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现在的位置: 首页> 研究主题> 色谱-质谱

色谱-质谱

色谱-质谱的相关文献在1977年到2022年内共计1022篇,主要集中在化学、轻工业、手工业、石油、天然气工业 等领域,其中期刊论文197篇、会议论文38篇、专利文献94016篇;相关期刊120种,包括华东理工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地球化学、食品安全导刊等; 相关会议20种,包括首届全国方剂组成原理高峰论坛、2010全国有机质谱学术会议、2009年中国有机质谱年会等;色谱-质谱的相关文献由2480位作者贡献,包括丁立平、蔡春平、张睿等。

色谱-质谱—发文量

期刊论文>

论文:197 占比:0.21%

会议论文>

论文:38 占比:0.04%

专利文献>

论文:94016 占比:99.75%

总计:94251篇

色谱-质谱—发文趋势图

  • 期刊论文
  • 会议论文
  • 专利文献

搜索

排序:

年份

作者

    • 摘要: 2021年11月7日,由湖北省化学化工学会色谱质谱专业委员会主办、中南民族大学承办的第三届湖北省色谱质谱学术会议在武汉金谷国际酒店举行,省内外色谱质谱分析等相关研究领域的专家学者和青年学子230余人参加会议。中南民族大学党委副书记、副校长宋发军出席开幕式并致辞,化材学院王献教授主持会议。
    • 仵春祺; 王剑南; 张江峰
    • 摘要: 使用中性氧化铝固相萃取柱(SPE)对柴油中的饱和烃和芳烃组分进行了有效的分离,并用气相色谱-质谱联用仪分析了加入内标液的饱和烃、芳烃组分,数据显示该柱可以满足柴油组成的现场实验,符合测试标准的SPE柱分离效率小于5%要求。
    • 闫红星; 杨俊印; 姜文瑞; 张艳芳; 李培新
    • 摘要: 火驱是否实现高温氧化是评价稠油油藏火驱开发效果的技术难点之一,为了认清火驱开发过程中原油化学性质的变化规律,采用室内三维物理模型开展了稠油火驱实验,并对火驱高温氧化后的原油开展芳烃气相色谱—质谱方面的研究。火驱后原油中萘系列、菲系列以及稠环芳烃相对含量增加,三芳甾烷相对含量降低;火驱过程中萘系列化合物与菲系列化合物均容易发生脱甲基、甲基迁移以及甲基取代反应,并且β构型萘与菲化合物的热稳定性要明显好于α构型;由于4-甲基二苯并噻吩与1-甲基二苯并噻吩热稳定性的差异,可以用其相对含量的变化和谱图分布特征判断火驱是否高温氧化;稠环芳烃中蒽可以作为火驱高温氧化的标志物,苝/苯并[e]芘、荧蒽/芘、蒽/菲比值的变化也是指示火驱高温氧化的良好指标。原油中芳烃化合物的变化特征与特征性标志物可以作为火驱过程中指示燃烧状态的良好指标,为稠油火驱燃烧状态的判识提供支持。
    • 林舒婷; 张慧玲; 童萍; 卢巧梅
    • 摘要: 油菜素内酯(brassinosteroids,BRs)是一类重要的植物激素,参与调节植物的各个生理过程.确定BRs在不同植物组织中的含量有利于进一步了解其作用机制.由于此类激素内源含量极低、植物基质复杂等原因,BRs的定量分析面临较大挑战.固相萃取及其衍生方法(固相微萃取、磁性固相萃取等)以及色谱-质谱技术的发展,能显著提高BRs分析过程中的样品前处理效率、减少植物样品需求量、增强定性定量的准确度.综述了近10年来固相萃取-色谱/质谱技术在BRs检测中的研究进展,期望能为此类植物激素的灵敏、高效测定提供方法指导.
    • 朱树芸; 赵先恩; 刘虎威
