 min、加蜜量16 mL,在此条件下,百合皂苷得率为1.62%,浸膏重量为0.7058 g,综合评分为85.06.因此所优选的工艺稳定、可行,可用于鲜百合的蜜炙.
    • 吴琪珍
    • 摘要: 目的:采用高效液相色谱法测定款冬花4种咖啡酰奎宁酸类化合物(绿原酸、异绿原酸A、异绿原酸B与异绿原酸C)的含量,研究款冬花经过炮制后咖啡酰奎宁酸类化合物的含量变化.方法:采用HPLC-DAD法,Welch色谱柱Ultimate XB-C18(4.6×250 mm,5μm),流动相为0.1%甲酸(A)—甲醇(B)梯度洗脱,流速0.8 mL/min,检测波长326nm,柱温25°C.结果:款冬花中4种成分在浓度范围内,线性关系良好(R2=1);回收率均在99.90%~102.23%,RSD 0.44%~2.36%.款冬花不同炮制品4种成分总合量依次为款冬花(1.57%)、蜜炙款冬花(1.20%)和甘草制款冬花(0.45%).结论:与生品相比,蜜炙款冬花与甘草制款冬花中咖啡酰奎宁酸类化合物含量降低,其中甘草制款冬花对该类成分影响较大.
    • 陈映平; 胡世云
    • 摘要: 桑叶来源于桑科植物桑树的干燥叶子,分布于我国南北各省,经霜后采收,故桑叶又称冬桑叶、霜桑叶。有疏散风热、清肺润燥之效桑叶晒干后,可生用或蜜炙使用。蜜炙,就是取干净生桑叶加炼蜜拌匀,稍焖,用文火炒至蜜汁吸尽而成,故称为炙桑叶。桑叶性味甘苦寒,归肺、肝经,主要功效为:疏散风热、清肺润燥、平肝明目凉血。
  • 查看更多

客服邮箱:kefu@zhangqiaokeyan.com

京公网安备:11010802029741号 ICP备案号:京ICP备15016152号-6 六维联合信息科技 (北京) 有限公司©版权所有
  • 客服微信

  • 服务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