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现在的位置: 首页> 研究主题> 英雄叙事

英雄叙事

英雄叙事的相关文献在1983年到2022年内共计167篇,主要集中在中国文学、电影、电视艺术、信息与知识传播 等领域,其中期刊论文166篇、会议论文1篇、专利文献38篇;相关期刊133种,包括当代韩国、学习与探索、成都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等; 相关会议1种,包括2007年全国博士生学术论坛——中国语言文学等;英雄叙事的相关文献由169位作者贡献,包括李宗刚、胡牧、孙向阳等。

英雄叙事—发文量

期刊论文>

论文:166 占比:80.98%

会议论文>

论文:1 占比:0.49%

专利文献>

论文:38 占比:18.54%

总计:205篇

英雄叙事—发文趋势图

英雄叙事

-研究学者

  • 李宗刚
  • 胡牧
  • 孙向阳
  • 赵启鹏
  • 傅逸尘
  • 方伟
  • 杨阳
  • 王倩
  • 王冰冰
  • 王小庆
  • 期刊论文
  • 会议论文
  • 专利文献

搜索

排序:

年份

    • 杨春娇
    • 摘要: 英雄故事是特定社会历史条件下人们生存境遇形式化的表现,能够满足人们在价值观念和思想情感方面的精神需求.江西卫视开设的红色文化讲演节目《闪亮的坐标》讲述英雄故事,以英雄故事为原型,从话语表达、视听呈现、想象重建等三个层面逐渐加深塑造英雄形象,并通过新兴媒介进行传播推广,为全民学习红色文化营造氛围.本文以《闪亮的坐标》为例,分析新媒介语境下英雄叙事的理念嬗变及路径变迁.
    • 战迪; 卞祥彬
    • 摘要: 中国电影创作领域素有英雄叙事的书写传统。作为对“全球化”理论的修正,“球土化”理念将探索的触角伸向具有普世性原则的文化桥梁和纽带,重塑了各国关于全球化道路的发展机制和运行方案,也给影像英雄的创作实践带来必要的行动参考。从影像英雄主义的“球土化”样貌,到同质联结与异质分立的文化想象,创作者在本土精神与普世文明之间锁定平衡支点。中式英雄与西式英雄最为显著的区别在于其“为他”的核心集中体现为国家范式。在此基础上中式英雄正在通俗化、类型化的国际电影产业浪潮中寻求文化通约性,竭力促进文明与文明的牵手对话。
    • 李张建; 王晓晨
    • 摘要: 东北作家杨大群的长篇小说《鸭绿江传》以质朴刚劲的文笔,书写了战火硝烟中的温柔光影。从女性镜像折射出乱世中的人性光芒;以英雄人物的叙事视角透视出战士的民族精神与文化性格;在战争摧残生命的伤感中,作品反思战争的无情与罪恶,传达出对生命的尊重。从历史和文化的深处勾勒出中朝两国军民在帝国主义侵略者面前坚强不屈、刚毅强悍的精神,寄予着作者对战争与生命的深刻体悟与思考。
    • 彩才
    • 摘要: 中华民族是一个英雄辈出的民族,讴歌英雄一直是中华民族文艺创作的重要主题,英雄叙事也始终是中华民族文艺创作的重心。在经济飞速发展、文化丰富多元的中国,如何讲好中国故事,塑造出打动人心的英雄形象一直是影视创作者们孜孜以求的目标。时至今日,广大观众对于英雄形象的印象抑或是民族史诗中的传奇英雄、抑或是战争洗礼中的战斗英雄、抑或是与敌人博弈的智谋英雄,悲壮豪迈、荡气回肠经常成为英雄叙事的主要风格。
    • 陈丽竹; 张帆