    • 摘要: 人体接触环境中的化学污染物会导致多种疾病,包括癌症、糖尿病、心血管疾病、神经退行性疾病(阿尔茨海默症、帕金森病等)等.作为一类具有高反应活性的亲电化合物,醛类(包括外源性醛类或环境污染物暴露后产生的内源性醛类)可与人体中多种重要生物分子形成共价修饰产物而产生毒害作用.暴露组研究自2005年被首次提出以来一直是一个前沿热门领域,暴露组研究可绘制生物标志物与疾病风险之间的复杂关系,因此,所有生物标志物的可测量的和特征性的变化共同构成了暴露组研究的关键基础.醛类是化学暴露组的主要成分之一.由于醛类化合物自身物理化学性质和样品大量基质干扰存在,对它们进行分析和表征特别困难.醛类化合物的分析检测方法主要有传感分析法、电化学法、荧光成像、色谱法、质谱法、色谱-质谱联用法等.基于色谱-质谱的分析技术已成为化学暴露组研究的主要方法之一.化学衍生化,特别是稳定同位素标记衍生化(亦称化学同位素标记)结合液相色谱-质谱(LC-MS)技术能够解决靶向和非靶向代谢组和暴露组分析工作中的诸多问题.化学衍生化联合色谱-质谱的分析策略是复杂体系中醛类精准分析非常重要的解决方案之一.特别是近5年,基于化学衍生化的色谱-质谱分析方法开发与应用已成为醛类分析方法中的热点和亮点.该文主要总结与评述了近5年基于化学衍生化的气相色谱-质谱(GC-MS)和LC-MS最新进展,重点关注生物基质(血液、尿液、唾液、生物组织等)中醛类暴露标志物的分析方法进展.通过探讨标记小分子醛的各种衍生试剂、定性/定量分析方法及应用价值,评述醛类暴露标志物不同分析方法的优缺点以及未来发展趋势,为暴露组学、代谢组学、脂质组学的整合发展和环境生态健康研究提供一定的帮助.为了阐明外源性和内源性醛类化合物在生理和病理事件中所起的复杂作用,需要大力改进研究醛组学(aldehydome)的分析表征技术和工具.随着更先进的质谱仪的研发和使用,以及高效色谱分离和不断进步的生物信息学手段,并同时伴随着单细胞分析、质谱成像的兴起,未来的醛类暴露组分析方法会具有更高的灵敏度、更高的分析通量,更有希望筛选鉴定未知醛类化合物并发现新的暴露组生物标志物.
    • 陈彦鄂; 张志荣; GREENWOOD Paul
    • 摘要: 油气包裹体分子组成对油气成藏研究来说具有较大的应用价值.由于油气包裹体中所含物质的量不能满足常规化学仪器分析的要求,因此通常需要研发定制仪器且实现难度较大,从而限制了该技术的推广应用.采用热释—色谱—质谱法对澳大利亚Halibut油田原油的人工合成包裹体、澳大利亚Jabiru油田和塔河油田油气包裹体样品进行了烃类组成分析.正构烃类,单、双以及三环芳烃等组分能够被有效检测到,检出化合物的最高碳数超过了C30.该方法与其他手段分析结果具有较高的可比性,Jabiru油田包裹体热释—色谱—质谱分析与包裹体分子组成离线分析(MCI,Molecular Composition of Inclusion)的结果对比显示,芳烃化合物的成熟度参数仅有微小的差异,两种方法获得的包裹体烃类成熟度均明显低于产出原油,印证了油气流体在被捕获形成包裹体后能够避免后期改造的影响.热释法作为一种通用的常规方法,同样适用于油气包裹体的分析,相比于其他手段,该方法更加便捷.
    • 鲍燕; 徐大庆; 王忠; 金洪蕊
    • 摘要: 山东胜利油区是地面环保的敏感区域,近年来随着石油的不断开发,由于开采、运输或输油管线打孔盗油等因素造成的原油跑、冒、滴、漏现象多次出现,而发生溢油后,往往因为无法及时确定溢油源,从而导致污染持续扩大;往往不能确定溢油源,更无法及时查清污染事件责任单位或个人,导致污染事件不能得到及时处理,严重破坏了城市生态环境。
    • 姜长岭; 代金霞; 刘新; 鲁成银; 陈红平
    • 摘要: 赤霉素(gibberellins,GAs)是一类在植物体内广泛存在的植物激素,在植物生长、发育以及对环境胁迫的反应中起着至关重要的作用.GAs是一类四环二萜酸,其基本结构是二十碳赤霉烷.到目前为止,已发现的GAs多达136种.随着近年来GAs在农业生产中的广泛使用以及相关毒性的深入研究,由GAs引起的食品安全问题得到越来越多的关注.GAs精准分析技术有助于深入解析GAs代谢行为及其生理活性与毒性.由于GAs的不稳定性及其极低的含量(一般为ng/g,甚至为pg/g水平),复杂基质中GAs分析的前处理技术和分析手段经历了不断更新与提升的过程.本文综述了过去10年GAs痕量分析中前处理技术和分析手段上的发展与突破,并展望了复杂基质中GAs分析技术发展趋势.
  • 查看更多

客服邮箱:kefu@zhangqiaokeyan.com

京公网安备:11010802029741号 ICP备案号:京ICP备15016152号-6 六维联合信息科技 (北京) 有限公司©版权所有
  • 客服微信

  • 服务号