    • 摘要: “革命”作为深刻影响中国现代历史进程的关键词之一,在整合与重构20世纪上半叶中国各个阶层政治力量的同时,也成为世界无产阶级革命的重要组成部分。以安娜·西格斯、弗里德里希·沃尔夫等人为代表的德语左翼作家选取中国革命为题材,塑造了廖汉新、泰扬和林家明等无产阶级革命英雄。左翼作家将充满激情的革命畅想与诉诸意识形态话语的政治秩序相结合,在政治神话这一话语框架与叙事旨归下勾勒革命英雄从迷茫到觉醒的成长历程,书写他们在革命话语规约下的爱情体验,重构“英雄之死”的美学与政治价值,从而揭示中国无产阶级革命的世界性意义,推动了中国革命在世界文学谱系中的接受。
    • 董鑫; 陈岩
    • 摘要: 英雄叙事是中国电影的叙事传统,既承担了主流文化的话语功能,又表征着时代语境中观众的需求。从“十七年”时期、“文革”时期、20世纪八九十年代、新世纪初到新时代,中国电影英雄叙事发生了叙事模式、审美评价与价值表达三重意义上的流变。70年的电影实践表明,英雄的审美力量是跨越时空的,在不同历史时期都发挥着重要的作用。同时,电影英雄叙事有着自身的情感政治,是中国人民审美与理想的寄托,需要警惕英雄叙事陷入拜物教与消费主义的陷阱,应从中挖掘出建设新时代家国的力量来。
    • 于思洋; 郝博文; 侯鸿枝
    • 摘要: 主流媒体每逢重大战争纪念日发布的战争纪念类短视频,是树立民族英雄榜样、培养爱国主义价值观的重要载体。此类短视频形式多样,在多平台展演,内容上将客观呈现、诉诸情感和宏观叙事、微观叙事有机结合。其爱国主义价值观培养的内在机制是睹物思情,在拟剧论下重现昔日情境;情感连接,建立共在世界中的想象共同体;原型感召,集体无意识凝聚英雄叙事。但有些视频仍沿用电视叙事风格,缺乏深度用户互动机制。为此,应立足互联网逻辑,依托仪式塑造共识,激发英雄叙事的民间讲述。
    • 朱雪婷
    • 摘要: 电影《长津湖》以抗美援朝战争第二次战役中的长津湖之战为叙事的中心内容,将宏大视野与微观视角相结合,通过聚焦一对兄弟再到一个连队在战争中的行动,继而呈现出这场战役的整体情景,目的是展现出作为胜利者叙事的文化与政治自信。英雄叙事是以讲述英雄的事迹与精神为核心,以塑造英雄形象、传播主流意识形态为目的的叙述过程。
    • 赵彩燕
    • 摘要: 新世纪谍战剧中作为兼容多种话语及价值观的场域,其英雄叙事的嬗变潜隐着中国社会转型期多种复杂的精神文化现象。文章将运用文化研究的方法,就新世纪谍战剧英雄叙事的嬗变特点及其发展困境进行深入探讨,集中探究新谍战剧中英雄形象的“智”性转变及中产审美趣味的凸显,以及大众媒介与商业化文化生产的介入导致的新谍战剧英雄叙事中“革命”的悬置与媚俗化的倾向。
    • 吴舟
    • 摘要: 麦家作为新世纪以来坚守英雄叙事的代表作家之一,他的作品展现了当下英雄书写态势的多元走向。与传统的高大全式的英雄形象不同,麦家笔下的英雄崇高与卑琐共存,他们既有超凡的才能,也有人性方面的缺陷。从叙事模式的角度来看,麦家的文学创作实现了从“人的英雄”到“英雄的人”的转变;在英雄形象的塑造方面,小说展示了人物性格“神圣”与“世俗”交织的立体感与多面性;在人物命运的刻画上,麦家则对个体的悲剧倾注了诚挚的关怀。就文学意义上而言,麦家的小说创作为当下英雄叙事的发展提供了新的可能。
  • 查看更多

客服邮箱:kefu@zhangqiaokeyan.com

京公网安备:11010802029741号 ICP备案号:京ICP备15016152号-6 六维联合信息科技 (北京) 有限公司©版权所有
  • 客服微信

  • 服务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